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游戏》教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游戏》教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游戏》教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游戏》教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游戏》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游戏教案一、教学内容: 1、表演火车开啦 2、聆听火车波尔卡 3、聆听捉迷藏 4、表演躲猫猫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2、学习用快乐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三、教材分析: 1、管弦乐火车波尔卡 火车波尔卡采用写实的手法,对蒸汽机车启动、加速、到站、做了细致的描绘。它是降B大调2/4拍,快板,复三部曲式。 前把小节是引子。由短笛、长笛吹奏出短促的倚音和休止符构成的汽笛声,由慢到快,由弱到强。引出了八分音符组成的同音反复,表现了火车启动、慢跑到加速运行。作曲家巧妙地用刷子去擦奏松了鼓皮的小鼓,模拟火车的声响使乐曲更有情趣。 随后出现第一部分主题跳进音程明朗欢快,仿佛人们乘坐火车时愉快地哼唱着波尔卡旋律。 第一部分B段主题跳跃性较强,更加欢快,还隐隐穿来几声汽笛的鸣叫。本曲和所做不刹车波尔卡与其兄约翰斯特劳斯、所做的游玩列车波尔卡和休假旅行波尔卡具有相同的性质,是具有描绘性色彩的乐曲。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想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钢琴捉迷藏是作曲家丁善德1953年所作的儿童组曲中的一 丁善德(19111995)是中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他早年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1928年入上海音专先后学习琵琶、钢琴演奏,后师从黄自学习作曲。 钢琴组曲儿童组曲由描绘儿童生活的五组画面构成:郊游、扑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蹈等。形象的描绘出儿童天真活泼的个性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通过标题,用故事情节将乐曲贯穿起来,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以完美的艺术感受。乐曲捉迷藏通过对儿童所喜爱的游戏捉迷藏的描绘,塑造了孩子们机智灵活的音乐形象。乐曲分三段: 第一段音乐材料简洁,乐曲的力度时强时弱,乐曲的速度时快时慢,演奏的音区时高时低,好似小朋友捉迷藏时,时隐时现,躲躲藏藏,追逐逗趣的情景。 第二段的音乐舒展,共同音反复被强调,描绘了孩子们在捉迷藏是摸索、推测,从犹豫到确定的情景。 后段为再现,乐曲有弱至强,不断向高音区模进,在热烈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让学生在这首乐曲中再一次感受钢琴的音色,感受描绘孩子们生动、活泼嬉戏、玩耍的情景。 3、歌曲火车开啦 火车开啦是一首大调式歌曲,一段体,有四个乐句组成,全曲的节奏明快、简单,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歌曲一开始采用了火车开动时“咔嚓、咔嚓”声响的象形词,第二句又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第三乐句在高音区进行,配以舒展的节奏,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好似火车在迅疾地飞驰,也表现了火车司机在开动火车的自豪感;最后一乐句是大调式三和弦的分解进行。 歌曲节奏鲜明适合作开火车的游戏。在做动作的过程中掌握学会歌曲。开火车是一个简单情节的集体游戏。除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容、情绪外,还要巩固“XX”的节奏训练,训练学生节奏感与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 4、躲猫猫 躲猫猫是一首贵州苗族儿歌。这是苗族儿童在小溪边、村落旁、山林里、岩洞中玩捉迷藏游戏时,边唱边玩的童谣。2/4拍,节奏平稳,乐思朴素,音域仅有五度,给人以活泼伶俐的感受,好象苗族儿童轻盈灵巧的身姿。整个曲调简练、活泼,单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朴素而不失丰满,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简介苗族: 苗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四川和广西等省。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舞蹈和苗戏等具有悠久的历史。苗族的“飞歌”享有盛名。苗族的挑花、刺绣、织绵、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驰名中外,现已成为我国出口工艺品之一。 苗族的音乐共分四大类:民歌、说唱、舞蹈音乐、器乐。 民歌 苗族的民歌在歌词上有的纯用苗语,有的纯用汉语,还有苗汉语混用。民歌中有“飞歌”,只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语调高昂、气势雄伟。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一般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 说唱 苗族的说唱形式,称为道理歌源出于苗族古代社会的“理歌”与“理词”用于调节民事纠纷,系一种说白加唱的形式。 舞蹈音乐 苗族的舞蹈音乐有芦笙乐舞与鼓舞两种,芦笙乐舞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乐舞形式,芦笙演奏者自吹自舞。各地流行的芦笙舞曲各自有独立的主题内容与地方风格,曲牌相当丰富。 器乐 苗族的民间器乐有四大类:1、竹管乐器:有短横笛、莽笛、(即低音笛)与塞栓直萧和姊妹萧等四种。2、横哨乐器:有芦笙、横哨直萧、排笙、低音莽筒等3、口弦:有单簧、双簧。4、打击乐器:有铜鼓、木鼓、竹板、皮鼓、青铜低音大筛锣、大锣、马锣、包包锣、大镲、小镲等。此外苗族还有牛角号、竹膜笛、唢呐、二胡、四胡等,这些乐器大致和汉族乐器相似。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周次 星期 累计 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演唱火车开啦,聆听火车波尔卡,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重 难 点:欣赏教学环节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二、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四、复习布娃娃弹琴、法国号。五、学唱火车开了。1、听火车开啦的录音,初步感受歌曲。2、听火车开啦的录音,默读歌词。3、听火车开啦的录音,按节奏读歌词。4、听老师范唱,小声跟唱,自编动作表演。六、聆听火车波尔卡。 1、初听乐曲前不做导言,让学生感受乐曲鲜明的形象,可提示“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想像的事物。2、简介乐曲轶事,引导学生说出乐曲中描述的火车是怎样开动的。3、复听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七、编创与活动:火车开了。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比赛。活动过程:大家一齐唱开火车的歌,从一个站向另一个站“开”去,到了一站,读拍歌谣,然后再向另一站“开”去。要求读拍歌谣准确、清晰。达到要求者给这个车站起名字,然后再继续游戏。八、复习学过的歌曲。第二课时 (周次 星期 累计 课时)教学目的: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重 难 点:游戏教学环节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二、师生互相问好。三、点名。四、复习歌曲火车开了。 1、教师领读歌词。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3、教唱歌曲遍。4、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弹一乐句,唱一乐句)5、学生随琴唱歌。 6、请名学生上台单独表演或小组表演唱。五、学唱躲猫猫。 1、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风格。2、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感受。3、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一学生跟节奏读词。4、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心里默唱。记住歌词。5、听琴边拍手边唱歌。教师注意歌中“快”“来”等一字多音处指导学生唱准。6、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歌曲,开始游戏。学生可编创游戏,共同商议游戏的方法,使大家在创编中活动起来。六、聆听捉迷藏。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生动活泼的情绪。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乐器在演奏?2、复听时随着乐曲做动作。提示:这首乐曲适合表现课本上的哪一幅图? 七、游戏方法: 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每组请一个同学担任“找”的任务。游戏开始全体唱歌,互相串座位“躲起来”,让一个同学“蒙”上眼睛。歌声结束,全组同学加两声“哦”用高位置喊出。只有熟悉同学们的声音,找到“藏起来”的每一个组员,游戏才结束。然后换组进行。高声喊“哦”是苗族小朋友在游戏时常采用的方法。对方躲在大石头或大树后面,小朋友找不到时,就说一声:“打声w hu吧!”于是躲着的小伙伴就喊两声“哦”,聪明的小朋友循声而至,找出躲着的同伴,直至所有的人。大家共同唱起躲猫猫。游戏从头开始。八、复习学过的歌曲。第三课时 (周次 星期 累计 课时)教学目的: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重 难 点:欣赏教学环节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二、师生互相问好。三、点名。四、复习歌曲躲猫猫。 1、教师领读歌词。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3、教唱歌曲遍。4、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弹一乐句,唱一乐句)5、学生随琴唱歌。 6、请名学生上台单独表演或小组表演唱。五、编创与活动。1、课本出现的两组节奏,第一组是火车的叫声和大车轮转动的声音,第二组是大车轮和小车轮转动的声音,火车轮的声音让学生填写完整。2、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学出来,给大家听,“大车轮的声音填写哪个音合适?”3、学生仔细看教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 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齐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4、可让学生分组设计“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的情景,设计读节奏的方法,看哪一组表现的形象、生动。七、复习学过的歌曲。附送:2019-2020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一对好朋友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1415页一对好朋友。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拍击,能用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教学难点:1、节奏ga . ga ga | mou mou mou|2、双响筒的敲击。教具准备:磁带、录音机、电子琴、图画、三角铁、双响筒、小礼物(小伢伢、小妞妞、小鸭子、牛的小头饰)教学过程:一、 律动。(拍手腕花、拍手移颈、拍手击掌)1C 557765527765675551113232171113232137765675527676567555二、师生问好。师:12345生:54321同学们 好! 老师你好!a. . . . . . a. . . . . . i. . . . . . i. . . . . . . lu. . . . . . lu. . . . . . .三、导入新课。1、听音乐,欣赏老师舞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小朋友们在欣赏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a、歌曲中演唱了哪两个小朋友?b、歌曲中演唱了哪两种小动物?回答上面的问题。a、生:小伢伢、小妞妞(回答正确的发小礼物)师:揭示课题:一对小朋友。b、生:小鸭子、牛。2、老师随着上面学生说出的名称,贴出图片。3、简单地讲解图。瞧!农村的小朋友多爱劳动!放学回家还要帮家里干活。小伢伢牵着牛儿去吃草;小妞妞赶着一群小鸭子去河里洗澡。她们可真是乖孩子呀!4、学习节奏师:小朋友知道鸭子是怎样叫的呢?生:ga ga | ga |师:听听老师是怎样叫的?请跟着教师一起来。(出示:ga . ga | ga |的卡片)请学生用动作模仿小鸭子叫。师:小朋友学的真好!那么牛是怎样叫的呢?生:mou mou mou|师:出示mou mou mou|的卡片。a、学生跟着老师带动作学习牛的叫声。b、分成两组来模仿小牛和小鸭子叫。5、学习歌曲一对好朋友。完整地聆听老师有感情地演唱,提醒小朋友小手指着词,认真倾听。按节奏读歌词。a、学生小手指着歌词认真听教师按节奏读一遍。b、教读。师一句,生一句。c、随音乐,教师读歌词。听音乐,小声跟唱。全班演唱。(教师注意聆听学生演唱有无唱错的小节,并进行纠正)6、学习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小朋友们,你们学习歌曲学得又快又好。现在我们来学习用乐器来为歌曲伴奏。看着书,这两种乐器你们认识吗?(三角铁、双响筒)看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三角铁)看看它是在什么地方敲?(每一句的第一个字重音处敲一下)学习三角铁。a、老师示范。b、随音乐,学生敲击一遍。学习双响筒。(难点)a、讲解敲法。(左边高音,右边低音,先敲左边,后敲右边)(注意:小伢伢,小妞妞,我放小鸭,)T TTT, T TT, T T T T两下, 一下(停在那里,下一次敲击又从那开始敲起)b、老师带着学生敲击双响筒。c、随音乐老师带着敲击。d、随音乐,分组敲击。7、创作舞蹈。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小伢伢和小妞妞是一对好朋友,那么你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