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桥梁_第1页
搭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桥梁_第2页
搭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桥梁_第3页
搭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桥梁_第4页
搭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桥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搭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桥梁 搭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桥梁 以小学高段语法教学为突破口解决 “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 ” 【摘要】目前,由于中小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度等诸多差异导致很多小学生进入初中学 习之后,难以适应,兴趣降低,信心不足。本文通过笔者在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切身体验,深入研究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衔接问题以及成因。并从小学英语教师的角度,初步研究如何以高段语法教学作为突破口,转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 用能力,从而缩短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磨合期,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关键词】中小衔接转变认知方式抽象理解自主构建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现状 1、课程增多,内容增难,让学生难以适应。 进入初一后,科课程突然从原来的三门变成七门,学生一时间难以接受那么多的教学容量,无暇再花更多的时间关注每一科。同时英语教学内容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进度越来越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生一2 / 12 时难以适应。 2、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兴趣降低。 小学 生的认知方式以感受为基础,重在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感受,体验,游戏,操练等教授方式。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形式多样。而初中生的认知方式主要以理解为基础,重在运用。教师多采用集中呈现,对比分析等理性教授方式。这种与小学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措手不及。 进入初中之后,知识的长度、难度、深度也随之加大、加深,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英语老师淡化语法的学习,注重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对于思维拓展,能力培养上有所薄弱。因此,对于初 中阶段抽象理解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感到茫然失措。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影响中小衔接的因素 影响中小衔接的主、客观因素很多,但从小学英语教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对大纲理解不够,对教材驾驭不够。 教学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只有领会大纲精神,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认真地贯彻,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很多一线教师不研究教学大纲,只研究教材、教法,便很难全方3 / 12 位的实现教学目标。还有很多中小学教师只熟悉自己所教的教材,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 解,各自为阵,对中小学九年英语一贯制教学没有宏观的把控。这样势必造成中小学教与学层面的脱节。 2、学生对于小学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我们目前使用的广东版开心学英语教材中,小学阶段涉及了大量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其中有很多词汇连初中学生都不会。语法方面也涉及了名词、动词、形容词、时态等多个重难点语法。广东省规定目前小学阶段每周三个课时,内容多,课时少,导致很多知识点学生无法扎实地掌握。甚至,由于目前小升初考试的激烈竞争,很多老师盲目追求知识的难度,对教材进行拓展、拔高,导致学生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易学快 忘,欲速而不达。结果,这些知识上到初中之后,学生用不上,也用不好。 3、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力发展滞后。 小学高段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教学模式,有的认为应以传统教学为主,教授知识,题海训练,方能在小升初考试中脱颖而出。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只剩下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能力了。有的则认为应以情境教学为主,活跃气氛,注重交际。不提倡语法教学,淡化语法。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规则,错漏百出。这与小学英语教学 “ 能用英语做某事 ” 的目标是完全相背离的。这两种单一的教学模式4 / 12 必然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充分的 可持续发展。 三、以改进高段语法教学促进中小衔接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平稳、顺利过渡到中学阶段,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呢?我认为,可以把小学高段的语法教学作为基本突破口,适当转变教法和学法,通过其教学方式、内容等方面的改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衔接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教学方式交替进行,帮助学生实现从 “ 单纯模仿 ”到 “ 抽象理解 ” 的过渡。 在语法教 学方面,外国教育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grammarteaching( 显 性 语 法 教 学 ) 和Implicitgrammar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 )。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是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普遍认为,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应该多使用 Implicitgrammar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 ),感性地体验和感悟,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语言交际活 动,任务型活动以及游戏、竞赛,让学生感性地体验语法,感悟语法,使用语法。但如果我们不讲明语法规则,学生的表达就错漏百5 / 12 出。因此语法教学中,应该隐性教学与显性教学交替使用。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在高段特别是六年级的语法教学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语法规则,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理解,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运用能力。 笔者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的比较级最高级时,因为连续几个单元都是此个重点内容,因此笔者重点用隐性教学的方式来教授前两个单元。在 Unit6Theturtleisfaster 新课导入时,笔者拿出两个苹果。让学生直观感受,比较两者的大小,这样的直观体验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接着我们以学生的身高,年龄大小,桌椅的高矮,跑步快慢等为话题展开训练。到了教授 Unit10Iwantthebest!这个单元时,我开始给学生讲解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明确概念,变化规则,以及句型结构。有了前面的感知体验和操练,学生很快便能灵活运用。不仅如此,学生还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三者之间的区别:原级一般一个人,比较都是两个人,最高至少三人行。(这是一个叫刘佳睿的学生的自创口诀)还有同学 迅速指出关键词:比较级看 than,最高级看 in 和 of,还有前面的the。这样的教学方式促使了学生思维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这样的过渡也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初中老师 “ 讲解为主,活动为辅 ” 的教学方式。 二)、把握好教学内容的 “ 量 ” ,帮助学生实现从 “ 机械训6 / 12 练 ” 到 “ 灵活运用 ” 的过渡。 首先要研究教学大纲,宏观把握好中小学各阶段语法教学任务的 “ 总量 ”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熟悉小学教学,更要对中小学总体教学目标、分段目标、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宏观调控。现阶段很多老师不研究大纲,不学习教材。只凭自己一腔热 情一己之见盲目教学。以六年级上册的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为例。有的小学老师在拓展环节,把原级的句型 asas,notsoas,twiceasas ,比较级 betterthananyotherstudent 表 示 最 高 级 的 用 法 ,themore,thebetter 等本属于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法范畴都教给学生。可想而知,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理解这么多知识点,更别说把这些知识内化提升,灵活运用了。所以,笔者认为,小学英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内容上的总量,不盲目贪多,不刻意拔高,不过多灌输,遵循循序渐进, 自然生成的规律。 其次要精心备课,微观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 “ 容量 ”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年龄段课堂上能集中精力的时间不一样, 40 分钟之内各种注意和思维的运用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老师要对语法内容的呈现,感知,体验,操练,巩固等做合理安排,对每节课的容量、目标、教学手段等都要精心设置。同样以六年级上册Unit6Theturtleisfaster 到 Unit11Let sgotospace!一系7 / 12 列比较级最高级的语法教学为例,我听过很多老师的常规课,都是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把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的含义、变化形式、句型用法等规则先教给学生,认为这样方便后面几个单元的教学。但这样一节课下来,大概 40 分钟都是纯讲语法规则。这么长时间的传统语法讲解时间,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差,如果讲解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兴趣下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小学英语老师在语法教学内容上,应把握好每节课的容量,以 “ 学以致用 ” 为宗旨,做到精讲精练,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实现从 “ 机械训练 ” 到 “ 灵 活运用 ” 的过渡。 三)、通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实现语法知识系统的自主构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教学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语法学习一直都学生英语学习的 “ 拦路虎 ” ,很多学生谈 “ 法 ” 色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自主构建语法知识系统,那么他们定能将这些知识调遣自如,学有所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成就感,让学生找到不同于小学中低段课堂的乐趣和动力,保持旺盛的、持久的英语学习热情。 1、在 语法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8 / 12 小学生习惯于老师手把手的教,但进入初中之后,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大,在 具体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初中老师抓得也没有小学老师那么具体和细致,这时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必然会无所适从。所以笔者希望通过语法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英语教学。 首先是听课习惯。很多小学生听课都是完全跟着老师走,老师叫拿书就拿书,老师说写字就写字,完全机械地听从命令。进入初中后没有老师的 “ 提点 ” 了,当然很难听好课。所以每次在刚接手 一个班的时候,我都会手把手的教学生,听课听什么,怎么听?笔记记什么,怎么记?什么时候该思考,该怎样思考? 这些听课方法和技巧笔者会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和总结。到了一定的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便自然养成了。 其次是做笔记的习惯。语法教学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笔记、习题笔记。对于课堂笔记,不同的年级我有不同的要求。中低段,笔者要求学生一字不漏地把老师黑板上的笔记抄下来,但到了高段,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笔者的语法笔记主要以口头传达为主。即笔者说,学生写。而且笔者一般是在学生完成对语法知识的 体验、感悟和操练后,快速口头表述一次。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写下来。刚开始学生很不适9 / 12 应,无从下手。但训练了几个月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慢慢跟上我的思维和节奏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习题笔记主要是针对笔头练习的。六年级的学生,应考是大事。笔者会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把思考的过程,答题的关键词写在题旁边,这样在批改过程中很容易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养成这种良好的答题习惯,其实就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自我反省,从而改进思维方式,加深语法理解,强化知识运用。 2、在语法教学实践中,提 高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 首先,用学生的思维去理解语法,分析语法。 ” 在教授语法的时候,笔者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讲,比如用绕口令方式教学生记忆三单的用法: “ 三单她他它,力量太小啦,我们来帮他(她、它),借个 s/es 吧! ” ;比如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 be 动词: “be 动词家族有五口人, am,is,are 是三个姐妹, was 瘦点,是妈妈, were 胖点,是爸爸。爸爸妈妈出生在过去,跟过去时连用。而 am,is,are 是现在出生的,所以跟现在时间连用; ” 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语法。 当学生的认知和能力 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笔者会开始让学生自己观察,对比,讨论,归纳。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语法,讨论语法。在讲授语法概念时,用学生自己取的名字;识记语法规则时,用学生自己编的绕口令;讲解错题时,用学生10 / 12 所熟悉的暗号,一说就明。比如说:在三单加 s 问题上,梁展鹏同学总结说: “ 老师,你我都是强者,复数的人们人多力量大,所以大家都不缺钱,只有这个势单力薄的第三者太穷了,买东西每次都差钱,那我们就借她一点吧。 ” 于是以后每次遇到三单加 s 的问题,笔者与学生的暗号就是: “ 借不借? ”“ 借! ” ;再如讲到形容词变比较级最高级规则时,对于结尾 要双写的那些词,学生是这样总结的:大胖子( big,fat)一遇到潮湿( wet)又炎热 (hot)的天气,心情就变成火红的( red)的悲伤( sad) ,立马减肥变瘦了( thin)。这样的方式既有趣,又好记。还有类似于 “a , an, the 是冠词,就像帽子扣名词;元音因素要扣 an,辅音因素要扣 a,an a 用来泛泛指, the 是特指常牢记。 ” 这种朗朗上口的chant 也是笔者教授学生抽象语法知识的法宝。这样自主归纳,自主创编的尝试不仅使得知识印象深刻,而且学生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对于语法学习也多了一份乐趣和期待。久 而久之,不仅能力提升了,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的脉络,对语法的理解和学习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小学阶段英语语言知识系统的宝塔也能初步建成。 3、学好语法,从写作开始。小学英语教学一直以 “ 听说 ”引领 “ 读写 ” 。在教学实践中, 很多班级更是因为教学任务繁重,一学期都难得写一篇作文。导致学生害怕动笔,动笔就错。笔者恰恰相反,学生越11 / 12 怕,我就越鼓励学生写。因为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学习语法与练习写作间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刚开始,我让学生从句子写起,每日一句,以当段时间正在学习的语法要点或者单元重点短语为素材。比如我 们在学过去式的时候,我连续让学生写了一个月的有关过去时的句子。刚开始出现很多诸如此类的错句: yesterday,myfathergivemesomemoney. Ididn twatchedTVlastnight. 连续写了一个月的过去时,错了又改,写了又错,错了再改。就这样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