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消毒隔离与防护技术培训总结_第1页
长沙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消毒隔离与防护技术培训总结_第2页
长沙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消毒隔离与防护技术培训总结_第3页
长沙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消毒隔离与防护技术培训总结_第4页
长沙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消毒隔离与防护技术培训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长沙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消毒隔离与防护技术培训总结 德胜中心卫生院 2016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小结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防疫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上级主部门的要求,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从而保障我镇 人民的身体健康。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为更好地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确保传染病在我镇的蔓延与扩散。于 2016 年 4 月 22 日组织院内职工及全体乡村医生开展传染病报告知识及常见传染病诊断的培训工作,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 龙院长亲自主持会议,防疫办人员负责培训,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及全体乡村医生共 68 人进行集中传染病报告及常见传染病诊断系统学习。分别对我镇常见的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肝炎、水痘、手足口病、狂犬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报告制度,并能注重自身防护、预防和 控制,医务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及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一、对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培训,有利于开展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培训流行病2 / 22 学调查和传染病报告,艾滋病、结核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计划免疫相关病的诊断治疗,使全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法、重点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开展医务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也是为医务工作者学习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德胜中心卫生院 2016 年 4 月 24 日 2016 年初级继教选修课 习题及答案 地震后肠道传染病的防治 1) 消化道传染病的特点是: A. 病原微生物在肠道中增殖 B. 经粪便排出,并经粪 -口途径传播 C. 引起肠道及肠道外感染 D. 以上皆是 2) 以下不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 A. 细菌性痢疾、霍乱 B. 细菌性食物中毒 C. 流感、禽流感 3 / 22 D. 伤寒、副伤寒 3) 霍乱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 A. 苍蝇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B. 食物传播 C. 水型传播 D. 呼吸道传播 4) 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哪些人群: A. 2 7 岁儿童 B. 7 10 岁儿童 C. 20-40 岁成人 D. 60 岁以上老人 5) 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 A. 细菌性痢疾 B. 细菌性食物中毒 C. 霍乱 D. 伤寒 6)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 途径不包括: A. 粪 -口途径 B. 血液体液传播 C. 生活接触 D. 苍蝇、蟑螂等间接传播 地震后肠道传染病的防治 1) 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A. 直接接触传播 B. 母婴传播 C. 呼吸道传播 4 / 22 D. 消化道传播 2)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主要分为哪两型: A. 脱水型和休克型 B. 呕吐型和腹泻型 C. 肾衰型和脑膜脑炎型 D. 轻型和重型 3) EV71 等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主要感染: A. 10 岁以下儿童 B. 10-15 岁青少年 C. 20-40岁青壮年 D. 60 岁以上老年人 4)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为: A. 粪 -口消化道途径传播 B. 空气传播 C. 密切接触传播 D. 以上皆可 5) EV71 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的并发症为: A. 脑炎 B. 心肌炎 C. 肺炎 D. 以上皆可 6) 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发病遍及全世界,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见 B. 多在冬春季发病 C. 青壮年、农民、渔民及下水道工人为高发人群 D. 多在雨季发病 5 / 22 地震后传染病的消毒与报告制度 1) 对于甲类传染病的报告制度为: A. 城镇应于 2 小时内、农村应于 6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B. 城镇应于 6 小时内、农村应于 12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C. 在 24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D. 不必报告 2) 细菌性痢疾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A. 甲类传染病 B. 乙类传染病 C. 丙类传染病 D. 丁类传染病 3) 对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时,每 1000ml 排泄物和呕吐物应加漂白粉的量为: A. 5g B. 10g C. 50g D. 100g 4) 以下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 霍乱 B. 炭疽 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 艾滋病 6 / 22 5) 对于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制度为: A. 城镇应于 2 小时内、农村应于 6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6) 手足口病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A. 甲类传染病 B. 乙类传染病 C. 丙类传染病 D. 丁类传染病 感染性腹泻诊断思路 1) 以下属于调整肠道菌群药物的是: A. 双歧三联活菌 B. 甲硝唑 C. 万古霉素 D. 阿奇霉素 2) 散发性感染性腹泻常发生于: A. 社区 B. 医院 C. 饭店 D. 学校、老人院 3) 迁延性腹泻病的病程为: A. 2 天, 2 周 B. 2 周, 2 月 C. 2 月 D. 2 年 4) 艰难梭菌相关性肠炎腹泻患者腹泻时,水样便持续时间一般为: A. 12 小时至 24 小时 B. 24 小时至 36小时 C. 超过 36 小时 D. 超过 48 小时 7 / 22 5) 引起成人感染性腹泻的病毒主要为: A. 腺病毒 B. 诺如病毒 C. 轮状病毒 D. 星状病毒 6) 腹泻病患者每日大便次数为: A. 1 次 B. 2 次 C. 3 次 D. 4 次 感染性腹泻诊断思路 1) Noro 病毒感染补液治疗说法错误的是: A. 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宜口服补液 B. 口服补液量:丢 1份补 1 份 C. 静脉补液的液体类型有生理盐水、乳酸盐林格液。胶体液 D. 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者不宜口服补液 2) 诺沃克病毒的传播途径通常不包括: A. 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污染 的食物或水 B. 血液传播 C. 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D. 直接接触受病毒污染的物件 3) Noro 病毒感染发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A. 4-8 小时 B. 12-48 小时 C. 3-5 天 D. 一周左右 8 / 22 4) Noro 病毒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为: A. 抗生素治疗 B. 适时补液 C. 对症治疗 D. 止呕 5) 关于 Noro 病毒的病原学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 直径约为 27nm B. 病毒抵抗力较强,耐乙醚、酸 C. 煮沸 12 分钟病毒失活 D. 病毒对乙醚、酸较敏感 6) 关于 Noro 病毒感染后的症状,说法错误的: A. 腹泻是常见症状 B. 通常不会发热 C. 有 30%的患者无任何 症状出现 D. 老年人症状通常严重 土源性线虫病 1) 蛲虫幼虫在人体哪个部位发育为成虫 : A. 结肠 B. 肛周 C. 十二指肠 D. 盲肠 2) 感染蛔虫不会对儿童产生哪些危害? A. 营养不良 B. 肠穿孔、肠梗阻 C. 牙齿脱落 D. 发育障碍 9 / 22 3) 我国土源性线虫 XX 年感染人数是多少 : A. 亿 B. 3 亿 C. 亿 D. 以上皆不是 4) 哪些人群的肠道寄生虫发生率最高? A. 妇女和儿童 B. 老年人 C. 青少年 D. 成年人 5) 下列说法对土源性线虫表述错误的是 : A. 土源性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 B. 虫卵或幼虫主要在土壤里发育到感染期 C. 蛲虫不属于土源性线虫 D. 蛲虫卵不需在土壤中发育 6) 蛔虫幼虫移行到肺引起的临床表现有 : A. 蛔虫性肺炎 2016 年传染病培训计划 2016 年李店镇卫生院临床业务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着重抓好手足口病、甲型 H1N1 流感、艾滋病、肺结核、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16 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10 / 22 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管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计划全年给医务人员培训传染病知识不少于 2 次,给新毕业生、实习生进行传染病岗前培训 3 学时,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的 重点人员培训时间相对延长。 一、培训目标 在 2016 年在岗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手足口病、甲型 H1N1 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及检验科的专业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 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11 / 22 防护工作。 使本院卫生人员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预防保健、临床医护药技、检测检验、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与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有关的专业知识。 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2 / 22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 专业部分 艾滋病、甲型 H1N1 流感、结核病、霍乱、鼠疫、手足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授课培训为主,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把培训作为重点内容。医院感染科、内科医生、本院传染病主诊医生等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采取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 五、组织管理 13 / 22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逐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全员培训工作。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方式,并由院领导小组按 标准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对培训情况进行登记考核。各科在全员培训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组织与管理,及时解决培训中发现的问题。 李店镇卫生院 2016 年 1 月 2 日 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传染病上报,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 医护人员严格穿隔离衣,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 14 / 22 3、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立即戴上防护口罩由医护人员将其送入发热门诊进行治疗隔离。 (1)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应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和隔离裤、换鞋,操作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时应穿隔离衣。医务人员的手接触病人的排泄物或查体、治疗、护理后,一定要进行手的消毒与清洗。 (2)每日进行消毒巾湿扫床铺,一床一巾,用消毒液擦抹床头柜,一 柜一巾;地面用消毒拖地及紫外线照射,每日二次。 (3)检验采血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4)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后集中处置。 (5)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凡被污染的物品或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6)病人的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如不是一次性的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15 / 22 (7)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及洗涤污水流入下水道后,需经污水处理达到消 毒要求后才能排放。 (8)打扫厕所的清洁用具与其它场所的清洁用具严格分开。 (9)使用后的物品严格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 消毒再放人医疗废物塑料袋中送往医院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 文 章 2016 年院感培训材料 学习目标 :掌握无菌技术 教学内容: 无菌概念: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 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 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6 / 22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 物品称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 区域 ? 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 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停止卫生处理,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 2.工作人员 无菌操作前,衣帽穿戴整洁,口罩遮住口鼻,修剪指甲、洗手。 17 / 22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 器内,无菌包外注明物品名称,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放。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 放置。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4.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 无菌区 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 5.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参加人员: 年 月 日 院感护理制度大集合 1、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每周大扫除,18 / 22 室内、家具、用品彻底消毒,对空气物品表面,每月作细菌监测,并记录。物品表面细菌少于 8 个 cm2。空气少于 500个 m3。 2、每日通风 2 次,每日紫外线照射 1 小时,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 1 次,有记录。 3、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每班用浸有消毒液拖把擦地面 l 2 次。 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识。 5、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6、接生用的臀垫,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非一次性的,用后应用杀菌剂浸泡,刷洗晾干再用。 7、各类物品如体温表、剃毛刀、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形清洗、消毒或灭菌。 8、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等冲洗用品,每周进行 2 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19 / 22 9、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 10、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应标明时间,一切无菌物品必须注有灭菌日期。 11、产妇用卫生纸,必须高压消毒、灭菌,方可使用。 12、患者便器应固定使用,用后刷净、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 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1、医疗机构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标准要求,并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生活垃圾按城市垃圾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2、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