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m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诗人简介 1生平 杜甫 (公元 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国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 “ 诗圣 ” 之誉,其诗有 “ 诗史 ” 之称。 在内容主旨上,杜甫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 “ 诗2 / 8 史 ” 。 在艺术上,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 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 “ 忠君 ” 思想。 2作品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收集在杜工部集里。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登岳阳楼等。 二 、关于秋兴组诗 1创作背景 公元 759 年,杜甫为避 “ 安史之乱 ” ,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3 / 8 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 770 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2题解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 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是其中的第一首。 秋兴第一首,是组诗领起之作,八诗之纲领。(读杜心解云: “ 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 生命不永。 三、赏析课文 1理解词语 玉露:白露。 4 / 8 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连天。 “ 兼 ” ,连的意思。 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 开 ” 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 接地阴:风云盖地。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系( j): 系舟上岸。 寒衣:冬天的衣服。 催刀尺:赶裁新冬衣。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这里是捣布,把布捣平整后用来裁剪衣服。砧( zhn),捣衣石。 2翻译全诗 玉露凋伤枫树林,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峡中的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 塞上风云接地阴。 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菊已开两度回想他日再流泪, 5 / 8 孤舟一系故园心。 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我游子的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游子征夫赶制寒衣, 白帝城高急暮砧。 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急促的捶布声。 3诗歌评析 首联短短 14 个字里,那满目衰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悲凉之基调。这里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用互文手法,紧承首联 “ 气萧森 ” 语意,描绘望中的 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骇浪滔天,阴云匝地。这里老杜明写对江间波浪、塞上风云的感知,实写老杜对时局的担忧: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可谓一石二鸟,巧妙之至。 颈联转入了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倾诉思乡衷曲。借一个 “ 泪 ” 字托出焦灼无奈的思乡之情;用一个 “ 孤 ” 字传说出漂泊无依的苦况。以 “ 丛菊两开 ” 、 “ 孤舟一系 ” 的图景,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6 / 8 尾联写户户捣布声,家家催刀尺,赶制棉衣已成必然。对 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古时候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戌边的将士制作寒衣,因此捣衣(这里是捣布,把布捣平整后用来裁剪衣服)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 四、总结全诗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交汇,浑然一体。 1主旨意境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 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2艺术技巧 情景相生,融汇无间,情因景生,景因情活。 粗略看来,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和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7 / 8 不可分。全诗,首联写秋色秋气,颔颈两联托秋起兴,感世伤己,尾联绾合景色人事,缝合之细密,结构之谨严,无以复加。 语言练达,句法奇异,对偶工稳,文气流荡。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的意愿。该诗更是如此,如: 颔联中的 “ 兼 ”“ 接 ” 二字,即极为练达而传神。 尾联在 “ 白帝城高 ” 之后缀以 “ 急暮砧 ” ,出人意表,却有着含蕴无穷的深长余韵。 最为突出的是颈联之遣词造句。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上句之 “ 两开 ” ,既前应 “ 丛菊 ” ,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 “ 泪 ” 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一语双关: “ 丛菊两开 ”既谓花开有时, 又见出时光流走; “ 一系 ” 既伤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降碳建筑改造方案设计
- 学校法治讲座活动方案策划
- 单体项目建筑摄影方案设计
- 英国北海油田
- 退休教师座谈会校长致辞:情系校园忆往昔心牵桃李盼常聚
- 团结超市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美发搞活动策划方案
- 个人协议书范本
- 电竞产业全球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 2025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能力检测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汇报课件
-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金属冶炼中的安全与职业健康
- 绿色建筑材料
- 身份证籍贯对照表(自动)
- 2023年全国卷英语甲卷讲评课件-2024届高考英语复习
- 全国宪法演讲比赛一等奖演讲稿
- 人体全身穴位按拼音找图-附人体穴位图解
- 康复伦理问题
- 《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
- 华北电力大学授予本科生学士学位名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