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发展与和谐社会建构南京(2007年)国际论坛论文促进女童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重庆市某区某小学在校女童情况调查* 基金项目: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度重点科研项目(07X2-2D-15),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Fa200703)。本次调查得到重庆市某区某小学教导处主任刘琴老师的大力支持以及同学们的积极配合,特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陈苇 李佳 王新新* 作者简介:陈苇,女,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李佳,女,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研究生;王新新,女,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研究生。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0031)摘要:通过对某小学在校女童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留守女童和离婚家庭女童的父母监护缺失,致使其在心理、生活和学习方面出现某些问题;家庭教育过于注重学习;女童的受教育权可能被侵犯;学校对法律知识普及教育不够;学校提供的课外阅读书籍不足;个别小学教师歧视某些女童等。为促进女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特此对我国政府、学校和家长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特殊女童基本情况登记和定期访问制度;对监护人、事实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为特殊女童配备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采取特殊措施保护女童的受教育权;适当增加学校教育设施的投入,加强对教师的思想素质教育及对女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法教育等。关键词:在校女童;调查研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ale Minors and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A Investigating Analysis of the Female Minors in one Primary School in Chongqing City, China CHEN Wei LI Jia WANG Xin Xin(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0031,China)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into the situation of the female minors in the primary school, the result discovered some problems that face the female minors. Firstly the parental custody of some female minors who are “left behind” or who live in the divorced family are so absent that they are involved in some problems of mental health, life and education. Secondly some families pay attention to their childrens studies only. Thirdly the educated right of some female minors may be infringed. Fourthly the knowledge of the laws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minors is propagated insufficiently in the primary school. Fifthly there are not enough extracurricular books for students reading after class in the school. Sixthly a few of teachers discriminate against some female minors. In order to develop female minors and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som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constructing the systems of the register of the female minors who are “left behind” or who live in the divorced family and the interview with the female minors periodically; second training the custodian of the minors in the leaning of educating children; third making somebody the proxy of the female minors parents and setting up the telephone for these minors contact with their parents; fourth taking some special methods for protecting the educated right of the minors; fifth adding funds for buying extracurricular books and other educating installations in the school; sixth promoting the teachers Ide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taking the minors for the knowledge of mental health and the laws protecting the minors etc.Key Words:the female minors in the primary schoo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suggestions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今日的女童是未来的母亲,母亲素养的高低,对未来全民族的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女童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她们能否健康成长,既涉及女童权益的保护,又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爱女童,保护女童,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参考文献:1 陈苇、冉启玉:“论女童权益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以出生人口性别比为研究视角”,载重庆市人口研究所、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关爱女孩行动,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2007年3月,我们在重庆市某区某小学进行了“在校儿童情况调查”。此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在校女童的情况,研究在校女童存在的问题,评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更好的维护女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被调查在校女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我们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28份,回收率为95%。在有效调查问卷的被调查者中,男性123人,占被调查者的51%;女性105人,占被调查者的49%。基于本次调查的目的,以下我们仅对被调查者的在校女童(以下简称被调查女童)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一) 被调查女童的基本情况在被调查女童中,年龄都集中在1112岁,文化程度为小学五、六年级,属于独生女的占六成以上,其中有二成以上女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并且有一成以上女童的父母离婚。(二) 父母离婚或父母在外打工的被调查女童的基本情况针对父母离婚或父母在外打工的这部分被调查女童,我们专门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其调查统计的结果如下: 1、关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离婚后女童的居住情况,不能跟父母一起居住的女童占七成以上。其中,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占45%;与其他亲戚一起居住的占1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童自己单独居住的占7%。(见表1)A. 与祖父母共同居住B. 与外祖父母共同居住C. 与其他的亲属在一起居住D. 住宿学校E. 自己单独居住F. 其他 2、关于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离婚后对女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感觉孤独感或不愉快感增多的女童占四成以上。(见表2)A. 学习更加努力了B. 自立能力更强了C. 孤独感增加了D. 不愉快的时候增多了E. 其他 3、关于在父母离婚或外出打工后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居住的选择,近八成女童希望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见表3)A. 爸爸B. 妈妈C. 无所谓 4、关于在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居住地的选择,有六成女童不愿意离开原居住地,但仍然有两成女童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而愿意离开原居住地。(见表4)A. 愿意B. 不愿意C. 不知道5、关于在父母离婚后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有七成以上的女童与未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父母的联系主要靠电话,但仍然有少数女童无法与父母取得联系。(见表5)A. 电话B. 写信C. 通过同乡或亲戚捎口信D. 网络E. 无法联系6、关于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联系的频率,有五成以上的女童与未在一起生活的父母一周联系一次,但有一成以上的女童三个月以上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见表6) A. 每周联系一次B. 半个月或一个月联系一次C. 二、三个月联系一次D. 三个月以上联系一次E. 其他 7、关于女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不想让父母外出打工的女童占九成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的女童虽然不想让父母走但表示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只有少数女童不能理解父母。(见表7)A、 不想让父母外出,希望父母和自己生活在一起B、 心里不想让他们走,但是理解父母也是为了生活没有办法C、 父母是一心想挣钱,不想要我们了D、其他8、关于女童对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遇到心烦事或困难时,有近八成的女童能够寻找倾诉对象,但仍有两成女童采取闷在心里,自己解决的方式。(见表8)A. 闷在心里,自己解决B. 与自己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C. 与住在一起的亲戚说D. 与父母说E. 其他 9、关于女童现在对父母的愿望,有三成以上的女童现在最希望父母做的事情是回家,近四成的女童希望父母多挣钱。(见表9)A. 回家B. 挣钱C. 其他 (三)被调查女童的学习情况1、关于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女童占七成以上。(见表10)A. 很好(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B. 好(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C. 比较好(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D. 中等(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E. 较差(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上)F. 差(有些课程不及格) 2、关于在学习中最烦恼的事情,烦恼学习成绩不好的女童占六成以上。在被调查的女童中,选择“学习成绩不好”的占62%,主要是她们最注重学习,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成绩更好所致。此外,有12%的女童烦恼“不受老师喜欢”,其表明可能有少数教师对学生未做到一视同仁,有偏爱和歧视现象存在;有6%的女童烦恼“经济困难,读不起书”,这意味着其受教育权的实现可能有一定障碍;在选择“其他”的女童中,有的烦恼自己“智商不高”或“父母不关心自己”等。(见表11)A. 学习成绩不好B. 不受老师喜欢C. 经济困难,读不起书D. 其他 3、对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的了解情况,有近九成的女童了解不多。(见表12、表13)A. 知道B. 不知道C. 知道一点,但不明白具体内容D. 其他 4、关于课外书籍的来源,课外书籍来源于家长购买或向同学借或亲友送的占九成以上,从学校借阅的仅占1%。(见表14)A. 从学校借的B. 向同学借的C. 家长购买的D. 亲友送的E. 没有课外读物F. 其他 5、关于被他人伤害或欺负时女童所采取的行动,有近四成的女童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其中,选择“自己找对方说理的”占22%,还有16%为“自己忍气,不向任何人反映”。(见表15)A. 向自己父母告状B. 找对方的父母告状C. 向学校老师反映D. 向村领导反映E. 自己忍气,不向任何人反映F. 自己找对方说理G. 其他 (四)被调查女童的家庭生活情况1、关于在家干活情况,在家不干活或干得较少的女童占了近七成。(见表16)A. 是的,而且干得较多B. 是的,但干得较少C. 基本不干D. 完全不干2、关于在家干活的主要类型,做一般的家务事的女童占九成以上。(见表17)A. 做一般的家务事B. 干地里的活C. 家务事和地里的活都要干D. 基本不干E. 其他 3、关于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情况,被教育要好好学习的女童占六成以上。(见表18)A. 做家务B. 干农活C. 好好学习D. 与老师同学亲友如何相处E. 没有教过什么,父母基本不管F. 其他(五)家庭对女童和男童的态度1. 关于被调查女童的家庭对女童和男童受教育的态度,近七成的被调查女童的家庭认为女童和男童的教育同样重要,仅有少数家庭忽视女童的受教育权。(见表19)A. 你的家庭认为,男孩的教育更重要B. 你的家庭认为,女孩的教育更重要C. 你的家庭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同等重要D. 其他 2、关于被调查女童的家庭中女孩和男孩的地位,七成以上的被调查女童认为在家庭中女孩和男孩的地位基本平等,有5%的女童家庭认为男孩的地位高于女童。(见表20)A. 男孩地位高B. 女孩地位高C. 基本上平等D. 其他(六)被调查女童对未来的憧憬 1、关于对学习的希望,有九成以上的女童希望上完大学,还有部分女童选择“其他”主要是因为她们希望读完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见表21)A. 上完大学B. 上完高中C. 上完初中D. 上完小学E. 不上学而外出打工赚钱F. 其他 2、关于对未来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女童希望继续读书。(见表22)A. 继续读书B. 打工C. 没有打算D. 务农E. 其他 二、在校女童存在的问题之研究评析 根据对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之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留守女童或离婚家庭的女童存在的主要问题1. 留守女童或离婚家庭的女童之父母监护缺失如前所述,在被调查的女童中,有两成以上的女童父母外出打工,有一成以上的女童父母离婚。在这部分女童中,七成以上女童不能跟自己的父母居住,其中,四成以上女童跟自己的(外)祖父母共同居住,近两成跟亲戚住,还有少数自己住的。关于对父母打工的想法,有九成以上的女童是不想让父母走,其中八成以上的女童虽然不想让父母走但表示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只有少数女童不能理解父母。我们认为,隔代监护和寄养监护往往都存在某些问题。首先,隔代监护容易发生以下问题:一是不少祖辈往往因对孙辈溺爱而致管教不严;二是有些祖辈年事已高,对孙辈教育管理力不从心;三是有些祖辈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能力在学习上辅导孩子。其次,寄养监护的事实监护人与孩子之间即使建立起一定的感情也难以代替父母的亲情,并且事实监护人往往更为重视孩子的安全而忽略孩子的学习及心理需求,一些孩子可能还会被事实监护人侵犯权益。无人监护的孩子更是既缺少家庭亲情的温暖,也缺少家长的教育和指导。总之,父母监护的缺失不利于女童的健康成长。2. 留守女童或离婚家庭的女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留守女童或离婚家庭的女童绝大部分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离婚后,近八成女童希望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虽有六成女童不愿意离开原居住地,但仍然有两成女童希望离开原居住地与父母一起生活;有三成以上女童最希望父母做的事情是回家。此外,有少数女童三个月以上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甚至有的女童无法与父母联系。缺乏父母亲情关爱的留守女童或离婚家庭的女童,往往不能健康地成长。3. 部分留守女童或离婚家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留守女童和离婚家庭女童往往因为不能与父母双亲共同生活,在心理上产生某些问题。有学者指出:“要认识到离婚不单单是一项法律和社会程序,还是一个会在个人生活和心理方面带来深远影响的家庭事件。”2 岳云(Howard H. Irving)编著:家庭调解 适用于华人家庭的理论与实践,苌英丽、五振福、袁菊花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译序第2页。在被调查的留守女童或离婚家庭的女童中,有四成以上的女童孤独感或不愉快感增多;遇到心烦事或困难时,有两成女童采取“闷在心里,自己解决”的方式。可见,留守女童或离婚家庭的女童缺少父母亲情的爱抚,对亲情的渴望无法满足,“长此以往会形成孤独、自闭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3 高帆:“农村留守儿童期待一张保护网”,载中国妇女报2007年3月4日第1版。(二)家庭教育过于注重学习在被调查的女童中,有六成以上是独生女,有六成以上女童仅被家长教育要好好学习,并且有近七成的女童在家不干活或干得较少。这反映了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过于注重学习。这不利于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培养儿童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妨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部分女童的受教育权可能被侵犯在被调查的女童中,有近九成的女童希望继续读书,能完成大学学业。但是,仍有2%的女童家庭认为男孩的教育更重要,还有5%的女童家庭认为男孩的地位高于女童,这可能导致忽视女童的受教育权。并且,有6%的女童烦恼因经济困难,读不起书,这意味着其受教育权的实现可能有一定障碍。 (四)学校法律知识普及教育不够有近九成的被调查女童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了解不多。这意味着,如果她们的权益受到侵犯,就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并且,部分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当在外被人欺负或伤害时,被调查的女童中有近四成女童是采取“自己忍气,不向任何人反映”或“自己找对方说理”的方式解决,这可能导致女童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五)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课外书籍还不足在被调查者中,只有1%的女童选择“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是在学校借的”。这表明学校提供的课外书籍不够丰富,这不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六)少数老师对待女童不能一视同仁在被调查的女童中,有一成以上的女童在学习中最烦恼的事情是“不受老师喜欢”。也许学校有少数老师对个别女童有歧视的态度,这不利于对女童的培养教育。三、解决在校女童问题的对策建议自195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最早提出“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的国际性指导原则以来,1979年联合国消除除对妇女地切形式歧视公约和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都做出了“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的倡导性规定。4 陈苇、谢京杰:“论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兼论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不足及其完善”,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第37页。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全面地规定了儿童权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儿童权利的基本内容。我国是该公约的参与国和缔约国。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保护儿童利益。1992年我国参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和儿童权利公约,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其“总目标”部分开篇就提出:“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5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http:WWW.我国2006年12月修订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此,我们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予以落实。以促进女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一)对政府、基层组织和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建议1. 建立特殊女童基本情况登记和定期访问制度对留守女童和离婚家庭女童,我国村委会和居委会作为社区基层组织,应确定专人负责建立本社区留守女童和离婚家庭女童情况的登记档案,并通过定期访问,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对有特殊情况的女童,应作为重点帮助对象。 2. 对监护人、事实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针对留守女童和离婚家庭女童的具体情况,各地社区的村委会、居委会以及妇联应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流动人口基地以及组织家庭教育志愿者讲解等形式,对这些女童的监护人和事实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专门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切实履行对女童的家庭教育职能。6 张雪梅:“对农村留守儿童法律保护的探讨”,载中国律师与未成年人权益保障,2007年第1期,第42页。3. 为特殊女童配备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对单独居住的留守女童,我国村委会和居委会及妇联可在本地社区征集自愿者的基础上配备“代理家长”,使她们能够得到代理家长的教育和指导;对长期与父母缺乏联系的留守女童和离婚家庭女童,可开设免费的或费用低廉的“亲情电话”,使她们能够定期与父母打电话,进行情感交流。4. 为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女童提供优惠政策对随打工父母进城的留守女童,我国教育部门应当为其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民政部门应为带儿童进城打工的生活困难的父母提供临时救济措施。如制定政策,解决进城打工农民的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为带儿童进城打工的生活困难的父母提供廉价的经济出租房等。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使农村进城儿童享受与城市儿童平等的受教育的待遇,并为留守儿童随父母一起生活创造条件,使其实现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权利。5. 采取特殊措施保护女童的受教育权关于被调查者中有些女童担心因家庭经济困难可能读不起书的问题,早在2003年3月全国政协第十次全国代表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徐永光曾发言说,目前城市有700万流动民工子女,大部分没有得到好的教育条件,其中700万人得不到教育机会。7 杨继绳著: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页。 对此问题,我国2006年12月修订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增加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即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作出了“突出”的规定。8 廖盛芳:“让未成年人真正成人写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动照明应急预案
- 车间应急药箱预案
- 产品防护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疆邮政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英语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吉安联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建筑应急预案封面
- 癫痫透析应急预案
- 经纪人与公司合同(标准版)
- 会务礼仪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二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册10月月考数学学情检测试题
- 2025年度会计代理记账机构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肌病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牛津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热点题型专练刷题03名校选词填空20篇(原卷版+解析)
- DB11T 2032-2022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
-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讲课答辩英语学科全英答辩题目汇编(附汉语翻译)
- HG∕T 5087-2016 2,6-二叔丁基苯酚
- (完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 大规模模型蒸馏技术
- 12、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