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 2.掌握东晋、前秦的建立和淝水之战。 3.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动乱对社会经济所起的破坏作用,培养学生从社会大环境中去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 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对西晋八王之乱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 2.通过对内迁各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每一个民族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2 / 22 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1.淝水之战。 2.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 1.这一历史时期历史发展线索。 2.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 1.歌谣导入法。可以用歌谣的形 式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线索讲清楚,从而带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特点和导入新课。 2.讲述法。对西晋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和淝水之战等内容,采用讲述法好些。 3.图表法。由于本课线索复杂,又涉及较多的空间概念,故而用图表法,增强直观性。 4.讲解法。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可以适当讲解,因为这一目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用此法会好一些。 5.联系现实法。主要是经济重心南移。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和淝水之战形势图。 课时安排 3 / 22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 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 “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属于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 江南地区的开发 ” 。 导入语例示二 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那么,汉朝时的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 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来看三个成语:先看 “ 投鞭断流 ” 。它是用来形容军马众多的。在特定语言环境下,也用以形容自恃自信。再来看 “ 风声鹤唳 ” 。它用来形容有一点风吹草动和声响,就惊恐慌乱起来。第三个成语是 “ 草木皆4 / 22 兵 ” 。它用来形容惊慌时疑神疑鬼。(把三个成语都写在黑板上)同学们知道吗?这三个成语都出自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发 生在前秦与东晋两个政权之间的一场战争。那么,淝水之战的背景是什么?淝水之战中双方胜负如何?淝水之战对当时的南北双方都有哪些影响?学完这一课后,我们就会解决这些问题的,下面我们来看详细内容。 导入语例示四 请同学们先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三国两晋南北朝歌诀 黄巾起事东汉瘫,群雄割据起战乱。 三国鼎立魏蜀吴,分裂割据六十年。 西晋代魏灭蜀吴,统一时间太短暂。 东晋偏安于江南,十六国家乱中原。 宋齐梁陈称南朝,三魏齐周北半边。 分裂二百七十载,统一江山隋朝建。 同学们,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从公元 220 年到 589 年,即从曹魏政权建立到隋灭陈统一全国,历时三百六十多年。这段历史头绪繁多。政权更迭频繁,除西晋短期统一外,主要是封建国家的大分裂时期。掌握这个时期的朝代顺序,是学习这段历史的首要问题。关于三国的历史,我们前面已经学5 / 22 过,根据这首歌谣里的顺序,三国结束后应当是西晋王朝开始。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西晋的兴亡和取代西晋的东晋和十六国的历史。 板书第 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魏灭蜀汉和司马炎建晋灭吴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把三国到西晋一段历史的线索先理顺。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一个同学起来复述一下从三国到西晋的逐步演变。 学生复述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首先是魏灭蜀汉,然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在公元 266 年代魏建立了晋朝。最后, 280 年,晋灭孙吴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教师引导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知道三国后期,在历史舞台上活动的主要人物在蜀国方面来讲有诸葛亮、姜维等人,在魏国有司马懿父子等。下面,请同学们讲一讲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故事,看一下大家对这段历史的熟悉程度。 学生讲述 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五丈原交战,司马懿吃了败仗。他退回营寨,坚守不出。蜀军到他营前百般叫骂,司马懿吸取了从前的教训,充耳不闻,并命令众将官,不许前去6 / 22 迎战。诸葛亮为长远打算,让蜀兵在渭河南岸的土地上开荒种地,以充军粮。两军就这样相持了很长时间。 诸葛亮见司马懿拒不出战,便用了一个盒子装了妇人用的头巾和衣服,并写了一封信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信中写道:你身为魏国大将,竟不能率部下与我一决雌雄,而缩在营中不敢出战,这和妇人有什么区别,不如穿上我给你送去的这些衣服,回家享清闲去吧。司马懿看了以后虽然怒火中烧,但还是控制住 自己,并很隆重地招待了来使。为了从来使口中套得蜀军的虚实,司马懿假装热情地对来使说: “ 诸葛丞相每日忙于军务,身体还好吧? ” 来使说: “ 丞相每日都早起晚睡,事必躬亲,近来他的胃口不好,只吃很少的饭。 ” 使者走后,司马懿对他的手下说: “ 诸葛亮每日军务繁忙,可吃饭休息都不好,我料他不能再活多久,我们只要坚守营寨,蜀军会不战自退。 ” 果然,诸葛亮因长期操劳,积劳成疾,不久逝去。蜀军退走,司马懿也退兵洛阳。(如果学生愿意,可以在课后组织故事擂台赛) 教师讲解诸葛亮死后,蜀汉开始衰落。继续执政的蒋琬、费祎基本上遵循 了诸葛亮的各项政策,蜀国尚能维持较安定的局面。 253 年,费祎被魏国来降的郭修刺杀。此后,侍中陈祗和宦官黄皓相互勾结,干预朝政,政治日益腐败。大将军姜维于艰难中继续诸葛亮的未竟之业,派兵屯守汉中。自7 / 22 己亲统大军多次伐魏。由于刘禅昏庸,黄皓等从中作梗,姜维的北伐毫无进展,反而劳师动众,国力更趋衰弱。 263 年,魏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亮分兵三路,大举攻蜀。钟会率 10 万大军为主力。由斜谷入汉中,姜维率蜀军主力于剑阁防守,双方激战。邓艾率 3 万军出阴平道,行无人之地 700 余里,南下江油(四川江油北),在绵竹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激战,诸葛瞻阵亡。魏军直逼成都。蜀朝廷一片混乱。光禄大夫谯周建议刘禅举国投降。他说: “ 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投降后,后主尚可封爵延年。 ” 于是刘禅出降,蜀亡。这时,姜维伪降钟会,跟随进军成都。次年,钟会想叛魏自立为王,姜维伪与钟会合作,准备乘机恢复蜀国,后事败自杀。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乐公。 教师引导刘禅在位,昏庸无能,无一贡献。但也有两大好处,一是充分信任诸葛亮,政事咸委于他,使诸葛亮的治蜀方略能够实施。二是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我想问大家的是这个成语叫什么? 学生回答 “ 乐不思蜀 ” 。 教师引导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 学生回答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国的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说: “ 此间乐,不思蜀矣。 ” 教师讲解司马懿是河南温县人,出身于著名的世族豪门。8 / 22 初为曹操起用,但受压抑。明帝时地位提高。明帝死后,年仅 8 岁的曹芳继位,司马懿与大臣曹爽受诏共同辅政。后在洛阳发动了政变,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掌握了朝廷大权。此后,曹魏政权为司马氏所左右。司马懿死后,先由其子司马师掌权,后由司马师之弟司马昭掌权。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自为相国,称晋公,接着封晋王, 完全控制了魏国政权。他杀名士嵇康,肃清异己势力,加紧废魏准备。 265 年,司马昭死去,其子司马炎继为晋王。 266 年,司马炎在洛阳南郊设坛,召集百官,并有匈奴单于等万人参加,举行登基大典,宣布代魏建晋,改元泰始,都洛阳,是为晋武帝,史称 “ 西晋 ” 。 西晋建立后,在司马昭灭吴准备的基础上,于 279 年,令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帅杜预、王濬等军 20 万,兵分六路,大举伐吴。 280 年正月,王濬从益州顺流而下,烧毁拦江铁索,直抵建业城下。其余几路军马也同时并进,一路上 “ 兵不血刃,攻无坚城 ” 。这时,吴末帝孙皓率太子等人,自缚囚车 ,到晋军营中请降。吴国灭亡,西晋统一全国。孙皓被押送洛阳,封为归命侯, 284 年病亡。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投影。 投影显示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9 / 22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间几回伤亡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写的就是西晋灭吴,王濬率军东下的情景。作者借怀古来讽喻现实。 教师过渡西晋统一全国后,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也趋于安定,但好景不长。由于司马炎的滥封,造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各割据势力之间争 夺权利、展开混战。给社会带来了很大损失。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板书 2.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皇族争夺皇位的斗争 教师引导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特别是晋惠帝时此种现象更甚。生活腐化,争夺皇权的斗争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使西晋短期而亡。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和小字内容,对这一时期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西晋建国后,统治集团日趋腐朽。开国皇帝司马炎就很荒淫。灭蜀、吴后,把刘禅、孙皓宫中的美女送往洛阳,使他的宫女近万人。他还公开卖官。得钱都入私囊。继位的晋惠 帝是个白痴,昏庸不堪。他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问左右: “ 此鸣者,为官乎?私乎? ” 听到许多地方发生灾荒,人民多被饿死,却问,为什么不吃肉粥?这样的人执政,10 / 22 国事腐败可想而知。最高统治者如此,官僚贵族都竞相奢靡,腐化成风,太傅何曾每天吃饭的钱要花上万,仍然没有下筷子的地方。晋武帝有一次到常山公主府上作客,感到王济(常山公主丈夫)家的猪肉味道特别鲜美,吃完后赞不绝口。一问才知是用人乳喂大的。官僚石崇请客,命美女劝酒,如客人饮酒不尽,他便以劝酒不善而杀美女。有一次因一个客人不肯饮酒而连杀三名美女。石崇的厕所,也布置得十 分华丽,洒以香粉,并有美女在厕侍候。石崇曾与皇亲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以白腊当柴烧;王恺用素丝布作步障四十里,石崇就以锦作布障 50 里;王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晋武帝看他的舅父王恺不能取胜,就暗中支持,增他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树拿到石崇面前夸耀,石崇顺手把它打碎,然后叫仆人拿出三四尺高的珊瑚树六七株来,任他挑选。这种情况在当时比比皆是,因此有人指出: “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 。而这种意见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上层统治者足够的重视。 教师引导统治阶级内部的奢侈腐化,加剧了西晋统治的危机,而皇族内部 为争夺皇权而进行的斗争,则加速了西晋的灭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场斗争的简单过程。 教师讲述我们还从一个成语开始,这个成语叫 “ 狗尾续貂 ” 。它是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但这个成语的来历却与这场争权11 / 22 斗争有关。 司马炎称帝后,认为曹魏政权外无屏藩,所以孤立而亡。于是大搞分封制。封司马氏 27 人为王,诸王镇守要冲,逐渐形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集团。这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司马炎死后,白痴皇帝惠帝即位。由他的外祖父杨骏辅政。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想掌握朝廷大权,受杨骏排斥。贾南风在 291年三月发动宫廷政变,让掌握禁军的楚王司马玮杀死杨骏,逼死杨太后,株连数千人。不久又杀掉辅政的司马亮,又杀掉楚王司马玮,控制了朝政。 299 年又想废太子,不久把太子毒死。车骑将军司马伦以替太子报仇为名、杀贾后、夺取政权、逼退惠帝,自己即位。即位后,滥封官员。由于所封官员人数过多,本来官帽应该用貂尾装饰的,现在只好使用狗尾巴代替,这就是成语 “ 狗尾续貂 ” 的来历。司马伦即位不久即遭到其他诸王的反对,各王之间互相厮杀,这场战火从宫廷燃到地方,从洛阳烧到大河南北和关中地区,一直持续到 306 年。 这场战争,前后持续 16 年,中原和关中地区惨遭破坏,社会经济损失严重,北方人民生灵涂炭,西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教师过渡同学们请看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看一下图中的几个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民族我们从图上看,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中上游地区和12 / 22 北方地区。那么,这些民族什么时候开始在这些地定居?它们和今天这些地方分布的民族有何关系?下面我们来看详细内容。大家先看书,对基本内容先作一个了解。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东汉以来。居住在西、北边境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由于本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长 期与汉人友好往来,逐渐走向定居生活,不断向内地迁移。魏晋统治者为了补充兵源和内地劳动力,也常强制他们入塞。这样,西从青海、甘肃,东到辽东,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内迁,主要是刚才我们在图上看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史称 “ 五胡 ” 。 五族内迁后,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316 年西晋灭亡。这就是我们讲的五族内迁和西晋灭亡。 板书 3.五族内迁和西晋灭亡 教师引导看课本上第一个 “ 动脑筋 ” 栏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大家可以充分 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有三:一是统治阶级内部奢侈腐化,政治腐败;二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利,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三是五族内迁,民族压迫严重,民族矛盾激化,13 / 22 最终灭亡了西晋。 教师过渡西晋灭亡后,历史开始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是何时由谁建立的?十六国又是怎样一个概念?课本上提到的 “ 淝水之战 ” 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面将要解决的。 板书二、淝水之战 1.东晋的建立和前秦统一北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 “ 淝水之战 ” 目下的内容,看书 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东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二是东晋建立时北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三是前秦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四是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为什么不能统一江南?(这些问题用投影打出,供学生看书时参照)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东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学生回答西晋灭亡的第二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 “ 东晋 ” 。 教师提问东晋建立时,北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学生回答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 教师提问前秦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 学生回答 4 世纪后期,氐族人 苻坚建立了前秦政权,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14 / 22 教师指导关于淝水之战的过程及结果,我们过一会再讲,现在先看一下前面三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淝水之战的背景。 教师讲述在西晋未年大乱之际,西晋统治者中的许多人都考虑在江南预留退路。 307 年,东海王司马越安排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王导为谋主,镇建业。317 年三月,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的消息传到建业,司马睿称晋王,第二年称帝(晋元帝)。都建康(即建业,因避晋愍帝司马邺讳改)史称东晋 。东晋建立后,由于内部矛盾重重,故造成了政治不稳,无法全力北伐等严重后果。 在东晋建立时,北方陷入严重的混乱之中,从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一百二十多年间,先后建立了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一共十六个。史称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族政权混战不断,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破坏。 前秦是 351 年建立起来的一个氐族政权。苻坚即位后,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严行法制,打击豪强,整顿吏治,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等措施的实施,使前秦势力很快发展起来。到四世纪后半期,就统一了北方地区。 教师过渡前秦势 力的壮大和北方地区的统一,使苻坚增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不以王猛临死时嘱咐他不要伐晋之言为重。于 382 年召集大臣廷议伐晋之事,并且不顾群臣反对,开始大举伐晋,与晋军在淝水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15 / 22 历史上著名的 “ 淝水之战 ” 。 板书 2.淝水之战 教师引导刚才已经让同学们看过了 “ 淝水之战 ” 目下的内容,大家对淝水之战的过程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再看一下这一目下的对于淝水之战描写的小字内容。概括出其中包含的三个成语。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里面包含有三个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 唳。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讲一下淝水之战的过程,使我们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挂淝水之战形势图) 学生讲述 383 年,苻坚率步兵 60 万、骑兵 27 万,从各地一起向南进发。开始了伐晋行动。出发以前,苻坚非常骄傲,对部下说:我有强大的军队一百万人。文武如林,摧毁晋朝,如风吹落叶一般。而且出发前,连东晋皇帝、宰相俘虏后的官号、公馆都准备好了。晋廷听说苻坚率大军南下,多惶恐不安。宰相谢安沉着冷静,调度有方,首先使晋军在距洛涧 25 里的地方停了下来。苻坚这时正好截获一份晋军困难的情报,便把 大军丢在项城,亲率精骑八千,兼程前进。并且派东晋降将朱序劝降,哪想朱序把秦军实情告诉了东晋将领。东晋军主动出击,歼灭秦军万人,并把大军推到淝水16 / 22 东岸与秦军隔河对峙。苻坚登上淝水西岸的寿春城观看形势,见晋军队伍严整,又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皆是晋兵,不觉面有惧色。秦军逼淝水立阵,晋军不能渡河。谢玄(东晋将领)使人告知苻坚之弟苻融要求秦军后移,让晋军渡河决战。苻坚企图在晋军半渡时发动突然袭击,便挥军后撤。不料队伍因此大乱,朱序又在阵后大呼苻坚败了,于是秦军一退不可复止。苻融被杀。苻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逃回淮北。及到 洛阳,检点余众,只剩下十多万人。 (学生讲述难度如果较大,则以教师讲述为主,而且要结合挂图,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空间概念) 教师引导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秦军中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秦军一退就溃。 答案二:苻坚骄傲轻敌,战前不作认真准备。 答案三:东晋军队伍严整,勇敢善战。将领沉着冷静,调度有方。 教师讲解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综合当时 各方面的情况看,统一的时机和条件显然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苻坚倾全国兵力,想一举吞灭东晋,从战略上17 / 22 说是错误的。苻坚对形势和双方力量的错误估计,以及指挥上的失误,造成了晋胜秦败的结局。这里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的是课本上 “ 秦军中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意为前秦卖命,秦军一退就溃不成军。 ” 一句,这说明前秦军心极端不稳,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则是民族矛盾。因此,民族矛盾在前秦失败的原因中占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师过渡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之间的一场大的战争。结果对双方影响非常大。 因此,掌握淝水之战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同学们先看一下课本的叙述。 板书 3.淝水之战后的南北形势和南朝的统治 教师讲解淝水之战进一步确定了早已存在的南北对峙的局面。东晋的胜利,使南方避免了一场大的混乱和破坏,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前秦的失败,使一个主要靠军事强力维持的北方统一政权迅速瓦解,在统一政权掩盖下的各种矛盾又充分展开。 420 年,东晋被刘裕建立的 “ 宋 ” 取代,以后,又逐渐经历了齐、梁、陈几个王朝,在历史上被称为 “ 南朝 ” 。 教师过渡宋、齐、梁、陈期间,由于南 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故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最后一个问题:江南地区的开发。 18 / 22 板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首先从中间寻找出三国以前南方的发展状况和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 教师补充我们可以看课本引言框中的内容。司马迁在史记描述汉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是: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 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这说明,江南地区在汉朝时还没有得到开发,只是原始的农耕经济,商业也不发达。 教师提问从课本上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一是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二是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他们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三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四是经过南北双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回答时,如果 学生回答不完全,教师可作补充) 教师引导那请同学们再回答一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 19 / 22 学生回答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解释材料)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司 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原木品质分类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作物无人机种植应用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培训软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汾阳市消防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智能查验机器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辐射类仪器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补偿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生产设备租赁行业政策分析报告
- 2025年模具制造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现场做柜子施工知识培训课件
- 运维巡检服务方案
- 河南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微机五防系统培训课件
- 心脏骤停后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2024
- 气道解剖知识
- 教学课件-《燃烧学(第2版)》徐通模
- 《中国心衰指南深度解析》课件
- 农业电力线路改造施工合同
- 选矿厂租赁合同范本
- QC/T 757-2024乘用车列车
- 中小学主题班会-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