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书愤赏析:笔锋含愤书胸臆.doc_第1页
陆游书愤赏析:笔锋含愤书胸臆.doc_第2页
陆游书愤赏析:笔锋含愤书胸臆.doc_第3页
陆游书愤赏析:笔锋含愤书胸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游书愤赏析:笔锋含愤书胸臆 谈陆游的书愤 陆游的书愤,写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当时诗人六十二岁,退居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之滨。 悲愤出诗人。陆游晚年虽然困居山村,可是他痛恨金统治者暴虐恣肆,疾恶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怀念中原人民泪落胡尘,感慨自己请缨无路,还是写了不少的政治诗。书愤便是诗人陆游这个时期写的名篇之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是对青年时代的回忆,也是现实心情的写照。写诗人少年时,意气风发,气壮如山,决心驱逐强敌,收复中原,但不知道世事艰难,驱逐金统治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联乍看起来,象是写“早岁”的意气之“豪”,实际上是写如今的心头之“愤”。陆游一出生,就处在兵荒马乱之中,他从小立志,要成为抗敌救国的英雄。长大以后,积极投入抗金救国的斗争,但屡遭奸臣陷害打击,救国大志一直没能实现,茫茫中原,仍在略侵者的魔掌之中。“那知”二字,透露了作者不能恢复中原的气愤之情,此为一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前一句说的是宋将虞允文击败金主完颜亮一事。完颜亮率兵四十万侵宋,宋尽失两淮。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谋虞允文组织一万八千人,在采石矾(今安徽当涂县)击败金兵,完颜亮退至镇江的瓜洲,被反战的将士杀死,金方退兵遣使议和。后一句说的是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宋将吴玲收复大散关一事。此联诗人表面上是回顾瓜洲渡、大散关的征战生活,实际上却披露了自己仍想驾船渡江、策马冲关的心情。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两次战役呢?一来它们是南宋人民抗击侵略着的光辉篇章,二来与作者本人的经历有关。瓜洲之役后一年,陆游即任瓜洲对岸的镇江通判。大散关一役后十年,陆游在汉中参加川陕宣抚使王炎军幕。他考察了“地连秦雍州原壮,水下荆扬日夜流”的地理形势,了解到“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的实际情况,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在这一段时期,陆游对于平靖中原,一直是信心百倍、豪情万丈。 孝宗乾道年间(公元1165年左右),他积极参与主战将领张浚的反攻谋划。他曾被请到都堂(相当中央办公厅)起草文书、诏令,号召中原人民奋起抗战;并代宰相写信给西夏,恢复联盟;曾建议“建都南京,奠下不拔之基”,“选用西北士大夫,鼓舞陷区民心”,“先收复山东,然后进取中原”,陆游爱国情切,心血如沸。可是以上这些战事,只得利于一时,终因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投降派的卖国求荣,尽付东流,诗人自己也连遭罢黜。如果说诗人早岁的“气如山”,那时还不甚知“世事艰”,带有天真的想法,那么现在就是从痛苦的经验中认识了社会的本质,“气如山”和“世事艰”经过了激烈的矛盾斗争,怎不叫他“仰天悲歌泪如雨”(闻虏乱有感)?此联以暗写方式抒发了忧愤之情,此为二愤。 “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是对晚年境况的描摹,也是壮志未酬的感叹。此联从自许甚高与年事渐?高的对比中,激发出了悲愤。上两联写自己主观“气如山”和客观环境“世事艰”之间的矛盾,本联则是写自身心高与年老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与前一矛盾又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诗人曾将自己比作万里长城,可是岁月蹉跎,世事乖舛,鬓发已经花白,誓为国家干城的愿望恐怕要落空。诗人这种从自己身上表现出来的矛盾,既有自责自叹之意,又是主客观间矛盾折光的反映。是谁破坏抗战,是谁认贼作父,是谁使自己壮志未遂?还不是那帮丧权辱国的统治者!“鬓已斑”是不是志也衰?诗人显然不甘力衰齿脱,不愿使自己“长城”之愿空许,相反却是认为岁月不饶人,以尽最后之力偿宿愿。诗人说:“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就是鬓虽斑而心不已,身将死也志不移。由此可见,诗人悲而不哀,悲中有愤。此联以明写方式书了悲愤之情,为三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最后,诗人将前面所书之愤情予以汇合,进发出慷慨的激愤之词。诗人盛赞诸葛亮的出师表,在于感叹世无英雄,也在于自勉誓作志士。陆游希望自己和更多的人象诸葛亮那样,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他曾反复称道出师表,即可见其心情:“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陆游说“千载谁堪伯仲间”,明为叹无人可与伦比,实为说自己要与之并肩继武。这一联总赅上意,凝聚而后升华,气锐力足,格调昂扬。 这首诗如标题所示,是“书”的“愤”,其“愤”为:一愤中原沦陷,生民涂炭;二愤投降派屈辱求和,误国殃民;三愤壮志未酬,鬓发已斑。诗人对于“愤”的“书”法,按一生行事,分别陈述。首联述青年时期的抱负,颔联写壮年时代的经历,颈联叙已届暮年时的境况,尾联表明自己的意愿。就其不同内容,分出感情层次。首联吐气愤之情,颔联露忧愤之意,颈联袒悲愤之心,尾联发激愤之词。各联又取不同手法予以表现。首联反写见意,颔联暗写寓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