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_第1页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_第2页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_第3页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_第4页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 黑黑龙龙江省地方江省地方计计量量技技术规术规范范 JJFJJF(黑)(黑)08-2014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 SpecificationSpecification ofof MetrologyMetrology TestingTesting forfor Grounding-TypeGrounding-Type AntiAnti staticstatic DeviceDevice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精品文档 . 黑 龙 江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精品文档 . JJF(黑) 08-2014 代替JJF(黑) 2- 2003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 SpecificationSpecification ofof MetrologyMetrology TestingTesting forfor Grounding-TypeGrounding-Type AntiAnti staticstatic DeviceDevice 本规范经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 20142014 年 XXXX 月 XXXX 日批准,并自 20142014 年 XXXX 月 XXXX 日起施行。 归 口 单 位: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要起草单位:佳木斯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佳木斯市中然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 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本规范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精品文档 .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立生、李 建、刘延辉(佳木斯市质量技术监督 检验检测中心) 刁树森(佳木斯市中然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赵 越 (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 金承烈(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本规范参加起草人:齐跃国(绥化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精品文档 . 目 录 1 范围范围.1 2 引用文件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计量单位术语和计量单位.1 4 概述概述.3 5 计量特性计量特性.4 5.15.1 加油加气站防静电要求加油加气站防静电要求.4 5.25.2 石油库防静电要求石油库防静电要求.5 6 检测条件检测条件.6 6.16.1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6 6.26.2 检测标准器检测标准器.6 6.36.3 检测人员检测人员.7 6.46.4 仪器静电及其它危险防护仪器静电及其它危险防护.7 7 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7 7.17.1 安全环境检测安全环境检测.7 7.27.2 检测项目检测项目.7 7.37.3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8 8 检测结果表达检测结果表达.9 9 复检时间间隔复检时间间隔.9 附录附录 A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10 附录附录 B 石油库内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范围划分石油库内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范围划分.12 附录附录 C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范围划分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范围划分.23 附录附录 D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30 附录附录 E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记录格式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记录格式 .34 附件附件 F 检测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内容 .35 精品文档 . 引 言 在爆炸、火灾危险环境中,静电是潜在的危险之一。在一定条件下,静电放电 会引燃易燃物质,酿成巨大灾害,必须严加防止。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是用于保护设 备及其周围环境安全,防止事故的重要防护设施,其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和技术指标 的正确性关系到生产和生命的安全,为此修订本规范。 与 JJF(黑)2-2003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规范相比本技术规范做了下列变 化: 1.本次修订将规范名称更改为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 2.更改了如接地极、闪点等术语的名称概念。 3.计量特性采用了 GB 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中的防静电指标要求。 4.增加了对 CNG 加气站、LNG 加气站的检测。 5.完善了附录中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类别。 6.增加了原规范附录中 CNG 加气站和 LNG 加气站等内容。 7.增加了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接地电阻、接触电阻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8.按照 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对本规范进行了规范。 9.历次版本 JJF(黑)2-96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规范 JJF(黑)2-2003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规范 精品文档 .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规范 1 1 范围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库、加油站、加气站、液化气站以及其它经营、储存、运输、 使用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场所新安装和使用中的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的检 测。 本规范不适用于煤矿、通讯系统、电子计算机房、电子设备的防静电装置的检 测。 2 2 引用文引用文件件 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 133482009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GB/T 154632008 静电安全术语 GB 50028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58201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50156201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3 3 术语和计量单位术语和计量单位 GB 154632008 、GB 500582014 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静电导体 在任何条件下,体电阻率小于或等于 1106m(即电导率大于或等于 110- 6S/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小于或等于 l107 的固体表面。 3.2 静电非导体 在任何条件下,体电阻率大于或等于 11010m(即电导率大于或等于 110- 10S/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 l1011 的固体表面。 3.3 静电亚导体 电阻率(或电导率)介于静电导体和静电非导体两者之间的材料。 3.4 体积电阻率 表示物体内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它是单位横截面积、单位长度上材料的电阻值。 3.5 表面电阻率 表征物体表面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它是正方形材料两对边间的电阻值,与物体 厚度及正方形大小无关。 3.6 接地 精品文档 . 物体通过导电、防静电材料或防静电制品与大地在电气上作可靠连接,使静电 导体与大地的电位接近,给静电亚导体提供泄露电荷的通道。 3.7 连接 将彼此间没有良好导电通路的物体进行导电性连接,使相互间大体上处于相同 电位的措施。 3.8 静电接地系统 带电体上的电荷向大地泄露、消散的外界导出通道。 3.9 接地极 埋入大地以便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导体或几个导体的组合。 3.10 接地线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极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 至接地极的连接导体。 3.11 静电接地电阻 静电接地系统的对地电阻。 3.12 接触电阻 两金属构件连接处接触面之间的电阻。 3.13 防静电服 为了防止人体和衣服的静电积聚,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缝制的工作服。 3.14 防静电鞋 鞋底用电阻值为 5.01051.0108 的防静电材料制作,不仅能及时消除 人体静电积聚,且能钝化触及 250V 以下电源电击伤害的防护鞋。 3.15 闪点 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最低 液体温度。 3.16 可燃性物质 指物质本身是可燃性的,能够产生可燃性气体、蒸气或薄雾。 3.17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 以一定比例与空气混合后,将会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气体或蒸气。 3.18 可燃液体 在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能产生可燃蒸气或薄雾的液体。 3.19 可燃薄雾 在空气中挥发能形成爆炸性环境的可燃性液体微滴。 3.20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引燃后燃烧 将在全范围内传播。 3.21 高挥发性液体 精品文档 . 高挥发性液体是指在 37.8的条件下,蒸气压超过 276kPa(绝对)的液体,这些 液体包括丁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等液体,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凝液及它们 的混合物。 3.22 爆炸危险区域 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 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 3.23 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0 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 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 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 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3.24 非爆炸危险区域 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数量不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 措施的区域。 3.25 爆炸下限 可燃气体、蒸气或薄雾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低浓度。空气中的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浓度低于该浓度,则气体环境就不能形成爆炸。 3.26 火灾危险场所 存在火灾危险物质以致有火灾危险的区域。 火灾危险物质包括: a)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 有可能泄漏但不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可燃液体。 b)不可能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以及其 它同体状可燃物质。 4 4 概述概述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 l 所示。 1-连接线,2-防护体,3-连接处、法兰,4-接地线,5-接地极 精品文档 . 图 1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的工作原理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用于避免因静电电荷积聚发生放电,引燃易燃物质,从而防 止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由连接线、接地线、接地极组成,防 护体通过连接线、接地线、接地极与大地可靠连接,防护体之间通过连接形成等电 位。当防护体产生静电时,电荷通过连接线、接地线、接地极对地泄漏消除静电。 5 5 计量特性计量特性 5.15.1 加油加气站防静电要求加油加气站防静电要求 5.1.1 铜制油罐、LPG 储罐、LNG 储罐和 CNG 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静电接地点不 应少于 2 处。 5.1.2 加油加气站的电气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a)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 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接地电阻值要求最小的接地电阻值确定。 b)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油罐、LPG 储罐、LNG 储罐和 CNG 储气瓶(组)的 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电气系统的工作和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地上油 品、LPG、CNG 和 LNG 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 5.1.3 埋地铜制油罐、埋地 LPG 储罐和埋地 LNG 储罐,以及非金属油罐顶部的金属 部件和罐内的各金属部件,应与非理地部分的工艺金属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5.1.4 加油加气站的信息系统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 皮两端、保护钢管两端均应接地。 5.1.5 加油加气站信息系统的配电线路首、末端与电子器件连接时,应装设与电子 器件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5.1.6 380V/220V 供配电系统宜采用 TN-S 系统,当外供电源为 380V 时,可采用 TN-C-S 系统。供电系统的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应接地,在供配电 系统的电源端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5.1.7 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LPG 管道、LNG 管道和 CNG 管道,应设防静电和 防感应雷的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 5.1.8 加油加气站的汽油罐车、LPG 罐车和 LNG 罐车卸车场地和 CNG 加气子站内的 车载储气瓶组的卸气场地,应设卸车或卸气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应设置能检 测连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5.1.9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工艺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连接。 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 5 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连接,其接触电阻不应大于 0.03。 精品文档 . 5.1.10 油罐车卸油用的卸油软管、油气回收软管与两端快速接头,应保证可靠的电 气连接。 5.1.11 采用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时,导电内衬应接地;采用不导静电的热塑性 塑料管道时,不埋地部分的热熔连接件应保证长期可靠的接地,也可采用专用的密 封帽将连接管件的电熔插孔密封,管道或接头的其他导电部件也应接地。 5.1.15 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0。 5.25.2 石油库防静电要求石油库防静电要求 5.2.1 储存甲、乙、丙 A 类油品的钢油罐,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5.2.2 钢油罐的防雷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静电接地装置。 5.2.3 铁路油品装卸栈桥的首末端及中间处,应与钢轨、输油(油气)管道、鹤管 等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5.2.4 石油库专用铁路线与电气化铁路接轨时,电气化铁路高压电接触网不宜进入 石油库装卸区。 5.2.5 当石油库专用铁路线与电气化铁路接轨,铁路高压接触网不进入石油库专用 铁路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石油库专用铁路线上,应设置 2 组绝缘轨缝。第一组设在专用铁路线起始 点 15m 以内,第二组设在进入装卸区前。2 组绝缘轨缝的距离,应大于取送车列的 总长度。 b)在每组绝缘轨缝的电气化铁路侧,应设 1 组向电气化铁路所在方向延伸的接 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c)铁路油品装卸设施的钢轨、输油管道、鹤管、钢栈桥等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 地,两组连接点间距不应大于 20m,每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5.2.6 当石油库专用铁路与电气化铁路接轨,且铁路高压接触网进入石油库专用铁 路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每组绝缘轨缝的电气化铁路侧,应设 1 组向电气化铁路所在方向延伸的接 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b)铁路油品装卸设施的钢轨、输油管道、鹤管、钢栈桥等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 地,两组连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 20m,每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5.2.7 甲、乙、丙 A 类油品的汽车油罐车或油桶的灌装设施,应设置与油罐车或油 桶连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 5.2.8 油品装卸码头,应设置与油船连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此接地装置应与码头 上的油品装卸设备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合用。 5.2.9 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道的始端、未端、分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 200300m 处,应设置防静电的接地装置。 5.2.10 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道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合用, 精品文档 . 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接地点宜设在固定管墩(架)处。 5.2.11 油品装卸场所用于连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宜采用能检测接地状况的防静电 接地仪器。 5.2.12 移动式的接地连接线,宜采用绝缘附套导线,通过防爆开关,将接地装置与 油品装卸设施相连。 5.2.13 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0。 5.2.14 石油库内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 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6 6 检测条件检测条件 6.16.1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 6.1.1 进入爆炸危险场所或具有释放源的封闭、半封闭空问进行检测时,应先进行 可燃气体浓度的测试。当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 20时,方允许进行接地电 阻、接触电阻和软管连接电阻的检测。 6.1.2 在检测现场进行易燃物品装卸作业时,不得进行检测。 6.1.3 禁止在 0 区进行检测操作。测试接地电阻用的探针不得设置在 1 区,避免设 置在 2 区,宜设置在非爆炸危险区。 6.1.4 检测环境应满足检测仪器的使用条件,雷雨天或确信有危险的大气带电现象等 恶劣天气不得进行检测。 6.26.2 检测标准器检测标准器及其它设备及其它设备 检测标准器及其它设备见表 1。 表 1 检测标准器及其它设备 序号检测标准器名称技术要求其他要求 1 接地电阻测试仪 MPE:2 分辨率0.1 防爆结构设计,防爆 等级符合检测环境要 求 2 直流微电阻测量仪表 MPE:0.05 分辨率0.1m 防爆结构设计,防爆 等级符合检测环境要 求 3 可燃气体检测仪 MPE:3LEL 分辨率1LEL 防爆结构设计,防爆 等级符合检测环境要 求 4 钢卷尺 准确度等级为 II 级 量程不小于 50m / 6.36.3 检测人员检测人员 6.3.1 进入 0 区或 1 区爆炸危险场所时,应穿防静电服。当环境相对湿度在 50以 上时,可以穿纯棉工作服。严禁穿化纤服装。 精品文档 . 6.3.2 进入爆炸危险场所,应穿防静电鞋,严禁穿塑料底鞋或带铁钉鞋。 6.3.3 在爆炸危险场所,禁止穿脱任何服装、帽子或类似物,不得梳头、拍打衣服 或做类似的动作。 6.3.4 检测人员需持有效项目证件进行检测作业。 6.3.5 在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检测时,应有受检单位监护人员在场。 6.46.4 仪器静电及其它危险防护仪器静电及其它危险防护 6.4.1 禁止将打火机、火柴等火种及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带入检测现场。 6.4.2 禁止携带不防爆的手机、对讲机等通讯工具进入爆炸危险场所。 6.4.3 严禁在爆炸危险场所用化纤织物擦拭仪器、探针或更换仪器电池。 7 7 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7.17.1 安全环境检测安全环境检测 进入爆炸危险场所或具有释放源的封闭、半封闭空间时,先用可燃气体检测仪 进行此项测试,具体操作按可燃气体检测仪使用说明书进行。达到 6.1.1 要求时, 方可进行其它检测。 7.27.2 检测项目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见表 2。 表 2 检测项目 序号检测项目名称技术要求 1 接地电阻 满足 5.1.2、5.1.7、5.1.15、5.2.5、5 .2.6、5.2.10、5.2.13、5.2.14 2 接触电阻及连接电阻满足 5.1.9 3 软管连接电阻满足 5.1.2 4 几何距离满足 5.2.5、5.2.6、5.2.9 注:维修后的接地式防静电装置,在不影响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只对其维 修部位按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检测,如改变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整体结构应对接地式防静电装置 重新进行检测。 7.37.3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 7.3.1 接地电阻的检测 7.3.1.1 使用带金属探针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按以下方法进行接地电阻的检测。 精品文档 . 图 2 接地电阻测试仪工作原理 a)将金属探针插入大地,探针的插入深度、探针与被测接地极以及探针间的距 离应符合接地电阻测试仪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要求,探针捅入的区域应符合 6.1.3 的要求; b)将被测接地极及探针按图 2 所示,用导线接入接地电阻测试仪相应端钮; c)调整倍率旋钮,选择合适的量程; d)测量并读出被测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 7.3.1.2 使用不带金属探针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电阻的方法参照 7.3.1,具体 操作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进行。 7.3.1.3 根据检测数据,按照 5.1、5.2 的要求,判定该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 要求。 7.3.2 接触电阻和连接的检测 1)使用直流微电阻测量仪表检测接触电阻按以下方法进行。 a)多量程仪表选择合适的量程。 b)按照图 3 所示,将直流微电阻测量仪两测试夹与被测点紧密连接,待面板上 显示的数字稳定后,读取被测点的电阻值。 直流微电阻测量仪法兰盘 金属管道 图 3 直流微电阻测量仪工作原理 c)根据 5.1.2 的要求判定该连接处的接触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2)连接处的连接应符合 5.1.12 要求。目测各连接部位焊接点是否牢可靠,有无 虚焊、开路现象。螺栓或金属夹具连接的连接点的接触面应无锈蚀、无污物、无油 精品文档 . 漆等影响电气导通的物质,螺栓、夹具必须紧固。 7.3.3 软管连接电阻的检测 7.3.3.1 加油机加油软管、加气机加气软管连接电阻的检测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 a)按照 7.2 接地电阻的检测方法,将加油枪、加气枪从加油枪座、加气枪座取 下,测量加油机、加气机金属枪头的接地电阻。 b)根据 5.1.2 的要求,判定该软管的连接电阻是否合恪。 7.3.3.2 装卸液化石油气的软管连接电阻的检测方法同 7.5.1,根据 5.1.2 的 要求,判定软管的连接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7.3.3.3 金属管道中间的非金属路段、与烃泵相连的橡胶软管的检测按照 7.4 接触电阻的检测方法进行。 7.3.4 接地极及接地线的检测 a)按照 5.1、5.2 的要求使用卡尺、钢卷尺进行检测,钢卷尺量程不足可分段测 量。 b)根据 5.1、5.2 的要求判断接地极及接地线是否符合要求。 8 8 检测结果表达检测结果表达 经检测的接地式防静电装置发给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注明参 照本次检测结果使用,检测结果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注明不符合项目、部位。检测 报告格式见附录 F。 9 9 复检时间间隔复检时间间隔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的检测间隔一般为一年。 精品文档 . 附录附录 A A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A.1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 0 区、 1 区、2 区,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0 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 1 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3 2 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 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A.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1 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可燃物质侵入的区域; 2 可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 10; 3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燃 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 4 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可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 门处按具体情况确定。 A.3 释放源应按可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续级释放源: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的,可划为连 续级释放源: 1)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2)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3)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和其它孔口。 2 一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 况的,可划为一级释放源: 1)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 2)贮有可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口处,在正常运行中,当水排掉时,该处可能 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 3)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 4)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泄压阀、排气口和其它孔口。 3 二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如果释放也仅是偶尔和短期 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二级释放源: 1)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 2)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可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 3)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它孔口处; 4)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 精品文档 . A.4 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通风,其空气流量能使可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 25%以 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以下场所可定为通风良好场所: 1)露天场所; 2)敞开式建筑物。在建筑物的壁或屋顶开口,其尺寸和位置保证建筑物内部通 风效果等效于露天场所; 3)非敞开建筑物,建有永久性的开口,使其具有自然通风的条件; 4)对于封闭区域、每平方米地板面积每分钟至少提供 0.3m3的空气或至少每小时 换气 6 次。 2 采用机械通风时,下列情况之一可不计机械通风故障的影响: 1)对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建筑物设置有备用的独立通风系统; 2)在通风设备发生故障时,设置自动报警或停止工艺流程等确保能阻止可燃物 质释放的预防措施,或使设备断电的预防措施。 A.5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 域可划为 0 区,存在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 1 区,存在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 2 区,并应根据通风条件按下列规定调整区域划分: 1 当通风良好时,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 域等级。 2 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 更为有效时,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3 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4 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 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精品文档 . 附录附录 B B 石石油油库库内内爆爆炸炸危危险险区区域域的的等等级级范范围围划划分分 B.1 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 设计规范GB50058 的规定。 B.2 易燃液体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沟划为 1 区。 B.3 储存易燃液体的地上固定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3): 1 罐内未充惰性气体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空间划为 1 区。 3 距储罐外壁和顶部 3m 范围内及防火堤至罐外壁,其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划 为 2 区。 0 区 1 区 2 区 图 B.3 储存易燃液体的地上固定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4 储存易燃液体的内浮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4): 1 浮盘上部空间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范围内的球形空间划为 1 区。 2 距储罐外壁和顶部 3m 范围内及防火堤至储罐外壁,其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 划为 2 区。 防火堤 通气口 R=1.5m 液体表面 3m 3m 浮盘 通气口 R=1.5m 3m 3m R=1.5m 防火堤 精品文档 . 图 B.4 储存易燃液体的内浮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5 储存易燃液体的浮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5): 1 浮盘上部至罐壁顶部空间为 1 区。 2 距储罐外壁和顶部 3m 范围内及防火堤至罐外壁,其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内 划为 2 区。 图 B.5 储存易燃液体的浮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6 储存易燃液体的地上卧式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6): 1 罐内未充惰性气体的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0 区。 2 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空间划为 1 区。 3 距罐外壁和顶部 3m 范围内及罐外壁至防火堤,其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 划为 2 区。 图 B.6 储存易燃液体的地上卧式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7 易燃液体泵房、阀室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7): 1 易燃液体泵房和阀室内部空间划为 1 区。 2 有孔墙或开式墙外与墙等高 L2 范围以内且不小于 3m 的空间及距地坪 0.6m 高、L1 范围以内的空间划为 2 区。 浮盘 3m 防火堤 3m R=1.5m 液体表面 3m 防火堤 通气口 3m 精品文档 . 3 危险区边界与释放源的距离应符合表 B.7 的规定。 表 B.7 危险区边界与释放源的距离 L1L2 距离 工作 压力 名 称 1.6 MPa 1.6 MPa 1.6 MPa 1.6 MPa 油泵房 L+315L+315 阀 室 L+3L+3L+3L+3 图 B.7 易燃液体泵房、阀室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8 易燃液体泵棚、露天泵站的泵和配管的阀门、法兰等为释放源的爆炸危险区域 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8): 1 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 R 的球形空间和自地面算起高为 0.6m,半径为 L 的圆柱体的范围划为 2 区。 2 危险区边界与释放源的距离应符合表 B.8 的规定。 表 B.8 危险区边界与释放源的距离 L1L2 距离 工作 压力 名 称 1.6 MPa 1.6 MPa 1.6 MPa 1.6 MPa 油泵房 31517.5 阀 室 3311 L1 0.6m 有孔墙或开式墙 L2 释放源 封闭墙 L 3m 精品文档 . 图 B.8 易燃液体泵棚、露天泵站的泵及配管的阀门、法兰 等为释放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9 易燃液体灌桶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9): 1 油桶内部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 0 区。 2 灌桶间内空间划为 1 区。 3 有孔墙或开式墙外 3m 以内与墙等高且距释放源 4.5m 以内的室外空间和自地 面算起 0.6m 高、距释放源 7.5m 以内的室外空间划为 2 区。 L21.5m 时,L14.5m;L21.5m 时,L1L23m。 图 B.9 易燃液体灌桶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10 易燃液体灌桶棚或露天灌桶场所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10): 1 油桶内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以灌桶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空间划为 1 区。 3 以灌桶口为中心,半径为 4.5m 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 2 区。 有孔墙或开式墙 0.6m L1 液体表面 释放源 封闭墙 L2 7.5m 3m LL R 0.6m 精品文档 . 图 B.10 易燃液体灌桶棚或露天灌桶场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11 易燃液体汽车储罐车库、易燃液体重桶库房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 列规定(图 B.11): 建筑物内空间及有孔或开式墙外 1m 与建筑物等高的范围内划为 2 区。 图 B.11 易燃液体汽车储罐车库、易燃液体重桶库房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12 易燃液体汽车储罐车棚、易燃液体重桶堆放棚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 下列规定(图 B.12): 棚的内部空间划为 2 区。 图 B.12 易燃液体汽车储罐车棚、易燃液体重桶堆放棚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13 铁路、汽车储罐车卸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13): 1 储罐车内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以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 0.5m 的球形空间划为 1 区。 3 以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 3m 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以密闭卸油口为中 有孔墙或开式墙 1m 封闭墙 灌桶口 液体表面 R=4.5m R=1.5m 精品文档 . 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 2 区。 图 B.13 铁路、汽车储罐车卸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14 铁路、汽车储罐车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14): 1 储罐车内部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以储罐车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 3m 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 1 区。 3 以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 7.5m 的球形空间和以灌装口轴线为中心线,自地 面算起高为 7.5m,半径为 15m 的圆柱形空间划为 2 区。 图 B.14 铁路、汽车储罐车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15 铁路、汽车储罐车密闭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 B.15): 1 储罐车内部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以储罐车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空间和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空间划为 1 区。 3 以储罐车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 4.5m 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通气口 为中心,半径为 3m 的球形空间划为 2 区。 密闭卸油口 R=0.5m R=1.5m R=3m R=1.5m 卸油口 液体表面 7.5m 灌装口 R=3m 液体表面 R=7.5m 7.5m 7.5m 15m 精品文档 . 图 B.15 铁路、汽车储罐车密闭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16 油船、油驳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16): 1 油船、油驳内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以油船、油驳的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 3m 的球形并延至水面的空间划为 1 区。 3 以油船、油驳的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 7.5m 并高于灌装口 7.5m 的圆柱形空 间和自水面算起 7.5m 高,以灌装口轴线为中心线,半径为 15m 的圆柱形空间划为 2 区。 图 B.16 油船、油驳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B.17 油船、油驳密闭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17): 1 油船、油驳内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以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空间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球 形空间划为 1 区。 15m 油船、油驳 灌装口 R=3m 7.5m 7.5m 液体表面 7.5m 7.5m 精品文档 . 3 以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 4.5m 的球形并延至水面的空间和以通气口为中心, 半径为 3m 的球形空间划为 2 区。 图 B.17 油船、油驳密闭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18 油船、油驳卸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18): 1 油船、油驳内部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以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空间划为 1 区。 3 以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 3m 的球形延至水面的空间划为 2 区。 图 B.18 油船、油驳卸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19 易燃液体人工洞石油库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19): 1 储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罐室和阀室内部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和半径为 3m 的球形空间划为 1 区。通风 不良的人工洞石油库的洞内空间均应划为 1 区。 3 通风良好的人工洞石油库的洞内主巷道、支巷道、油泵房及以通气口为中心, 半径为 7.5m 的球形空间、人工洞口外 3m 范围内空间划为 2 区。 卸油口 液体表面 水面 油船、油驳 R=1.5m R=3m 精品文档 . 图 B.19 易燃液体人工洞石油库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B.20 易燃液体的隔油池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20): 1 有盖板的隔油池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 0 区。 2 无盖板的隔油池内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和距隔油池内壁 1.5m、高出池顶 1.5m 至地坪范围内的空间划为 1 区。 3 距隔油池内壁 4.5m,高出池顶 3m 至地坪的范围内的空间划为 2 区。 图 B.20 易燃液体的隔油池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21 含易燃液体的污水浮选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划分符合下列规定(图 B.21): 1 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空间划为 1 区。 3 距罐外壁和顶部 3m 以内范围划为 2 区。 3m R=3m R=7.5m 通气管口 罐室 阀室 泵房 支巷道 主巷道 洞口 4.5m 1.5m 液体表面 坑或沟 盖板 1.5m 3m 池顶 精品文档 . 图 B.21 含易燃液体的污水浮选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22 易燃液体覆土储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22): 1 储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 0 区。 2 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 的球形空间、储罐外壁与护体之间的空间、 通道口门(盖板)以内的空间划为 1 区。 3 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 4.5m 的球形空间、以通道口的门(盖板)为中心, 半径为 3m 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及以储罐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 15m,高 0.6m 的圆柱形空间划为 2 区。 图 B.22 易燃液体覆土储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23 易燃液体阀门井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23): 1 阀门井内部空间划为 1 区。 2 距阀门井内壁 1.5m,高 1.5m 的柱形空间划为 2 区。 液体表面 3m 3m 通气口 R=1.5m 精品文档 . 图 B.23 易燃液体阀门井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B.24 易燃液体管沟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24): 1 有盖板的管沟内部空间应划为 1 区。 2 无盖板的管沟内部空间划为 2 区。 图 B.24 易燃液体管沟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精品文档 . 附录附录 C C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划分 C.l 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 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