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前期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张寿荣 作者单位: 文摘: 20世纪是钢铁工业大发展的世纪。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钢铁工业增长的拉动力。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而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限制力。21世纪前期世界钢产量将达1315亿t。钢铁工业格局将转向以亚洲为中心,资源和能源的易获得性将成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决定企业的分类。钢铁工业重组将是不可避免的。中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实施淘汰落后,结构重组和持久的技术进步。 关键词: 发展趋势;钢铁工业;21 世纪;对中国的挑战 The tendency of world steel industry in the first 2 decades of 21st century and the challenges facing chinese steel industryZHANG Shou-rong(Wuhan Iron.and Steel (Group) Co.)Abstract: The author realized that the 20th century had been an era of leap forward for steel industry. Practice has been proving that for steel industry,growth of economy is the pulling forc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pushing forc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energy and environment are the limiting fo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industry. In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the annual tonnage of world steel industry will be reaching 1.3 to 1.5 billion tons. The center of steel industry will shift from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o Asia. The obtain ab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ergy will be becoming an important factor of competitiveness. The capability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ll b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deciding the ranking of steel enterprises. Restructuring of steel industry will be unavoidabl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eel industry depends on the abolishment of backward steel works, restructuring and sustain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Key words: tendency;steel industry; 21st century;challenges to China0引 言 2006 年我国钢产量达到4.18 亿t,超过第二、三、四、五位产钢国产量的总和。2006 年,我国由钢材净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对我国在21 世纪前期钢铁工业发展的前景,现在是众说纷纭。作者依据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研究, 就21世纪前期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挑战的有关问题提出个人看法,欢迎批评指正。120 世纪是钢铁工业大发展的世纪 20 世纪,世界钢铁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1900 年世界钢产量为2 850 万t,到2000 年达到8.43 亿t,增长28.5 倍。水泥和钢材的产量名列前茅,但是水泥只能抗压,不能抗拉,致使其使用范围有限。而钢材则是人类社会所使用的材料中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的功能材料。 二战以后的20 世纪50 年代,随着氧气转炉与连铸技术的开发和逐步推广应用,世界钢铁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第一个钢铁工业高速增长期。1951 年全球钢产量超过2 亿t,1959 年超过3 亿t,1964 年超过4 亿t,1968 年超过5 亿t,1973 年超过7 亿t。70 年代石油危机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萧条,钢产量一直在78 亿t/a 之间徘徊达20 年之久。直到20 世纪90年代后期,钢产量开始回升,2000 年超过8 亿t,世界钢产量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钢产量由8 亿t 增至2006 年的超过12 亿t,到目前仍处在这个高速增长期之内。20 世纪钢产量大幅度的增长,进一步巩固了钢铁是人类社会所使用的最主要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地位。因此,可以认为,20 世纪是钢铁工业大发展的世纪。2钢铁工业发展的拉动力、推动力和限制力 迄今为止,国家工业化的实践表明,工业化必须要有钢铁工业的支撑。无论是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美、德、英、法,或二次大战后的日本和韩国,概莫能外。 农业社会的人均钢消费量是低的,甚至低于1 3kg/( 人a)。一个经济 体系完整的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其人均钢消费量必须达到一个最低门槛值。根据过去的实践,这个最低门槛值大都不低于100kg/( 人a)。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人均钢消费量不断增长。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人均钢消费量将下降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通常将进入工业化钢需求增长阶段称之增长期,而将基础设施建设钢大量需求阶段称为高峰期,将基础设施完成后的需求稳定阶段称之为稳定期。 进入20 世纪,先期工业化国家已进入工业化进程,钢产量逐渐增长。虽有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干扰,钢产量仍在增加。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总体上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促成了钢铁工业的第一次高速增长,全球钢年产量由2 亿t 增至7 亿t,增长期持续近20 年。第二次增长期的结束,石油危机出现是重要因素,而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 世纪末钢铁工业第二次高速增长则是发展中国家( 主要是中国) 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工业化拉动的。世界钢产量由2000 年的8.43亿t 增至2006 年的12.4 亿t,第二次钢铁工业高速增长的势头更加迅猛,现在仍在持续之中。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钢铁工业的两次高速增长都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某些国家的工业化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钢材,是两次高速增长的共同点,然而两次高速增长也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拉动主体不同,增长势头差别很大。 因拉动主体的不同,两次高速增长具有不同特点。第一次高速增长涉及人口不过8 亿,主要发生在美国、欧洲、日本、前苏联等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二战后国家秩序的恢复与发展、基础设施的重建均需大量的钢材,这种需求直接刺激了钢铁工业的大发展。而第二次高速增长涉及人口超过13 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及一些新兴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更多的结构性材料。因此第二次高速增长的年均钢产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第一次高速增长期。 因此可以认为, 经济增长、市场需求是钢铁工业增长的拉动力。 钢铁工业两个增长期之间有一个徘徊期,钢产量波动在78 亿t/a 之间。两次石油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和西方世界的萧条,使市场对钢材的需求下降,钢铁工业增长的拉动力暂时消失了。 经济不景气使钢材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跌,钢厂盈利下降,经营困难。于是,钢铁工业是“夕阳工业”的说法出现了。然而在徘徊期,世界钢铁工业仍在进步。钢铁企业为求生存,更加重视技术进步,努力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效益。高速增长期钢铁工业靠技术进步推动增长,徘徊期同样要靠技术进步来求生存。 由此可以认为, 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 尽管不同时期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都是技术进步,但依靠的技术是不同的。第一次高速增长期的主体是发达国家,技术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如氧气转炉炼钢,连续铸钢技术等)。第二次高速增长期的主体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依靠的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在徘徊期,主要依靠的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企业间的技术转让。 推动力的来源不同,影响着钢铁企 业间竞争力的格局。 发达国家掌握先进技术,装备先进,产品质量优良,能耗物耗低,劳动生产率高,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则在劳动力成本、资源条件和资源价格方面具有优势。21 世纪世界钢铁工业将出现新的格局。 钢铁工业的加工对象是地球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钢铁生产过程就是将资源、能源转化为钢材、副产品和废弃物的过程。废弃物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地球的环境负荷。 作为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钢铁工业的发展、产量的增加肯定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地球原生的资源、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地球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当钢铁产量水平较低时,其增加的环境负荷在地球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钢铁产量水平高速增长时,负面影响彰显,制约因素的作用就突显出来。 进入21 世纪,世界钢产量的高速增长,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全球资源、能源平衡的格局。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必然导致其市场价格的上涨,其直接后果就是国际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的暴涨。由此可见,对钢铁工业而言,发展的限制力是永远存在的。限制力就是地球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从20 世纪以来钢铁工业大发展中得到的启示是, 经济增长是钢铁工业规模扩大的拉动力,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永远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限制力。 21 世纪,我国钢铁工业必须而且只能在上述三种力量的平衡协调中求发展,也就是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321 世纪前期钢铁工业发展趋向 从市场需求、钢铁价格、原料运输费等三方面对21 世纪前期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预测。在稳定期,市场需求、钢铁价格、原料运输费基本保持稳定。进入增长期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钢铁投资加大,钢铁价格和生产成本都随之增加,但产品价格上升的速度较之生产成本快。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价格上升减缓,由于原料、能源、运输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加快。经过快速增长期、稳定期后,钢铁工业规模的发展进入停滞期,市场需求、钢铁价格、原料运费趋于平稳。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钢材替代产品的出现,钢铁工业逐渐进入萧条期,钢铁产品价格下降随后原料运费也降价,且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大,钢铁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减少。这时,钢铁工业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化,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其结果必然是部分企业不得不倒闭。 如前所述,钢铁工业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始于20 世纪末,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高速增长期中。这个高速增长期是中国的工业化对钢铁的需求拉动的。中国对钢铁的需求状况,将决定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的持续时间。从2006 年开始,我国市场钢材表现消费量的增幅己呈现下降趋势。 2005 年以前,我国粗钢年产量的增幅在20% 以上。2006 年降至18.48%,而钢材表观消费量的增幅比粗钢产量的增幅低9.81%,这说明市场对钢材需求的强度已开始下降。这是符合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钢材需求发展趋势规律的。 与2005 年相比,2006 年我国进口钢材量减少了737 万t,出口钢材量增加了2 312 万t,这说明2006 年增产的钢材中有3 419 万t 消耗于增加出口和替代进口。 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钢材需求量的变化是有客观规律的。由于钢铁领域的大量投资,生产能力增长强劲,我国的钢材生产量己超过了国内需求。2007年上半年钢材净出口量已超过生产能力的10%,因此,国内市场对钢材的需求递减的趋势是必然的。 中国的高速增长期预计可能持续到2015 年,这一估计是基于我国钢的积累产量超过60 亿t 以后,大规格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将结束推断出来的。到2015年,我国钢产量将进入稳定期。如果印度钢铁工业高速增长期出现得快,则世界钢铁工业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有可能延续到2025 年。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需要多少钢,一直是钢铁界未有定论的课题,在先期工业化国家中,某些国家经济体系具有特殊性,与其他国家没有可比性。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卢森堡和瑞士这两个国家。卢森堡以钢铁立国,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均钢产量达12-000 16000kg/( 人a),基本上供出口。瑞士则基本不发展钢铁业,人均钢产量50 80kg/( 人a)。这两个国家都不具备完整的经济体系,不具有可比性。 先期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的人均钢年产量均在400kg/( 人a) 以上,有的超过800kg/(人a)。而我国到2000 年人均钢年产量才超过100kg/( 人a),2006 年粗钢年产量超过4.18 亿t,人均钢年产量为321.5kg/( 人a),远低于先期工业化国家。即使钢年产量达到5 亿t,人均钢年产量只有385kg/( 人a)。从目前市场需求情况看,如果我国钢产量仅满足内需,进出口平衡,钢年产量不会超出5 亿t。换句话说,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均年产钢量远远低于先期工业化国家。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人均钢年产量低于先期工业化国家,其原因之一是20 世纪出现的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例如,钢的成材率提高,同样的粗钢量可以得到更多的钢材; 钢材的使用性能提高,用钢量减少,钢材使用寿命延长。原因之二是科学技术进步,使工业化的过程向经济与高效方向转变,人们在探索比传统工业化过程更为经济、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 如果仅考虑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则全球钢铁工业的第二次高速增长期将在世界年钢产量达13 亿t 时转入稳定期。但是,如果印度钢铁工业高速增长期出现得快,则全球钢铁工业的第二次高速增长期转入稳定期的平台将在15 亿t/a,这个数字是2000 年世界钢产量8.43亿t 的1.78 倍。 由此可以推测,资源、能源短缺将是21 世纪全球钢铁工业发展的限制性环节。 根据矿产资源地质勘查提供的资料(2002 年美国地质调查所),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 400 亿t,铁金属储量为720 亿t。2004 年世界铁矿石产量为13.47 亿t。以世界铁矿石已发现的储量支撑15 亿t的世界钢产量应当是可能的。但是已开采的铁矿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而铁矿生产能力的扩大需要足够的时间。因此,对全球钢铁工业讲,资源、能源紧张在21 世纪前期将是持久性的。 20 世纪中叶,澳洲、南美等大储量富铁矿的发现和开发,改变了全球铁矿石供应的格局,促进了钢铁工业资源的全球化。世界钢铁工业第二次高速增长期使资源价格提升,影响了钢铁企业竞争的格局。拥有资源、能源国家的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将得到增强,而缺乏资源,依靠进口的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受到削弱。 在2006 年的国际第四次炼铁科技大会( 大阪) 上,国外的学者开始将钢铁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资源、能源的所谓“haves”及第二类缺乏资源、能源的所谓“have nots”。这种状况将是21 世纪钢铁工业发展趋向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将影响世界钢铁工业的产业布局。一种可能是将炼钢以前的工序布置在靠近资源的地区,而将后工序布置在靠近用户的地区。受经济运输半径的限制,附加值较低的钢铁产品的布局将受区域的限制。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将集中在部分技术领先的钢铁企业里。全球资源、能源的紧缺,将促进资源、能源开发热。更多的钢铁企业将涉足资源、能源开发领域,占有资源、能源将成为21 世纪钢铁企业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 资源、能源和地球环境容量的有限性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限制性环节,而世界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转变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用较低的人均钢产量和资源、能源消耗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要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尽可能地减轻地球环境负荷。换句话说,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钢铁工业的绿色化,才能解决上述矛盾。实际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单位GDP 的耗钢量是不断下降的。 当一个国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单位GDP 的耗钢量随着GDP 的增长逐年下降。 2006 年,美国每万美元GDP 的耗钢量降至70kg/ 万美元。日本由于是机电设备出口大国,单位GDP 耗钢量比美国高,也降至160kg/ 万美元。如按现行的汇率计算,分别相当于每万元人民币GDP 耗钢量9.2kg/ 万元人民币和21.3kg/ 万元人民币。假设2020 年我国GDP 翻两番,达到42 万亿人民币。按美国单位GDP 耗钢量9.2kg/ 万人民币来推算,则2020 年我国钢产量为3 864万t,而按日本的21.3kg/ 万元人民币计算,则2020 年我国的钢产量为8 958万t。但这两个结果均不可信。 随着工业化过程的深入,单位GDP耗钢量下降则是普遍的规律。我国单位GDP 耗钢量自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已呈现下降趋势。 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人类社会对钢的需求量不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地增加的,而是达到一定发展阶段之后则逐渐下降的。这就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将钢的需求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提供了可能。 资源、能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是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用较少的人均钢消费量支撑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钢铁工业面临的世界性课题。这一课题主要内容包括: 如何提高钢铁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其消耗量; 如何提高钢铁制造流程的效率,降低单位钢铁制品的能源资源的消耗; 如何减少钢铁制造过程的排放量,消除有害物质的排放,减轻钢铁工业的地球环境负荷。这一系列问题都要靠持续的技术进步来解决。 21 世纪前期,拉动钢铁工业增长的力量市场需求将是强劲的,同时钢铁工业发展的限制力将日益强大,钢铁工业的发展取决于技术进步在拉动力和限制力的平衡中如何推动钢铁工业走向绿色制造的轨道,以求得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的和谐相处。进入21 世纪,钢铁工业将出现新格局。从世界500 强中钢铁企业三年的发展形势中可以看到以下趋向: 1) 钢铁企业在500 强中的位次逐渐后移。并不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少,而是500 强的销售收入的水平普遍升高。2007 年500 强最后一位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48 亿美元,比2005 年提高了约20 亿美元。钢铁企业名次普遍后移,除非兼并重组的企业。 2)2006 年进入财富500 强的钢铁企业有10 家。2007 年减少为9 家,原因是安赛乐和米塔尔兼并重组。就世界范围讲,钢铁工业企业集中度低,比汽车、石油、矿产低。21 世纪,钢铁企业的重组是不可避免的。 3) 具备自然资源优势的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如美钢联,长期以来生产成本高竞争能力差。美国的钢铁企业靠反倾销过日子。2006 年美钢联销售利润、销售利润率和人均利润大增,主要原因是美钢联矿石自给。不受国际铁矿石涨价的影响。21 世纪资源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美国的其他钢铁企业日子普遍好过,得益于铁矿石和煤炭自给。 4) 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占有绝对的比较优势,如新日铁、JFE、蒂森、浦项等。安赛乐米塔尔2006 年钢产量是新日铁的3.58 倍,JFE 的3.66 倍,而销售收入仅为新日铁的1.58 倍或JFE 的2.02倍。原因是其产品档次不高,吨钢销售收入仅为496.4 美元,远低于其他进入500 强的钢铁企业。米塔尔的吨钢利润为36.8 美元,而新日铁为91.8 美元,JFE 为80 美元,浦项则高达115.3 美元。人均利润,米塔尔为1.34 万美元,而新日铁为6.35 万美元,JFE 为4.77 万美元,浦项则高达19.83 万美元。企业的规模大小并不代表企业的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能否引导钢铁工业发展潮流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可靠尺度。 进入21 世纪世界钢铁工业的格局将出现新的变化: 1) 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特别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的经济增长,将改变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分布格局。长期以来,世界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欧、美的格局将转向以亚洲为中心。 2) 拥有资源、能源的程度,将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钢铁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资源、能源的易获得性将影响钢铁工业的布局。 3) 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钢铁企业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技术创新能力领先,引领钢铁工业技术发展潮流的钢厂; 大量生产国际水平一流产品的钢厂; 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大宗产品的钢厂和落后的钢厂。目前世界钢铁工业正处于第二次高速增长期,为全世界钢铁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在高速增长期,各类钢厂都会发展,且后两类发展更快。而当增长期停滞后,后两类都面临淘汰的危险。 4) 经济的全球化将促进钢铁工业的重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大施工方案怎么评审的
- 解密未来药企:2025年合成生物学助力药物研发的趋势研究报告
- 智能安防监控设备定期检修及保养合作协议
- 二手房买卖合同签订前后房屋租赁及租客权益保障
- 夫妻财产分割补充协议包括共同债务分担及财产分割
- 土建工程锅炉房施工方案
- 离婚双方财产放弃及权益处理细则协议书
- 猪场租赁附带猪场环境监测与改善服务合同
- 竞业限制及保密合同范本:适用于酒店餐饮业
- 公路桥梁建设监控实施方案
- 《燃煤火力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 (高清版)TDT 1013-2013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
- 作文提纲课件
- 智慧养殖物联网解决方案
- 个人借款协议书范文:免修版模板范本
- 孙燕姿所有歌曲歌词大全(11张专辑)
- 竹简与毛笔背景的国学主题PPT
- 《欧姆定律》 单元作业设计
-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件
- 带秋字的古诗飞花令
- 体育原理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