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试卷.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试卷.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试卷.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试卷.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试卷一、我会填 1、我们的成长是一个充满( )、( )、努力和( )的发展过程。( )可能让人去掉烦恼,所以( )是好心情,( )是一种感受。 2、面对有些烦恼,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 ),自行( );也可以( )他人的( ),寻求帮助。 3、从年代上看,祖先的生活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回望我们祖先走过的路,从一件( )、一粒( )、一个( ),都可以去了解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的国家。 5、用()、格扇代替墙面,用()将木块咬合在一起,都是中国独特的建筑构造。 6、江西的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都,江苏的宜兴是我国著名的()都。 7、最早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刻在( )和( )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8、( )、( )、( )、( )这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首创。 9、端午节是指每年的_,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_。10、在古代,中国是惟一种桑、养蚕、生产_的国家。中国_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1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_、_、_、_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12.快乐是一种好( ),快乐是一种感受。只要带着一颗( )的心去体验,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快乐。13.要把是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变成财富,就需要我们有坚强的(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的( )做起。14.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为( )。它们已经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 )了。15.立夏三天遍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 )暑相连。16.日本的和服受到我国( )服的影响,并吸收了它的风格;二千多年前,精美的丝绸通过( )之路大量传入西方。17.( )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饮活动中使用的主要的礼乐器。( )是祭器,亦是食器,在历史上曾被视为权力和威武的象征。18.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采取( )、刻木记事、( ),后来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了文字。19.古人把字刻在竹片、木片上,用绳子连起来成为册简,这是我国最早的( ),古时候的人们还把字写在帛上,卷成一卷,这就是( )书。20.东汉的( )发明造纸术,北宋的发明了( )印刷术。 二、选择题,填字母。 1、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记事是以( ) A、结绳 B、刻木 C、画图 2、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甲骨文 小篆 隶书 金文 楷书 B、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甲骨文 C、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D、楷书 甲骨文金文 小篆 隶书 3、毕昇发明了( ) A、造纸术 B、地动仪 C、活字印刷 4、一千八百多年前,( )改进和促进造纸术的发展,并推广。 A毕升 B蔡伦 C郑和2、活字印刷方法是( )发明的。 A蔡伦 B毕升 C仓颉 5、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 )。A屈原 B郑成功 C杜甫 6、青花楼阁圆盘做工细腻,自然,淳朴,流利,含蓄而生动,它是( )的文物。A清代 B明代 C宋代 7、和服是( )的传统服饰。 A中国 B日本 C印度8、有着一千七百年的制瓷历史,被称为“瓷都”的地方是( )。A 宜 兴B景德镇C余姚县9、据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文字是( )。A 竹简文字B 帛上的文字C 甲骨文10、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 )演变而来的。A图 画B拼 音C 结绳记事1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 王 选B 蔡 伦C毕 升12、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 )。A 司 南B 指南鱼C 罗 盘13、在古代开辟中国的“陶瓷路”的人是( )。A 张 骞B郑 和C郑成功四、简答题(29分) 1、举例说明,如何磨练坚强的毅力?2、有些烦恼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却无法回避。面对这样的烦恼我们应该怎么样做?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它的发明有重大意义?4、举例说明,遇到挫折和失败,应该怎么做?五、拓展题 1、你对伟大的科学家霍金了解多少?简单介绍霍金的故事。你从霍金身上学到了什么?(7分)2、读下面的小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4分)一 个 秘 诀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任务:每天甩胳膊300下。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询问大家坚持的情况,班上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80%。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附送:因数和倍数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2课时详细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56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122=6 95=1.8 306=5 23=0.6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7(1)观察。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第二类95=1.8 1972.71 23=0.6 268=3.25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探索新知: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2)学生尝试。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06=5,30是6和5的倍数,6和5是30的因数。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小结:如果ab =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就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例2)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1) 学生独立思考。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181=18,l和18是18的因数;182=9, 2和9是18的因数;183=6, 3和6是18的因数。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的因数有:1,2,3,6,9 ,18。(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也可以表示如下:1,2,3,6,9,18 30的因数1,2,3,4,6,9,12,18,3636的因数 老师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22=6 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作业: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2(1)题。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二课时:因数与倍数(2)教学内容:教材P6例3及练习二第2(1)、38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0,28,42的因数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二、探索新知1探索找倍数的方法。(教学例3)出示例3:2的倍数有哪些?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生1:15个。生2:24个。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师:你们都是用2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3:我用的是除法,用22=1,42=2 62=3依次除下去。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师:为什么?(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师:怎么办?(用省略号)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初步体会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吗?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组织交流。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4反思提炼。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三、巩固提升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4、5、6、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集体订正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1)第4题“15的因数有哪些?”和“15是哪些数的倍数”答案是一样的。(2)第5题中的第(2)小题是错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4)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 (3)思考题:两数如果都是7(或9)倍数,它们的和也一定是7(或9)的倍数,即如果两数都是n的倍数,它的和也是n的倍数。2利用求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示:妈妈买来几个西瓜,2个2个地数,正好数完,5个5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这些西瓜最少有多少个?理解题意,分析解答。教师提示“2个2个地数,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2的倍数,5个5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5的倍数,所以西瓜的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交流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