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文化规划与设计.ppt_第1页
学校建筑文化规划与设计.ppt_第2页
学校建筑文化规划与设计.ppt_第3页
学校建筑文化规划与设计.ppt_第4页
学校建筑文化规划与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邵兴江浙江大学学校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学校建筑规划与设计:新的视角,提要,一、历史视野中的学校建筑研究二、当代我国学校建筑研究的理论问题与实践挑战三、国际学校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趋势四、优质学校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五、典型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学校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一、历史视野中的学校建筑研究,(一)美英等国的学校建筑研究美国:1848年,亨利巴纳德出版了一本369页图文并茂的学校建筑,在此中关注到了建筑对师生发展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认为学校建筑的好坏,无不与学生的健康、行为、心情、道德和智力发展密切相关,与教师的健康与教学的成功密切相关。学校建筑需要考虑选址、建设、光线、通风、设备和布局等因素对师生教学的影响;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个体大小和学习内容,对学校建筑条件的不同需求;需要考虑到桌椅的舒适度,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考虑到学生在学校不仅需要安静学习可能还需要朗诵;考虑到学生健康和成功的学习,还需要每天到室外进行身体锻炼与休息;需要考虑到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等等。1922年,全美校舍建筑委员会(1965年更名为国际教育设施规划者委员会)。,英国:爱德华罗伯森于1874年出版了学校建筑学专著。全书共计十八章及三份附录,较为系统与完整地阐述了他在学校建筑方面的研究心得,系统介绍了美国、爱尔兰和苏格兰、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或地区的学校建筑状况,阐述了不同类别学校建筑的指导原则与建设要领等在巴德纳和罗伯森之后,西方关于学校建筑研究的专著不断。(1920年前,有专著50余部,其中1900年前近20部;20c:200余种),(二)我国的学校建筑研究早在民国初年,我国已开始关注学校建筑问题比如当时的福建省政府教育厅编辑出版了小学校舍建筑法(1912)一书,全书62页,内容包括校舍地点的选择、建筑设计、改造与维修等四个方面第一次学校建筑研究学术繁荣发生在1930年代我国第二次学校建筑研究的学术繁荣发生在1950年代,毕卓君学校园林(1930),王复旦运动场建筑法(1931),金鼎一乡村小学实际问题(1933,1934),李清悚学校之建筑与设备(1933,1934,1937),杜佐周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1930,1933,1935,1938),苏顽夫幼稚园的设备(1935),邰爽秋校舍建筑及效率测量(1935),陆静山、陈露薇、陶行知等新小学布置法(1935),赵福来图书馆建筑与设备(1935),丘冶新小学建筑与设备(1936),姚维钧小学行政(1936)等,以及一些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学校建筑研究方面的编译或译著,如金殿勋学校设备用品述要(1920,1923,1928),李清悚校舍建筑法(1930),唐现之美国乡村小学标准(1932)等。,如唐英学校建筑(1952,1955年修订本),刘子亚图书馆设备与用品图说(1955)等,或相关之译著,如阿列申等学校建筑(1955),波利卡尔波夫苏联学校体育场地建筑与用(1955),乔德茂学校建筑(1956),爱斯特罗夫学校建筑物设计经济问题(1956),查尔德莫夫大量修建的学校和儿童机构(1956),贝可夫、库拉克等关于大量建造的文教房屋的建筑问题(1956),索柯洛娃国外学校建筑实践(1958),普拉托诺夫列宁格勒的学校建筑(1959)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译著无一例外的全部译自苏联。,二、当代我国学校建筑研究的理论问题与实践挑战,学脉断层与鲜有研究专著专业性研究机构缺乏教育学界对学校建筑研究尚未引起充分关注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在学校建筑中的实践应用有待加强现有的学校建筑类著作或建筑标准,均是从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角度对中小学校建筑展开研究与探讨的话语权缺失:校长、教师、家长、甚至政府官员,学校建筑规划与设计队伍以学建筑出身为主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需求(学校不仅仅是学习场所)难以有效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学校建筑缺乏“以人为本”的考虑难以良好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建筑的文化魂缺失建筑标准是底线、安全是底线,三、主要国家的学校建筑设计动向(个案列举),日本,为满足新的教育内容与方法要求,开辟了新型教育空间,从而使教学与开放空间连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伸缩性的场所和能够提供多彩生活的园地。日本的学校建筑在架构高效能学习空间、信息化、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向社区开放并邀请当地居民参与学校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班群设计、教室内多目的学习空间、拆除班级隔墙)交流场所的人本设计(设置各类交流场所,提高走廊、餐厅等的利用率)生活场所的温馨设计(“家”的设计理念引入学校:温暖、舒适、方便)生态学校与可持续设计(比如利用原来学校的建材饰物,历史传承),四、国际学校建筑发展的变革趋势,让传统空间发挥教育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