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_第1页
《大豆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_第2页
《大豆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_第3页
《大豆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_第4页
《大豆主要病虫害》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豆主要病虫害,专业二组:庄桂清,一、大豆食心虫,1、分类:鳞翅目,小卷叶蛾科2、俗名:小红虫、大豆荚蛀虫3、为害区:东北、华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湖北、安徽、浙江等省市区。4、为害率:常年虫食率为10%-20%,严重的可达30%-40%,甚至80%以上。,(一)形态特征,1、成虫2、卵3、幼虫4、蛹,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幼虫,大豆食心虫,(二)生活习性,1、代数:一年一代2、越冬: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作茧越冬3、趋性:成虫有趋光性4、产卵:产卵时多在黄昏,卵多产在豆荚上,少数产在叶柄、侧枝及主茎上。5、低温高湿有延长成虫寿命的趋势。6、荚毛多的品种着卵多,受害重。,(三)综合防治,1、方针:对大豆食心虫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2、措施:(1)农业防治A、B、C、D(2)化学防治(3)生物防治A、B(4)物理防治,二、豆荚螟,1、分类:鳞翅目、螟蛾科2、俗称:蛀虫、红虫、豆板虫3、分布:华东、华中、华南为害最重4、为害率:长江流域各地虫荚率一般为10%-30%,重者可达80%以上。,(一)形态特征,1、成虫2、卵3、幼虫4、蛹,豆荚螟,豆荚螟,豆荚螟成虫,(二)生活习性,1、越冬:以老熟幼虫在豆田和晒场周围土表下3-6cm处结茧越冬,有的地区也可以蛹越冬。2、豆荚荚毛多的产卵多于少的。,(三)综合防治,方针:对豆荚螟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措施:1、农业防治2、化学防治3、生物防治,三、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的出现频率占我国大豆病毒病的90%以上,发生十分普遍。以黄淮流域、江汉平原和华北等地最重。病株矮化,结荚稀少,流行年份可减产30%-70%,甚至绝收。,(一)症状识别,典型症状为植株明显矮化,叶片皱缩并形成褪绿花叶,叶缘向下蜷曲。有的沿叶脉形成许多深绿色泡状突起。一般嫩叶较老叶症状明显。,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二)病原特征,病原:马铃薯Y病毒组,大豆花叶病毒。该病毒只能侵染豆科植物。,(三)发生规律,1、初侵染来源是带毒种子。2、田间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和蚜虫传染。3、流行因素:毒源数量、蚜虫发生的迟早和数量、气温及品种抗病性。,四、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长期以来在我国东北西部干旱、盐碱、沙土地带为害较重,近年来在安徽、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也发生普遍而严重。,(一)症状识别,大豆受害后,植株矮化,叶片变黄褪绿,生长瘦弱,花期延长。地下根系发育不良,根瘤稀少,侧根增多,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小米粒状颗粒,即线虫的胞囊,后期变褐色,落入土中。,(二)病原特征,病原:异皮科、胞囊线虫属,(三)发生规律,1、越冬:以胞囊在土中越冬,也可随带有胞囊的土块混杂在种子中越冬。2、胞囊的抗逆力极强,其中的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