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课后练习1.doc_第1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课后练习1.doc_第2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课后练习1.doc_第3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课后练习1.doc_第4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课后练习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鹬蚌相争课后练习1一、一锤定音。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饥肠( )( ) 反( )相( ) 无计( )( ) 怒( )相( ) 轻而( )( ) 暗自( )( )三、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 ( )的河面 ( )的镜子 ( )的阳光 ( )地张开 ( )地溜走 ( )地投入四、想一想,说一说。 鹬蚌相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五、课文链接。 蚌方出曝(p),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n)其喙(hu)。鹬曰(yu):“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 解释加点的词。 箝:_ 喙:_ 曰:_ 亦:_ 2. 用课文中的原话来解释下面语句。 (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_ (2)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_六、天下文章。 狐狸和猫 一次,在一片森林里,母猫遇见了狐狸先生。猫心想:狐狸机灵能干,老于世故,在世界 上很吃得开。所以,猫便满脸堆笑地跟狐狸搭讪(shn):“您好,亲爱的狐狸先生!身体怎么样?心情怎么样?现在找食物这么难,您是怎么生活的啊?”狐狸骄傲( )得像什么似的,从头到脚打量了母猫一通,最后,它终于说:“呵,你这只只知抹胡子的可怜虫,你这花皮傻子,你这追赶耗子的饿鬼,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竟敢问我过得怎么样?你学过些什么?会多少本领( )?”“我只会一种本领。”母猫非常谦逊( )地回答。“那又是怎样的本领呢?”狐狸问。“就是那些狗追来的时候,我会跳到树上逃命。”“就这个吗?”狐狸问,“我可精通一百种本领,除此之外还有满满一口袋计谋( )哩!我可怜你。跟我走,我教你怎样逃脱狗的追赶。”正说着,一位猎人带着四条猎犬走来。猫一见,敏捷地跳到树上,爬上了被枝叶全部掩盖起来的树顶。“快打开口袋,狐狸先生,”猫在树上喊,“快打开口袋呀!”哪知猎犬已经紧紧地抓住了狐狸。“唉,狐狸啊狐狸,”猫感叹道,“您有一百种本领,仍然逃不脱厄()运。( )您也能像我一样爬上树来,( )不会丢了老命呀!” 1. 给文中带点的词语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2. 给文中最后一句话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括号里。 3. 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通:没有堵塞,可以通过;通报,告知,通晓;懂得,明了;普通,一般。 精通( ) 通知( ) 通畅( ) 通常( ) 4. 根据下面的层意,将短文分为三层,用“”在文中画出。 第一层:猫遇见了狐狸。 第二层:狐狸说大话时,被猎犬抓住了。 第三层:猫的感叹。 5. 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七、高手过招。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年年坚持植树造林”和“能使沙漠变成鱼米之乡”连成四个句子。 1. 2. 3. 4. 参考答案六、1. 傲慢 本事 谦虚 计策 2. 如果就 3. 4. 次遇见了狐狸先生。 猫心想抓住了狐狸。 “唉,狐狸啊狐狸丢了老命呀!” 5. 不能光会说大话,要有真才实学。附送:2019-2020年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妙极了”与“糟透了”WORD版教案教材简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的批评和赞扬,你知道批评和赞扬对于成长中的我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吗?你是否想过该如何对待别人的肯定与否定?“妙极了”与“糟透了”这篇课文中的故事一定能给我们许多启示。8岁时,“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妙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透了”。妈妈的评价让我非常骄傲,而爸爸的评价却让我难过得哭了起来。成年后,“我”成为一位作家。“我”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同评价对“我”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体会到是父母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批评与赞扬,“我”为同时拥有不吝赞扬的母亲和直言不讳、严格要求“我”的父亲而深感庆幸。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课文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体会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难点是体会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赞扬和批评。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是怎样评价的,思考为什么有这两种相反的评价,体会这两种不同评价对儿子的巨大影响。3. 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理解描写儿子如何看待批评与赞扬的句子,懂得在生活中应如何对待批评与赞扬。教学准备1. 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2. 学生准备:(1) 用词典查不明白的生词。(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1. 学生读课题,然后说说读后的发现或想法。2. 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1. 学生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3. 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体验心情,展开辩论1. 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回到作者的童年。2. 指名读课文第114段,然后集体评议,并在评议的过程中指导朗读和渗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请学生用两个词分别概括当巴德听了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之后的心情,并说明理由。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并相机指导朗读。4. 讨论:如果你是巴德的父母,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呢?请说说你的理由。讨论中引导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对巴德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孩子有所体会。四、抓关键词,品读明理1. 老师描述第15段的内容,过渡到第1617段的学习。2. 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写成年后的巴德回顾当年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时的心情,请速读课文第16和17段,找出这个词。老师板书“庆幸”。3. 看到这个词,爱动脑筋的你会提出哪些问题来深入理解课文呢?学生可能会提出:庆幸是什么意思?巴德庆幸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庆幸?4. 学生各自默读第1617段,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并在书上作旁批。学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5. 老师组织全班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老师在组织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进行深入理解;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五、联系生活,交流体会1. 学了课文之后,你对赞扬和批评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对赞扬和批评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