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与思索.doc_第1页
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与思索.doc_第2页
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与思索.doc_第3页
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与思索.doc_第4页
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与思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与思索 党的xx大报告把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从建设和谐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要求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地处米仓山南麓、川陕革命根据地腹心地带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如何深挖文化内涵彰显魅力是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优势 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文化之县”的美誉一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连通巴蜀的交通要道保存了较多的历史遗迹纵贯全境的古米仓道、全县均有分布的东汉三国墓葬、近年在县城周边清理的多处宋代墓葬、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以及各时期精美文物等等二是楹联文化方兴未艾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1997年现有会员152人其中有6名国家会员、17名省会员会员出版个人诗联专著63辑、学会会刊蕊榜新花10期、晚晴诗联3集编撰了全国大型书刊中国对联集成的地方卷中国对联集成.巴中卷XX年被评为“全国楹联文化县”三是红色文化家底丰厚作为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和巴山游击队留守阵地保存有丰富的近现代革命史迹和纪念建筑苏区石刻标语保存量居全市第一红军兵器、墨书、文献和其他革命文物则是遍布全县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山游击队纪念馆、长赤苏维埃政府旧址遗迹石刻标语、红四门及城墙、李先念骨灰撒放纪念碑等四是绿色生态文化魅力无穷以光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断渠公园、神门风景区、小巫峡风景区等丰富秀丽的自然景观为载体的旅游文化在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挖掘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打造“光雾天下灵红叶第一山”品牌的总体构思下得到了蓬勃发展 二、问题 制约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是个别人的文化观念与贫困县情脱离我国正处在发展的机遇期和矛盾的凸显期个别人只看见矛盾看不到发展只看到别人的短处不相信别人还有长处片面理解和谐强调个人的和谐用发达地区的标准来衡量贫困地区的执政能力浮躁、消极、颓废成为个别人的文化观念表现出不顾实际提要求无理提出三分理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组织和他人干群的隔核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隔核社会的和谐首先是文化的和谐南腔北调就不和谐想和谐听不懂 二是发展不平衡个别干部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观念认为头脑里的东西不好考核也就不考核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往往是“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有钱不如发钱实惠“唱唱跳跳打打闹闹”的事可搞可不搞还难于组织我们现在的农村是冷清的城乡发展不平衡 三是文化生活单一据调查农村大多数老百姓几乎没有文化消费的概念年轻者认为看电影、上舞厅、看录像便是文化消费年长者则干脆认为花那个冤枉钱干嘛还不如多买点东西实惠劳作之余群众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喝酒同时“不良文化”还有一定市场封建迷信活动大有人在影响了社会稳定“黄赌毒”特别是赌等低俗文化成为部分人主要的休闲活动四是文化缺乏载体自1983年开始陆续在四十多个乡(镇)建起了文化站工作开展如火如茶在原达县地区曾多次受到表彰之后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乡(镇)文化站人员流失阵地消失五是人才匮乏据统计:县文化专业队伍中大学本科以上8人占总数的5.6%;专科33人占总数的23.1%;中师、中专及高中61人占总数的42.7%;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平均年龄46岁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平均年龄42岁队伍出现年龄偏大、网络信息技术掌握欠缺的现象 三、对策 笔者认为深挖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突出特色要挖掘和提炼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突出文化特色 1、全力打造背夫文化以“巴山背二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龙头以“米仓古道”文化空间保护工程为载体全力打造建设朝阳新区“三古”文化产业园和背夫文化陈列馆收集、陈列各式背篼、长背夹、短背夹、水背、粪背、草辫、竹麻辫、口袋、边茶篼、垫背、云肩、拐子、各种草鞋、竹麻鞋等背夫工具协助做好巴山背姐电视连续剧的播放工作充分展示背夫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 2、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依据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以打造米仓古道文化为龙头深入挖掘传统历史的板楯蛮文化、山歌、劳动号子、巫舞、年画、灯戏、傩戏、坛技、上刀山、过火池、顶鏊、流刺床及传统民俗礼仪和忠孝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间文化抓好光雾山景区民俗风情村的规划、建设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重点保护和建设好米仓古道、牟阳古城、红四门城墙、长赤禹王宫、文庙等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着力弘扬旅游文化按照“挖掘一批、保护一批、打造一批、推介一批”的思路围绕“游青山绿水、品人文精华、尝农家菜肴、购名优特产”的主题以光雾山为核心深入挖掘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断渠公园、神门风景区、小巫峡风景区等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打造“光雾天下灵红叶第一山”和三国文化、红军文化等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切实注重旅游商品的研究、开发和推介不断推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4、努力传承楹联文化大力实施楹联文化村镇建设计划打造镇黄金村、元潭乡字库村、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和焦家河村、关路乡柏垭村等5个重点楹联文化村创建2个楹联文化镇(光雾山镇、长赤镇)、1个楹联文化教学示范基地、2条楹联文化街(镇上下河街、朝阳新区“三古”文化产业园楹联一条街)和2个楹联文化景区(桃园景区、大坝景区)的“52122”楹联文化创建工程 (二)创新机制 1、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对博物馆、文管所、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的改革整合内部资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将文物征集和保护、图书购置、民俗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和保护、公益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文学艺术和舞台艺术精品打造、文化和新闻出版物市场管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供给 2、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要求加大对电影公司、文化中心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力度坚持以市场为主体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对专业性文艺团体实行定额补助 3、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繁荣”的方针积极探索新的行政执法办法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等不法活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强力开展“扫黄打非”和网吧行政执法监管工作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强化文化执法监督营造文化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 4、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工艺创作、文物和民间文化保护的激励机制安排专项奖励经费鼓励精品创作对市级以上的获奖文艺作品予以奖励对省级以上的获奖文艺作品进行重奖县上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县性文艺精品评选活动并给予奖励以推动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每年对全县的文物进行检查对在文物保护中有一定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资金奖励实行文化建设考评制度将文化建设纳入年终考核开展“文化建设先进乡(镇)、村、单位(企业)”、“特色文化之乡”的复查验收评比活动 5、创新管理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新制度、文化发展新模式及县特色文化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特色文化管理机制建立文化部门参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规划会审制度确保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文化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三)强化基础 1、建设阵地坚持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不断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提高文化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和设施设备档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切实抓好朝阳新区“三古”文化产业园区、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和县体育场馆等文化标志设施建设确保“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达国家三级标准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程恢复建设48个乡(镇)综合文体站建成2004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服务平台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到年形成以基层服务站为基础乡(镇)、村基层服务点为重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特别是要发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农村宣传阵地建设中的作用达到农村群众回家看电视、出门听广播以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基层落实到基层建设文明素质培养基地把博物馆、纪念馆建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把学校、社区、家庭建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县委党校为主体加快建设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办好集州文艺打造文学艺术精品积极争取国家、省体育场馆“雪炭”工程力争在“xxx”期间建设好县城体育场馆促进全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 2、提高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民间文化队伍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在经费、技术、场地等方面尽可能的给予扶持二是建设一支专业文艺工作者队伍鼓励专业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从农村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努力创作一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送文艺、送图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到基层三是建设一支文化管理人员队伍从实际出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且较年轻的人员到乡(镇)文化机构工作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并定期组织指导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3、创新内容目前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活动室、电影放映等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叫好叫座的大众文化产品不多因而应着重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创作一是娱乐类文化产品针对群众生活水平、知识层次、文化需求发生的巨大变化结合传统民间文艺特色注入现代生活的新内容努力满足其“求美、求乐”的需求二是信息类文化产品认真研究群众需求创作与其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医疗保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文化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