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中“草”的意象,一、屈原以芳草喻贤才君子,而以萧艾比变节退化了的人才。早在诗经里就有近十处出现了草的身影。当然,这时还主要是用草来起兴。比如“野有蔓草”、“何草不黄”等。在楚辞中,草的出现就更显为频繁。从屈原作品开始,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贞”的传统。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香草成了屈原精神世界中坚贞人格纯净内心的一种写照。“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自此以后,香草意象成了诗人理想人格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成为他们在污浊现实中维护美好德行、寄托高蹈情怀的一种象征,同时也成了后世隐士生活的一个象征。,二、芳草作人格志向的象征,寄托诗人的理想、追求和独立。病起陆游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栏。收拾吟笺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注释】帽围宽:形容面容消瘦。漠漠:烟尘弥漫的样子便:合适。离离:纷繁的样子。有人说曹植的“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两句诗概括了这首律诗的主旨,你认可吗?试加以分析。,该诗把“闲”和“愁”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帽围宽”“尚薄寒”,还是“香漠漠”“草离离”“志士凄凉”“名花零落”,都构成了“闲愁最苦”,虽然诗人用闲适的口吻,细腻的描写来表现,却始终无法掩盖心中的悲愤激昂情绪。在末句中也充分地表现出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留别王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借助,凭借1、本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2、从一个角度赏析颈联。,落第士子的孤单寂寞、辛酸与怨怼,自己归隐的理想,同王维友情的深厚,惜别之情。,本联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谁”字,反诘有力,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使得全诗才具有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从结构上看,本联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自知功名无望,才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炼字、思想感情、本句的作用等角度),三、草又成为寄托离别情怀、怀人思绪的物象。芳草作离愁别绪的象征,抒写人们的思念、惆怅和苦闷。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在江淹别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这一意境常常在古诗中出现。比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谢眺酬王晋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诗人着眼于草每到春来总要重现新绿,着眼于春草重生像回归一样,即由草的“归”联想到人的归,好像回归一样,所以常把草作为抒情的依托。绿草重生,而友人难见,诗人对此难免顿生惆怅,悲伤断肠。所以古典诗词中,经常看到“芳草”与“断肠”联系在一起。比如,汉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著名词句“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这些都是着眼于草的连绵,以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青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愁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崔颢黄鹤楼)“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寇准踏莎行)诗人借“芳草”衬托的是思乡之愁。“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温庭筠菩萨蛮)“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林逋点绛唇)三位诗人用草勾勒渲染离别的气氛,草的延绵不绝,表示思念之情的悠长,而草的碧色又暗合了送别时的凄凉心境。“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倚遍栏杆意无尽。”(欧阳修洞仙歌令)“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秦观八六子)诗人直接将心中不尽的哀愁化着绵延的“芳草”,这些“芳草”皆披上灰暗的外衣。,谒金门春半朱淑真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注释:“五城十二楼”衍化成“十二栏杆”,它先指神仙居处,后借为女子闺阁的代称,也常喻愁思之多。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词的上阕。2、分析下片主要的表现手法。,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女词人心烦意乱,把一道道的“阑干”都“倚遍,凄婉、惆怅之态鲜明生动地凸现于纸面。“愁来天不管”从心理的变异上极言愁之深、愁之广和愁之郁结难解,以至连“天”都不管不问了。,乐景写哀情,和风习习、暖日融融,百花竞放,到处呈现出盎然生机,然而,抒情主人公因别有幽恨在心头,自己在可人春色中却“输与莺莺燕燕”!竟比不上莺莺燕燕们自由、欢乐。“芳草”喻指词人心目中热切思念的亲人,寄托了词人的悲切思念。,赠远顾况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赏析:时间流逝,空间隔阂,记忆却没有变淡,宛若河水流动连绵不绝,犹如道路通向远方,然而往日不可重来,时空的阻隔不可超越,所以,惟有绵绵不绝的记忆,有如春草重生,把心灵的空虚反复填补罢了。眼前历历清晰景象,与心灵的深沉盼望和惆怅彷徨构成对比,映照出一幅绵绵相思永远抱憾的情景!“暂出”,表明一种随意性,这是一种精神恍惚状态下不由自主的举动。“却来”,这是一种突然转折,是思远道没有结果反而徒生惆怅情绪之下,一种切实的行动(即所谓窗下听新莺),寻觅回以往那份心灵回忆。可惜,眼前的情景却是虽然窗下依然,莺鸟还在啼唱,分明已是事过境迁,时空隔离是无法置换的,这并不能弥补作者心中的那种惆怅和遗憾之痛!,【苏幕遮】词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赏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连波”二句,写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使用的实虚结合的手法。2、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其作用是怎样的?,“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实虚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秋天的天空格外晴朗,一片碧蓝,只有几许薄薄的云彩飘荡在蓝天上碧云浮空,黄叶匝地,俯仰生姿,“碧”“黄”搭配,色彩斑斓,意境开阔。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四、芳草作美好生命的象征,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给人以希望、生气和活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古代指酥油,比喻滑腻。春雨中草色无声地染遍了大地,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严寒将去,早春已至,这美丽的初春“草色”将诗人满心的期待与喜悦和盘托出。,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释:这是一首行卷之作,作者曾以此诗谒顾况而得以在“米贵”的长安由“居不易”到“居易”。全诗八句,前六句咏草,其作用是布置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萋萋,景色殊为迷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是多么富于诗情画意,又是多么容易令人即目兴感、触景伤怀啊!赞美了古原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活力、执着和永恒,也赞美了所有如野草一样顽强、坚韧的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更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将感伤情绪一扫而光。后二句咏别,“萋萋满别情”,在作者看来,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离愁别恨。这正是诗中所有咏草的笔墨的最终落点。,五、芳草作人事盛衰感时伤世的象征,寄托不尽的愁苦、感慨和思考。“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野草、夕阳,这些象征着衰败的意象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乌衣巷对比,突出今天荒凉。小草沐浴过朱雀桥边繁华的朝日,也领略过乌衣巷口冷落的夕阳,它成了人事盛衰的见证,也自然地成了人事盛衰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刘翰石头城)诗人面对“繁华事散”的金陵,从夜空、月色、雁声、芳草中感受到六朝衰败以后的沉寂与凄清,通过对这些具有很强感伤意味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凋零、故城萧瑟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咏草俞紫芝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陵十二愁。赏析:咏草以草的连年繁茂,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首联从渡头草写到忘忧草。“满目芊芊野渡头”起句铺之以实景;满眼都是茸茸碧草。野渡头,是野草蔓生之处,也是诗人立足之地。这渡头,为下文“绿水”、“别洲”的叙写立了基、开了源。继野草实景之后,提出一个问题:“不知若个解忘忧?”“若个”,方言藻解为“哪个”,句意为不知道哪个懂得忘忧。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这个草能使人懂得忘忧。古代有萱草可以忘忧的说法,诗的开头统领全篇,为下文叙写开拓了境地。颔联从离馆写到别洲草。近看,芊芊绿草随着流水到达离馆;远望,茫茫野草追着夕阳到达他洲。“离馆”,即别馆,也就是别墅。颔联说草到处蔓延,可到富贵之宅,也达荒远之洲。颈联从金谷园中草写到石头城下草。衰草凄迷,反衬了荣华已逝。金谷园中过去铺锦列绣,花奇草异,如今成了“荒映月”的凄凉景象。月是当年月,园是昔日园,离馆的奢华已付流水,石崇的奢富已成陈迹,只有草还在那里一岁一枯荣。石头城,这六朝建都之地,虎,踞龙盘,过去也是金粉膏泽,豪华相继,如今徒剩秋草迎风,败叶委地。这一联由金谷园写到石头城,以今日之败象暗衬往日的盛况,仍然以草为行文线索,概入了广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而且对比的反差极为强烈。这两句以草枯凋托豪富的衰败,同时隐含着草枯还可荣,人败不再盛的意思。尾联从送王孙写到金钗愁。“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世这用于一般身份高贵的人。“买断金钗十二愁”,“买断”是招致来的意思。“金钗十二”指美女。古乐府有“头上金钗十二行”之句,这里的美女系指石崇的爱妾绿竹,她美而艳,善吹笛。石崇势败后,赵王伦派孙秀去抄他的家,向他要绿珠,石崇不肯给,孙秀杀了石崇,绿珠为石崇坠楼而死,这就是“买断金钗十二愁”的本事。诗的结尾点明石崇人亡财空,说明富贵一时,昙花一现,终不如草还能春风吹有生。诗收煞处才回应发端时提出的“不知若个解忘忧”的问题,争逐于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这首咏草,写作特色是,虚实结合:渡头之草为实,园中之草为虚;远近结合:离馆之草为近,别洲之草为远;今昔结合:渡头之草为今,金谷之草为昔;物意结合:写草为物,写人为意。,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赏析:金陵从公元222年东吴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作者在一派肃爽的晚秋天气中登高临远,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风景: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争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来来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着西风在飘扬。极目远眺,那水天一色处的各种舟楫在淡云中时隐时现;一群白鹭在银河般的洲渚腾空而起。如此壮丽的风光真是“画图难足”啊!词的下阕,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陈后主那样,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语意)。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对此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宁初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两年后即入中枢,为相。这首词当作于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王安石这首词全篇意境开阔,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王安石一生虽然写词很少,但这首词却是可以千古传唱的。,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注释李诗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夹城:城门外的曲城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迥:高远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越鸟:南方的鸟。,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只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弛张有致,不平板,不单调。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处的楼阁)。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下句从正面写,角度由外及内。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斜晖还是给人带来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巢乾”、“体轻”切“晴”,“归飞”切“晚”。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如果说“幽草”是诗人“沦贱艰虞”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这里要交代一下作者入桂幕前后的一些情况。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宣宗继立,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乾巢之感。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草之歌,我是平凡的草儿,生长在广袤的天地之间,阳光赐予我温暖,雨水给我甜美的琼浆。我是绿色而普通的草,有了我的点缀,整个场地变成一片浓密的绿毯。孩子们踩着我柔软的身体,在上面尽情地跑啊,跳啊,不用担心摔交,因为就算是摔交了,我温柔的怀抱会将他的身体托起不至于受伤。小鸟也喜欢在我的身上同我们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在它累的时候,我总会慷慨捧出一把可口的食物,供它们填饱饥饿的肚子。我还是花朵们的温床,她们谢了,片片落下时,我会真诚地伸出手去托住它们的笑脸,让她们在最后的时刻展露她们最美的笑靥。我没有百灵鸟儿般清脆婉转的歌喉,所以我只能默默歌唱。我歌唱太阳和雨水,在你们的陪伴和滋润下,我看似渺小的身体破土而出;我歌唱艳阳和狂风暴雨,有了你们的充足给予和严父一般的磨练,我柔弱的身体日渐强壮;我歌唱秋风也歌唱野火,在你们,的熊熊燃烧中我舞成一只浴火的凤凰。我还歌唱北风和冬雪,让我娇嫩的子女免遭害虫的侵袭,来年重生成一片绿的海洋。我没有少女般柔美可爱的脸庞,但我有一个如同少女般柔软婀娜的身体。我在春风里舞蹈,让花儿感知春的来临,悄然露出她绯红的脸蛋儿;我在知了单调的叫声里静静地思考、酝酿,当暴风雨来临的那一刻,我将随着狂风起舞,把我所有的热烈和激情在那短暂的瞬间尽情释放;秋叶满地,我的身体渐渐走向消亡。我甘愿做一只坚韧的草把,替人们把炉火点拨得更红更亮;冬日来临,我尽情享受雪花温柔的爱抚,在她多情的抚摩下,我的心思变得细腻而坚强,来年的春天我将更好的生长。我是绿色的精灵,为所有的动物提供丰富可口的食粮;我是春的使者,春风料峭之时我第一个提前报到;我还是大地母亲最乖巧听话的孩子,为沙漠遮挡酷暑和严寒,披上一件朴实的军装;我还是自己的主人,为着生而长,为着长而周年复始,为我们可爱的,地球化一个最淡却也最美的妆,让它永葆青春,管它时光流转,季节更替还是岁月驻足徜徉。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但小时侯对随处可见的小草,却熟视无睹。后来,读了小学,读了中学,读了大学;读到很多文学大师对小草的颂扬之辞,心中便慢慢地孕育出小草的可爱形象来,升华着对小草的景仰之情。我最初是感佩于小草的力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读过夏衍的一篇散文,名字就叫小草。文中述及,人的头盖骨是由很多块骨头组成的,其结构的严密和坚固,还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将它分解开;只有小草具有这种超乎寻常的力量。实验者在人的头骨里装满泥土,播种上小草的种子,等到这些小草长成后,它的毛细根就能把一块块头盖骨完好无损的支解开来。起初,我有些将信将疑。在一次偶然之中,我自己的发现为此提供了力证。我的家门前,原先有一供全村人碾米的大石碾子。后来,村里建起了磨房,所有的粮食脱糠、磨面,都用上了机器,,自然就不再有人用那碾子了。村里的人担心小孩子们在碾子上玩耍不安全,就叫来很多的人,把碾盘和碾砣拆开来,放在旁边不碍事的平地上。又过了很长时间,村里来了很多人把碾盘和碾砣一起搬运走了。这时,在碾盘和碾砣的下面,居然生长出很多的草芽来。碾盘和碾砣那么大,那么重;而草芽却是那么纤细,它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承重力量。我真的感到惊讶了!小草的巨大无比的力量,来源于它顽强的生命力。所以,我更钦敬于小草的生命力。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十六岁应考时,写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就是盛赞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千古名诗。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荣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连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据传,诗人进京应试,谒见官居著作郎的名人顾况,投献此诗。起初,顾况以“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待读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时,不仅大为嗟赏,说道:“居亦易矣。”经过严冬冻不死;经过燎原的野火也烧灼不死,这是何等旺盛的生命力啊!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久唱不衰,恐怕就是因为小草这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陈长生:春日信笔)可见,古人早就发现了小草独具的迷人韵致。难怪,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小草又成为净化生活环境,美化城市容貌的天然之物。我敬爱小草巨大无比的力量;我爱小草旺盛不衰的勃勃生命力;我爱小草质朴本色的美。,草没有松的挺拔和高傲,没有鲜花的艳丽和芬芳。没有人们食用的果实和利用的价值,没有人会在意它的存在与否。它终生都以一种低姿态的方式生存,从来不和任何身边的植物争宠,它不会嫌弃土地的贫瘠,它不畏惧环境的恶劣,不在意人们的肆意践踏,高山上、悬崖下,甚至在田野庄稼苗的夹缝中,都有它存在的身影,它的名字就叫小草。干旱的土地使人们种在田野的庄稼苗都低下了高傲的头,但夹缝中的你依然无畏的活着,随着风的吹拂欢快地舞动着你的身姿。人们给庄稼苗浇过水后,最先长起来的不是田野中的禾苗,而是夹缝中的你。在老农的眼里,最讨厌的是你,在内心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习水县官店镇卫生院招聘见习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辽渔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南平市人民医院煎药员招聘(编外聘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江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人事代理制人员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呼伦贝尔莫旗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消防文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东营市垦利区融媒体中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第3册滇人版
- 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实验学校教师招聘(4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零食小调查教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浙科技版
- 2025安徽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面向本区教育系统选调专职教研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关键要素
- 2025股权分配方案音乐会巡演合同
- 中秋物品采购合同7篇
- AI赋能职业教育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探索
- 年产3万吨生物基PTT聚合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鸡蛋分拣培训课件
- 2023年北京市中考真题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4年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9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课件)
- 桂林旅游学院新生入馆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