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业界的新闻报道_第1页
医药业界的新闻报道_第2页
医药业界的新闻报道_第3页
医药业界的新闻报道_第4页
医药业界的新闻报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医药业界的新闻报道 泰州医博会新亮点:医药创新成果项目推荐会 来源:本站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录入时间:10-12-15 13:56:30 字体大小 : 小 中 大 在首届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上,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医药创新成果项目推荐会”成为医博会上的一大亮点。 13日上午,由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主办,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承办的“医药创新成果项目推荐会”在医博会的会展交易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等 66 家医药机构集中参加了展示,其中,有 15 家机构在会上重点推介了药品、诊断试剂、生物制品、医疗技术等各领域数十项重大医药创新成果,近百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参会“淘金”。 泰州市副市长曹玉梅、泰州医药城管委会主任钱玲、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主任助理周雪梅等领导参加了项目推荐会。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第二事业部总监张海波先生首先主持了项目推介, 15家机构的几十个创新项目吸引了很多企业的目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推荐了化药一类新药布格呋喃和 FLZ,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推荐了一种先 进的 N-末端乙酰化胸腺素的生物合成技术,北京百2 / 22 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射用前列地尔胶束开创了前列地尔的缓释新剂型,盛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清除 HPV、预防和治疗宫颈癌产品目前作为一种消毒剂新产品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北京华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推出了系列创新品种和项目等。这些项目既包括了产业化的项目,也包括平台的项目,创新程度高,市场前景好,临床价值高是此次推荐项目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引起了专业代表的极大兴趣。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在对医药创新成果推荐会进 行总结时 说,“此次参展的 53 家单位,既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承担单位,也有长期从事新药研发和研发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基本上代表了我国新药研发的总体水平。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也看到医药创新的主体正在由原来的单纯依赖于大学院所,逐步转向院所、企业等多种体制机构同时开展的局面,甚至这些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的活跃程度超过了大学院所,这也是目前中国医药技术市场中的一些重要特征和变化。” 在医博会参展期间,科研院所、制药企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充分交流,项目洽谈踊跃,气氛也十分活跃 ,据统计在此次展会上发布最新研发新成果、新技术约 200 项,先后达成合作意向 30多个。 3 / 22 新闻来源:/retype/zoom/e7f0d085bceb19e8b8f6ba2f?pn=3&x=0&y=0&raww=638&rawh=667&o=png_6_0_0_94_278_718_750_&type=pic&aimh=&md5sum=d4b9c8f6cd3b2d7ccc4bc0c8f34ab4 9c&sign=de28af2085&zoom=&png=181855-328013&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报道来自 : .cn/html/2016-01/06/content_ 盛华医药科技抗病毒研究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cn XX 年 09月 04日 11:46 中国商业电讯 广东 XX-09-04 9月 3日 ,在 XX中国健康科技高层论坛暨新特药会上 ,盛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预防和治疗病毒性感染的两项专利。盛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CEO 秦卫华介绍说 ,他们已经建立了抗整合型病毒药物 筛选平台 ,这一研发平台有利于尽快的筛选到抗病毒的药物。 已经获授权的两项专利成果是针对人乳头瘤病毒的。目前,市场上尚无这类有效抗病毒药物。这类病毒性疾病,对人类造成很大威胁,除病毒本身引起的身体危害外,这些病毒长时间感染易诱生癌症。 人乳头瘤病毒是威胁现代人生命安全的主要病毒之一。 HPV 有 100 多种分型,可引起多种病变,其中主要引发疾病的有 13 种高危型及 5 种低危型。性活跃期妇女其终4 / 22 生可能感染 HPV 的几率为 50%,且转变成持续性感染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虽然部分 HPV可被自体清 除,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会持续感染,会引发宫颈炎和宫颈糜烂等妇科病,数年后会转变为宫颈癌。据统计,全球每年有 50 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 2位,仅次于首位的乳腺癌。据一项由中国癌症基金会领导,覆盖中国 7个地区的 19家医院 1244名子宫颈癌和高度病变病例的多中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妇女 83%的子宫颈浸润癌主要由HPV16、 18型引起; 84%的子宫颈鳞癌由 HPV16、 18 型引起,且未发现子宫颈癌的优势 HPV型别有地区差异。由于尚无治疗 HPV诱生的宫颈糜烂和宫颈癌的有效药物,为了预防宫颈癌,葛兰素史克 与默沙东公司投入巨资,开发出 HPV 疫苗。HPV疫苗已在美国等地上市,每年销售额达 60亿美元。葛兰素史克与默沙东公司还向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药政管理机构提交了上市申请,这些国家包括欧 盟、澳大利亚、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新加坡和中国。 此外,某些低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可以导致尖锐湿疣、扁平疣和寻常疣。 90%的尖锐湿疣病例由 6型和 11型病毒引发。 盛华医药科技研究发现,多种天然植物和经过修饰的化合物对 4 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即 6 型、 11 型、 165 / 22 型、 18型具有完全杀灭作用。因 此,该类药物上市后,有望治愈宫颈炎、宫颈糜烂和阻止宫颈癌的发生,起到预防宫颈癌的同等效果。而且,适用人群更广。 目前上市的 HPV疫苗主要适应于未有性活动的女性,有性活动后的预防效果就低于前者,所以,适龄女性为 9-26岁。而盛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究证明,其专利化合物杀灭病毒作用不受年龄和曾经有无性活动的限制。 此外,还发现该类化合物对其它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和疱疹病毒也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由于疱疹病毒整合进入人细胞 DNA ,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发作,诱生口唇疱疹、生殖器疱疹或带状疱疹;而 乙型肝炎病毒长期携带者,在中国就将近亿人,乙型肝炎病毒长期感染易造成肝硬化和肝癌。因此 ,这一专利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盛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于 XX 年将研究成果申报了中国专利,同时在 80 多个国家申报了专利。在此一年后,日本学者也证明此类化合物在体内能够杀灭病毒。并将成果公开发表在” Antiviral Research”杂志上,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抗病毒机制,是抗病毒药物研究的重大进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盛华医药科技在展会上向与会嘉宾推介了具有杀灭病毒功效的施法迪 TM 凝胶。公司的 目标是公开上市。近期计划则是通过融资 ,整合资源 ,研究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6 / 22 新药品种。 【 新浪财经吧 】 报道来源: http:/roll/XX0904/ 医药新闻: 1.商务部摸底整个药材流通服务产业链 .cn 2016-04-06 医药经济报 生意社 4月 6 日讯 上月,商务部在成都召开了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直报培训会,标志着中药材流通统计工作正式启动。 180 个中药材产地商务部门、 20多家中药材市场和 7家中药材专业网站参加培训会 并将作为直报点,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中药材流通信息直报。 由于产销不明、信息不对称,近年来中药材价格“过山车式”的异常波动已严重影响了种植、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影响了中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此次中药材流通统计系统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委托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建立并负责网站信息维护,旨在建立一套全面、准确、权威的中药材统计信息系统。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将通过汇总直报信息定期形成分析报告,为政府和行业提供中药材流通的基本信息,有望解决中药材流通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补齐 信息短板 7 / 22 2016 年市场流通的 537种中药材中有 84%涨价,平均涨幅为 109%,涨幅超过 100%的品种多达 96个;去年上半年,中药材延续上年上涨势头,部分药材的涨幅甚至超过400%;下半年,中药材价格又开始出现大幅下滑,部分药材跌破成本价。中药材价格的异常波动是多方面因素所致,种植成本提高和市场需求增加是推动中药材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游资炒作和不法囤积等其他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中药材价格的波动,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政府信息的有效引导。 国家有关部门曾出台稳定中药材价格的政策,也组织查处了部分经营者囤积炒作三七、党参等中药材的违法行为。短期内的紧急政策出台的确对中药材价格疯涨起到抑制作用,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由于中药材产业链中信息不对称,市场“看不见的手”无法发挥调节作用,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药材价格围绕价值有规律的波动。市场中真正缺少的是权威的产业信息发布和引导机制,而不是简单的查封和惩处。以太子参为例,种植户不清楚上年度市场存量和销售量,不了解全国已有种植面积和当年新增种植面积,无法判断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盲目种植势必增加亏本的风险,也容易陷入中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的尴尬境 地。 商务部近期启用的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及中药材流通网络平台正是补齐产业信息发布短板之需,利用平台监8 / 22 测中药材流通信息,定期发布中药材重点品种种植面积、产量、价格等基本情况,搭建中药材种植户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桥梁,引导产销,推动中药材价格波动回归理性,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重点监测常用道地药材 该分析系统统计上报主体主要为中药材道地产区、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专业网站,通过监测中药材种植、流通环节,指导产销,服务广大中药材经营企业和个人。而系统的网络平台将实时汇 总各部分上报信息,通过专家加工分析数据形成报告,与中药材流通产、供、销行情一并发布在商务部网站,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权威行业信息,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统计内容分为 3 个部分,首先是种植情况统计,中药材道地产区的商务部门统计产地中药材的存量种植面积和新增种植面积,当年产量、库存量、价格等信息,该部分是整个统计信息的基础和核心,是目前市场最急缺和最急需的行业信息。 其次是中药材市场流通情况统计,全国 20 家中药材市场统计流通的 29 种中药材价格、购进、销售、库存情况,作为流通环节的基础信息反映市 场供需情况。另外,专业市场的统计结果将作为今后评定中药材专业市场的重要依据。第三部分是业内有影响的中药材网站将以自己网站统9 / 22 计数据为基础,上报 29 种监测中药材的种植与流通情况,作为前两部分统计数据的有益补充。 今年上半年将开展首批 29种中药材统计分析工作,品种的选择以市场流通量大、道地性突出的品种为主,尤其是人工种植和养殖品种。首批监测的品种集中了近几年价格波动较大的药材,如三七、太子参、党参、麦冬、人参等。通过对这些代表性品种的流通情况分析,部分反映中药材的流通情况。在首批药材直报统计顺利开展 后,将依据各省实际情况再增加 28 个品种作为第二批统计品种,逐步涵盖到市场流通的所有大宗品种,使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更好地反映出全行业的实际情况。 理顺产业链 中药材流通分析系统是完善药品流通,提高行业信息透明度的重要举措。由于系统的非营利性,流通分析系统发布的信息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更能反映中药材价格、购进、销售、库存等市场真实情况。这个平台的构建将促进种植户、中药材流通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和各级医疗机构间的信息透明化,为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中药材产业链各相关经营者了解市场发挥 积极作用,有效改善信息掌握不全面而导致盲目投资,引导中药材流通有序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此平台了解全国重点中药材实时的监测信息,获得中药材在种植、产出、库存、销量、价格走10 / 22 势、市场行情等全方位统计数据,以此制定发布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种植户也可借助发布的数据得到监测品种的种植面积和市场存量等信息,有目的地合理化地开展生产。而中药生产及加工企业可以根据所需监测品种的市场行情预估分析产业走势,合理调整生产及加工策略,做到未雨绸缪。各级医疗机构也可以根据中药材品种的市场行情合理调整所需药材 品种的使用量与购买量,有效规避中药材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药监局:着力构建更科学药品注册管理系统 .cn 2016-04-05 医药经济报 字号:放大 正常 生意社 4月 5 日讯 SFDA 正着手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将选择口服固体制剂作试点,探索和积累一致性评价的经验,探索评价药品临床疗效差异的办法,使仿制药质量达到被仿制药的水准 实施已有 5 年时间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与之后陆续起草和发布的一系列配套文件协同运作,共同组成了现有 全新的药品注册法规体系。新近发布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对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未来药品注册管理工作也面临更大挑战。 “规划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了到 2016 年的宏伟蓝图 药品标准和药品质量应大幅提高,药品安全保障能力11 / 22 应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两个硬指标,也对药品注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在 3 月 29 日于福州召开的全国药品注册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十 二五”是一次很好的历史性机遇,规划对“十二五”期间药品注册工作提出了两 项重要目标,今后药品注册管理必须围绕这两个硬指标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围绕药品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据了解,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目前药品注册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引起社会和业界的强烈反响,表达了业界迫切希望解决这些不足的期愿。 吴浈认为,深刻认识目前药品注册管理形势,有助于反思问题,研究对策,尽早修改和完善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他在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当前药品注册管理工作存在的“四个不相适应”,即服务能力与创新需求不相适 应,审评审批策略与鼓励创新政策不相适应,工作机制与提高质量和效率不相适应,药品质量标准水平与公众期望不相适应。 吴浈特别强调,这些问题是改革进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之后暴露出来的本来就存在着的深层次问题,认识到这些问题,就能更好地解决它们,正视它们,也可以更有信心地迎接挑战。 12 / 22 2016 年,药品注册管理工作不仅完成了以提高审评质量和审评效率为目的的药品审评中心内部机构调整和审评模式的改革 ,同时也逐步厘清了药品审批机制改革的工作思路。“我们要遵循药品研发规律,围绕药品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构建导向明确、高效运行、权责一致、监管有效的药品注册管理体系。”吴浈强调,“十二五”期间构建更科学的药品注册管理系统,首要任务就是改革和完善药品注册工作。为此, SFDA今年还将制定实施药品注册质量管理规范,以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各节点、全过程管理。 SFDA 正在积极开展针对改革和完善药品注册工作的研究课题,包括以分清职责、优化程序、减少环节、合理划分为目的,着力进行国家局与省局行政部门 与技术机构的管理事权调整的研究;充分利用审评专家等体系外社会资源为药品注册管理服务,加强并完善药品审评专家管理的制度研究;建立技术部门联动机制,对临床亟需、儿童用药、罕见病药物实施优先审评策略的研究,以及完善药品再注册工作,把握“从生到死”的整个药品生命周期管理,将质量低、风险高的药品淘汰出市场的机制研究。 科学谋划提升仿制药质量的激励政策“组合拳” 据悉,规划将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对 XX 年修订办法施行前批准的仿制药,要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一 致性评价,特别是已13 / 22 经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常用的仿制药要在 2016 年前完成,未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不予再注册,注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中国是仿制药生产大国,而仿制药也是解决公众用药可及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强化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可以打破被仿制药市场垄断地位,形成有效竞争,从而降低药价,减少医疗支出。”吴浈指出,我国仿制药生产企业和品种众多,在基本药物中,仅 570 个化药品种就涉及到万个批准文号, 24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划对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时限的要求, 经过评价,将有一批药品因达不到要求而必须退市,触及企业的实际利益,显现出淘汰不达标药品的决心十分坚定,这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保障药品安全的殷切期望。 据悉,目前 SFDA 正在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研究制定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要求,总的思路是坚持“三个结合”,即提高与淘汰相结合,政府引导与企业推动相结合,全面统筹与重点推进相 结合。将选择口服固体制剂作试点,探索和积累一致性评价的经验,探索评价药品临床疗效差异的办法,使仿制药质量达到被仿制药的水准。 吴浈透露, 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将针对规划要求制定配套激励政策,对达到要求的仿制药今后在定价、招标14 / 22 采购、医保报销等方面予以支持,以提升企业主动强化仿制药质量的源动力。 记者从会上还了解到,“十二五”期间, SFDA 还将颁布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继续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工作计划,推动 2016年版中国药典的编制有序进行,同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与新版 GMP及药典的实施、药品标准提高等工作相结合,形成“组合拳”,合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提升,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2.大力推进基础建设与提升“两专”队伍服务能力并重 “十一五”期间,经过努力和探索实践,药品注册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吴浈充分肯定了以下五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一是管理理念发生变化,确立了以鼓励创新为导向,“新、优、同、实”为目标的注册管理新理念;二是管理方式不断完善,注重了生产现场检查,建立了“三合一”审评新机制;三是注册秩序明显好转,药品注册申报逐步回归理性,鼓励创新、严格审批成效明显;四是程序运行规范有序,实行了“三制一化”,实施了药品注册质量管理规范及一系列标准操作规程 ,加大了信息公开力度,从制度上强化了审评审批责任,增强了工作的规范性;五是标准提高取得新进展,颁布实施了 2016年版中国药典,持续推15 / 22 进了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吴浈指出,今后药品注册管理工作还将加强构建药品研究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体系,完善国家药品注册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建设,并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技术精湛的专业化和专职化的“两专”药品注册管理队伍,以提升服务能力。 吴浈强调,科学监管的目标一定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必须是一致的,因此要“有所为,有所不 为”, 2016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更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创先争优,开创药品注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3.中国调低部分药品价格 每年料为民众减负逾 30亿 .cn 2016-03-31 中国新闻网 字号:放大 正常 生意社 3月 31日讯 中国官方决定自今年 5月 1日起调整部分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此次调价共涉及 53个品种, 3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 17%,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 22%,预计每年可减轻民众负担 30多亿元人民币。 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积极进行药品价格改革。仅在这两年,官方已几次调低药品价格,力求缓解民众“看病贵”难题。 16 / 22 但随着医改的深入,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各界对药品价格问题亦更为关注。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今天表示,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研究适应医改新形势要求的药品价格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4.国外如何控制药品价格及用量 .cn 2016-04-09 中国医药报 字号:放大 正常 生意社 4月 9 日讯 肿瘤药高昂的价格令不少国家医保部门头痛。如何在保证民众得到救治的同时有效控制药品支出的增长呢?一些发达国家较好地利用了谈判机制。 发达国家医保部门在与企业就肿瘤药价格谈判时采用的控制价格手段主要包括: 1.直接定价管控 价格通过与制药企业谈判,或根据经济效益分析确定,定期或根据具体事件进行药价评估以确保价格维持在适当水平; 2.参考定价 监管方根据其他国家类似产品的价格,或具有可比治疗效果的药物,制定价格水平上限; 3.价格 /销量协议 不制定一个固定价格,而是根据不同的用量制定不同的价格 协议。 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对相同品种实施不同的价格很难监控,所以现实中,更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实际销售量进行返利或者定期结账。价格 /销量协议有不同的方式,主17 / 22 要包括买方导向驱动的价格 -销量协议:保险机构代表较为强大的买方力量,通过高销量压低价格。这一做法以前一般只在仿制药领域使用,但目前一些国家正将这一做法拓展到原研药。这一方式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性投标或者单独谈判实现,以适应证或病患群体为基础确定价格:针对核心适应证/病患群体的治疗用量通常给予更高的价格,而对超过预期核心数量的用量给予较低价格,以避 免激励向非核心适应证/病患群体推销药品。保险机构可以使用这一机制避免为目标之外的适应证 /病患支付高价。以疗效为基础 /风险共享的模型则是,价格协议不是在上市时就一次性确定,而是根据疗效而定。根据这一协议,产品上市时会有一个初步价格,之后可作调整。在对账支付时填补初始价格和修正价格之间的差价。若产品并未在个体病人或人群中显示出所描述的效果,则生产厂商需要支付差价。 对中国而言,将抗癌药物列入报销目录对患者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说,中国也可以尝试一些国际上新兴的价格与销量 /药物使 用控制模式。 医保部门通过谈判机制也能控制药物的使用数量。主要手段包括 4 个方面。 1.准予报销目录 /不予报销目录。采用“综合性报销”体系的国家除了列入“不予报销目录”的药物外,其他药物一律给予自动报销;采用“排他性报销”体系的国家要求制药企业对列入“准予报销目录”的药物逐18 / 22 一提出正式的报销申请。 2.病人按比例支付。病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承担部分药物费用:支付定额费用;按药品价格的一定比例支付,且不超过最高限额;支付一定程度的自付扣除金;以及以上三种形式的结合。 3.处方预算。为医生、医生执业团体、医院 、地区制定预算,控制药物支出,防止医生开大处方。 4.药品使用管理。支付人可以通过多种药品使用管理方面的手段控制总体药物支出。例如,通过“预授权”,即医生在开某种特定的处方药之前必须获得批准,来影响医生的行为,降低药物总支出;“分步疗法”则是要求医生必须遵循一定的治疗条例,必须首先选用某些药物,只有在这些药物对病人无效时才可以处方其他药物。 当前,官方将从六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包括加强成本和出厂价格调查与监测;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对部分药品探索采用药物经济性评价和国际价格比较方式定价,对部分 药品探索试行统一定价;进一步加大对高价药品降价力度,特别是降低外资原研制药品价格;配合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着力规范药品流通环节价格行为,促进药品流通企业的整合和优化,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立药品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药品价格;研究实施鼓励药品研发创新的价格政策,对已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在价格政策上给予支持。 12家中药企业用化工原料染色药物被调查 19 / 22 9月 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曝光了一批生产企业通过违法给中药饮片染色达 到增重目的。目前已对 12家相关企业进行调查。 通报称,在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和主要集散地安徽,药监部门查获一批违法生产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其中,8 家严重违规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 6 家企业被收回 GMP证书,并对其中 12家企业立案调查。 通报介绍,这些企业中,安徽国鑫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维涛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药房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徐重道中药饮片厂等多家企业,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 O 进行染色、用铝盐和镁盐加重,并在药材中掺假等问题。 国家药监局介绍,中药材和中 药饮片生产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的源头,通过染色增重、掺假的中药饮片,会对后续的中药生产、临床配方使用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系统性安全风险,是严重的、恶劣的违法行为。 鉴于上述企业生产的部分中药饮片已进入流通、使用和中成药生产环节,国家药监局已严令各地方局加大监督力度,严防不合格的中药饮片用于临床配方和中成药生产。 迄今最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分析数据出炉 2016 年 9月 6 日 讯 /生物谷 BIOON/ -ENCODE 项目获得了迄今最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分析数据,这是“人类基因组计 划”之后国际科学界在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20 / 22 展。 这个项目阶段性结果的详细内容分别发表在 Nature, Science, Genome Research, Genome Biology等一系列杂志上,共三十多篇论文。 ENCODE 项目于 XX 年启动,来自五个国家的 32个研究机构参与了此次项目,历时五年,耗资亿美元。 人类基因组项目发现人的基因组中仅有 %的序列是给蛋白质编码的,其余的 %的序列是以前认为的“垃圾”。ENCODE 项目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去分析那些“垃圾”的功能。经 过 ENCODE 合作项目的初步努力,现在科学家们可以说“ 80的基因组是有功能的”。 /biology/news/ 保护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