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操作系统学习总结_第1页
dcs操作系统学习总结_第2页
dcs操作系统学习总结_第3页
dcs操作系统学习总结_第4页
dcs操作系统学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2 dcs 操作系统学习总结 篇一: dcs 学习总结 西安 foxboro i/a 系统 dcs 组态学习总结 热工专业 王晓光 首先感谢燕山湖电厂及检修与维护部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环境,使我们能在这个环境中较系统的学习我厂的 dcs 系统。 2016 年 8 月 30 日,我们热工专业一行七人由负责人杨工带队前往西安热工研究院参加foxboro i/a 系统 dcs 组态学习。在这近二十天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 foxboro i/a 系统和 iee 组态软件等课程。通过对上述课程的学习我们 大致了解了 i/a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概况, iee 组态软件的应用和操作员画面的建立及历史数据库组态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学习使自己由一名对 i/a 系统了解得不深到比较系统的掌握,自己在对 i/a 系统的认识上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将学习情况作一总结。 i/a series 系统包括: i/a 系统基础知识 i/a series 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 控制组态 显示与报警 foxdraw 历史组态与过程报表 环境组态 i/a series 系统概述 /a series 智能自动化系列是开放式的 dcs 系统 2 / 32 美国福克斯波罗公司于 1987 年在世界上第一个推出了体现开放概念的超越一般 dcs 的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 ? i/a series 智能自动化系列。为了解决计算机系统的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 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 参考模型。福克斯波罗公司参加了 map 协议的制定。 并首先在 i/a series 中全面地采用了 map 协议。 i/a series 率先突破了封闭式发展的制约, 广泛地采用国际标准, 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 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样的系统允许将其它制造厂家的产品纳入自己的系统。 也考虑到把将来新开发的设备容纳到 i/a series 中来。 这样随着硬软件技术的发展, i/a series 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了达到开放系统的目的, i/a series 在硬件、 软件和通讯网络的设计上均全面采用国 际公认的标准。 ? 在软件上采用与标准的 unix 系统完全兼容的 venix 和 solaris 操作系统。 ? i/a series 的应用软件与硬件彼此独立。 不会因硬件更新而使现有的软 件失效。 ? 另外与 unix 兼容的由第三方开发的软件, 可以不作修改或 稍作修改 3 / 32 即可应用于 i/a series 中。 ? 采用 c 和 fortran 等高级编程语言, 以便于软件资源的共享。 ? i/a series 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采用 ieee802 标准的工业控制系统。 其 节点总线一级采用的是 标准。 在宽带和载波带局域网采用 了 标准, 现场总线采用 ieee1118 标准 。 由于 i/a series 率先采用国际标准的开放系统网络结构, 它对其它制造商的标准产品是完全开放的。 它是新一代开放工业控制系统的标志, 它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2. i/a series 智能自动化系列的特点 i/a series 自动化系列的最大特点是系统的软件、 硬件和通讯系统都广泛采用开放型标准设计。 硬件品种少, 可靠性高, 组态灵活。 ? 硬件 i/a series 四代兼容, 从 cisc 到 risc , 从 intel 到 micro sparc,实现了长寿命的设计思想。 由于硬件品种少, 大大节省了用户在备件上的开销。 现场总线设计思想领导了当今分散控制发展的方向,节省了用户在布线上的开销。 ? 软件 与 unix 系统 v 兼容的实时多任务 venix 操作系统和 4 / 32 sunsoft solaris 操作系统, 96 年推出基于 window nt 的操作系统; 采用 c, fortran 等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 sql 关系型数据库语言和 informix、 lotus123 等商用软件 。 软件独立于硬件, 这样当福克斯波罗提供新型号的硬件时不会影响已有的应用状况。系统的应 用软件可在装载 unix 操作系统的个人计算机上运行。 在 pc 机上组态的应用软件, 可直接装入 i/a series 系统中运行。 先进的目标管理 使得工程人员和应用程序只要知道目标的名称就可在同一系统中任何地 方得到数据。 当软件进行移植或升级时, 工程人员几乎无需修改原先 的组态。 ? 通讯 建立于 osi 模型上, 符合 ieee 的标准, 遵循 map 协议, 这样可以使与 map 兼容的非福克斯波罗产品纳入 i/a series 系统。 这种非排它性使用户能兼收并蓄各家产品的长处, 构成满意的综合控制系统。 ? 显示 采用先进的实时目标管理技术, 这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 50 系列采用了 x window 和 open look 技术, 可方便地访问整个 i/a series 系统和所连接的信息5 / 32 网络上的信息。 foxdraw 软件提 供三维空间的显示画面。 ? 发展 硬件 与软件的发展可相互独立发展。 这样在升级硬件时不影 响软件, 同样在升级软件时不影响硬件。 ? 一体化 通过通过以太网接口与信息网络联接, 以及提 供智能现场仪表接口与 ifd 的数字集成, 从而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网、 生产控制网到测量的一体化。 ? i/o 一线控制器已经具有包括自整定 和多变量自整定 在内的复杂计算能力; i/o 组件全部为变压器耦合隔 离和光电隔离, 一对一转换, 过流保护, 不用保险丝, 提高系统运 行时间。 ? 联网 真正实现了与上位机过流系统的联网, 实时画面和数据传递。 ? 可靠性 采用表面安装技术 ,尺寸小, 系统结构简单; 电 子组件采用全密封的结构, 使其于周围环境的接触降低到最低水平, 增强了已经抗环境腐蚀的能力; 控制容6 / 32 错技术, 通讯冗余技术和矩阵供 电方式, 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 功耗 系统功耗极低, 大大降低能源投资, 系统功耗只是常规系统 的 1/3。 ? 维 护 各种处理机和 i/o 卡件都有自诊断程序, 可进行报警打印, crt 报警显 示, 有故障的组件红灯显示, 无需人工判断。 所有组件都可带电更换。 /a series 的网络结构 i/a series 系统的通讯网络是建立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 标准基础上的, 并符合 ieee 的规范, 是按照局域概念构造的标准网。 i/a series 的通讯网络结构分为分为四个层次:图 1 1 i/a series 系统网络结构简图 ? 宽带局 域网 ? 载波带局域网 ? 节点总线 ? 现场总线 这些通讯标准的低层通讯均与制造商自动化协议兼容。 出于通讯的安全考虑, 节点总线是冗余的, 载波带可选冗余。 图 1 1 是四层网络的示意图。 * 宽 带: 通讯规程符合 : 标准。 7 / 32 结构形式:总线结构。 信号传送方式: token passing 。 数据传输速率:10 mb/s 通讯传送介质:同轴电缆 15 km。 可下挂 64 个 载波带 * 载波带: 通讯规程符合:标准。 结构形式:总线结构。 信号传送方式: token passing 。 数据传输速率:5 mb/s 通讯传送介质:同轴电缆 km、光缆 10 km。 可下挂 64 个节点总线 * 节点总线: 通讯规程符合:。 结构形式:总线结构。 信号传送方式: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带冲突检测的多路送取 争用总线。 数据传输速率: 10 mb/s 通讯传送介质:同轴电缆 30 m。用扩展组件每次 300 m, 可 用二次。 可下挂 64 个站组件 8 / 32 * 现场总线: 通讯规程符合: ieee1118 结构形式:总线结构。 信号传送方式: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带冲突检测的多路送取争用总线。 数据传输速率: /s 通讯传送介质:双绞线 10 m;或 1200m 近年来在热电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dcs 控制系统逐步形成顺序控制scs、数据采集 das、燃烧器管理 bms4 大系统、模拟量控制mcs 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dcs 分散控制系统是由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输出设备、分布式处理单元及 io 模块、电源机柜等组成。操作员站是 dcs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计算机的一种。工程师站是系统组态、管理和维护工程的计算机。历史站是记录并保留生产过程中的历史数据。 dcs 系统设计合适的冗余配置和诊 断至模件极的自诊断功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系统内任一组件发生故障均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工作, dcs 系统的特点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其次,我们学习了逻辑编程与修改,我厂现在用的dcs 系统逻辑经常会因为设备的变动而进行修改,通过这次9 / 32 机会,我们在专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认真对 dcs 系统的逻辑编程与修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以下是我厂 dcs 系统组态软件的一般使用步骤: 学习内容如下: 1)新建工程:在正式进行应用工程的组态之前,必须针对该应用工程定义一个工程名,该目标工程新建后便新建起了该 工程的数据目录 2)硬件配置:在工程中定义应用系统的硬件配置。数据库定义:定义和编辑系统各站的点信息,这是形成整个应用系统的基础 3)工程基本编译:在设备组态编译成功的基础上,数据库编辑完成后可以进行基本编译 4)服务器控制算法组态:是用来编制服务器算法程序的 5)工程完全编译 :在服务器控制算法工程编译和基本编译成功之后可以进行联编,生成控制器算法工程 6)控制器控制算法组态 :是用来编制控制器算法程序及下装控制器的 7)绘制图形:用 来绘制工艺流程图的 8)制作报表:用来制作反映现场工艺数据的报表 9)工程完全编译 :生成下装文件 10)登录控制器,将工程下装到主控单元 10 / 32 11)下装服务器、操作员站 12)运行程序并在线调试在系统组态前,先进行前期工作,包括确定测点清单、控制运算方案、系统硬件配置,还要提出对流程图、报表、历史库、追忆库的设计要求。 macs系统容量:模块 0125、现场控制站 1049、操作站 5079的范围。总体使用 ip 协议,分为 130、 131、 128、 129 四 个网段,其中 130 和 131 网段联系工程师站与操作员站,它们组成的网络称做监控网; 128 和 129 网段联系工程师站和现场控制站,它们组成的网络称做系统网。现场控制站与现场设备组成控制网,期间不使用网络协议。服务器与操作员站和现场控制站连接,使用 hsie 网络协议,无 ip 地址 macs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根据现场检测仪表检测到物理量传送到dcs 系统,通过 dcs 系统对现场的调节机构和执行机构对现场进行相应的动作。对于大多的 dcs 系统,多使用冗余机构。 2. 实践上机操作。 理论学习结束后,为更好 的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我们进行了热电厂 dcs 控制系统的模拟 搭建,用学习的理论知识完全从零开始搭建一个新的控制系统,从而达到对整套系统的结构精确细致的了解。同样也是对动手能力差的我们进行加强训练。 以下是我们在模拟搭建热电厂 dcs 控制系统的过程和一些注意事项 11 / 32 1)新建工程是整个组态中的第一个步骤。在正式进行应用工程的组态之前,必须针对该应用工程定义一个工程名,该目标工程新建后便新建起了该工程的数据目录。对该工程进行编组分域。工程创建完毕后系统自动在组态软件安装路径下创建了 一个以工程名命名的文件夹,以后关于组态产生的文件都是存放在这个文件夹中的。也可以导入工程:将其它计算机上组态的工程导入到本机上作为参考或者继续组态。 2)设备组态是在工程中定义应用系统的硬件配置。设备组态分为:系统设备组态和 i/o 设备组态两个部分。 系统设备组态 系统设备组态是完成系统网和监控网上各网络设备的硬件配置; 系统设备组态要用到的基本概念: 节点:网络上所连接的能完成独立功能的单元,包括服务器节点、现场控制站节点、操作员站节点 等。服务器:站号为 0; 现场控制站:站号为 1049;操作员站:站号为 5079; 设备:网络上每个节点中所挂接的硬件设备。 i/o 设备组态 i/o 设备组态是以现场控制站为单位来完成每个站的 i/o 单元配置。 i/o 设备组态要用到的基本概念: 通信链路:指有相同通信介质、通信参数和通信端口的物理线路。 通信参数:指完成链路通信所需要的参数12 / 32 及设备配置信息。 设备:指挂接在通信链路上,可以独立寻址的 i/o设备,如各种类型的 i/o 单元。每个设备都有对应的设备地址、设备说明,以及不同的设备属性 。篇三: dcs 学习总结 横河 cs3000 dcs 系统学习总结 首先感谢蔡总和郁主任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去上海参加横河 cs3000 dcs 系统组态的培训。使我能在更好的环境中更加系统的学习我公司所使用到的 dcs 系统。这是我毕业大约 5 年时间第一次脱产学习,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十多天的学习生活中,我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争取能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2016 年 3 月 4 日,我受公司安排前往上海横河电机中国培训中心学习 cs3000 dcs 系统组态。在这十多天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了 dcs 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安装,以及项目创建、常规反馈、顺序控制和人机界面定义等内容。 dcs 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 4 种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13 / 32 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首先, dcs 的骨架 系统网络, 它是 dcs 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 dcs 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 dcs 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 dcs 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 西安 FOXBORO I/A 系统 DCS 组态学习总结 热工专业 王晓光 首先感谢燕山湖电厂及检修与维护部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环境,使我们能在这个环境中较系统的学习我厂的 DCS 系统。 2016 年 8 月 30 日,我们热工专业一行七人由负责人杨工带队前往西安热工研究院参加FOXBORO I/A 系统 DCS 组态学习。在这近二十天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 FOXBORO I/A 系 统和 IEE 组态软件等课程。通过14 / 32 对上述课程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 I/A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概况, IEE 组态软件的应用和操作员画面的建立及历史数据库组态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学习使自己由一名对 I/A 系统了解得不深到比较系统的掌握,自己在对 I/A 系统的认识上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将学习情况作一总结。 I/A Series 系统包括: I/A 系统基础知识 I/A Series 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 控制组态 显示与报警 FOXDRAW 历史组态与过程 报表 环境组态 I/A Series 系统概述 /A Series 智能自动化系列是开放式的 DCS 系统 美国福克斯波罗公司于 1987 年在世界上第一个推出了体现开放概念的超越一般 DCS 的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 ? I/A Series 智能自动化系列。为了解决计算机系统的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 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 参考模型。福克斯波罗公司参加了 MAP 协议的制定。 并首先在 I/A Series 中全面地采用了 MAP 协议。 I/A Series 率先突破了封闭式发展的制约, 广泛地采用国际标准, 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 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样的系统允许将其它制造厂家的产品纳入自己的系统。 也考虑到把将来新开发的设备容纳到 15 / 32 I/A Series 中来。 这样随着硬软件技术的发展, I/A Series 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了达到开放系统的目的, I/A Series 在硬件、 软件和通讯网络的设计上均全面采用国 际公认的标准。 ? 在软件上采用与标准的 UNIX 系统完全兼容的 VENIX 和 SOLARIS 操作系统。 ? I/A Series 的应用软件与硬件彼此独立。 不会因硬件更新而使现有的软 件失效。 ? 另外与 UNIX 兼容的由第三方开发的软件, 可以不作修改或 稍作修改 即可应用于 I/A Series 中。 ? 采用 C 和 FORTRAN 等高级编程语言, 以便于软件资源的共享。 ? I/A Series 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采用 IEEE802 标准的工业控制系统。 其 节点总线一级采用的是 标准。 在宽带和载波带 局域网采用 了 标准, 现场总线采用 IEEE1118 标准。 由于 I/A Series 率先采用国际标准的开放系统网络结构, 它对其它制造商的标准产品是完全开放的。 它是新一代开放工业控制系统的标志, 它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16 / 32 前景。 2. I/A Series 智能自动化系列的特点 I/A Series 自动化系列的最大特点是系统的软件、 硬件和通讯系统都广泛采用开放型标准设计。 硬件品种少, 可靠性高, 组态灵活。 ? 硬件 I/A Series 四代兼容, 从 CISC 到 RISC , 从 Intel 到 MICRO SPARC,实现了长寿命的设计思想。 由于硬件品种少, 大大节省了用户在备件上的开销。 现场总线设计思想领导了当今分散控制发展的方向,节省了用户在布线上的开销。 ? 软件 与 UNIX 系统 V 兼容的实时多任务 VENIX 操作系统和 SunSoft Solaris 操作系统, 96 年推出基于 Window NT 的操作系统; 采用 C, FORTRAN 等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 SQL 关系型数据库语言和 INFORMIX、 LOTUS123 等商用软件。 软件独立于硬件, 这样当福克斯波罗提供新型号的硬件时不会影响已有的应用状况。系统的应 用软件可在装载 UNIX 操作系统的个人计算机上运行。 在 PC 机上组态的应用软件, 可直接装入 I/A Series 系统中运行。 先进的目标管理 17 / 32 使得工程人员和应用程序只要知道目标的名称就可在同一系统中任何地 方得到数据。 当软件进行移植或升级时, 工程人员几乎无需修改原先 的组态。 ? 通讯 建立于 OSI 模型上, 符合 IEEE 的标准, 遵循 MAP 协议, 这样可以使与 MAP 兼容的非福克斯波罗产品纳入 I/A Series 系统。 这种非排它性使用户能兼收并蓄各家产品的长处, 构成满意的综合控制系统。 ? 显示 采用先进的实时目标管理技术, 这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 50 系列采用了 X Window 和 Open Look 技术, 可方便地访问 整个 I/A Series 系统和所连接的信息网络上的信息。 FoxDraw 软件提 供三维空间的显示画面。 ? 发展 硬件与软件的发展可相互独立发展。 这样在升级硬件时不影 响软件, 同样在升级软件时不影响硬件。 ? 一体化 通过通过以太网接口与信息网络联接, 以及提 18 / 32 供智能现场仪表接口与 IFD 的数字集成, 从而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网、 生产控制网到测量的一体化。 ? I/O 一线控制器已经具有包括自整定 和多变量自整定 在内 的复杂计算能力; I/O 组件全部为变压器耦合隔 离和光电隔离, 一对一转换, 过流保护, 不用保险丝, 提高系统运 行时间。 ? 联网 真正实现了与上位机过流系统的联网, 实时画面和数据传递。 ? 可靠性 采用表面安装技术 ,尺寸小, 系统结构简单; 电 子组件采用全密封的结构, 使其于周围环境的接触降低到最低水平, 增强了已经抗环境腐蚀的能力; 控制容错技术, 通讯冗余技术和矩阵供 电方式, 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 功耗 系统功耗极低, 大大降低能源投资, 系统功耗只是常规系统 的 1/3。 ? 维护 各种处理机和 I/O 卡件都有自诊断程序, 可进行报警打印, 19 / 32 CRT 报警显 示, 有故障的组件红灯显示, 无需人工判断。 所有组件都可带电更换。 /A Series 的网络结构 I/A Series 系统的通讯网络是建立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 标准基础上的, 并符合 IEEE 的规范, 是按照局域概念构造的标准网。 I/A Series 的通讯网络结构分为分为四个层次: 图 1 1 I/A Series 系统网络结构简图 ? 宽带局域网 ? 载波带局域网 ? 节点总线 ? 现场总线 这些通讯标准的低层通讯均与制造商自动化协议兼容。 出于通讯的安全考虑, 节点总线是冗余的, 载波带可选冗余。 图 1 1 是四层网络的示意图。 * 宽 带: 通讯规程符合 : 标准。 结构形式:总线结构。 信号传 送方式: TOKEN PASSING 。 数据传输速率:10 Mb/s 通讯传送介质:同轴电缆 15 km。 可下挂 64 个 载波带 * 载波带: 20 / 32 通讯规程符合:标准。 结构形式:总线结构。 信号传送方式: TOKEN PASSING 。 数据传输速率:5 Mb/s 通讯传送介质:同轴电缆 km、光缆 10 km。 可下挂 64 个节点总线 * 节点总线: 通讯规程符合:。 结构形式:总线结构。 信号传送方式: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带冲突检测的多路送取争用总线。 数据传输速率: 10 Mb/s 通讯传送介质:同轴电缆 30 m。用扩展组件每次 300 m, 可 用二次。 可下挂 64 个站组件 * 现场总线: 通讯规程符合: IEEE1118 结构形式:总线结构。 信号传送 方式: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21 / 32 带冲突检测的多路送取争用总线。 数据传输速率: /s 通讯传送介质:双绞线 10 m;或 1200m,由艾默生上海西屋控制系统控制有限公司生产,主要用于电厂的热工自动控制,是非常关键的系统。 ovation 系统是集过程控制及企业管理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融合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与一身的典范。其采用了高速度、高可靠性、高开放性的通讯网络,具有多任务、多数据采 集及潜在的控制能力。 ovation 系统利用当前最新的分布式、全局型的相关数据库完成对系统的组态。全局分布式数据库将功能分散到多个可并行运行的独立站点,而非集中到一个中央处理器上,不因其他事件的干扰而影响系统性能。 ovation 系统在电厂的最小配置数字化仪控系统组成包括: i o 卡件、控制器、高速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服务器、操纵员控制台、工程师站、显示器、键盘、微机等。知道了 ovation 系统有着比较复杂的组织结构,让我一时一下消化不了,不过我想这个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很快会清楚的,为了我能更好的学习发展,我想我们 也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这些。 二、了解 ovation 系统的模型和组成结构。篇二:dcs 学习总结 横河 cs3000 dcs 系统学习总结 首先感谢蔡总和郁主任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22 / 32 习机会去上海参加横河 cs3000 dcs 系统组态的培训。使我能在更好的环境中更加系统的学习我公司所使用到的 dcs 系统。这是我毕业大约 5 年时间第一次脱产学习,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十多天的学习生活中,我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争取能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2016 年 3 月 4 日,我受公司安排前往 上海横河电机中国培训中心学习 cs3000 dcs 系统组态。在这十多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了 dcs 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安装,以及项目创建、常规反馈、顺序控制和人机界面定义等内容。 dcs 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 4 种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 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首先, dcs 的骨架 系统网络,它是 dcs 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 dcs 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 dcs 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23 / 32 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而是系 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 dcs 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 若干倍。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 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 i/o 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功能的网络节点。一般一套 dcs 中要设置现场 i/o 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 i/o 和控制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dcs 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功能的网络节点。 24 / 32 工程师站是对 dcs 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 功能是提供对 dcs 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并在 dcs 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 dcs 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 dcs 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 dcs 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 dcs。 目前我公司使用的的 dcs 有横河与浙大中空的 dcs。 在这十天的学习生活中,课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系统概述、系统结构、人机接口操作站、 操作员操作。 第二天 、现场控制站及硬件造型与构成。 第三天、系统硬件、软件安装,硬件的安装原则,站号设置原则、站号设置技巧,软件安装系统要求。第四天、系统生成及工程软件制作: 1、系统生成 2、操作站的组态 3 现场控制站 fcs 的组态。 第五天、反馈控制和计算功能的组态。 第六天、顺序控制功能的组态。 第七天、流程图的制作:图素的使用、动态数据显示、触摸框、功能键、仪表面板等。 第八天、报表制作与25 / 32 打印:报表数据的采集、报表内容的填写、报表的打印。 第九天、 cs3000 系统的运行及维护常识。 第十天、工程软件练习,下载,仿真测试的运行环境、仿真测试的步骤。 在这十天的学习过程中,我整理出学习笔记一份。通过学习,目前已经能对公司横河 dcs 进行维护,简单的编程。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尽量将自己的所学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工作能力,为公司发展增添一份力量。篇三: dcs 学习总结 西安 foxboro i/a 系统 dcs 组态学习总结 热工专业 王晓光 首先感谢燕山湖电厂及检修与维护部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 个学习环境,使我们能在这个环境中较系统的学习我厂的 dcs 系统。 2016 年 8 月 30 日,我们热工专业一行七人由负责人杨工带队前往西安热工研究院参加foxboro i/a 系统 dcs 组态学习。在这近二十天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 foxboro i/a 系统和 iee 组态软件等课程。通过对上述课程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 i/a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概况, iee 组态软件的应用和操作员画面的建立及历史数据库组态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学习使自己由一名对 i/a 系统了解得不深到比较系统的掌握,自己在对 i/a 系统的认识上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 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6 / 32 下面就将学习情况作一总结。 i/a series 系统包括: i/a 系统基础知识 i/a series 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 控制组态 显示与报警 foxdraw 历史组态与过程报表 环境组态 i/a series 系统概述 /a series 智能自动化系列是开放式的 dcs 系统 美国福克斯波罗公司于 1987 年在世界上第一个推出了体现开放概念的超越一般 dcs 的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 ? i/a series 智能自动化系列。为了解决计算机系统的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 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 参考模型。福克斯波罗公司参加了 map 协议的制定。 并首先在 i/a series 中全面地采用了 map 协议。 i/a series 率先突破了封闭式发展的制约, 广泛地采用国际标准, 其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 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样的系统允许将其它制造厂家的产品纳入自己的系统。 也考虑到把将来新开发的设备容纳到 i/a series 中来。 这样随着硬软件技术的发展, i/a series 必将 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了达到开放系统的目的, i/a series 在硬件、 软件和通讯网络的设计上均全面采用国 际公认的标准。 ? 在软件上采用与标准的 unix 系统完全兼容的 27 / 32 venix 和 solaris 操作系统。 ? i/a series 的应用软件与硬件彼此独立。 不会因硬件更新而使现有的软 件失效。 ? 另外与 unix 兼容的由第三方开发的软件, 可以不作修改或 稍作修改 即可应用于 i/a series 中。 ? 采用 c 和 fortran 等高级编程语言, 以便于软件资源的共享。 ? i/a series 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采用 ieee802 标准的工业控制系统。 其 节点总线一级采用的是 标准。 在宽带和载波带局域网采用 了 标准, 现场总线采用 ieee1118 标准。 由于 i/a series 率先采用国际标准的开放系统网络结构, 它对其它制造商的标准产品是完全开放的。 它是新一代开放工业控制系统的标志, 它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2. i/a series 智能自动化系列的特点 i/a series 自动化系列的最大特点是系统的软件、 硬件和通讯系统都广泛采用开放型标准设计。 硬件品种少, 可靠性高, 组态灵活。 ? 硬件 i/a series 四代兼容, 从 cisc 到 28 / 32 risc , 从 intel 到 micro sparc,实现了长寿命的设计思想。 由于硬件品种少, 大大节省了用户在备件上的开销。 现场总线设计思想领导了当今分散控制发展的方向,节省了用户在布线上的开销。 ? 软件 与 unix 系统 v 兼容的实时多任务 venix 操作系统和 sunsoft solaris 操作系统, 96 年推出基于 window nt 的操作系统; 采用 c, fortran 等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 sql 关系型数据库语言和 informix、 lotus123 等商用软件。 软件独立于硬件, 这样当福克斯波罗提供新型号的硬件时不会影响已有的应用状况。系统的应 用软件可在装载 unix 操作系统的个人计算机上运行。 在 pc 机上组态的应用软件, 可直接装入 i/a series 系统中运行。 先进的目标管理 使得工程人员和应用程序只要知道目标的名称就可在同一系统中任何地 方得到数据。 当软件进行移植或升级时, 工程人员几乎无需修改原先 的组态。 ? 通讯 建立于 osi 模型上, 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