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宅研究H O U S I N GS T U D I E S 规范( G B 5 0 1 8 0 9 3 2 0 0 2 年版) 北京:巾国建筑工业比版社,2 0 0 6 :8 1 5 ) 具体的推导过程如下: 根据套密度T 的计算公式: ,s | P I ,s 1 + s i P s 2 + A + s p s o j s 式1 1 = P , I S P 0 s 2 + A + P 0 s ,) s s 再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按每户3 2 计算的规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 千人指标K 的规定,并统一用套型建筑面积m 2 与干人指标K 之间的单位数量级, 可以得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s g 为: s f s 尸, s 1 + s P 舶2 + A 十s l P 糟0 3 2 K 1 0 0 0 式2 ) 则住区总建筑面积S z 为: s 产s ,s i I s ;P ,8 产s P ? s t + L + s P ? s 3 2 K 1 0 0 0 + S I 式3 ) 住宅总建筑面积S j 占住区总建筑面积S z 的比例为: S 一 s j s : s t P , S , + S p J S 2 + A + s j P s 0 3 j 2 K W O O + S , 。t式4) ( P J S l + P a ,s 2 + A + P 书卉x3 2 K 1 0 0 0 + 1 由此可见,住宅总建筑面积蹴与住区总建筑面积S z 之间的数学关系: 耻丽西再蕊而万羞万砸i 丽丽玎 僦5 J 将公式5 中的S j 代人公式1 ,得: T = l P , s t + P O S 2 + A + P O S 0s j sl 式6 ) P s 1 + P 箍一A + P s 0 s : 2百一x(P78,+PJS2+A+PS)x3 2XK 1 0 0 0 + I P 1 S 1 + P g f S g 十A + P s 0 。s z f P l f s l + P s 2 + + P s 0 x8 2xK 1 0 0 0 + 1 。?S 公式6 中S z S 即为住区综合容积率R ,统一用面积h m 2 和套型建筑面积m 2 之间 的单位数量级,由此可建立住区套密度T 与容积率R 之间的关系: 丁= 了芦了季孑,i ( P 季, j S 五, + i P 芦:。忑S 2 + F A F + 互P i j S _ ) 瓦万石丽x 1 0 0 0 0 开 佛刀 一r P 俗一嘴2 拟+ 即剐x3 2 x 彬加0 D + 7 。 。 m 叫 1 6 ) 住宅面积的上限暂以上海普通商品住宅标准为例。2 0 0 8 矩11 月1 日起,上 海执行新的普通住宅标准:单套建筑面积在1 4 0 以下,内环线以内套总价2 4 5 万 元套;内环线和外环线之间套总价1 4 0 万元套、外环缇以外套总价9 8 万元 套以下,五层以上( 含五层) 的多高层住宅,以及不足无景的老式公寓、新式里弄、 旧式里弄等。 1 7 ) 公共服务设施控制的干人指标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小区的干人 指标9 6 8 2 3 9 7 ( 1 3 3 8 2 8 7 7 ) m 2 干人的标准,其区间值为9 6 8 2 8 7 7 m 2 干人带 人计算。为简化计算,此处取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的中间值K = 1 3 3 8 m 2 千人。 1 8 ) 根据对新加坡的相关标准规定的统计,住区的净套密度一般约为毛套密度的 3 倍略强。新加坡H D B 提出了2 0 0 户h m 2 的综合居住净密度,与之相应的居住 毛密度为6 4 户h m 2 建设4 0 万个单元的居住用地为6 3 0 0 h m 2 。田东海住房政 策:国际经验借鉴和中国现实选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8 :1 2 3 1 2 5 1 9 )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 住宅用地 5 0 - 6 05 5 6 57 0 8 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G B 5 0 1 8 0 9 3 2 0 0 2 年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6 :7 参考文献 【1 C h r i sH o l m e sAN e wV i s i o nf o rH o u N n g L o n d o na n dN e wY o r k , R o u f l e d g e 2 0 0 6 ;G r a h a mT o w e r s 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U r b a nH o u s i n g D e s i g n :A tH o m ei nt h eC h y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P r e s s ,2 0 0 5 【2 ( 加拿大)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死与生 M 】金衡山,译北京:译林出 版社,2 0 0 5 ,5 :2 3 9 3 】R o b e r tB r u e g m a n n S p r a w l :aC o m p a c tH i s t o r yC l d c a g o L o n d o n , C h k a g o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2 0 0 5 :5 4 】J a v i e rM o z a s ,A u r u r aF e r e a n d e zP e r D e n s i t y :n e wc o l l e c t i o nh o u s i n g a + tc d i s i o n e s ,2 0 0 6 5 田东海住房政策:国际经验借鉴和中国现实选择 M 】,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1 9 9 8 建筑学报2 ( 0 9 1 IA R C H F i E C T U P A LJ O U R N A L 可持续发展的村镇住宅节地 设计策略探讨 董娟 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村镇住宅节约用地设计的必 要性,并从村镇住宅的布局结构、住栋构成、住宅单体形态等几方 面阐述了村镇住宅节约用地设计策略,以期促进村镇住宅建设的可 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主义折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村镇住宅节地设计集约化 A B S T R A C T F r o ma n g l eo f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 P a P e r m a k e s d i s c u s s i o no a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 l a n d s a v i n gi nh o u s i n gd e s i g nf o rv i i 1 n g e sa n ds m a l l t o w n s h i p s I t p r o p o s e a t h e t a c t i c sa b o u t g e n e r a l l a y o u t , r e s i d e n t i a l b u i l d i n g s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 f o r mo f i n d i v i d u a l b u i l d i n g ,e t a T h e s e p r o p o s a l s w i l l b e u s e f u l f o r p r o m o t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r e s o u r c e s s a v i n g s o c i a l i s tn e wr u r a lE c a s 越dm s t a i m h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h o u s i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o fv i l l a g e sa n ds m a l lt o w n s h i p s K E YW O R D S s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Lh o u s i n gf o rv i l l a g e sa n ds m a l l t o w n s h i p s ,l a n d s a v i n gd e s i g n , 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2 0 0 0 9 2 ) 收稿日期:2 0 0 8 0 7 2 9 万方数据 1 村镇住宅节地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人多地少,全国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 3 ,目前人均耕 地仅有1 4 3 亩,东南沿海省市的人均耕地甚至不足l 南,后备资 源严重不足。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土 地资源呈臼益减少的趋势。 农村土地涉及农村人口分布、资源利用、空间布局和农民生活 质量等多方面的问题。随着农村人口和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正日趋增大。当前我国大部分村镇住宅的建设 模式仍然为自建自住,农村居民占、多、小、散,用地十分粗放。在 村镇地区,尤其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采用居民分散建设、一家占 一大片宅基地的作法,对于节约用地是极为不利的。改革开放以 后,我国虽然大力加强村镇规划和建设,但由于村镇建设的重点在 集镇上,村庄规划编制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和集 约发展。 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指导思想。土地作为住宅建筑的载体,村镇住宅的合理建设直接 影响土地开发使用。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点平均用地达2 7 2 亩,人 均用地l53 m 2 。国家要求随着现代化推进,人均用地逐步减到 lO O m 2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增长幅度要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减少 2 0 。降低人均建设用地最大的潜力之一在村镇,对村镇住宅的 建设用地集约化设计客观上势在必行。 2 村镇住宅布局结构的集约化设计 2 1 建立控制村镇住宅小区人均居住用地的指标体系 人均村庄用地面积和人均村庄居住用地面积分别指按居住人口 计算的平均每人拥有的村庄用地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这两项要素 可以有效反映村庄土地利用强度。 “村镇规划标准提出了村镇住宅控制人均居住用地的各项总 体指标。此后一些地方也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了对该标准的实 施办法( 表1 、表2 Y “。 根据实态调查:规划布局较好,设施也较齐全,绿化环境宜人 的村镇住区,折算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在5 0 m 2 7 5 m 2 左右,按照村 镇规划标准居住用地比例测算,亦与上述数据接近口I 。根据镇比村 用地指标较低,多层比低层用地为低的原则,推荐人均居住用地控 制指标见表3 。 2 2 合理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1 ) 新区建设及旧区改建时,在保证小区环境质量和挖潜利旧 的前提下,应合理提高其容积率。 2 ) 在保证日照和防灾、疏散等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压缩建筑 间距,以提高建筑密度,并可利用屋顶平台来补充室外场地的不 足;根据实态调查,推荐村镇小区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如表 4 和表5 所示1 1 。 2 3 提倡多层单元式住宅,控制低层住宅建设 在村镇居民集中居住地提倡多层公寓式住宅和低层联排式住 宅。我国目前的农村居住点布局大多数仍然是一户一个独立的院 落,以低层为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 0 0 0 9 的数据,1 9 9 9 年末 全国农村实有建筑住宅总面积( 2 1 ,1 1 0 5 ) h m 2 ,如果所有住宅均向 多层发展,以4 层计算,则这一数据将减少到( 5 3 1 0 5 ) h m 2 ,因 向多层发展而节约用地将达( 1 5 8 1 0 5 ) m 2 。将住宅集中后退出的 8 7 宅基地返耕还田,进行连片种植,以实现机械化耕作,并加大对相 对集中村落的公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变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 质量。 2 4 合理布置道路系统,减少道路占地 精心布置路网,在确保车行、人行安全并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 下,尽量缩短道路长度,并根据通行量适当缩小道路红线宽度也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地效果。 2 5 复合空间的利用 1 ) 将自行车、机动车停车场( 库) 与住宅、绿地和休闲空间相结 合,亦可布置在地下和半地下; 2 ) 住宅底层布置公共建筑或储存空间( 图1 ) ; 3 ) 利用屋顶平台扩大绿化面积和室外场地; 4 ) 在住宅区的阴影区可放置道路、场地、水景等; 5 ) 不同层数住宅的混合布置。 3 村镇住宅住栋构成的集约化设计 村镇住宅从其住栋内的住户掏成角度主要有3 种类型:独立 式、联排式、单元式( 公寓式) 。独立式、联排式为垂直分户,从内 部功能空间角度看属于农宅型,依然可以保留农村的宅基地供应方 表1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 级别 四 项目、 人均建设 县( 市) 人均 5 0 ( 5 0 8 0 1 0 0 用地指标 耕地 0 6 亩 6 0 8 0 5 7 7 2 9 0 m 2 人 耕地 0 6 亩 5 7 7 2 9 0 1 0 0 基层村 中心村 允许使用范同 一般镇 中心镇 表2 基层村中心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 m V 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允许调整幅度( m 2 人) 8 0 立减至8 0 阻内 表3 村镇小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o ( m 2 ) 住宅层数集镇小区中心村住匠 多层4 0 - 5 5 5 0 7 0 多层低层3 0 - 4 03 5 - 5 0 低层2 0 - 3 03 0 4 0 表4 村镇小区容积率控制指标( m 2 ) 住宅层数集镇小区中心村住区 多层O 9 10 5 e8 5 10 多层低层0 7 0 09 0O ,6 5 0 8 5 低层0 5 0 O 7 00 4 50 6 5 表5 村镇小区建筑密度控制指标( ) 住宅层数集镇小区中心村住区 多层18 2 51 7 2 2 多层低层2 0 2 91 82 6 低层2 0 3 52 0 - 3 2 A R C H J T E C T U R A LJ O U R N A L2 0 G 9 建筑学报万方数据 3 1 嚣餮巍。E 雪漕:二卜 联排式布局R 分为联女式( 两p 联建) 自瞄排式( ;P 联建) 。此r 吉i _ 10 4 = 爨竺= r 一 雾瑟熏艘圃黑I I 目目以n 为是蛐女式* 寓女目的过女式。采目两p 联建的 I - 矗Il 士蕾川l 兰i 宣_ j 方式排列m 台时自& 意宅间留有将来萌P 台并为4 p 或更$ P 。o 号鼍劐dr 4 罡曼邑! ! l4 罡! ! ! 芦:! ! ! ! ! 尸1 时的i 目发展目齄自余地,阻将来土地集约化水平提高的需求 【。|俺| m | IJ | m I 舟l m l 协m 万方数据 嘲篙蘸踣 霄2 予 垂 f 4 MJ t # * m w 【l H t # 7 二x :I n t * 自I :j 】:l 意啦出发日地制宜地m 行台m 的布局以厦证p 之间交往i 阃和 * 境的没,为村镕居民塑措一十宜 的生恬空间。 4 村镇住宅单体形怒的纂约化设计 隹 单体女的节地措施有多种,例如改m 墙傩材料,减少墙 体厚度;台4 确定建筑物的体形象数,辱t 减少外目m 培m 建 筑自宽、抽女m 摊,降雠g 高,m 加目B 略蝙求舀向布置( 可缩 减日月间) 以果用平墟结合,“| 匕退台”等方甚均能节约月地。 概括起来,村镇性宅单雌形态的节地计应i 重干n 十方面的研 究。 4 1 宅基地的台R 村宅基地是指& 村* 民月f 4 设比 和厨房、厕所等施的 土地庭用地女村宅地属f 村居住4 a 月地的组成部舟, 承载& 村g & 的墙# 吐P ,关系农村居民的切实带要。农村 均宅彗地自目自宅g 地市目方A 艟罅度映出农村土地 q 月的堡 约度,也响着村其他月地的布局自利用方B 体农村土 地是可持# 利用日m g 女。 一般自传缱农 的宅基地基$ 上呈方# , 基日H 鞍 大f 2 0 0 mo 以上) ,可持牲月的村住 什中,确经济舍 的宅g 地R t 育教的节地措施之一。横们“| 匕方农村R m 白勺 地f 23 舒约1 5 3 m ,) 为吲m 行舯f U 末n 宽6 m 起讨沧,“宽每 增加O6 m 为一目t f 简单敷框舟* 直至宽m i 传统方* 宅基 函圉嚣国 一目4 R # “E n m 自m t 镕4 、l l 目m ( # # m n “tm “* e * * “t ) 地,即采用1 25 mx1 25 mn R 1 ,所有宽的宅基地用地i m 相呵( 表6 ,目3 ) 。 表6 为K 同R 寸宅基地# 同一块m 目月地的排列结果表中统 计据是以目2 所 月地n 线内的一块mx1 0 8 = 的组目月地 行分析得出的谣组目月地东日向娩放置4 块1 25 mx1 25 m 的 宅地,南| 匕向q 以放置6 排假定甩地内的宅蓦地搿口月道路 迪缝3 m 南| 匕两侧的宅基地m 6 m 饿宅前通茵和绿化。阻此为 m 翩R 寸布目不月宽度的宅基地最月得出的境计镕果B ,东日 越小的宅基地越娩省地 由表& 据目看出,长a * 的宅基地优势是显著的 2 mx 2 l7 m 的长方宅基地鞍之E 方* 倥目以多布置两P 住宅,且这 # 月地的住宅日月月目镕 9 m ,卸便在冬季也z 台遣挡自排洼P 的院落日月,而方月地的日目E R 有1 2 m 左右,多层农宅会 遮挡房目佳P 时落日月形用地n 乎没有条件设置前目靛落, 而长方形用地W 4 可以实现前自院舟* 42 瞎P * 约化设计 42l 村镇宅P 型女约“# 壹 村镇住 丹为农宅型( t 直舟p ) 和城宅型( 水平廿P ) 哺奥。 传统农宅型住 与畦宅型住宅的B S 在f 前者糟要一2 的农m 话动 的场地“解决月往月房目轴助用房之间的联系随# 农# P 、镕 构的调整、农村总体功能结构的转m 越来越多的农村生 p 转变 为非产P 悖统农宅的p 型模式蒜露出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相 * 54 H M t t * “w * 目I W 月目f I 4 ”m 万方数据 1 住宅研究H O U S I N GS T U D I E S 表8 ( S t 镇住宅基本功能空问使用面积” 住宅类型类别起居室( m 刁主卧室f m 砷次卧室l m :)厨房( m 2 )卫生阃f m ,)储藏间( m 2 )餐厅( m 2 )门厅( m 2 ) r 垂且分户 A1 61 28383 ( 独立式) B1 81 49 1 04 C2 21 41 2851 24 I I 水平分户 A1 41 284282 ( 独套式)B 1 6 1 3 8 6 5383 C 1 81 41 0761 03 适应以及不利于节约用地的弊端。因此,农宅型住宅总体变化 趋势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1 ) 将辅助用房和居住用房联合一体共同建设,减少分离设置 时居住用房与辅助用房之间的交通道路占地,并便于管线及道路的 铺装; 2 ) 基本功能空间如客厅、餐厅、厨房等由多重功能或与其他 功能空间结合趋向单独设置,卫生间由院落转入住宅室内,由单厕 功能趋向洗、浴、厕完善功能; 3 ) 辅助功能空间如各种库房或家庭手工业用房的数量或面积 减少; 4 ) 院落空间面积显著减少。例如从集合化程度较低的前后院 式,前侧院式转变为前院式或后院式( 图4 ) 。甚至由于居住用房和 辅助用房的联合体设计,连接二者的内院消失。 而集约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宅型住宅节地设计应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 ) 在保障使用要求和不影响建筑物灵活性和可改造型的前提 下,平面户型呈较规整的大进深小面宽设计,可进行多种形式的拼 联,不仅有利于住宅单体的节能与造价的降低,同时为组团布置节 约用地创造了良好条件; 2 ) 充分利用建筑物室内空间,如采用复式的方法,来提高空 I 司的利用率亦即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 3 ) 采用平坡结合的屋面及南北方向的退台,不仅丰富了立面 且缩短了日照间距,有利于节约用地( 图5 ) 。 4 2 2 单体户型经济合理面积 从节约用地的角度考虑,无沦是何种住宅类型,均应在满足村 镇居民居住行为和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 合理住栋面积标准。表7 是村镇示范小区面积建议标准,该面积建 议标准分为2 类3 种,共6 档。从节地的角度出发,各类别户型使 用面积和建筑面积应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取值范围内进行合 理选择。 户内各功能空间应在保证基本使用前提下,经济合理的确定其 内容和数量,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村镇基本功能空间和辅助空间 的使用面积可参考表8 【5 I 。 4 2 3 室内空间的高效利用 室内空间高效利用疑指在住宅占地面积一定的基础上,获得更 多的使用空间,以此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在住宅面积一定的情况 下,要满足村镇住宅所有复杂的使用功能,更需要利用好所有空 间。由于农村居民贮物量大,如:自行车、部分小农具、木料、冬 季贮菜等,更应在空间使用方面下功夫使得住宅室内空间紧凑而高 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 将农村住宅层高降低到3 m 一2 8 m ( 通常农村住宅层高均在 建筑学报2 1 3 0 q 1 I R c M r 骷n 埘LJ O O R N L9 0 表7 村镇住宅面积建议标准” 住宅类型类别使用面积( m z )建筑面积( m 2 ) A 7 0 一1 0 0 9 0 - 1 3 0 I 垂直分户 B 1 i 0 一1 3 5 1 5 0 一1 8 0 ( 独立式) C 1 5 0 一1 8 0 2 0 0 - 2 4 0 A5 5 - 7 07 5 9 0 I I 水平分户 B 7 5 8 5 9 5 一1 1 0 ( 独套式) C 9 D 1 0 5 1 2 0 1 4 0 3 m 以上) 。通过技术调查表明,无论在南方或北方,都能满足使用 要求; 2 ) 利用底层室内外高差,适当扩大高差后,底层地面下可建 成半地下室,既可扩大贮藏面积,又可节约用地; 3 ) 使用错层空间。不同的使用功能用不同的功能来满足。如 起居空间要求较高,而卧室、厨房、卫生间、贮藏室可适当降低空 间,如此交错叠加布置,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4 ) 充分利用局部空间: 第一,利用楼梯下部空间可做贮藏,也可成为进人半地下室的 入口,楼梯间上部顺梯段方向做倒台阶形吊柜,达到充分利用上部 空间的效果; 第二,利用坡面空间形成带阁楼的跃层,阁楼可作为卧室或起 居室卧室兼用,利用屋面斜坡空间吊顶做贮藏用; 第三,卫生间上空结合包封管的空间用做贮藏; 第四,利用走道上部做吊柜。 5 结语 农村土地能否可持续利用,己成为当前三农问题能否改善的关 键要素之一,也是满足农村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的重要保障和村镇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村镇住宅的建设量大面广,只有切实加强 村镇住宅的集约化设计节约建设用地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才能 实现村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建科 2 0 0 5 1 7 8 号,2 0 0 5 ,5 :2 - 3 2 浙江省建设厅浙江省实施村镇规划标准的办法1 9 9 9 :1 2 - 1 3 3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住宅与规划设计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0 ,3 :1 01 1 H 张勇民建住分离式的市场化改革探索推进村镇住宅建设的有效之路 J 】 城市规划,2 0 0 5 ( 5 ) :2 9 3 4 5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村镇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 1 0 ,3 9 1 9 2 图表来源 1 ) 表3 、表7 、表8 引白参考文献【3 。 万方数据 可持续发展的村镇住宅节地设计策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村镇住宅节地设计策略探讨 作者:董娟, Dong Juan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刊名: 建筑学报 英文刊名:ARCHITECTURAL JOURNAL 年,卷(期):2009,(1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参考文献(5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2005 2.浙江省建设厅 浙江省实施村镇规划标准的办法 1999 3.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住宅与规划设计 2000 4.张勇民 建住分离式的市场化改革-探索推进村镇住宅建设的有效之路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5(5) 5.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 村镇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 2000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周振伦.黄云念.张帆.王波 西南地区村镇住宅生态节能与技术范式研究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33(5) 分析了西南地区传统住宅适应当地生态特点、地理气候条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建造方式.针对其能源使用方面存在的污染、浪费等缺点,提出 了生态节能住宅的发展策略与技术范式研究,进而实现西南地区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2.学位论文 陈重东 湖南村镇住宅生态设计与研究 2006 本文以湖南省村镇传统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力求发现传统居住建筑中生态性的要素,并加以提炼和 升华。在理论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理论等作了初步的整理和小结。首先,明晰了各种概念,以及各个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其次对可持续发 展的历程做了简单介绍;再次对生态建筑理论的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这些整理和小结展示了此方面理论的一个简单框架,为研究的展开准备理论基础 。 在生态性研究方面,选择影响生态性的核心因素,如选址规划与布局,建筑形式,所用材料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各项内容分章节作详细的论述和 分析。另外对新能源的利用,特别是针对湖南地区比较盛行的沼气的应用作了一些考察研究。研究其技术构成、优越性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最后,对 一些生态技术措施做了补充性的探讨,包括透水化设计、卫生厕所等内容。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湖南地区一些有代表性的村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在实地考察过程中,使用各种仪器对当地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测量。 选择了两个村落,针对石建筑、木建筑、土建筑、青砖建筑,红砖建筑,在相同时段内,进行了温度测量,每次测量的时间大致为一个星期。通过温度 测定,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各种建筑材料在营造室内物理环境上的差异性,为研究生态建材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第一手数据。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外,还采用对比的方法。一方面对比各种材料在生态性方面的优劣,给我们以后的设计提供借鉴;另 一方面是传统和现代的对比,在现代建筑中,有些利用了传统建筑中的优点,而有些方面却还得向传统建筑学习。 3.期刊论文 吴华智 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村镇建设之路 -低温建筑技术2004,(3) 广东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珠三角农村,更是发展神速.但村镇住宅建设未能跟上,出现无序建设、破坏环境、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广 东村镇住宅建设的现状和广东的气候特点及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分析,以一个获奖作品为例,探索了在村镇住宅建设中,如何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建设具 有岭南特色的村镇住宅. 4.会议论文 向在华 大家园与小家园跨世纪的村镇住宅设计方案竞赛体会 2002 跨世纪的居住建筑设计,必须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建筑师不仅要有匠心,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对人类环境的爱心.本文就跨世纪的村镇住 宅设计方案谈了设计思想及方法. 5.学位论文 王秀珍 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的生态设计研究 2006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村镇住宅是适应当地恶劣气候条件及其它自然条件的产物。这一地区的村镇居民为改善冬夏两季的室内热环境,且兼顾节能 、美观和舒适;在住宅的选址、选材、平面布局、细部构造等方面均倾尽心智,积累了丰富的自宅建设经验:这些经验是人类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对 其它地区和国外的生态住宅设计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村镇住宅,重点是湖南省的居住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该地区传统村镇住宅的生 态特征,进一步探讨生态设计策略,以消除村镇住宅分散、层少、绝热差、耗能、费地等局限性,并能在新农村住宅的建设中运用生态设计思想。 在理论方面,对生态学、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生态住宅等概念及相近概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明晰了各种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为展开研究奠定 了基础。 在调查研究中,作者作了大量的实地考查,收集准备了相关材料,并参与到村镇住宅的改造设计工作中,从而在实践中对住宅的生态设计有了更深 的了解和领悟。使本文论据更充分,研究成果也更有实用价值。 6.会议论文 金虹.李昕 严寒地区村镇住宅绿色评估模型研究 2006 严寒地区每年新建农村住宅数量较大,急需建立一套适合于该地区村镇住宅的绿色评估体系,以提高农村住宅建设质量、减少住宅建设对当地自然资 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论文通过对严寒地区农村的实地调研,采用专家调查问卷的方法以及相关矩阵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严寒地区村镇住宅的绿 色评估模型,并开发了寒地村镇住宅绿色评估工具软件(RHEA-Tool),从而指导村镇绿色住宅的设计,为设计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参考. 7.期刊论文 杨子江 村镇住宅的节能设计 -可再生能源2003,(5) 设计节能型村镇住宅和研究开发村镇住宅节能技术,是村镇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促进村镇住宅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2025:绿色建筑与城市景观设计实践报告
- 理发店股东退股合同范本
- 矿山承包合同协议书模板
- 破损包赔协议书模板模板
- 汽车作为奖品的合同范本
- 生鲜仓库转让合同协议书
- 物流采购木托盘合同范本
- 物业公司物管费合同范本
- 混凝土施工标准合同范本
- 背债人贷款中介合同范本
- 工装美缝合同范本
- 学校超市设计方案(2篇)
- 职业技能大赛专家组点评意见讲话稿
- 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副高职称评审申报指南(含六个附件证明模板)
- 2024年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铬矿的开采技术与矿山工程设计
- 译林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默写表
- 设备工程师管理实用手册
- 5G通信网络的绿色化与节能技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卷
- 环境地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