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上雨下得有多大word教案 韩平会教学目标1.知道是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2.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3.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4.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教学过程设计 教具准备塑料瓶、胶带,剪刀、小刀、标尺、雨量器。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毛毛雨”吗?(就是小雨)2.有没有比它大的雨? 3.这些小雨、中雨、大雨,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呢?4.你认为这种方法很科学、很准确吗?5.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雨下得到底有多大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认识雨量1谈话: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天气预报中的播报员是怎样播报雨的?大家认真观察。(播放课件)2.知道了些什么?雨量,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或什么是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3.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雨量:毫米)4.谈话:我们知道了雨的大小用雨量表示,雨量是多少可以用毫米表示,那么雨量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 ?5.接着出示雨量器,这个你们见过吗?同学们好好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各有什么作用呢?6.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组成的结构图。(播放幻灯片)边给学生介绍。7.它们是专门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科学家把这个仪器叫做雨量器。8.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量雨量的办法,就是用雨量器来测量。三、探究雨量器的制作1.先让学生说制作雨量器之前要准备些什么材料,先想想制作雨量器时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2.播放幻灯片(需要注意的事项)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4.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当评委评出哪个组制作的雨量器好。弹性部分:(你感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能否正确地使用自己的雨量器?每小格表示多少毫米?你对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有什么改进的意见吗?) 5.今天我们亲手制作了一个雨量器,你想用这雨量器做什么?6.好!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用雨量器来测雨吧! 四、预习下节课的内容1.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2.量雨前我们还必须做一个什么工作?3.量雨时应从哪儿开始读数?怎样读出雨量的大小?4.下次测量前怎么办?5.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量雨,行吗?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有没有关系?6. 在外面测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你准备把雨量器放在雨中测量多久然后才读数呢?7. 测了后怎么判断雨的大小呢?8. 下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雨下得大小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对生产有什么影响?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下了解土壤互联网搜索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3课时:用2课时完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观察土壤、认识土壤的特征和研究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研究土壤的种类、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和沙土与黏土的差异、调查家乡的土壤。4教学准备:采集材料:每组两个小铲子、一个小塑桶、三个小塑料袋、两个放大镜、一卷卫生纸、一份记录纸。实验材料:学生采集的土壤、烧杯、水、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火柴、蒸发皿、白纸、放大镜、渗水装置等。课件:PPT二、教学课题:了解土壤科学概念:1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是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等组成的。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3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过程与方法:1 能利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来观察土壤、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2 能用多种方法研究土壤的成分。3 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愿意亲近土壤,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2.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的第二课。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土壤里有许多他们熟悉的小动物。其它的他们对土壤并没有更多的了解。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以及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型。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鉴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探究能力,研究土壤的成分环节主要采取教师指导实验探究、观察发现、交流总结的方法;研究土壤的种类环节则注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渗透对比实验的科学性是保证实验结果有说服力的关键。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凭借PPT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认知平台;结合课堂上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帮助学生形成对土壤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更直观、清晰的科学认识。五、教学过程(一)到实地去挖土壤并且观察土壤。几点注意事项:不要用小铲伤着自己和他人。不要扬土,以防止土进到眼睛里。不要扔石头,以免伤人。不要用摸完土壤的手揉眼睛。在使用放大镜时要谦让。采集土壤回来要洗手。【活动意图:由学生亲自参加的挖土活动,可以使学生非常兴奋,因为学生可以在劳动中体会一种快乐,这样也使学生能够亲近自然,体会到一种真切的泥土的芳香,体会到大自然的真实的味道。】活动交流:1你在土壤里发现了什么?2你最感到惊奇的是什么?3猜一猜,颜色不一样说明什么,猜想土壤里可能会有什么?【活动意图:认识土壤的特征】(二)研究土壤的成分参考:【百度视频】土壤的成分/show/hv5Aa3kv2aLuqNuD.html【百度搜索】沙土、壤土、黏土各土质成分是怎样?/b/17744661.html 主要完成三个分组实验: 1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上的泥,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学生汇报交流实验后的观察结果,并根据现象分析土壤里有什么物质。【活动意图:在科学实验中,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尤其是科学方法的指导,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三个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到了土壤中一些并不让人注意的东西,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演示实验:参考:【百度视频】土壤中含有腐殖质实验/v?word=%CD%C1%C8%C0%D6%D0%BA%AC%D3%D0%B8%AF%D6%B3%D6%CA%CA%B5%D1%E9&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讲解实验用具及操作步骤,进行酒精灯加热土壤的实验演示。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怎么有的同学在捏着鼻子?你有什么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提示:如发现土壤颜色浅了、干了,说明土壤里的水分蒸发了,从而证明土壤里含有水。给土壤加热后有臭味,说明土壤中有可以燃烧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动植物的残体腐烂之后变成的。我们给它取了名字叫腐殖质,腐殖质一般是黑褐色的,在土壤中腐殖质越多说明土壤越肥沃。【活动意图: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物质。】 综合认识土壤的成分(1) 谈话: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下面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播放动画“土壤的成分”(2)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等组成的。 (三)研究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讲解:含沙多的土壤 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参考:【百度视频】沙土、黏土和壤土渗水性实验/u11/v_NTEzMzA5OTQ.html 【百度搜索】不同土壤渗水性比较实验器/productshow/offerdetail/18-649-2118-552775.html1 老师这有一套装置,假如用它来研究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性质的话,你觉得可以研究出什么性质呢?2 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并说出自己的假设和方案。3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方法1:倒入量杯;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4学生实验: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5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6【百度搜索】3种土壤渗水性比较/z/q232248077.htm 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黏土的不同1.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沙土和黏土,假如来比较它们的不同,可以怎么研究?2.学生讨论并交流方案 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参考:【百度搜索】沙土、黏土、壤土、哪个能握成团/html/xuexibangzhu/20100412/31037.html3.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活动意图: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种土壤的特性。】(四)课后拓展指导我们扬州地区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有什么特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 【百度视频】我国土壤的分布/v_show/id_XNTE3MzU2OTY=.html【百度搜索】我国不同土壤的特点分布/question/78933881.html【百度文库】沙土壤土黏土适合种植的作物/view/76ad9f43336c1eb91a375dda.html【活动意图: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型,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意识。】六、板书设计了解土壤七、教学反思1培养观察土壤的兴趣是根本土壤属于司空见惯的事物,越熟悉,越不容易细致观察,形成科学认识。农村孩子接触土壤的机会较多,我校虽然处于城乡结合处,但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探究意识不强。一方面,父母限制,出于怕脏的心理,往往不让学生碰。另一方面,土壤没有现代玩具那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特别之处,学生主观上不会主动探究。因此,造成孩子接触土壤不多,没有形成科学认识的现实状况。土壤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秘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引导细致观察,科学认识土壤是本课努力的方向。因此,本课我时时注重运用语言调动学生对土壤的观察兴趣。2 指导细致的观察是重点观察是本册教材重点训练的探究技能。比如比较沙、黏土的不同时,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方法去细致观察,形成多方面的认识:再如,“把小土块放入水中,静止一段时间后”环节,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认识浮在上面的是一些“杂物”,那么这种观察只是一种粗浅的认识,浮于表面。我让学生用小勺把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捞出来,分散在纸巾上,用放大镜观察它们是什么?学生观察就细致多了:这些极碎小的东西是树叶、树根、树枝、树皮或小动物的尸体,由于腐烂,它们变成了腐殖质。3 突破交流汇报的瓶颈是关键三年级孩子思维活跃,爱举手发言,错了不怕别人笑话,往往观察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善于抓住主要的、本质的特征来汇报,一方面,学生不易形成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如果教师放任自流,也造成了课堂宝贵探究时间的大量流失,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比如,将土壤倒入烧杯中,让学生描述一开始看到什么,过一会儿看到什么。学生对于开始出现的“气泡”和后来水面的“泡沫”观察、描述不到位,只是重复汇报“水变浑了、土散开了、水表面有杂物”,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为什么有气泡向上冒?什么浮在水面上?并引导学生抓住“气泡”和“泡沫”出现的时间和方式等进行比较描述。出现时间方式作出的判断判断依据气泡一开始自下而上空气1、空气已经跑出去了,不会留在表面;2、农民插秧之前耕过地、施过肥的水田四周有大量类似的泡沫。泡沫过一会儿漂浮在烧杯表面肥料4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是有力的支撑一方面,我虽然是科学专职教师,但对一些科学知识的把握还不够精确,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搜索视频及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品甲醛含量检测与评估作业指导书
- 电竞公司绩效考核周期规章
- 电竞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细则
- 电竞公司进出口结算管理规章
- 融资与投资管理作业指导书
- 重难点自考专业(小学教育)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B卷】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分式》定向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重难点自考专业(行政管理)真题附答案【基础题】
- 体育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研究(续)
- 三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方案
- 异位妊娠的课件
- 食品安全体系FSSC22000-V6版标准要求及内审员培训教材
- 人教版2024年小学升学考试数学模拟测试卷(共5套)(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肺栓塞的护理课件
- (高清版)TDT 1031.6-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6部分:建设项目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件
-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 《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 山西航空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电子商务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
- 缆索起重机检查评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