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ppt课件_第1页
梅岭三章ppt课件_第2页
梅岭三章ppt课件_第3页
梅岭三章ppt课件_第4页
梅岭三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包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2.品析诗的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学习目标,3,郭沫若赠陈毅同志,一柱天南百战死,将军本色是诗人,元帅诗人,4,【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走近作者,5,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这三首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陈毅同志当时从容、镇定;诗“留衣底”,又说明陈毅同志当时是准备把它作为遗言留给党和人民的。,写作背景,6,梅岭三章陈毅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朗诵,余:我。旋:不久。,从开头的小序中能得出什么信息?,时间、地点和写诗的原因。小序交待了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说明是补写的。,整体感知,7,阅读小序,说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细读感悟,8,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1.此章第一句有什么作用?,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现了诗人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凛然正气,后两章都由此句起。,2.第三句中“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解读第一章,回首征程过去,9,3.“旌旗”“阎罗”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法。阎罗:即阎罗王,迷信传说种阴间的最高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方法,在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重点词的表达效果),“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10,第一章: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小结:,面临牺牲的考验,立下革命到底的誓言。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除恶务尽的决心。“意如何”是自问:今天面对“断头”的重大考验,想到的是什么呢?究竟应当怎么办?问题不容回避。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创业艰难百战多。百战是为了创业,创业必然艰难重重,要付出重大代价。如果牺牲了,去到地府,还要为革命战斗,要去“招旧部”、“斩阎罗”。这就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回答。,11,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1.“烽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方法,指战争。,2.“飞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飞来”一词有轻快、欢欣的意思,用纸钱来祭奠死者是我国的民俗特色,诗人盼望捷报当纸钱,表现诗人豪迈、爽朗的性格,妙语天成,壮而不悲。,解读第二章,勉励战友过去,12,3.第二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面对今日,勉励来者,盼捷报飞。洋溢着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13,小结:,第二章: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忆征程,激励战友。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作者从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到1936年恰好是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活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达在“断头”威胁面前的浩然正气,照应第一章首句。“捷报飞来”想象胜利的喜讯来得又多又快,描绘胜利到来之日的景象。全诗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14,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1.“应有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革命信念?,体现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诅咒,同时也表达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2.“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自由花”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血雨腥风”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取义成仁”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自由花”,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指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解读第三章,展望未来将来,15,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16,4.第三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写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展望未来,取义成仁,开自由花。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17,小结:,第三章: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展望未来。抒写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血雨腥风应有涯”,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英明预见。诗人赋予“取义成仁”以崭新的内容: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而自由之花一定在“人间遍种”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在全世界实现。这是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顶点,也是对第一章首句自问的圆满回答。,18,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深入探究,19,在这三首诗里,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主题探究,20,“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诗人预言反动派的统治应该有个尽头。,借喻,借代与借喻比较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借代,21,梅岭三章,一、过去二、现在三、未来,内容,现实、理想、想象相结合,精神,回首征程勉励战友展望未来,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时间,板书设计,22,巩固提升,1、梅岭三章中统领三章的句子“断头今日意如何”,2、试将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对比,共同之处何在?,三年羁(j)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别云间,夏完淳,“人间遍种自由花”表现了怎样的理想?,表现了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作业布置,23,3.陈毅梅岭三章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两句与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描写的意境相同吗?试作分析。,博学多才,文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