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七律长征导学案.doc_第1页
小学五年级七律长征导学案.doc_第2页
小学五年级七律长征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长征导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 课题 七律长征课型 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关键字词的音、形、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全诗。3、理解诗句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内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一、独学 (10分钟)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然后给下列词语注音。逶迤( ) 磅礴( ) 云崖( ) 岷山(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等弄明白下列词语的意思。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尽开颜: 3、译读,试着感悟诗意,领略诗情。(1)读首联,理解诗意。(2)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毛泽东同志没有一一列举,在这里,他选取了哪些山和水作代表呢?从后三联中找。(3)读颔联回答: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分别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4)读颈联思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与“寒”分别指什么?分别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感受?(5)读尾联两句,结合知识链接,你读出了什么? 二、合学(对学、群学)(5分钟)对子之间解决基础问题,两人都解决不了的群学时认真听,并记录下来。三、展示(15分钟)要点记录:四、达标测评(5分钟)1、根据注音书写词语wi y( )png b( )2、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 , 乌蒙磅礴走泥丸。红军不怕远征难, 。3、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4、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独学提示:1、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会的用红笔圈出来,合学时讨论解决。2、解答第3题时,注意结合知识链接来理解。合学提示:1、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对所有问题排查交流。2已完成同学对未完成同学讲解(红笔补充纠错)3、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准备展示。展示提示:组员熟悉展示内容,听展者做好要点记录。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主力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第一方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历时367天,翻过了连绵蜿蜒的五岭山脉,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巧渡水流湍急的金沙江,飞夺令人胆颤的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对偶)。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附:毛泽东词二首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