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风筝》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风筝》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风筝》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风筝》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风筝》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风筝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2学习作者按顺序观察和叙事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缓缓”、“精致”造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蓝天、白云、五颜六色的风筝交织在一起的美丽画面。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二)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三)练习用“缓缓”、“精致”造句。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导入。1齐读课题。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谁放风筝?在哪儿放风筝?怎么放风筝?)3出示挂图。(二)看图初读课文。1让学生看图思考:我们该怎样看图?2指名回答。(1)看图要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人到物。(2)看图要注意图中人、事、物之间的关系。3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4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有关内容回答。5再次看图,思考:天空中有哪些风筝?哪些是在“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后放上去的?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6指名回答。(天空中有“老鹰”、“蜈蚣”、“仙鹤”。“蝴蝶”是在“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后飞上去的。因为图中“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时候,那个小女孩手里拿着的“蝴蝶”还没有放飞呢!)(三)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序号及文中生字、新词。2学生借助拼音查字典,认识文中生字、新词。3让学生按要求完成自学。可采用填表法让学生分析生字,完成自学。例:(四)检查自学。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正音。(1)生字方面:(2)多音字。“骨”是多音字。在文中“骨碌碌”一词中“骨”应该读g&。2字形方面。(1)指名让学生分析生字的结构。拽:左右结构。右边是“曳”,最后一笔是撇。这个字是“拉”的意思。橘:左右结构。右边上半部是“矛”,不要少写一撇,下半部是“冏”。翘:半包围结构。“尧”的最后一笔是“ ”,书写时要长一些。斑:左中右结构。中间是“文”字。(2)可采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碌( ) 斑( ) 缓( ) 致( )绿( ) 班( ) 暖( ) 到( )(五)理解词义。1查字典理解词义。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缓缓: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3学生再次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带有“缓缓”、“精致”两个词的句子。(六)练习造句。1让学生解释“缓缓”和“精致”的意思。2指名读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3弄清句式。(1)缓缓“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句式:什么(谁)缓缓地怎么样(做什么)。(2)学生口头练习造句。(3)精致“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句式:什么做得很精致。精致的什么 怎么样。(4)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精致。(5)学生练习造句。(七)作业。1写生字、词,完成造句练习。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看图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过程。(二)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叙事的方法。(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结合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景象。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2指名回答。3出示挂图,导入。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看图学习放风筝这篇课文,看“我”和哥哥在哪儿放风筝?又是怎样放风筝的?(二)看图学文。1让学生口述图中景象。2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本段有几句话?介绍了什么?(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放风筝的时间及天气情况。第2句介绍人物和地点,“我”和哥哥到体育场放风筝。)3让学生自读第2、3自然段。(1)思考。课文是哪几句话写“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的?图上画的和文中哪几句相一致?(2)指读第3自然段。让其他同学边读边标画出句子的序号。(3)本段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写“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空的经过的?(本段有四句话,前三句讲“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空的经过。)(4)分别找三位同学各读一句,并说说句子的意思。(5)让学生标画出句中描写“我”和哥哥放风筝动作的词语。(6)指名回答。板书:(举、拿、跑、松开、拽、收住)(7)找两个同学模仿“我”和哥哥放风筝时的情景。其他同学边看边检查他们的动作步骤是否准确。4出示句子。哥哥让我端端正正地举着“大蜻蜓”,他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1)讨论:为什么要“端端正正”地举着?斜着行不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端端正正”一方面说明“我”和哥哥配合在一起放风筝态度很认真,另一方面,主要是“大蜻蜓”的方位应该和哥哥拉线迅跑的方向要一致,这样才能把风筝放起来。(2)“我”松开手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赶紧”?“赶紧”说明兄弟俩配合得很好,松开手之后,还要再拽着跑一阵,风筝才能借助风力飞上天空。所以,第3句讲“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我们的大蜻蜓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3)让学生再读这三句话,想一想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此时,“我们”的心情非常愉快。文中作者把“大蜻蜓”在天空中的样子描写得生动可爱,活灵活现,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非常兴奋、自豪。)(4)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课文。5学习4、5、6、7自然段。(1)指读4、5、6、7自然段。思考:这几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2)指名回答。(主要写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十分美丽。)(3)弟弟为什么说“大蜻蜓”赛过飞机啦?弟弟说“大蜻蜓”赛过飞机,是用来说明风筝飞得高,“仿佛比飞机飞得高”这句中“仿佛”一词用得十分准确,可采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例:“大蜻蜓”比飞机飞得还高。“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文中为什么用“仿佛”一词?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事实上风筝并没有飞机飞得高,但由于飞机大,风筝小,飞机远,风筝近,因此人们看上去感觉到飞机飞得比较低,“大蜻蜓”好像比飞机飞得高。(4)让学生再读这句话,从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5)天空中原来有哪些风筝?“大蜻蜓”飞上天空后,又有哪些风筝放起来了?让学生回照第2自然段,联系起来体会天空中的景象。(6)让学生自读5、6自然段,按照文中的意思,边读边在原图中补画出后飞上天空中的风筝。(7)出示思考练习2中的填空练习,让学生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填写出来。_的“小蜜蜂”。_的“大金鱼”。_的“大蝴蝶”。(8)讨论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与不写有什么不同?(增加了这些色彩的描写,作者向读者展示出蓝天白云映衬下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飘荡的艳丽景象。)(9)什么叫五颜六色?想一想众多的色彩在空中飘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五颜六色”泛指各种颜色。让学生再次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艳丽的景色。6让学生默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本段共有四句话,是围绕着“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这句话写的。)(1)写了几种风筝?指名读有关句子。(2)让学生找出描写风筝动态的词语。(3)指名回答。翘着 一摆一摆(4)“小蜜蜂”好像在百花中飞来飞去。“大金鱼”好像在水里游。“小卫星”仿佛在宇宙中飞行“好像”、“仿佛”在句中起什么作用?“好像”、“仿佛”这些词语告诉读者,这些景象是作者的想象。说明他已经被天空中美丽的景象迷住了。看到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就好像盛开的百花园。所以,他觉得“小蜜蜂”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瓦蓝的天空就像清澈的河水,所以“大金鱼”好像在水中游动。“小卫星”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中飘飞,就像真的卫星那样,在宇宙中飞行。这样一来,作者把各式各样的风筝都写活了。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艳丽的图画。(5)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天空中的景象。7让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6自然段。8齐读第7自然段。【板书设计】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春蚕2课时教案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照例”“慈祥”“渗”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脉络。3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二)能力训练点1练习用“照例”造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3练习给自然段分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理解母亲说的那两句话的含义,从养蚕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二)解决办法1抓中心句,从中心入手。2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体会。3以朗读训练促情感升华。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课前预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自学交流5至7小节、课堂练习等。五、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三幅。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母亲是平凡的、伟大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课文春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为供子女上学而饱尝养蚕艰辛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体会这位母亲养蚕的艰辛,感受这位母亲对子女深深的情、浓浓的爱。板书课题并简介家蚕。(二)检查预习并交流自学情况。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出示生字卡,指名读,说说字义。强调“桑”、“增”、“扎”、“烛”、“渗”的读音。3出示生词卡,指名读,说说词意。(以下词语学生不易了解,教师应作补充介绍。)蚕卵 茧子 蚕种 榆钱 匾 烛台 上山 蚕沙 (三)范读课文。(四)课堂练习。填空:带有蚕卵的纸叫_,也叫_。家蚕的屎叫_。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叫_。“搬”“捆”“扎”三字的部首都是_,一般说来,带有这个部首的字,字义都和_有关。(五)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默读课文,思考:蚕儿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它又是怎样一天天生长的?在蚕儿生长的不同阶段,母亲是怎样喂养的?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养蚕十分辛苦?(读后交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六)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2设问:“常常”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指的什么时间?为什么“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母亲为什么要养蚕?这一小节说了什么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设问:蚕的生长过程大致经过哪几个阶段?母亲是怎样喂养蚕的?母亲为什么要养蚕?(过渡)勤劳的母亲干的多,说的少,课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一处,请大家把它找出来,认真读一读。(二)初步理解中心句的意思。1投影出示出母亲的话,自由读。2指名读。3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过渡)母亲的这两句话道出了养蚕的艰辛,对子女深深的爱,道出了对子女殷切的希望。母亲养蚕的艰辛和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深入学习课文。(三)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出示思考题:这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母亲养蚕的艰辛以及对子女的爱,把它勾出来。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母亲养蚕的艰辛和对子女的爱。投影出示: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先让学生读句子,再引导学生说说“照例”的意思。让学生理解“照例”就是按照惯例,年年都这样做。理解母亲养蚕不是一年,而是年年如此,母亲年复一年地养蚕,不怕辛苦,正是表现了对子女的爱。指导学生用“照例”练习说话。3教师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照例”这个词,我们通过联系中心,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下面的内容,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能体现出母亲的艰辛,体现出母爱。(学生自学后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布满”(数量极多)“极小极小”(表明难养)“微笑”(一种希望的微笑,蚕宝宝的出世与子女的学费是紧密相关的)“抖落”“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说明母亲精心、细心)等词语来理解这段话。4指导朗读。5归纳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两小节的?谁能用上“先”“再”“最后”说一遍。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们把学法归纳为三步,第一步默读课文,勾画词语;第二步联系中心,谈谈体会;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过渡)下面我们就按着这种学法,继续学习。(四)学习课文第4小节。设问:按着刚才的学法,第一步我们应该干什么?(学生回答:默读课文,勾画词语)教师述:好,我们就先默读第4小节,勾画出关键的词语。我们比一比,看谁勾得全,勾得准。学生默读后,教师引导:现在我们进行学法的第二步,联系中心,谈谈体会。谁先发言?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一天天”“吩咐”“擦干”“轻轻”“均匀”,联系中心,进行体会。一方面体会母亲在忙碌中,艰辛地度过了“一天天”;一方面理解母亲对蚕儿爱护备至,爱蚕儿,正是爱儿女的表现。待学生理解到位后,教师再指导朗读。教师述:好,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学第5、6小节,看谁学得好,懂得多。(五)学生自学5至6小节(过程略)。(注:2至5小节重在教学法,体现“教”,第4小节体现“扶”,第5至6小节则体现“放”。如果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如:“每天总要”“常常”等词语,深入理解。体会母亲深夜添桑叶的情景,应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