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圣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产品管理手册(DOC45页).doc_第1页
乳山圣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产品管理手册(DOC45页).doc_第2页
乳山圣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产品管理手册(DOC45页).doc_第3页
乳山圣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产品管理手册(DOC45页).doc_第4页
乳山圣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产品管理手册(DOC45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编号:RSSX/YJSC-2007 乳山圣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机产品管理手册A版编 制:刘启宏 审 核: 批 准: 分发号:2007年4月10 日发布 2007年4月10日实施法人代表:丁韵博地址:山东省乳山市 电话真邮编:264500 目 录0.1手册修改控制页50.2企业简介60.3体系文件适用范围60.4组织机构图60.5任命书70.6白酒加工工艺流程图70.7小麦的种植加工工艺流程图8 0.8玉米种植加工工艺流程图 0.9高粱种植加工工艺流程图1.0有机生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81.1公司有机质量方针81.2公司有机质量目标82.0各组织机构职责、职能分配表82.1组织机构职能82.2有机产品种植加工职能分配表103.0资源管理及人员培训计划113.1人力资源113.2硬件资源124.0文件控制程序125.0记录控制程序146.0内部检查程序157.0追踪管理程序178.0信息反馈及处理程序189.0改进控制程序1910.0产地环境要求2010.1种植基地的基本要求2010.2 有机原粮生产基地生态保护计划2011.0缓冲带和栖息地管理2012.0转换期2113.0平行生产2114.0转基因管理2215.0作物轮作制度2216.0种子和种苗的选定及处理方法2216.1基本要求2216.2有机种子转换计划2217.0作物种植2217.1种植管理计划2217.2 有机小麦种植技术规程2317.3 有机玉米种植技术规程23 17.4 有机高梁种植技术规程17.5 2008-2009有机原粮种植计划2617.6发生异常问题时的处理方法2618 土壤培肥2718.1 土壤培肥计划2718.2 堆肥作业规程2718.3 基地堆肥及监督管理要求2818.4 外购肥管理方法2819.0有机小麦、玉米、高粱病虫草害防治2919.1基本要求2919.2有机原粮病虫害防治计划2919.3有机小麦、玉米、高粱草害防治计划3019.4 可以使用的农药清单3120.0污染控制3120.2对水源污染的预防和处理办法3120.3对包装材料污染的预防和处理办法3220.4对焚烧秸秆污染的预防和处理办法3220.5种植设备清洗、卫生管理规程3220.6农场污染控制教育管理办法3220.7基地相关方污染控制管理办法3221.0收获管理3321.1收获方法管理要求3321.2清仓要求及管理办法3321.3 原粮的储存、运输操作规程3322.0批号管理3422.1有机产品批次号的编制方法3422.2从收获到出货的各道工序的批次号管理办法3423.0对加工厂的要求3423.1加工厂应符合的法律法规要求3423.2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加工中的隔离措施3424.0加工厂环境管理3524.1加工厂环境要求3524.2加工厂环境管理要求3524.3加工厂卫生管理计划3524.4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清洗及卫生管理规程3724.5加工用水管理方法3725.0原料处理过程3725.1从基地到加工厂的运送管理方法3725.2有机产品的检验技术要求3825.6加工厂的接货检查方法及标准3825.3不合格原料的处理办法3925.4合格原料保管方法3926.0加工管理3926.1有机产品加工管理要求3926.2白酒加工工艺4026.3小麦加工工艺4026.4玉米加工工艺4226.5高粱加工工艺4226.6冲顶加工管理要求4226.7工艺流程中各环节防止污染的措施与规程4226.8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法4327.0有害生物防治4327.1清仓要求及管理办法4327.2加工厂内外及相关设施的防虫防鼠管理方法4328.0包装管理4328.1包装材料的选用及要求4328.2包装材料管理要求4428.3包装材料储藏管理要求4429.0储藏4429.1成品储藏办法4429.2成品出库前的检查4430.0 成品运输管理办法4431.0加工过程对环境影响的控制4532.0有机产品包装与标识、标志使用要求4533.0有机产品销售的要求4634.0有机贸易计划4635.0农户福利和劳动规程46附件1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47附件2有机内部检查员简历表470.1手册修改控制页序号修改日期修改章节条款修改页码修改人签 字验证人签 字备注0.2企业简介乳山圣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57年, 1995年由原乳山市酿酒厂改制并更名为乳山圣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具有50年多历史的老字号酿酒企业。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圣仙人的不懈努力,乳山圣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由小到大逐步壮大规模,目前已发展成集白酒的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白酒企业。现厂区占地3余万平方米, 拥有一流的科研机构和质量检测中心,拥有4条全自动不锈钢灌装流水线,首批获得国家白酒生产许可证。目前公司拥有“银滩系列”、“圣仙系列”等系列,年生产能力10000吨。采用浓香型白酒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以优质玉米、高粱、小麦为原料,经过续糟发酵之工艺精酿,再储存、勾兑而成,具有窖香浓郁,协调净爽,回味悠长的特点,产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具有以已酸乙脂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公司生产的38%(V/V)“圣仙”酒和44%(V/V)“圣仙宴”荣获第31届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运作的加强,营销网络的扩大,为公司在行业竞争中赢得了先机。目前产品已在全国10多个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市场前景进一步看好。 情系消费,以质取胜,诚信合作,实现双赢。乳山圣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欢迎各界客商光临惠顾,共谋发展大计。0.3体系文件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本公司的白酒、小麦、玉米、高粱系列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有机规范管理与安全控制。为确保有机产品的符合规定性和安全性,保障国内外消费者的健康,本公司严格按照本手册的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并有效实施文件的有机管理体系根据具体情况和变化进行相应的修改,将有机种植和加工过程的不符合有机产品种植和生产加工标准和规范因素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确保本公司生产的产品98%以上符合有机产品标准的要求。0.4组织机构图 总经理有机管理小组组长办公室 生产部采购部农场车间 库房0.5任命书任命书为保障有机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满足要求,特任命刘启宏为有机管理小组组长,并赋予其如下职责:1 负责有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2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有机管理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方案;3 在整个组织内促进满足有机食品认证的意识的形成;4 确保加贴有机食品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5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有机食品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6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满足要求的产品,不加有机食品标志;7 负责有机产品的内部检查工作;8 就有机食品相关事宜的对外联络。批准人:丁韵博 发布日期:2007年4月10日0.6白酒加工工艺流程图0.7小麦的种植加工工艺流程图 施肥 平整土地 播种 中耕除草 田间管理 收割 脱粒晾晒 仓储 原粮筛选 去石 脱壳 精选 研磨 定量包装 入库0.8玉米种植加工工艺流程图 种子处理 选地与整地 施肥 播种 田间管理(查田补种、铲趟、间苗、铲趟、追肥、放秋垄) 病虫草害防治 收获(采收、存放) 剥皮脱粒 晾晒 研磨 定量包装 入库0.9高粱种植加工工艺流程图 种子处理 选地与整地 施肥 播种 田间管理(查田补种、铲趟、间苗、铲趟、追肥、放秋垄) 病虫草害防治 收获(采收、存放) 剪头脱粒 晾晒 脱壳 研磨 定量包装 入库1.0有机生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机质量方针是公司有机产品种植加工过程管理的宗旨和方向,由公司总经理正式批准和公布,并采取各项措施,保证该方针为全体职工所理解、实施和保持。1.1公司有机质量方针遵守有机法规,执行有机标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顾客满意1.2公司有机质量目标(1)有机食品符合率达100%;(2)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事故率为零;(3)顾客投诉处理率100%。2.0各组织机构职责、职能分配表2.1组织机构职能2.2.1总经理 负责公司的全面管理,确定组织机构及职责; 批准有机产品质量管理手册并确保其宣传贯彻; 配备相应资源以保证有机产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实施有机产品管理体系持续改进。2.1.2有机管理小组长 负责有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有机管理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方案; 在整个组织内促进满足有机食品认证的意识的形成; 确保加贴有机食品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有机食品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满足要求的产品,不加有机食品标志; 负责有机产品的内部检查工作; 就有机食品相关事宜的对外联络。2.1.3生产部 负责制定有机产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标准,制定有机产品生产的工艺、技术文件; 负责制定有机产品的生产计划并进行落实; 负责制定有机产品的生产作业规程并进行组织落实; 负责对有机产品加工活动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进度,产品质量,生产卫生质量的控制,机、物、料消耗控制。 负责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实施。 负责体系运行中现场卫生管理、有机标识、有害生物防治、防止污染工作的检查监督; 负责从事有机产品加工生产的工人培训工作。 负责制定和实施机器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保养工作。 建立有机原料生产基地,按有机产品生产计划确定生产基地的种植计划。 监督各基地按标准、按计划开展有机产品种植活动,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活动。 制定基地生产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并按有机产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标准进行质量检验与放行; 负责有机产品质检员的培训、考核和任命及管理; 负责计量检测设备的校正管理。2.1.4办公室 负责公司参与有机产品加工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外来文件的识别与发放。 负责有机产品管理体系的文件、记录的控制与管理。 负责组织对产品的追踪工作。 负责有机产品管理体系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 组织市场的调研与预测,负责产品的市场开发、销售及售后服务的策划与实施; 制定有机产品销售计划,开展销售活动; 负责处理顾客投诉,及时向公司反馈产品质量和客户意见。2.1.5采购部 制定采购计划,对采购产品供应商的开展调查、评审、建档; 对采购计划的实施完成;2.1.6库房 负责有机原料、包装材料出入库及成品出入库的管理,确保有机产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不造成污染。 负责运输车辆管理和租赁工作,监督车辆清洗、消毒工作;2.1.7车间 负责生产加工环节各种质量记录及控制; 负责体系运行中现场卫生管理、有机标识、有害生物防治、防止污染工作; 负责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2.1.8基地 按有机种植计划进行种植; 种植活动中耕作、田间管理、轮作、收获等的安排; 体系运行中现场卫生管理、有机标识、有害生物防治、防止污染工作;2.2有机产品种植加工职能分配表职责部门GB/T19630.1-4-2005总经理有机管理组长办公室生产部供应部农场车间库房1生产4.1.1农场范围4.1.2产地环境要求4.1.3缓冲带和栖息地4.1.4转换期4.1.5平行生产4.1.6转基因4.2.1种子和种苗选择4.2.2作物栽培4.2.3土肥管理4.2.4病虫草害防治4.2.5污染控制4.2.6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7.1运输7.2储藏7.3包装2加工4.1总则4.2加工厂环境4.3配料、添加剂和加工助剂 4.4加工4.5有害生物防治4.6包装4.7储藏4.8运输4.9环境影响3标识与销售5产品的标识要求6有机配料百分比的计算 9销售要求4生产和加工管理体系4.1基本要求4.2文件要求4.3资源管理4.4内部检查4.5追踪体系4.6持续改进主要领导 主管部门 协管部门3.0资源管理及人员培训计划1目的对有机生产和加工规模和技术相适应的资源,即满足运作要求的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控制,为生产出有机食品的最终目标提供保障。2职责和权限2.1总经理负责资源的提供;2.2有机生产管理小组组长负责资源需求的策划;2.3办公室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培训,并保存相应记录;3控制要求3.1人力资源3.1.1承担有机管理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考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 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之一;b) 了解生产、加工有机产品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关要求;c) 了解GB/T19630.119630.4-2005有机产品的要求;d) 具备5年以上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技术知识或经验;e) 熟悉本单位的有机生产、加工和经营管理体系及生产和加工过程。3.1.2 从事有机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配备内部检查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a) 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b) 相对独立于被检查对象;c) 熟悉并掌握GB/T19630.119630.4-2005有机产品的要求;d) 具备3年以上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技术知识或经验;e) 熟悉本单位的有机生产、加工和经营管理体系及生产和加工过程。3.1.3培训、意识和能力应识别从事影响有机产品性能的人员能力需求,对新员工,在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内部检查员及相关人员等,应根据他们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能力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3.1.4培训内容有机产品标准;国家、行业、企业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有机食品方针和目标,有机产品相关知识;有机产品操作规程。3.2硬件资源3.2.1生产基地的选择公司现有种植基地500亩,位于乳山市台依水库西岸,这里土地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极高。其灌溉用水为台依水库用水,种植地四周1公里内无村庄、公路、铁路等污染源地。是种植、加工有机产品的理想天地。3.2.2加工场地的选择本公司生产场地位于乳山市胜利街,厂区附近几十公里地区为半山区的农业区,周围没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周边没有垃圾堆、粪场、露天厕所和传染病医院;也不存在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公司生产用水为公司自己打的井的地下水,水质清沥,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生产饮用品的最佳用水。4.0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 保证有机产品管理体系活动场所使用有效版本,以防止使用失效或作废文件。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有机产品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文件、资料管理。3.职责3.1办公室是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文件的制定与发放。3.2 办公室负责外来文件的识别与分发。4工作程序4.1文件要求4.1.1有机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生产基地和加工厂的位置图;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机质量手册;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操作规程;有机生产、加工的系统记录;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其它文件。4.1.2 生产基地和加工厂的位置图应按比例绘制,并在图上注明:基地5公里范围内的行政图,标明周边工业污染源位置;基地的地块分布详图;河流、水井和其他水源;相临土地及边界土地的利用情况;基地内能够表明该基地特征的主要标识物。加工厂的平面图,应标明加工、包装车间、原料、成品库房的分布情况,以及加工设备位置图。4.1.3有机管理手册:其内容至少包括:公司简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机管理范围人员职责、权限、组织机构;有机种植、加工、销售计划;内部检查程序;记录管理;跟踪审查管理;客户申、投诉的处理等。4.1.4有机管理文件应包括的操作规程:有机小麦、玉米、高梁种植技术规程;有机白酒、有机小麦、玉米、高粱产品加工技术规程;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生产中的隔离措施;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在种植加工中的隔离措施及防止有机生产、加工过程受禁用物质污染的规程;有机产品原料收获、运输、加工、储藏等各道工序的管理规程;机械设备的维修、清扫规程;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规程。4.1.5外来文件包括: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机关颁发的有关规定、法令、政策等文件;行业可直接引用或执行的规范、规则、技术标准;顾客提供的资料、来函及传真等。4.2 文件管理4.2.1 文件的编号内部文件按如下形式编号。a) 手册公司名称代号RSSX/YJSC-xxxx发布年月例如:RSSX/YJSC-2007表示乳山圣仙公司有机手册、有机管理体系2007年发布。b)其他管理体系文件编号部门代码-序号BG-01表示办公室第一个文件。外来文件:W-01表示外来文件的第一个文件。部门代码为每个部门名称的前两个字的大写拼音字头。4.2.2 文件的标识文件分受控与非受控两种,在有机产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关场所应用的文件加盖受控标识;如合同需要或其他目的提供给顾客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不作标识。4.2.3 文件的编制和审批有机产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由公司总经理主持制订并批准。手册、操作规程等文件由办公室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有机管理小组长)审核,总经理批准。4.2.4文件的发放所有文件由办公室统一发放,并做好文件发放登记。4.2.5 文件采用统一归口的办法,办公室建立文件清单,记录文件使用情况。4.2.6 文件使用人应保护和保存好文件,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乱画,保持文件整洁、清晰,并防止文件丢失和破损。文件一旦发生丢失或破损严重,应向办公室说明原因申请补发,补发时采用新分发号,同时宣布原分发号文件作废。4.2.7 作废的文件应加盖“作废”标识,由办公室收回、销毁并做好登记。4.2.8 不论因何原因而保留的作废文件,应在文件上加盖“作废”印章后,方可留用。4.2.9文件的评审、更新4.2.10应及时更新图件,以反映单位变化情况。每年管理评审活动前,由办公室组织对现有文件的适用性、充分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并再次批准。4.2.11文件更改后办公室及时将更改内容发放到各使用场所。4.2.12 文件更改可采用划改、粘贴或换页等方式,所有经更改的文件应注明其更改状态,并在更改一览表中做好标识。4.2.13 文件经多次更改或更改内容很多时应换版,同时作废原版文件。4.2.14 外来文件由办公室负责接收、登记,经办公室审批后转发到各使用部门。4.2.15一般文件保存期为5年,某些文件如因满足产品寿命、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可延长保存期。4.2.16文件可以呈现为任何媒体,任何媒体形式的文件参照执行本程序。5 记录5.1文件清单5.2文件发放记录5.3文件更改通知单5.0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 对记录进行控制,以证明产品、过程符合要求和有机产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2.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及有机产品管理体系运行中记录的控制。3.职责3.1 办公室是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记录格式,建立记录清单,并保存所有记录档案。3.2 各部门负责各自记录,在每年2月之前将上一年的记录整理交办公室归档。4.工作程序4.1记录要求4.1.1公司、各部门、农场须按有机产品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记录。记录属实填写,并保持应清晰,保存良好。4.1.2有机产品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记录种类:土地、作物种植的历史记录及最后一次使用禁用物质的时间及使用量;种子、种苗的种类、来源、数量记录;施用堆肥的原材料来源、比例、类型、堆制方法和使用量;控制病虫草害而施用的物质的名称、成分、来源、使用方法和使用量;加工记录,包括原料购买、加工过程、包装、标识、储藏、运输记录;加工厂有害生物防治记录和加工、贮存、运输设施清洁记录;原料和产品的出入库记录,所有购货发票和销售发票;标签及批次号的管理等。4.2记录控制4.2.1 记录的空白表格由办公室负责设计、发放,编号,确保各有关场所得到相应的记录表格。4.2.2记录的标识与编号4.2.3 记录的填写要求记录由所在岗位有关人员负责填写,填写须及时、准确,字迹清晰,内容完整。记录不得随意更改,需勘误时,应在原错误位置划一横线,将正确记录写在适当位置,并签署姓名。4.2.4 记录应妥善保管,存放于通风、干燥处,以防止丢失或损坏。4.2.5 办公室负责办理借阅事项,借阅人应按时归还、不得涂改、损坏。4.2.6各种记录保存期:有机产品记录、农事日记:5年4.2.7对过期的记录交由办公室销毁,保存销毁记录。4.2.8如因产品寿命、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可延长其保存期。4.2.9 记录可以呈现为任何媒体,如以磁盘为存储介质时,必须同时备份2份,保存于不同地点。5 记录记录清单6.0内部检查程序1目的定期对有机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实地内部检查,以验证本公司所生产的有机产品完全符合标准进行生产。2适用范围本公司有机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及管理过程。3职责3.1总经理任命有机产品检查组长,批准检查员;3.2有机检查组长负责编写检查计划,组织内部检查工作,编写检查报告并向认证机构提供内部检查报告;3.3检查员负责按检查进行检查,并负责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的实施。4内部检查工作程序4.1内部检查的要求4.1.1内部检查由内部检查员担任,视实际状况的需要可成立检查小组,成员至少两人,设审核组长一名。检查员应为训练合格人员,须受过内审员培训并取得资格证明者担任。4.1.2检查组长编制本次内部检查实施计划交总经理批准。4.1.3检查组长组织编写检查表,详细列出审核项目、依据和方法。4.1.4发出内部检查通知书,经总经理批准后,提前2天送受检单位主管签收。4.1.5内部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如有需要,经总经理批准,实施不定期内检。4.2内部检查的内容有机产品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有机产品原料基地、加工厂和贸易三方面,检查过程遵循的依据是有机认证标准、公司的有机管理体系文件等。4.2.1有机产品原料种植过程检查内容:有机原粮产地的整体情况,检查公司与管理部门签订有机产品生产与管理、收购合同的执行情况;检查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外来物质的来源,限制或控制、禁止使用的物质是否符合有机原粮的要求和标准;检查土壤肥力保持、间作措施、杂草的防治、作物虫害的防治,作物病害的防治、灌溉用水、边界和缓冲区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收获,收获后的处理和储藏场所、设施情况,包括原料的采集、包装、运送、加工、存储是否能有效防止与非有机成分的污染等;检查是否建立和执行完整的文档记录系统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估。4.2.2有机产品加工过程检查内容:加工厂的卫生管理情况,包括设备和清洁程序和工艺流程控制;管理职责执行情况;产品执行标准情况;检查加工过程中有无有效控制有机产品的质量和防止污染的措施及执行清况;在有机的整个过程中(采集、包装、运送、加工、存储、销售等)是否保持了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能否保证从终端产品追索到产品的来源和生产加工环节;检查有机产品的标志使用情况,产品标签是否注明有机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者地址、认证人等;产品的原料构成和添加剂、加工用水、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包装、运输和保管、虫害防治情况;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档案的记录,跟踪检查和同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产品销售,包括产品销售记录、收据、销售发票等。4.2.3有机原粮销售检查内容:有机产品的运输和储藏以及卫生管理情况;有机产品的销售情况;有机产品贸易质量跟踪系统;有机贸易产品标识。4.3检查程序4.3.1检查员检查前应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带好有关的文件,包括检查计划、有机产品标准或规范、检查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如果是再次检查,需带上次检查的报告,尤其是不合格项和改进要求。4.3.2检查员到现场后先与生产者或加工企业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召开首次会议,介绍本次检查的内容、任务、目的、依据和范围,与相关的管理人员交谈了解生产或加工者、基地和生产加工情况。4.3.3按照检查计划的安排到现场检查。在现场检查过程中,根据列出的检查项目逐一检查。检查的方法采取询问、调查、现场观察操作等。4.3.4现场检查完毕后再召开末次会议,通报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和事项,并签署相关文件。4.4不合格项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检查组向各相关部门发出不符合报告,经部门领导确认,由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审校员确认后实施,检查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跟踪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4.5内部检查报告完成现场检查及对不合格项整改后,审核组长写出内部检查报告,由总经理审核批准。检查报告内容如下:检查的目的、方法和依据,检查部门及检查组成员,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总结,不合格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对有机产品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内部检查报告由审核组长签名后,由办公室发放到各相关部门。5相关记录5.1年度内部检查计划表5.2检查表5.3检查计划5.4不符合报告5.5内部检查报告。7.0追踪管理程序1目的为保证有机产品的完整性,对有机小麦、玉米、高粱种植、运输、加工、包装、储存等过程建立跟踪系统,保存能追溯实际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详细记录。2职责2.1办公室负责产品追踪管理工作。2.2各部门按要求提供相应资料。3控制要求3.1追踪的提出起因:产品问题;管理问题;顾客投诉;相关方的要求并被批准等。追踪线索:产品的记录及批次号。3.2追踪途径3.2.1种植记录的追踪:对各基地生产过程选种、播种、栽培、收割以及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农事活动通过填写农事日记来进行追踪;3.2.2农场对生产过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查记录,并对各种使用物质(种子、农药、肥料等)进行统计;3.2.3 采购部对外购物质的生产厂家的资质材料、产品检测报告、购货发票进行复印保留便于追溯。3.2.4 库房负责对填写和保留各种物料的出入库记录以及运输、销售记录、定单、发票存根联复印件等便于追溯。3.3追踪结论3.3.1办公室对被追踪的产品过程进行总结,凡涉及到不符合项应执行纠正措施。3.3.2保存追踪记录。8.0信息反馈及处理程序1目的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和利用,及时处理不符合有机产品要求的情况及顾客投诉,以保证有机产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高顾客满意程度。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有机产品管理过程的信息反馈和对顾客投诉的处理过程控制。3职责3.1办公室负责有关有机管理体系的信息管理和有关数据收集和分析。3.2办公室负责顾客反馈信息以及在顾客满意度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3.3总经理负责顾客重大投诉的处理。4措施和方法4.1信息源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的信息,例如:体系、产品特性、过程能力、设备能力、人员状况,资金,效益,利润,收入,质量,成本,市场份额等。外部信息源:来自组织外部的信息主要为:顾客和最终用户、所有者和/股东,供方和合作者、社会(如行业公司、媒体、因特网)等。4.2信息内容信息内容主要有:有机产品的品质、卫生指标及有机内部、外部检查情况;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型式(例行)试验报告;严重异常、一般异常质量问题分析、处理及效果;包装、储存、搬运及维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货、过程、最终检验记录;监测、检测仪表的校准报告;不合格品分析 ,纠正措施及结果;质量成本分析报告;顾客使用情况和顾客满意度;设备设施维修情况;产品储存情况;产品保质期和可靠性;产品质量综合分析报告;有关标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同行业,国内、外产品的质量状况;市场分析和预测,如市场份额等;财务指标,如资金、效益、利润和收入等;过程能力;其他有关信息。4.3信息处理4.3.1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有关的信息由办公室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序进行传递,并监督其实施。4.3.2不合格有机产品要求的处理:凡在有机的生产和加工、品质检验、内部检查、市场和顾客信息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由有机检查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证实为不合格品时,责任部门对产品按照不合格产品控制程序实施控制和处置,并立即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情况再次发生。4.3.3投诉受理:办公室负责接待、受理顾客的投诉。对顾客投诉进行登记后,及时转送到相关部门和办公室,对重大投诉还应及时向总经理报告。4.4信息记录:由实施部门保存相关记录。9.0改进控制程序1目的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2权责2.1办公室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实施效果。2.2各部门负责分管范围内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和实施。2.3办公室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3控制要求3.1改进的需求在策划和管理改进时应考虑改进方向的内容:实现有机方针和目标的情况;内部检查的结果;有机种植、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检验的结果;分析现有有机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顾客的申诉/投诉的处理。3.2识别不符合在整个种植、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不符合均应进行识别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对不符合的控制详见不合格控制程序。应接受顾客对产品的意见,特别是申诉/投诉情况,对申诉/投诉应作详细的记录的处理,特别是针对产品有机性能方面的申诉/投诉,对申诉/投诉的控制详见客户沟通和投诉的管理规定。4相关文件不合格控制程序5记录5.1纠正措施处理单10.0产地环境要求10.1种植基地的基本要求10.1.1有机原粮产品基地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远离污染源和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有机原粮基地与交通主干线的距离在1000m以上,周围有无明显的污染源,基地主风向为东北风,东北方向为农田,无污染源。水源为基地边上的水库水。10.1.2有机种植基地与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10.1.3有机基地达标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10.1.4达标保证。为了确保基地能够达到以上标准的要求,企业在确定种植基地前应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基地的土壤、农田灌溉用水、环境空气等按以上标准进行检测。只有当其检测达标时方可确保定为有机种植基地。10.1.5向认证机构提供检测报告公司在认证前应向认证机构提供合法有效的检测报告。如果认证机构认为基地环境有怀疑,基地应当配合认证老师做好取样工作,并进行检测。10.2 有机原粮生产基地生态保护计划1目的通过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保护有机原粮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2途径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天敌的栖息地和保护带,保护生物多样性等。3管理与控制措施3.1种植过程控制种植基地必须按当地政府批准的面积进行生产,严禁私自扩大种植面积,尤其是开拓新荒地。保持种植基地周围的水源、荒地、植物的原始状态,防止对其的改变。3.2土壤和水土保持:采用秸秆还田,作物轮作,地块轮休等方法避免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禁止使用焚烧秸秆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清洁。3.3严禁用毁林、毁草、开荒的方式发展有机种植。11.0缓冲带和栖息地管理1目的防止非有机产品生产地块不受污染。2要求2.1 污染来源污染来源主要有机种植区域邻近的常规生产区域,如周围农户种植区域与公司有机种植区域的邻近。当其在施洒化肥、农药时;收获产品时;排放灌溉水时;处理残枝枯叶时,可能对公司有机种植区域产生污染。2.2防治要求:2.2.1设置缓冲带。缓冲带可以是10M以上的道路,建筑物,围墙,树木等,但应保证有机种植是在常规生产区域的上风上水处。2.2.2告知周围农户有机种植的注意事项,明确其应遵守的事项,应执行监督检查工作。2.2.4如果因各种原因有机种植地受到邻近常规生产区域的污染,则该地产品因做为常规产品处理,而其管理应保持有机产品管理,以保持其周围有机产品的完整性。2.3对天敌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每年在原粮基地周边种植一些有益作物如三叶草等,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转换宿主、繁殖和越冬的场所,以提高天敌的有效控制虫害的能力。在原粮缺乏有效天敌优势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从其他国家或地区引进优良品种,驯化后释放到原粮中。12.0转换期由于原粮为一年生作物,按标准要求,公司从提交认证申请之日算起,24个月内为有机玉米、小麦、高粱转换期,24个月之后为有机玉米、小麦、高粱。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有限制地对荒地,长期撂荒地,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土地进行有机产品的种植,其产品也应有12个月的转换期,但农场应当保存当地政府开具的。如果因各种原因,在有机产品的种植过程中产品受到污染,则该污染产品应退出转换期,做为常规产品处理,其种植基地将重新开始计算转换期。转换期的有机原粮种植管理必须按本手册的要求进行。13.0平行生产根据市场、公司管理的需要,公司将对种植环境能够达到有机种植标准的所属基地逐步推行有机产品的种植。有机检查小组长负责编制公司有机种植计划,以最终实现全农场的有机生产。如果公司某基地的种植、加工存在着平行生产的现象(有机、有机转换、常规生产)该基地应按本手册的要求分别为有机、有机转换、常规生产建立独立和完整的记录体系,这些记录应能够明确区分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常规产品。14.0转基因管理公司禁止在种植、加工各过程(有机、有机转换、常规)中引入转基因产品及其衍生物,包括种子的选用、肥料的原料、土壤改良物质、植物保护产品等农业投入物质。办公室负责管理此项工作。15.0作物轮作制度为了确保土壤肥力,禁止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同一作物。也可以使用土地休闲、免耕或利用种植豆科作物的方法恢复土地的肥力。16.0种子和种苗的选定及处理方法16.1基本要求16.1各基地使用的原粮子种由农户根据公司协议按要求进行采购。16.2如果子种在播种前应用5的盐水浸泡,不得使用任何禁用物质处理。16.2有机种子转换计划a) 由采购部负责原粮种子的有机转换工作。b) 现有种子在2006年度由农户从市场购买,或自行繁育。以后两年内由农户自行按有机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繁育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17.0作物种植17.1种植管理计划17.1.1基地种植管理工作由农场负责。制定种植计划,各项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基地管理人员应不定时对各基地种植情况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如发现不符合情况应开具不符合报告,并监督其改正或实施纠正措施。17.1.2各基地负责人应按公司计划,管理要求开展各项种植活动。对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负责向采购部汇报,在征得其同意时方可处置。17.1.3各基地负责人有责任按要求填写公司下发的各项记录,并在监督检查时出示,每年元月底前应将上年度的记录交回公司,并领取下年度的表格。17.2小麦种植规程17.2.1种植流程图施肥-翻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晾晒-包装交付17.2.2技术要求17.2.2.1施肥:时间9月26日左右35日,施肥量每亩2-3方。施肥后即进行翻地,约为10月1日,施肥以发酵后的农家肥和有机商品肥为主。17.2.2.2播种:时间10月1日前后,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一般10斤。17.2.2.3 田间管理:当小麦苗长至23寸时,应进行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禁止使用除草剂。17.2.2.4灌溉:由于本地紧邻水库,灌溉用水全部使用水库用水。17.2.2.5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小麦抗病虫害能力强,基本不使用药剂。发生明显病虫害时应统一使用公司发放的有机种植允许的生物药剂。17.2.2.6收获:次年6月15日左右,小麦基本成熟。采用机械收割,应避免漏油污 染。17.2.2.7晾晒:收获后在干净的场院内晾晒,同时避免污染。17.2.2.8包装交付:使用统一发放的麻袋包装,及时按协议交付公司。防止发生霉烂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17.3玉米种植规程17.3.1种植流程图施肥-翻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晾晒-包装交付17.3.2技术要求17.3.2.1施肥:时间6月16日左右35日,施肥量每亩2-3方。施肥后即进行翻地,约为6月16日左右,施肥以发酵后的农家肥和有机商品肥为主。17.3.2.2播种:时间6月16日前后,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一般20斤。17.3.2.3 田间管理:当玉米苗苗长至23寸时,应进行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和间苗,禁止使用除草剂。17.3.2.4灌溉:由于本地紧邻水库,灌溉用水全部使用水库用水。17.3.2.5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玉米抗病虫害能力强,基本不使用药剂。发生明显病虫害时应统一使用公司发放的有机种植允许的生物药剂。17.3.2.6收获:当年9月25日左右,玉米基本成熟。采用人工收获。17.3.2.7晾晒:收获后在干净的场院内晾晒,同时避免污染。17.3.2.8脱粒:玉米棒在晒干后,用机械进行脱粒、筛选,避免污染。17.3.2.9包装交付:使用统一发放的麻袋包装,及时按协议交付公司。防止发生霉烂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17.4高粱种植规程17.4.1种植流程图施肥-翻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晾晒-包装交付17.4.2技术要求17.4.2.1施肥:时间3月16日左右35日,施肥量每亩2-3方。施肥后即进行翻地,约为3月20日左右,施肥以发酵后的农家肥和有机商品肥为主。17.4.2.2播种:时间4月20日前后,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一般20斤。17.4.2.3 田间管理:当高粱苗苗长至23寸时,应进行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和间苗,禁止使用除草剂。17.4.2.4灌溉:由于本地紧邻水库,灌溉用水全部使用水库用水。17.4.2.5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