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教案设计.doc_第1页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doc_第2页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doc_第3页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doc_第4页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点拨 ?2?讨论指导 ?媒体设计 ?1?课文录音 ?2?投影:用于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的展示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文章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题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 ?三、研习课文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 ?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 ?第1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 ?第2段:戏弄、特、勉励 ?第3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 ?第4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词、考、综 ?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 ?(解说:文章字词难度较大好在课文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但其中仍有些词句需要解决为学生理解文章扫除障碍) ?2.播放录音或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诵读 ?(解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抒情基调进入文章情景) ?3.内容与形式梳理 ?学生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具体梳理如下: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第2段) ?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3、4段) ?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5段) ?(解说:训练概括语段能力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为下一步突破重点作准备)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诵读课文 ?(解说:为下节课深入学习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习课文 ?1?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1)分段研习理解行文脉络理清内容逻辑 ?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研习第2段:此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明确: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研习第3、4段:两段文字上的联系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第3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研习第5段:此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解说: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实际上也是要学生理解作者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