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 2-2教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 2-2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回忆式引入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让学生谈点滴收获即可。)2由上引入感知诗的意境。二、深化感知、品味诗境1同学们在我们的脑中有没有具有像石灰品质的这样人呢?让学生充分谈出,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人是:坚强不屈洁身自好2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再次感知石灰的这种高贵品质。3那么你们感觉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质呢?学生说优美纯洁也行,说美丽贞洁也可以。三、指导背诵课文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2自由练读,练背诵。四、总结课文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五、作业指导:指导完成练习册有关题目。学习石灰吟。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1)指名读。(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2.教师点拨。(1)知诗人,解诗题。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2)抓字眼,明诗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3)想意境,悟诗情。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D朗读全诗。六、总结复习。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七、作业。1朗读背诵古诗。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1.莫泊桑拜师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三、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4.简介福楼拜。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6.指导朗读。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讲读第二段1.教师范读。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 感悟。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导朗读。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思考:莫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