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doc_第1页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doc_第2页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