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手抄报内容:正月初一.doc_第1页
迎新年手抄报内容:正月初一.doc_第2页
迎新年手抄报内容:正月初一.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迎新年手抄报内容:正月初一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