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_第1页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_第2页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_第3页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_第4页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 3 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 第 4 课时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包括概念计算,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加水稀释的计算,气体溶于水的计算); 2.使学生掌握有关配置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的判断; 3.使学生学会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的运用; 4.总结物质的量的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 1.在概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3.培养学生推理、推导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推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2.通过判断,强调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 / 7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气体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 讲述 在熟悉了配制步骤和所用仪器后,请大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 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2.为什么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 3.为什么要轻轻振荡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学生 1为了使烧杯壁上留有的溶质,洗涤液中含有的溶质全部转移到溶液中去,使所配溶液浓度尽可能精确。 学生 2因为大多数物质溶解时伴随吸热或放热过程,引起溶液温度升降,导致定容不准确。 学生 3可以防止因溶液混合不均引起的误差。 讲述 此实验是一个比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按部就班地做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板书 2.误差分析 投影 请根据,围绕操作作为对 n(B)与 V的影 响而导致 c(B)的变化。 ( 1)若 Nacl中含有杂质(或潮解)。 ( 2)水的凹液面超过标线部分用滴管吸去。 ( 3)配好摇匀,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再用滴管加水至3 / 7 凹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 ( 4)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 ( 5)容量瓶没有干燥,里面有水。 ( 6)定容时俯视。 ( 7)量取浓溶液时俯视。 ( 8)量取浓溶液时仰视,定容时俯视。 ( 9)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和定容。 答案:( 1) n(B)偏小 c(B)偏小 ( 2) n(B)偏小 c(B)偏小此时应倒掉重配 ( 3) V 偏大 c(B)偏小 ( 4) n(B)偏小 c(B)偏小 ( 5)无影响 ( 6) V 偏小 c(B)偏小 ( 7) n(B)偏小 c(B)偏小 ( 8) n(B)偏大 V 偏小 c(B)偏小 ( 9) V 偏小 c(B)偏小 课堂小结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主要的仪器是容量瓶,其配制步骤、所需仪器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不同的。 过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几道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 1.已知某溶液的密度为 dgcm 3,溶质的质量分数4 / 7 是 % ,溶质的摩尔质量是 mgmol 1,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设溶液的体积 为 V 升,则 ( molL 1) molL 1 答: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1。 小结 这个公式表示了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相互转化,在以后的计算中,这个结论可以直接运用。 %的 NaoH溶液( =cm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若要配制 1LmolL 1 的 NaoH 稀溶液,需 50%的 NaoH溶液多少毫升? 分析与解:用水稀释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molL 1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1V1=c2V2 L 1V1=L 11000mL V1= L 1Na2So4 溶液和 L 1Al2(So4)3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 So42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答案: L 1 4.标准状况下, aLHcl溶于 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mL 1,则该盐酸的浓度是() L L 1 L L 1 5 / 7 分析与解:本题考查气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关键是 溶液体积的确定,要用溶液质量除以溶液密度,而不能用气体体积加上水的体积。 从定义出发,先找溶质( Hcl),求出其物质的量 (),再找溶液的体积,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可从密度来求溶液的体积(注意单位 )。质量包括溶质( mol 1)和溶剂(1000g)。 molL 1 答案: D 指导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以及质量、气体体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请大家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建立知识网络。 板书 三、关于物质的量的知识网络 总结 由此可见,物质的 量在微观粒子与宏观物理量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过渡 化学研究最多的是化学方程式,如 2H2+o22H2o,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 可以表示 2个氢气分子与 1个氧气分子化合生成 2个水分子。也可以表示 4 克氢气与 32 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36克水。 提问 学了物质的量,现在,你认为它还可以表示什么意义6 / 7 呢? 学生 2molH2 与 1molo2反应生成 2molH2o, 2 体积氢气与 1体积氧气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水,标准状况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 36g水。 2H2+o22H2o 212 4g32g36g 2mol1mol2mol 标准状况 .4L36g 讲述 由此可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方程式最方便,物质的量比就等于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比。 板书 四、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练习)书 25 页交流 研讨,完成表格。 讲述 这一点,在以后的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用物质的量解题事半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