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化的发展.ppt_第1页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ppt_第2页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ppt_第3页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ppt_第4页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一、近代科技的引进,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报刊、学堂、出版机构的增多,西学传播的渠道大大拓宽2、内容西方各种科学知识和一些工艺制造技术科学理论和假说(宇宙生成学说、太阳黑子理论、生物进化论)3、杰出人物李善兰、徐寿、华蘅芳、傅兰雅4、意义开阔国人视野改变自然观念促进近代科技发展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冯如研制中国第一架飞机,晚清时期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简表,*以上近代翻译家、科学家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热爱祖国,以救亡图存、振兴民族为己任,成为科研和创造的动力。,2)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又不迷信古人和洋人,积极创新。,3)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钻研。,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1813-1884),曾任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著有方圆阐幽。他第一次把牛顿力学三大定律介绍到中国。,中国近代著名化学家徐寿(1818-1884),徐寿与英国人傅兰雅合译的化学鉴原续编,华蘅芳与徐寿等人试制成中国第一艘实用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主持制成硝酸和氢气球。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开方术、积较术、数根术等方面的成就,翻译了多种近代科技书籍,较早地将近代矿物学、生物进化论、概率论等介绍到中国。,华蘅芳(1833-1902),傅兰雅(18391928),傅兰雅于1876年创办的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普及期刊,开创了在当时封闭、落后的中国进行科学启蒙、普及现代科学知识的先河。,中国近代铁路工程技术奠基人詹天佑(1861-1919)及自述简历,京张铁路青龙桥一段“人”字型铁路,冯如和他的飞机,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1910年在国际飞行大会上,冯如驾驶自制的飞机创当时世界纪录。,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在冯如追悼会上,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二、西书的翻译与出版西学东渐的重要途径,1.鸦片战争后译书主力:来华西人译书机构:墨海书馆、美华书馆、广学会等,2.洋务运动期间译书主力:洋务派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成绩最为显著数量多,影响大,以军事、工程和科技类书籍为主京师同文馆:外交、世界历史、国际公法等方面的书籍影响较大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上海广方言馆等设立的译书机构,3.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译书热潮涌现新的译书机构翻译出版大量西书译书内容无所不包著名译书机构:1897年创建的商务印书馆,墨海书馆是上海最早的一个现代出版社,是上海有铅印设备的第一家印书馆。1843年由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等在上海创建。墨海书馆培养了一批通晓西学的学者如王韬、李善兰,他们和传教士撰写、翻译了许多介绍西方政治、科学、宗教的书籍,如大美联邦志略、博物新编、植物学、代数学等。,此书介绍了美国的历史、地理、人口、文化、经济、风俗、物产和政治制度。,徐寿、徐建寅父子和华蘅芳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官方译书机构。于1868年正式开馆。在近四十年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共翻译151种图书,其中军事科学35种、工艺制造21种、工程4种、船政8种、矿学11种、数理化35种、农学9种、医学11种、社会科学20种。这些图书除供应江南制造局本身使用外,还向外发售。,商务印书馆总发行所(夏瑞芳创办)地址:棋盘街(福州路、河南路转角),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由夏瑞芳等人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最初只是一个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后改为股份有限公司。1902年,张元济加入该馆,创建编译所,聘请知名学者,除了编撰中小学教科书之外,还出版了许多西学著作和外国小说。这些书籍满足了中国人对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需求,对西学新知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报刊业的繁荣,1、过程(1)早期:创办者:在华外国人创办国人仿效自办分布地区: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及周边地区内地省份的一些大中城市(2)甲午战争后:出现办报热潮原因:维新思潮的推动,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宣传变法的需要表现:时务报、国闻报为代表的维新报刊(3)20世纪后:呈现全面繁荣态势华资民办报刊大量创办,涌现出苏报、时报、民立报等报刊留学生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党人在海外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民报等报刊,创办时间:1872年地位:历时最为长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宝库,2、申报,3、特点:发展阶段:外资外报华资民报发行地区:沿海内地报刊文字:文言文白并用白话,4、报刊影响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开启民智、传播西学、普及教育、实行舆论监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唐代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邸报,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出版的周报是:1609年德国的报道或新闻报最早的日报是: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是1833年美国的纽约太阳报,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的评价,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是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刊,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申报创刊号样张,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之纸之善矣。.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足以新人听闻者,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申报(1872年),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报刊业会如此迅速的发展普及?,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通俗易懂取材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