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doc_第1页
2019年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doc_第2页
2019年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doc_第3页
2019年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doc_第4页
2019年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教学内容:5253页,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减法的口算方法,熟练正确的口算。、通过多种信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索交流发现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搜集信息、选择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画面表现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熟练准确地口算两位数减 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课前准备:口算题卡、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口算小能手,生: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好。师:这一周我们学校组织了“绿化班级、人人有责”的活动展示,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一年级展出了盆花。生2:二年级展出了30盆花。生3: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细心呀!二、 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生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盆花?生2:师:你们真厉害,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师:那要求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盆花?需要用到哪两个信息呢?生:需要用到二年级展出了30盆,一年级展出了9盆花。师:你们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一样吗?生:一样。师:学们都非常聪明,那谁会列算式呢?生:30-9师:你们同意他的列法吗?(板书算式)师:那要求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呢?生:24-8师:板书算式。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问题为什么都要用减法计算呢?小结:当求比 一个数多几或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时,就要用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位数减 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三、 合作交流、探究算法。师:算式我们会列了,哪30-9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吧!(学生独立操作)师:算完了吗?你是怎样算的?先说给同桌听听。(同桌交流)师:课件展示过程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通过用小棒摆一摆把30-9变成了我们以前学过的10以内的减法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师:现在老师再给你们几道这样的题,有信心把它算得又对又快吗?(课件出示练习题)生:独立完成,对照结果。师:30-9你们会算了,那么24-8怎样算呢?可以再请小棒帮帮我们。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展示。师:课件展示,请同学们看看你们跟老师的哪种方法一样?师:我们再来做几道题试试吧!生:立完成,对照结果。师: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十位为什么会少1?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通过课件演示过程。小结: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我们要从十位上借一个十,然后再减,我们称它为退位减法。(补全课题)四、 巩固练习,应用拓展。师:完成自主练习1、拿小棒的练习。2、帮助叶子治病。3、帮小蜜蜂回家。4、解决实际的问题。五、 总结回顾、课堂提升。师:一节课的时间不知在觉中就要结束了,咱们一起来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好吗?可以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也可以说哪个环节你学得开心。生:。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附送:2019年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1 青岛版六三制教学内容:第75、76页 信息窗1教学目标:1、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计,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4、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 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一厘米长的小棒、尺子、橡皮、铅笔教学过程:一、 课前交流:“孩子们,你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现在,请伸出你的右手,你能叫出这5个手指的名字吗?说的真好,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哪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最大?(生答)我们通常把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叫一拃。来,伸出你的一拃让老师看看,并在小组内给同学比一比谁的一拃大。”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大家想看吗?(出示课件 阿福的新衣)师:谁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生说:师傅手大,徒弟手小)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分析得也很有道理,怎样才能使师傅和徒弟量的衣服一样大呢?(生说:师傅裁,徒弟量,用尺子)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小徒弟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非常感激你们的。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厘米的认识1、 认识尺子师:由于师傅和徒弟的扎不一样大,结果闹出了大笑话,刚才这位同学说可以用尺子量,这个主意非常好,为了让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相同,于是就制造了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关于尺子你都知道什么?(生说)拿出你手中的直尺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交流(课件展示)如:数字、竖线(叫刻度线)字母cm师:在数学上cm表示厘米,厘米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测量长度的单位。(板书)2、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师:尺子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生说,课件闪烁)你还能找到不一样的1厘米吗?(生说)也就是说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师:那么到底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好吗?举起来看师:在我们的身上或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是1厘米呢?大家可以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这么多长是1厘米的物品,看来的确认识1厘米了;如果2个1厘米拉起手来你知道是几厘米吗?师:(课件展示)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提出像老师这样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师:你可以提一个问题让同桌来回答,(学生活动)老师来检查一下, 3、学习测量方法师:大家比划得很认真,老师这有一张卡片,你能估计出他有多长吗?(生说)卡片到底有多长呢?你想不想知道?我们就用尺子来测量一下,看看谁估计得最接近?咱们班有没有同学会测量?(指生上台量)师:可以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吗?嗯,他是把卡片的一边对齐0,另一边指着12,就知道是12厘米了。大家同意他的测量方法吗?还有不用的方法吗?(生交流,可以比较那种简便)师:谢谢你教会了大家测量的方法,怎么样,大家想不想亲自量一量,试一试。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测量方法?(生上台,指生说说他测量得怎样)4、认识线段测量线段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交流四、 实践应用,拓展思维。1、 课本第3题,谁是冠军?课件出示2、 我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