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课件10p.doc_第1页
小学生心理学课件10p.doc_第2页
小学生心理学课件10p.doc_第3页
小学生心理学课件10p.doc_第4页
小学生心理学课件10p.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心理学第一章l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l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者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持续地、系统地定期研究。优点:可以比较系统、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学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质变的规律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各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缺点:一般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被试容易丢失,从而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同时,研究易受被试感感到厌倦或变成“测验通”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从而降低测验的信度。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将研究结果在时间的维度上综合整理。优点:省时省力,效率较高,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与年龄相联系的大量的研究结果。缺点:难以看到儿童心理学发展的连续性和关键点,难以说明影响发展的因果联系。第二章l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由 沃伦茨提出第三章l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1.优势兴奋(“优势兴奋灶”特点:有良好的反应能力,条件反射容易形成,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效率较高;它是随着生物适应性和生活目的性而形成的;“优势兴奋灶”比较容易消失,年龄越小这个特点越明显)2.镶嵌式活动 (概念:大脑皮质经常呈现兴奋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相互镶嵌的活动方式)3.动力定型 (来源于:巴普洛夫学说,特点:系统化,自动化;稳定性,灵活性;概念: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固定下来的条件反射,也是通常说的习惯)4.使动调节 (概念:在儿童刚开始学习或活动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较低以后逐渐提高的一种起动性现象。原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能力(兴奋性)是逐渐加强的,需要有一个克服本身惰性的过程)5.保护性抑制(又称超限抑制;概念: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机制,在这样的抑制过程中,神经细胞的功能活性暂时降低,大脑皮质处于休息状态以防止进一步的功能损耗,并加强恢复过程使功能迅速恢复,因此超限抑制是一种生理性功能,起着保护大脑皮质免于陷入功能衰竭的作用。疲劳和正常睡眠都是保护性抑制)第四章l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大约2岁):1) 依靠感知运动的手段适应环境2) 客体永久性(即以自我为中心变为把自己看成是无数客体中的一个)3) 因果认识产生了 2.前运算阶段(约2-7岁):(特点)1) 相对的具体性。他们能借助表象进行思维活动,但是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2) 不可逆性(没有守恒的概念)。关系是单向的,是不可逆的。3) 自我中心。儿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4) 刻板性。不能一心多用。 3.具体运算阶段(约7-12岁):(特点)1) 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获得守恒性。守恒:指的是对物体某一特征(例如重量、体积等)的认知不因其他与数量无关特征的改变而受到影响2) 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3) 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4) 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5) 掌握了群集的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约11-15岁)形式运算就是命题运算思维。其特点是:书上:能够进行抽象的形式逻辑推理PPT上:抽象思维,演绎推理发展;对运行规则的质疑;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发展l 注意品质的发展1. 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连续稳定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可连续稳定注意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可连续稳定注意30分钟左右。2. 注意广度(范围)的发展小学二年级儿童平均看到客体不足4个,小学五年级儿童看到的客体为4-5个。3. 注意分配的发展注意分配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只有在幼儿期至小学二年级这一阶段。4. 注意转移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转移的能力还比较差,他们还不善于把注意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小学中年级以后,儿童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发展起来。l 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的,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l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的,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l 什么叫“知觉的恒常性”:就是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其中视知觉表现最为明显,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l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等空间特性的反映。l 空间知觉的种类:1.形状知觉(范茨的视觉偏爱实验:儿童喜爱的图形稍微复杂,对称,新奇,圆形偏爱)2.方位知觉的三个阶段:5-7岁:儿童能够比较固定化的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7-9岁:儿童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9-11岁:儿童能在抽象概括水平上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性l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l 记忆的种类:1. 形象记忆(感知的事物的形象)逻辑记忆(概念、公式、规律)情感记忆(体验过的某种感情)运动记忆(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2. 无意记忆有意记忆3.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l 元记忆的概念:是指儿童对自己或他人记忆方面的认识和记忆活动的控制。l 思维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第五章l 先天语言能力说由心理学家乔姆斯基提出。 l 先天语言获得装置(LAD):它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语言处理器,由言语输入激活。l 语言的过程:普通语法(UG)语言环境个别语法(PG)第六章l 智力的概念: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l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他把智力分为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l 智力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5个)1.是测验项目的选择取决于测验的制定者信奉的智力理论和测验目的。2.是智力测验应遵循标准化原则。3.是常模的制定。4.是测验的信度。5.是测验的效度。l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内容:(7个)回报动机; 求知动机; 交往趋利动机; 利他动机; 学业成就动机; 生存动机; 实用动机。一方面,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这就促使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大量地采用合理奖赏、及时反馈、适度竞争等教育方式,激发其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方面出发,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培养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等方式,促使其学习动机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l 学习兴趣的特点:1 从对学习活动的外部形式感兴趣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2 从笼统、不分化的兴趣逐步分化为对不同学科的较为专一的兴趣。3 从对具体事实的兴趣发展到对反映事物间关系的较抽象知识的兴趣。第七章l 情绪: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l 情绪的三种形式:激情、心境、应激 1、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如狂喜、愤怒、绝望等。1 激情往往是由外界强烈的刺激引起的。2 总是伴有剧烈的内部器官活动的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表现。3 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两种。2、 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1 是以同样的体验对待一切事物。2 持续时间差异性很大。3 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 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1 与人面临的情境和主体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有关。2 具有高度的紧张性。3 有积极和消极之分。l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1、婴幼儿表现:1 好奇2 求知欲 2、小学生表现:1) 求知欲2) 学习兴趣l 小学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1 情感内容的丰富性不断提高。2 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3 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加。l 小学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1 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其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2 加强对小学儿童的高级情感的培养。1 提高小学儿童明辨是非的认知能力,掌握相应的行为准则,发展其道德感。2 激发小学儿童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及创新意识,培养儿童的理智感。3 借助各种教学活动,发展小学儿童的美感。3. 重视培养小学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1 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2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3 适时地教给儿童调控情绪的策略和手段l 小学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1. 意志有简单发展到复杂,有软弱发展到坚强2. 意志的调节作用的控制源发生变化有外部控制为主逐渐转向有内部控制为主3. 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1 自觉性比较差,自觉性水平任然比较低下2 果断性发展不够成熟,果断性品质不够稳定3 意志的坚持性品质岁年级的升高而迅速发展4. 自治性不断发展第八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l 个性的概念:个性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l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和对现实的积极性、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指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l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实际配对运用)本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包括性内驱力和攻击性内驱力。本我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自我现实世界和本我之间。超我是心理的一部分,代表内化了的社会和父母的道德标准,是一种监督的自我。l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出生1岁)(2)自主对羞怯、怀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40岁)(7)繁殖对停滞(4065岁)(8)自我整合对绝望(65死亡)l 气质的概念: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l 气质的类型及表现(1)胆汁质:胆汁质的人情绪来得猛、去得快,情绪体验强烈,精力旺盛,生气勃勃,行动敏捷,思维灵活,勇敢果断。但又常常犯粗枝大叶、鲁莽冒失、感情用事、刚愎自用的毛病。(2)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不善深交,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易见异思迁。(3)粘液质:粘液质的人情绪平稳,思维灵活性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高,交往适度、交情深厚。这种人行为的主动性较差,行动迟缓。l 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性:第一,受欢迎儿童;第二,被拒绝儿童;第三,矛盾儿童;第四,被忽略儿童(不重要);第五,一般儿童。8、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赛尔曼认为儿童友谊的发展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尚不稳定的友谊关系。第二阶段(49岁),单项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小学儿童在第三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5岁以后),自主的共存阶段。第九章l 性别认同的概念:从生理上确认自己的性别l 性别角色认同的概念从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选择相应的性别角色为标准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某种性别模式的过程l 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1 03岁,性别认同(婴儿能够进行性别标识,知道自己是生物上的男性或女性)2 45岁,性别稳定性(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3 67岁,性别一致性(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或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第十章l 道德品质从心理学角度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l 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特点1 前道德阶段(45岁以前)1 思维是自我中心的2 集中于客体永久性2 他律道德阶段(4、5岁8、9岁)1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2 极端的态度,“不好即坏”3 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4 单方面尊重权威3 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1 认为规则或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2 判断行为时,考虑行为动机3 能较现实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和能力4 判断不绝对化,看到多种可能性l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水平一:前习俗水平(自私功利)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来决定的,凡不受到惩罚的和顺从权威的行动都被看作是对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道德评价时,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水平二:习俗水平(遵从法律规范额大众的期望要求)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考虑社会和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