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找次品》_第1页
数学教学反思:《找次品》_第2页
数学教学反思:《找次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数学教学反思:找次品 数学教学反思:找次品 找次品这节课,别说怎样给学生讲明白,就连 “为什么要把待测物品分成 3 份 ”的问题都让我琢磨了好几天。教参和教材没有明确的说明,网上也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不知不觉中我同样按照华罗庚先生的方法,从 2 瓶开始研究,把不同待测物品用各种分法分组,把保证找到次品的结果进行比较,可是同样找不到规律。【如 12-( 66) -( 33)-( 111)并不一定必须分 3 份,也能用最少的次数保证找到次品,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如果从淘汰的正品数 量去分析,发现如果把待测物品分两份(这里和后面提到的“分的份数 ”都是指平均或尽可能平均分)淘汰二分之一正品;分三份,淘汰三分之二正品;分四份,最多淘汰二分之一(天平平衡保证淘汰二分之一正品;不平衡淘汰四分之三,但是这是最幸运的,不能考虑。)等等。可是用这种理论我只能说服自己,却不能用它去说服学生(学生不好理解),真是难呀! 天平两个托盘,托盘下面是它的第三空间,这是把待测物体分成三份的又一条理由,可是许多例子分两份也行呀!思来想去,只能把 “分成三份 ”归类为不 完全归纳(不知可否)。于是头脑中就形成了 “先让学生初步感2 / 3 知到分三份的优势,以后在实践中再去体会分三份的必然”的想法。也正是源于此,才有了我在课后感觉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显得生硬,有些强加给学生的味道。 备课的过程也充满了波折,还好,我们有一个强大的教研团队。从环节设计到每一句话该怎样说,我们都是反复推敲,字字斟酌,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想法(如使用实物天平、实物口香糖、四人一组、学生自主探究最优方案等),通过连续几个晚上的加班才换来了课的雏形。正是在这种认真钻研下,我们才少走了很多弯路。 试讲,是检验成果的最好方法。通过第一次试讲,我们发现因为前面没有课件的辅助,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对于方法的理解很吃力。通过教研,我们认为讲解中增加课件的演示,既直观,又吸引学生,也许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李校长说干就干,高质量的课件短时间就完成了。通过再次试讲的检验,效果非常好。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遗憾: 其实学生仅仅分了 9 瓶,学生的体验是缺乏的,其中总结出的找次品的最优方法的过程,带有老师牵着走的痕迹。可是如何让学生自己找到最优方案,我们一直都没找到更好的办法。 3 / 3 有些细节还是没能注意到, 如 “找次品的条件 ”没能给学生点到 “243 中几瓶次品?次品是轻还是重? ”;表格的利用不够充分等等。 虽是一节教研课,但是在我们教研组的不懈努力下,把课堂设计得开放、丰富、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