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评析_第1页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评析_第2页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评析_第3页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评析_第4页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评析马志杰(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5级思政2班,051210332)摘要:风险社会理论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于1986年提出的。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具有典型的生态主义特点,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现代社会风险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并做出了全面的分析。但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来看,也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面临许多社会问题,风险社会理论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字:风险社会;反思性现代化;批判;启示Abstract:the theory of risk society is proposed by Ulrich Beck ,who is famous socialist by 1986.His risk society is typical of ecologicalism ,and provid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on of modern society for us.But as a Marxist,it has many shortcomings,need critical inheritance.Our country i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transition,facing many problems,risk socie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Key words:risk society; reflective modernism; criticise ; Inspiration引 言2003年非典事件,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以及今年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等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众多社会学家为此做出了卓越的科学研究,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是著名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专家,他与吉登斯是风险社会的制度主义流派代表人物之一,具有明显的生态主义倾向。他的风险社会理论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现代社会风险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研究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尤其是其生态主义观点,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社会和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一、风险社会理论概观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德国社会学家,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贝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问题”、“风险社会”、“反思性现代化”、“个体化”和“全球化”等问题,并力图在社会学的框架内分析“世界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动力。作为一名多产的社会学家,贝克自1986年先后出版了风险社会:新型现代化的未来之路该书的英文版书名为Risk:Towards a New Modernity,由伦敦的Sage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翻译者为Mark Ritter。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中文书名为风险社会,译者为何博文、解毒剂: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和世界主义视野等代表作,并因此获得众多国际奖项和荣誉,享誉世界。他在风险社会:新型现代化的未来之路一书中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理论观点。在风险社会理论中,贝克赋予“风险”以新的涵义,他认为风险是“一种应对现代化本身诱发的并带来的灾难与不安全的系统方法。与以前的危险不同的是,风险是具有威胁性的现代化力量以及现代化造成的怀疑全球化所引发的后果,风险及其结果在政治上具有反思性。”杨雪冬等.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5这一具有反思性现代性的定义明确的将其与传统的风险定义相区分,在这个意义上,风险是与反思性现代性(或晚期现代性)同时出现的。贝克以生态为切入点指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财富的社会分配系统的伴随着风险的社会分配。在后工业社会中,生产力的膨胀发展,使潜在的风险发展到我们无法预知的程度,当人们即使是无产阶级获得极大的物质进步的时候,风险也犹如18世纪的魔鬼来到我们面前,看不见却能真实体验到。“格陵兰生长着680多种植物,其中519种处于危险之中。依赖草场生长的鸟类,比如白鹳、麻鹬,在急剧的减少;人们试图通过草场鸟类计划来保护巴伐利亚最后的鸟群(环境问题专家委员会,1985.20)世界上最肮脏的化工城坐落在巴西,每年贫民窟的居民不得不重修他们的铁皮天棚,因为酸雨在腐蚀它们。任何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的人都会长皮疹,像巴西人说的鳄鱼皮 (明镜1986,第50期,110)”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 .江苏:译林出版社,2004:57贝克的生态主义视角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民众对工业化造成的环境破坏有了切身的感受,当其求助于科学理性时却发现一切都是正常的,民众被迫举起了社会理性的大旗。科学理性对知识的垄断被打破了,作为污染保护者的身份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构建进政治中的科学技术回答的问题不能安抚社会运动,而社会运动提出的问题也得不到科学理性的有力回复。不管社会理性与科学理性如何纠结,确证的事情却发生着:我们的环境正在恶化。并且这种恶化的后果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在世界的空气中自由飘散,那些生产风险或从中受益的人迟早会受到风险的报应,呼吸着同一空气的民众,失去了他们阶级的保护,全球风险的客观社区形成了。同时,风险分配的类型、模式与财富分配的逻辑有着根本的差别,但二者又存在着隐秘的契合:财富在社会上层聚集,而风险在社会下层聚集。就此而言,风险似乎巩固了当前社会的阶级结构,但长远来看,风险与财富的逆向分配却瓦解着阶级社会的基础。不同阶级、党派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结成共同体。这种分配方式不仅产生了随着阶级而定的苦难,而且在处理、避免或消除风险的可能性和能力上,在不同的阶层之间的分配也是不公平的。新的社会对立失去了阶级的烙印,产生于生产风险和消费风险的人之间,并蔓延到所有的社会领域,然而它的政治主体却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没有一种政治制度能够应对这种风险,没有一个政治团体声称对此负责,声称对此负责的团体已失去了它的选民,哪个团体能够承担起这项任务也仍然是不明确的。民众开始走上街头,质疑民主政治的存在,文明的副作用传递给了政治“副作用”。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由文明发展来的风险社会境地,使世界社会的乌托邦有了更多的现实性或者更大的可能性。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悖论。现在还不存在的后果强烈地影响着我们当前的行为和文化,风险社会将何去何从?首先,风险意识的启蒙。贝克认为,“传统的现代化理论思路无法解决风险问题,传统理论仍然把进步的观念和有益的技术发展联系在一起把19世纪的想法用于20世纪后期的尝试是社会理论、社会科学和政治范畴的错误”程新英,柴淑芹.风险社会及现代化发展中的风险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思想评述J .学术论坛,2006(2):2。在早期工业社会时期,风险没有成长为公众讨论的主题,但在反思性现代性阶段,风险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人们决策的重要依据,风险社会要求现代化要具有“反思性”,学会“自我批评”,“风险社会从本质上表明自己是个自我批评的社会,不仅是针对个别情况进行批评,而且还要在原则上进行自我批评”乌尔里希贝克.自由与资本主义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61。在反思性现代性阶段,风险意识已经被广泛接受,贝克对此持乐观态度,称风险社会为反思性社会。其次,贝克认为,社会要继续发展不能再走“依靠科技进步”的老路,要创新思维。在现代化阶段,政治制度并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决策,却要对科学技术决策的后果负责。因此,在反思性现代化阶段,政治一反常态的表现出“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现行的政治制度需要反思、改革,使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决策由非政治向政治化方向发展,并最终使科学技术构建进政治文明,即公司企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必须经过有规则的政治讨论阶段,并形成一定的法律、制度框架。再次,“第二次启蒙”的形成并获得发展,人们发起了相应的社会运动和非政府组织。例如工会运动,绿色和平运动,全球性的贫民社会运动和世界主义政党等等。二、对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评价(一)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进步性风险社会作为一个理论提出并不是历史分期上的社会形态,也不是某个具体社会或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仅是对目前人类所处的时代特征的形象描绘。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视角来看,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动力机制,“不仅包括社会的和政治的,还有技术、化学、生物及医疗的专门知识”,从本质上说,贝克认为风险社会起源于科学理性是深刻的,科学理性创造并影响着生产、生活,进而向风险社会的过渡。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论断。风险社会的产生是由于科学的过度膨胀,导致人异化,“阶级社会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我饿!另一方面,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则可以表达为:我怕!”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 .江苏:译林出版社,2004:57并最终走上街头,引发政治的副作用。另一方面,风险社会理论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认识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视角,它以工业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基础,探讨一个普遍存在于反思性现代性的重大问题,这不是个别的案例,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贝克以生态主义视角为切入点,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风险问题。风险社会的出路也将对整个社会制度与世界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同时,风险社会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社会风险的多种可能性,为我们解决风险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风险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的风险不仅表现为生态的,还表现为社会的、经济的。并最终导致政治的“副作用”。这一认识比以前的“风险”定义更为深刻,更具普遍性。(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局限性第一,风险社会理论未能深入揭示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源。贝克认为风险社会起源于科学理性是深刻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胜枚举的破坏力量,甚至在人们应用一种新技术抑制破坏力时,又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科学理性何以长盛不衰?背后的支撑力量是资本。风险社会的根源存在于资本的本性中。资本的本性就是在资本家手中,资本该如何运作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贝克认为工业决策通常由整个专家组织、经济集团和政治派别权衡利弊得失后所做出的,看似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吴冬明.“风险的源泉”与“科技的副作用”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2。诚然,自资产阶级获得国家政权以来,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200年间,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与自然风险、社会风险作斗争,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并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法律法规,并且还在不断地创制。但同时,人们也发现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并没有因为规章制度的完善而减少,反而感觉到生存环境每况日下,社会风险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并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并且这种风险逐渐由现实世界向思想文化方面转变。例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边界冲突,国家之间的经济制裁等等,每天都有生命丧生,这是企业单纯地追求短期和局部的经济利益造成的。另外,在贝克看来,资本的运作也缺乏国家和大众的监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没有约束力,根据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论断,企业有自由运作资本和科研的权利,不受国家、人民的监督,方能提高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给企业以最大的自由度,甚至允许其不对自身产生的后果负责。“(企业)决策知识在被提出后,才来到政治家的桌子和公共领域的”吴冬明.“风险的源泉”与“科技的副作用”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2,对资本扩张的无限贪欲被摆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首要位置。政府所运用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等带有政治导向的作用的方法手段,也只不过是唯技术之马首是瞻,处处咨询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技术人员,科学理性被构建进政治中来。不难看出,科学理性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只不过是资本增殖的工具。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也像与生产过程有关的一切知识的发展一样,它本身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卡尔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8。因此,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资产阶级对资本增殖的贪欲才是导致社会风险的根源。贝克仅仅看到科技的工具性作用,却未意识到风险的根源,甚至武断地认为,“取消科学的权威不是失败而是成功”,妄图以此来消解社会风险。不能不说是风险社会理论的一大“硬伤”。第二,在风险社会的出路上,贝克没有找到现实可行的出路,只是指出前进的方向,而没有指出这条道路的现实依据。一方面,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虽然涉及到方法论中的诸如观念上的反思、启蒙,以及政治的民主化等对策,但仍然停留于理论的层面,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其正确性有待考究。例如,贝克认识到科技虽然带来了社会风险,但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因此,他并不对科技持彻底的否定态度,而是主张建立一整套能够进行自我约束、规范的政策法规,即“再造政治”。但对能否做到这点,贝克坦言“对这一点迄今还没有答案”。此外,他也看到了科技在决策方面的弊端,即科技决策是完全不考虑对社会的、人的后果的,其解决方式仍然要依靠构建进政治体系中的科技来解决,科技要对它所产生的后果负责,贝克承认在这方面也存在着困境。另一方面,贝克将风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第二次启蒙上,即思想、社会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反思,主要表现为社会形式的和非政治性的社会运动形式上。例如,绿色运动,工会运动,全球性的贫民社会运动,世界主义政党等等。“第二次启蒙一旦应用到政治理论与民主理论中去,必定造就出非地域化后民族主义的、世界主义的民主的观念、概念与组织形式”乌尔里希贝克.自由与资本主义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225乌尔里希贝克.自由与资本主义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59。虽然文化上的启蒙对于应对风险必不可少,但缺少合法合理的执行机构,缺乏强有力的执行能力,不足以彻底解决社会风险。贝克分析不可能依靠阶级斗争来应对社会风险,因为阶级斗争是以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而风险社会失去了自工业社会发展而来的阶级本质,“民族国家式的阶级本体论已经瓦解”。因而,贝克只能寄希望于世界的“乌托邦”,“借助发动起来的世界公众,风险定义的贯彻以及所有妥协让步紧密相联的对个别国家的调控的实现”。世界社会的“乌托邦”可能确实是唯一的出路,但在一个仍然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世界体系中,世界的“乌托邦”又何以实现?同时,风险社会理论仅依靠于政治的社会的民主运动,及非政府组织,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涉及到根本制度的改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仍然不得而知。三、风险社会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经历着漫长而痛苦的社会转型时期,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从60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的过程中,由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容易发生贫富不均、道德沦丧、失业和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风险问题。进入21世纪初期,我国人均GDP跨过了1000美元大关,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之前,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在未来的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正是社会风险的高发期。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关于社会风险的运作机制,对于我们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充分认识社会风险,以前瞻性、全局性的眼光把握社会变革,并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协调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建设性意义。(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贝克关于资本的逻辑、“科技的副作用”等观点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共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社会转型。这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同时,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使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遭受着“科技的副作用”。“我国当代著名的医学家、工程院院士终南山在2004年春天广州越秀区的人代会上警告说:50年后广东的大多数人将丧失生育能力。”傅溪鹏.2004中国报告文学选M .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443这就是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给予我们的思想撼动。我国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由于风险在当前一段时间内具有潜伏性,并且不可能从整体上完全消解,但是根据贝克风险社会理论,风险一旦获得政治、文化上的反思,那就有了减少、规避和消解的可能性。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耕地面积锐减,森林湿地环境恶化,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水域污染加剧,黄河断流时间持续增长,同时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入河入江,淤塞河道。为此,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更多的精力关注生态问题、社会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促进中国平稳渡过社会转型期。(二)社会风险管理2003年“非典”事件,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以及今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社会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社会风险管理水平,通过优化制度将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社会风险管理(Social Risk Management)是世界银行为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于1999年提出的社会保护政策的全新理念,旨在拓展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强调也能用多种风险控制手段、多种社会风险防范与补偿的制度安排,系统、综合、动态地处置新形势下各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社会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包括社会风险预警、社会风险分析、社会风险控制和社会风险补偿。其中,社会风险补偿系统是防范社会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在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我国应着重建立社会风险补偿系统,在强化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拓展社会保障空间,强调构建政府社会保障机制,市场商业保障机制,社会家庭、社区、民间救助机制三位一体的、系统的、动态调整和迅速反应的社会风险补偿机制。社会保障通过国家强力保证实施,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减震器。但是我国目前国力薄弱,社会保障资金不足,覆盖面小,服务质量有限等阻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为此,国家鼓励个人参与商业保险,以得到多方面、有效的风险防护。我国目前的商业保险市场发育良好,在有关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发展势头迅猛,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在中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3年,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养老保险产品110多个,健康保险产品300多个,商业性养老保险业务保费收入430.43亿元,同比增长12.74;健康险保费收入241.92亿元,同比增长97.58。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为9122.84亿元,保险资金可投资余额8739亿元,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券占企业债券总量的一半左右,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占整个证券市场基金份额的26.3%。今后,商业保险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在社会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民间救助属于民间自发组织形成的社会自救机构,其中影响比较广泛的有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等。例如,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于1994年,截止目前,在全国拥有260多个会员单位,直接募集慈善款物共折合人民币40多亿元,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在现代化建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