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教案 苏教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景象的奇异。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能力目标: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思品目标: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板书设计4.记金华的双龙洞景象奇异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宽高大窄小黑大教学重点:体会金华洞景象的奇异。教学难点:“孔隙”的写法。教学教具:CAI课件录像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过渡: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二、学习课文。过渡: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的三、四、五大段,看看我们都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洞口、外洞、孔隙、内洞)过渡: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1洞口宽像桥洞(1)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2)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3出示资料: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 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1)看录像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2)自读第四大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自以为、没有一处、挤压、稍微、准会)(3)感情朗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4)看电脑填空。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大段。(5)有感情朗读全段。过渡: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4默读第五大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1)黑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2)洞顶的双龙(3)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4)看图片加深体会。(5)把句子补充完整。(6)出示资料: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7)感情朗读。指读。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三、总结:(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2)发散: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课内外结合。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下也结合课文从书中、报刊中、网络上找到了许多与课文相似或相关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展示给大家吧。(3)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同学们从网络上、书中、报刊中以及亲身的游历中,搜集到丰富的材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知识,和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这样做。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5教案 苏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要点:导学48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小姐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愿意!)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梳理归类:a.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b.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师归纳板书:高、宽、大)4.指导朗读训练:a.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b.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四、自学第5自然段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1.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2.指名当“小导游” ,结合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显示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情况)和课文内容,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3.“小导游”讲完后,师引导全班学生评议补充。4.同桌间互相给对方当“小导游,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5.归纳小结:指名说说,刚才通过自已读书,自已当小导游,你了解到孔隙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师板书:小、窄、矮)。6.指名感情朗读你想读的句子,并说说自已是怎样做到读得有感情的?五、导学68自然段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4.师归纳小结板书:大、黑、奇5.组织朗读训练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b.师与生比赛读。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贴敷管理制度
-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一中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西游记》文学常识130题(附答案)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崇左、北海五市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福建省福清福清华侨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钢琴演奏基础训练教程及教学设计
- 电网设备检修与维护技术规范
- 黑河土方施工方案
- 抓拍系统施工方案
- 2025年大学《电缆工程-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21782.8-2025粉末涂料第8部分:热固性粉末贮存稳定性的评定
- 经鼻高流量氧疗护理(2025版)
- 2025年上海市春考语文真题作文7篇范文:我们的劳动使大地改变了模样
- 护士3年服务协议书
- 2025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1014人(一)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临床成人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护理
- 2025江苏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招聘37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老年人冬季养生健康讲座
- 2025北京博大英才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天宫院街道办事处招聘专职人大工作人员和临时辅助用工人员5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融合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秋季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