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洪水资源化探讨_第1页
广东省洪水资源化探讨_第2页
广东省洪水资源化探讨_第3页
广东省洪水资源化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环境 2005, 14(4): 616-619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4009805) 作者简介 : 江 涛 ( 1965), 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环境与水资源管理。 E-mail: 收稿日期: 2005-01-14 广东省洪水资源化探讨 江 涛,刘祖发,黎 坤,陈晓宏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 摘要: 广东省多年平均入海水量 4 018 亿 m3,并主要集中在汛期以洪水形式流入大海。文 章 根据广东省水资源与洪水特点,探讨了洪水资源化的途径及其安全保障措施:利用现有和新建水工程,采用科学合理的蓄、引、提、回灌与冲污等方式使洪水资源化;加强防洪调度与管理,以降低洪水资源化风险,确保安全利用洪水。 该 研究对解决广东省目前部分地区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资源紧缺;洪水资源化;防洪调度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75( 2005) 04-0616-04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水多即是洪水灾害,要尽快排走、入海为安的观念。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性缺水和水环境恶化导致的水质性缺水等问题日益突出,从缓解水资源紧缺、人 -水和谐关系出发,人们开始研究洪水资源化问题,把洪水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16。广东省大多数降水形成的径流集中在汛期,且以洪水的形式出现,因无法调蓄而直泻大海。本文将根据广东省水资源与洪水特点,充分利用已 有的水工程,探讨洪水资源化途径及其安全保障措施。这对缓解广东省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全面建设山川秀美、安全保障用水的、和谐的自然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水资源与 洪水特征 1.1 水资源特征 广东省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为 1 830 亿 m3,按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仅 2 118 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缺水上下线的中值 7;入境水资源总量 2 361 亿 m3, 可弥补当地水资源的不足 ,但入 境水资源 往往受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 同时,广东 水资源 在 时空 上 分布十分 不均 匀 , 70%85%的径流集中 在汛期 ( 49 月),雷州半岛及韶关、梅州北部径流明显少于其它地区。东西两翼沿海地区,由于河流短且流量小,基本无过境客水,加上沙质土壤,水土保持能力差,呈资源性缺水,其中以湛江市雷州半岛西南部最为突出,为苦旱地区。 广东省 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为 4 018 亿 m3,其中珠江 三角洲八大口门 多年平均入海水量 3 263 亿 m3,韩江及粤东诸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 442 亿 m3,粤西沿海诸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 313 亿 m3,且主要集中在汛期以洪水形式入海。如此丰富的入海水量说明 广东 省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潜力巨 大,若能加以有效利用就能 缓解 广东省 目前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 广东省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激增,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对水资源需求越来越大, 2003 年 全 省用水量 458 亿 m3。自 1980 年到2003 年 ,年均用水量增长 1.5%,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量比较缺乏的城市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和粤东沿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近 3 年 来 ,季节性干旱甚至秋冬春连旱出现的几 率增加,加上水 环境 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珠江三角洲、粤东地区水质性缺水仍在加剧,特别是珠海、中山、广州、东莞等地枯水期咸潮上溯,直接影响供水安全;雷州半 岛持续干旱,山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现象严峻。地区的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 制约因素 之一。 1.2 洪水特征 广东省洪水均来源于暴雨。洪水的规模(洪峰、洪量的大小和洪水历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暴雨的强度、暴雨的时空分布以及前期降雨量等。广东的洪水,具有多发性、季节性、 不均匀性和峰高量大等特点。洪水的洪峰流量以珠江干流西江为最大,北江、东江次之,韩江与东江接近,其余支流及独立入海河流则相对较小,详见表 1。 西江干支流发生洪水时间,一般是干流 6 7月,柳江 5 7 月,郁江 7 9 月,桂江 4 6 月, 6 7 月间易发生干、支流洪水相遇,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 。特别是桂江洪水延后,郁江洪水提前,更易形成西江下游特大洪水,如调查历史最大洪水江 涛等:广东省洪水资源化探讨 617 1915 年洪峰流量达 54 500 m3/s。 北江的暴雨主要是前汛期的静止锋、西南槽、低空急流、低涡等西风带天气系统造成,故洪水多发生在 4 6 月,尤以 5 月和 6 月最为集中。各支流洪水经常遭遇。如 1968 年洪水主要来自流域中、下游干、支流。 东江河源以上洪水主要由锋面雨形成,一般出现在 5 6 月,河源、惠阳区间(含西枝江)则主要由台风雨形成,一般在 7 8 月间出现。东江干流一次洪水历 时约 1015 d,西枝江、新丰江等支流由于上游为山区,河床坡度陡,且是暴雨高区,洪峰高,历时短,洪水历时只有 5 7 d。 韩江洪水多由台风雨形成,洪水组成有梅江和区间同时发洪,如 1959 年 9 月、 1960 年 6 月和 1970 年9 月,洪峰流量分别为 10 000 m3s-1、 13 300 m3s-1和11 400 m3s-1; 有汀江和区间同时发洪,如 1973 年 6月,潮安洪峰流量为 10 500 m3s-1;有全流域降雨的1964 年 6 月,潮安洪峰流量 12 700 m3s-1。 2 洪水资源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3 年 广东省总供水量为 457.53 亿 m3, 其中污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只占 0.1%。从洪水资源化角度来说, 首次 进行实践的是 2002年 7月 6日高要市 “引洪调水 ”, 用 洪水 冲污与 灌溉旱田 。虽然本次实践很 成功 ,但之后并没有好好总结经验,也没有推广使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工程配套程度低,主要干流河道、尤其在西江干流上缺乏蓄洪建筑物。至 2003 年 ,全 省蓄水工程总库容 416 亿 m3, 引水工程 62 267 宗、提水工程 21 850 宗。但蓄水工程分布不均,珠江三角洲、粤东沿海、粤西沿海等高需水地区蓄水工程很少且已经基本没有可 建蓄水工程的自然条件。 ( 2)对洪水资源化的认识不足。人们对水的传统看法是平水年尤其是枯水年,水是宝贵资源,要充分加以利用;而水多尤其是大洪水年份,则认为水是害,要尽快排走、入海为安。实际上,一个流域长序列的水资源总量中都包含了枯水、平水、丰水年的水量,洪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洪水资源化是兴利与除害结合、防洪与抗旱并举在新时期的一个具体体现。 ( 3)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测体系不完善,大部分水利工程尚未设立自动监控系统,雨情、水情信息采集不能满足“三防”和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各级信息系统建 设缺乏相互照应,衔接不够。 3 洪水资源化途径 针对广东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汛期 大量 洪水入海 的情况,根据广东省水资源和洪水特征,提出洪水资源化的一些途径,以缓解供水不足问题。 3.1 挖潜蓄水工程的调蓄功能 广东省 有大中型水库 321 座, 总 库容 351.6 亿 m3,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挖潜改造, 通过论证适当提高水库防限水位 ,多蓄汛期洪水增加水资源可调度量 ,将汛期洪水转化为非汛期供水 , 用于下游 生活、生态和生产用水; 制定考虑洪水预报和降雨预报的水库动态调度规划 , 最大限度地调控洪水资源 。 3.2 科学合理地引、提、回灌洪水 广东省流经城市河段水环境污染尤为严重。在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引洪水进入污染河段,对河道污染物进行冲淡稀释、排泄,应作为改善广东省城市河段污染的重要手段;或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地利用上下游水位差引提上游洪水,以缓解当地用水与确保下游安全;或利用河流两岸人少地广而地势低的洼地、湿地进行分洪,将分洪洪水作为枯季用水。 在汛期,充分利用水井,孔隙、裂隙与岩溶等水通道将洪水回灌到地下,以补充非 汛期 对地下水的开采,即所谓的“以丰补欠”。特别是在地下水开采量大的粤西地区,可以考虑建地 下水池;在深圳、珠海、中山等沿海城市,考虑 汛期 地下水的回灌,以防止海水入侵淡水。 3.3 修建平原水库或海湾水库,拒咸抢淡 针对珠江三角洲、粤西与粤东沿海等缺乏山地地形建立蓄水工程的地区,可以考虑修建平原水库(如珠江三角洲河口区)、海湾水库(如在深圳与湛江市等),把上游的部分洪水资源蓄存在河口或海湾,调咸补淡。 表 1 广东省 主要河流历史最大 洪水 1) Table 1 Historical maximum flood in the main rivers of Guangdong province 河名 站名 统计年限 实测历史最大 历史最高 流量 /(m3s-1) 发生时 间 水位 /m 发生时 间 梅江 横山 19571997 6810 1960.6.10 58.56 1960.6.10 韩江 三河坝 19471997 13000 1964.6.9 49.32 1964.6.16 韩江 潮安 19501997 13300 1960.6.11 16.95 1964.6.17 榕江 东桥园 19541997 4830 1970.9.14 9.92 1970.9.14 东江 博罗 19541997 12800 1959.6.16 15.68 1959.6.16 北江 石角 19521997 16700 1994.6.15 13.79 1968.6.27 西江 高要 19571997 49700 1949.7.5 13.63 1949.6.20 西江 马口 19151997 47000 1994.6.20 10.06 1994.6.20 北江 三水 19001997 13100 1968.6.27 9.91 1968.6.27 漠阳江 双捷 19531997 4390 1981.10.9 9.04 1981.10.9 鉴江 化州 19531997 4850 1976.9.22 15.80 1976.9.22 南渡河 龙塘 19551997 7550 1958.9.13 2.03 1960.3.26 1) 广 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广东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总报告 . 2003 618 生态环境 第 14 卷第 4 期( 2005 年 7 月) 3.4 兴修雨洪利用工程 在相对干旱缺水和生态脆弱地区如粤西和粤北山区,要充分收集雨水,建设地下水库或人工湖泊。对于坡地旱地,因地制宜,通过建设田头蓄水池、深松耕、等高耕作、培土封沟蓄水等各种方 法,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洪资源。 在城市要充分考虑雨洪利用工程的建设 ,如在公园、城市广场、房产花园、大型工业园区、大型体育场(如足球场),甚至包括房顶等多修建蓄水湖、塘、坑、洼地、蓄水池等设施蓄集雨洪,在洪水过后用来浇灌花草、树木,冲洗街道等用。也可以修建渗水路面,渗水停车场,这样可以减少雨污混排量,增加地下水源。新开发区要同步建设雨洪调节池,结合环境改善在住宅小区优先落实。 3.5 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 植树造林是一种长远的洪水资源化措施,它具有涵养洪水期水分缓慢释放调节枯季水量的作用。涵养林不仅可以阻滞汛期洪水的快速汇集,而且使得洪水滞蓄于根系层缓慢汇流,起到自然调节水量的作用。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规划一批水源涵养林地,特别是在河流源头区加强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 4 安全利用洪水非工程措施 4.1 正确认识洪水资源化 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理念,转变 “入海为安 ”的思想 ,从人与洪水协调共处出发,统筹防洪减灾和兴利,合理配置洪水资源,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努力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 4.2 加强防洪调度管理 加强防洪与水量调度管理,做到根据西、北、东和韩江等水资源和洪水时空分布特征、洪水的季节特性与分期规律,审时度势,依托天气预报,合理配置、精心调度,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因为利用洪水存在风险,要在地方或流域领导组织下,由 “三防 ”部门统一指挥,考虑到上下游、左右岸的情况,在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合理利用洪水。同时还要做好应急 泄洪、垮坝 等抢险的准备工作。 4.3 加强洪水风险管理 由于洪水资源化 增加了蓄滞洪区的受灾风险 ,因此应该对蓄滞洪区进行风险补偿 ,其补偿机制应和洪水保险机制共同建立 ,补偿资金的来源应是洪水资源 的收益 。 从实现水的整体长远最大利益出发,防洪与水资源利用、水污染治理统一考虑。将洪水资源化作为洪水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不单纯地追求洪水安全入海,而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洪水的资源化利用。 4.4 开展洪水资源化研究 洪水资源化就是把汛期洪水蓄存到干旱期使用。在充分开发、利用、配置小洪水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中等洪水、较大洪水的资源化,充分、合理调蓄、配置洪水资源,利用洪水冲污、回补地下水、增加洼地湿地,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目前洪水资源化还缺乏足够的成功经验和基础理论的指导,必须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开展洪 水资源化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调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4.5 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洪水资源化首先应在水资源紧缺、开发利用程度高的流域或地区进行实践。例如,选择有条件的水库进行 重复利用防洪库容 、 多调蓄洪水 试点;选择有条件的蓄滞洪区进行调蓄洪水回补地下水的试点等。 认真 总结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开展开 。 5 结语 广东 省 水资源量 主要 由以洪水形式出现的 汛期 径流组成 , 洪水期径流 量占全年 总径流 量的 70%以上 。 洪水 也 具有水资源的一般属性 。洪水资源化是缓解当前广东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特别是在水资 源紧缺、开发利用程度高的流域或地区更应该加强洪水利用,在流域内应重点考虑上中下游洪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流域间考虑洪水资源的调配等。 参考文献: 1 胡四一 , 高波 , 王忠静 .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安全利用 J. 中国水利 , 2002(10): 105 108. HU S Y, GAO B, WANG Z J. Safe utilization of flood in the Hai River basinJ.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2(10): 105 108. 2 吴湘婷 , 江京会 , 苏青 . 洪水风险管理和洪水资源化浅议 J. 人民黄河 , 2002, 24(4): 26 28. WU X T, JIANG J H, SHU Q. Study on risk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flood waterJ. Yellow River, 2002, 24(4): 26 28. 3 张欧阳 , 许炯心 , 张红武 , 等 . 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转化模式 J. 自然灾害学报 , 2003, 12(1): 25 30. ZHANG O Y, XU J X, ZHANG H W, et al. Flood hazards and re-sources effects and their inter transform modelJ.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2003, 12(1): 25 30. 4 王道席 , 陈焰明 , 靳锋 , 等 . 黄河洪水资源化及其保障措施 J. 水电能源科学 , 2004, 22(1): 26 28. WANG D X, CHEN J M, JIN F, et al. Making flood of Yellow River useful and its guarantee measuresJ.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 2004, 22(1): 26 28. 5 邵东国 , 李玮 , 刘丙军 , 等 . 抬高水库汛限水位的洪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04(9): 26 29. SHAO D G, LI W, LIU B J, et al. Study on floo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by raising up the flood control levelJ. 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 2004(9): 26 29. 江 涛等:广东省洪水资源化探讨 619 6 魏素清 , 周潮洪 , 安宵 , 等 . 天津市雨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探讨和研究 J. 城市道桥与防洪 , 2003(6): 63 65. WEI S Q, ZHOU C H, AN X, et al. Approach and study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rain flood in Tianjiang cityJ.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2003(6): 63 65. 7 吴季松 . 现代水资源管理概况 M. 北京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2: 93 95. WU J S. Moder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M. Beijing: China Water Power Press, 2002: 93 95. On the utilization of flood water resour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JIANG Tao, LIU Zu-fa, LI Kun, CHEN Xiao-hong Center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 The mean annual runoff flowing into sea of Guangdong province is 401.8109 m3, the majority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