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实力看财经类院校发展.doc_第1页
从学科实力看财经类院校发展.doc_第2页
从学科实力看财经类院校发展.doc_第3页
从学科实力看财经类院校发展.doc_第4页
从学科实力看财经类院校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学科实力看财经类院校发展一直以来,社会上,尤其是高考学生和家长都对谈论财经类院校孰强孰弱非常感兴趣,这一方面是财经类专业在当前比较吃香,另一方面也恰是因为有3-4所财经类院校在实力上基本在同一水平上,很难分出个一二三来。但是这样的评论又往往是很感性的,除了在就业、生源等方面还有数据可以拿来做论据外,其它则鲜有能说服人的数据出来。 所以今天我就想引用一些数据来谈谈财经类院校的学科实力问题,权当抛砖引玉罢。自然,论权威,是教育部的一级学科排行最佳,但很可惜这个评估不是每所院校都参加的,难免有遗漏;第二,它只有一级学科排名,而无二级学科排名。所以,最后只好选了武汉大学的教育评价报告。 武汉大学的这份排名,好就好在它的数据非常全,第一是学科全,几乎所有学科的排名它都列出来了,其次是学校全,如果一个专业有300个学校开设,那么这300个学校的排名都有,而不像有的排名,只列出前10名或者前50名,这样就方便了我们做对比。 当然,这份排名也不是完美无缺,或者说绝对准确的,仅以贸大的各专业排名来看,我认为部分学科的排名有些高估了,同样有些学科的排名明显低估。但考虑到制作榜单者并非故意针对某一所或者某一类高校,只是由于数据采集、处理的问题而导致了细小偏差,本质上并不存在对任何院校的偏见,我个人认为还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所以,为方便行文,下面的论述过程中如无特别需要,我的一些结论也将完全依据这份排名做出,虽然事实上我对这份排名并不完全认同。 一、总论: 传统上,财经类院校的专业集中在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中,同时兼有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一级学科下的部分或全部学科。考虑到财经类院校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并无突出成绩,排名在国内高校中也无法跻身一流水平,所以我们将只对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等6个一级学科做进一步的对比。 在院校的选取方面,我们仅仅选取了进入211工程的5所院校(以下按照进入211的顺序排名,同一批院校之间排名不分先后):上海财经、西南财经、对外经贸、中央财经、中南财经。我们认为尽管东北财经、江西财经等几所兄弟院校也具备相当实力,但以上5所院校已经可以代表财经类院校的最高水平,限于本人的时间和精力,就以以上5校为代表,对财经类院校的学科实力做一番对比。二、学科实力对比: 1 应用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下有10个二级学科,其中有6个学科的开设院校数超过100所,我们将重点对比这6个影响力较大的二级学科。 首先看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西南财经 3 A+;上海财经 7 A+;对外经贸 8 A+;中央财经 11 A+;中南财经 12 A. 可以看到,除了中南财经外,其余3校在应用经济学上都是A+,特别是西南财经、上海财经、对外经贸高居前十,不仅在财经类院校中领先,就是在全国来说都是一流的,中央财经、中南财经虽然在顶尖5校中稍稍落后,但在全国来看仍属一流。在后面大家将会看到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是财经类院校整体排名最好的一个一级学科。这种情况的出现实属理所当然,因为应用经济学可以说是财经类院校的“主业”,大家无不在这一学科上面用尽了心思,倘使财经类院校连“主业”都搞不好,那才是丢财经类院校的脸呢。除了一级学科,财经类院校在10个二级学科上面也有上佳表现,取得了2金2银2铜的好成绩。2金(校名后的数字是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金融学(西南财经,215)、国防经济学(上海财经,8);2银: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外经贸,401)、产业经济学(对外经贸,146);2铜:金融学(中央财经,215)、财政学(中央财经,73)。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6个影响力较大的二级学科排名和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保险学排名(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 1)金融学(215);西南财经 1 A+;中央财经 3 A+;对外经贸 6 A+;上海财经 11 A+;中南财经 13 A 2)国际贸易学(401):对外经贸 2 A+;中央财经 9 A+;上海财经 12 A+;中南财经 18 A+;西南财经 21 A 3)国民经济学(194):中南财经 9 A+;中央财经 10 A+;西南财经 / B+;上海财经 / B+;对外经贸 / B 4)产业经济学(146):对外经贸 2 A+;西南财经 7 A+;中南财经 9 A;上海财经 14 A;中央财经 / B+ 5)统计学(146):上海财经 4 A+;西南财经 5 A;中央财经 9 A;中南财经 12 A 6)区域经济学(106):上海财经 16 A;中南财经 / B+;中央财经 / B+;西南财经 / B+ 7)保险学(54个):西南财经 1 A+;对外经贸 3 A+;中央财经 4 A+;上海财经 / B+;中南财经 / B+ (注:保险涵盖在金融学中,但作为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学科,还是把它的排名单独拿出来。但在下面所说的10个二级学科、6个影响力较大的学科都不包括保险学,特此说明。) 除西南财经只设9个二级学科外,上海财经、中央财经、中南财经都有应用经济学下全部10个二级学科,而对外经贸只有其中的5个。在6个开设院校超过100所的影响力较大的学科中,其它4所院校拥有全部6个学科,而对外经贸只有4个(缺统计学、区域经济学)。但另一方面,对外经贸开设的5个专业中有3个A+,A+比例达到60%,比第二名的上海财经高出20%。如果仅仅看6个影响力较大的学科,对外经贸开设的4个学科中有3个A+,A+比例达到75%,高出第二名的上海财经25%。拿出这一组数据不是要比谁好谁不好,只是想说明办校理念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学科发展的差异。对外经贸自陈准民校长上任以来一直以“大学中的瑞士”自居,提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集中精力打造优势学科”,现在看来这一治校理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至少在应用经济学学科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仅A+比例遥遥领先,而且无论在武汉大学的大学教育评价还是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比中,对外经贸都能依靠仅有的5个学科获得全国5-8名左右的排名,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充分肯定。 在其它4所学科数量几乎相当的院校中,A及A以上学科比例最高的是西南财经,9个学科有8个获得A或A+,上海财经10个学科有8个获得A级以上。A以下学科比例最多的是中央财经,10个学科中有4个在A级以下。从绝对数量来看,西南财经A+级学科最少,为2个,上海财经最多,有4个。对外经贸、中央财经、中南财经都是3个。 结合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以及武汉大学教育评价两个榜单,我们认为就应用经济学领域而言,上海财经发展最平衡,不仅有全部10个二级学科,而且有8个都是A级以上学科,其中有4个是A+级。对外经贸精度最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精力打造的5个学科,有3个获得A+级别,在学科数量只有兄弟院校50%的情况下,A+级别学科数量仅比上海财经少1个,与中央财经、中南财经持平,而超过西南财经。论学科含金量,西南财经、对外经贸最足,前者摘取了应用经济学学科中分量最足的金融学第一名(即便考虑到不同排名榜之间的差异,西南财经的金融学也稳居全国三甲),后者长期以来是应用经济学领域开设院校数量最多的二级学科-国际贸易专业的第一名(虽然在武汉大学的这份排名中仅列第二)。 2 理论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如下:上海财经 8 A;西南财经 9 A;中南财经 12 A;中央财经 / B+;对外经贸 / B 与应用经济学相比,各校在理论经济学上的差异要大一些,发展很不平衡。上海财经、西南财经、中南财经在全国领先,但很难归到一流。中央财经、对外经贸在该领域内比较落后。 3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排名如下:上海财经 7 A+;中南财经 17 A+;西南财经 20 A;对外经贸 34 A;中央财经 48 A。 财经类院校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方面成绩较好,全部获得A级以上排名,但整体排名不如应用经济学。下面列出工商管理、会计学2个二级学科的具体排名。 1)工商管理(368):上海财经 11 A+;中南财经 17 A+;西南财经 21 A;对外经贸 34 A;中央财经 48 A 2)会计学(401): 上海财经 2 A+;中央财经 5 A+;中南财经 6 A+;西南财经 13 A+;对外经贸 75 A。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成绩最好的非上海财经莫属,特别是它的会计学一直是国内顶尖的,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对外经贸在该学科上仍属国内领先水平,但在顶尖5所财经类院校中只能属于一般,甚至比较落后。不过,对外经贸在这一领域的潜力很大,以张新民领衔的国际商学院近几年来频频受到社会关注,先后在中国最具领导力EMBA、最有价值EMBA等榜单中位列前十,2007年度名列最具领导力EMBA第6以及中外合作EMBA项目第二名。另外对外经贸的ACCA/CGA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关于这方面,我是外行,只能讲讲我所了解到的东西,如有不对,欢迎指正。 4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排名如下:对外经贸 17 A;上海财经 / B;中南财经 / B;西南财经 / B 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排名可以清楚的看到对外经贸与其它4所院校的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它4所院校原先要么隶属于财政部,要么隶属于人民银行,外语对这4所院校来说完全是“副业”,而对于隶属于原外经贸部的对外经贸来说,所有专业都是有国际贸易衍生出来,外语作为国际贸易的前提,完全是必需的,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原外经贸部直属的上海外贸、广东外语外贸等院校身上,这三所院校的外语都是相当不错。 5 法学 法学一级学科排名:中南财经 6 A+;对外经贸 19 A+;西南财经 38 A;上海财经 77 A;中央财经 / B+ 各财经类院校,除了中央财经外,都在法学上具备一定实力,特别是中南财经、对外经贸都是A+级别,具备国内一流水平。与综合性院校以及政法类院校不同,财经类院校的法学专业集中在经济法、民商法等与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经类院校发展法学学科绝非不务正业,相反法学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将促进应用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以下列出几个相关二级学科的排名: 1)民商法学(100):中南财经 6 A;对外经贸 11 A;西南财经 / B;上海财经 / B;中央财经 / B 2)国际法学(63):对外经贸 5 A;中南财经 9 A;上海财经 / B 3)经济法学(98):中南财经 8 A;对外经贸 14 A;西南财经 15 A;上海财经 / B+;中央财经 / B 4)法学理论(66):中南财经 / B+;上海财经 / B 6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排名:中南财经 25 A;西南财经 / B+;中央财经 / B+;上海财经 / B+;对外经贸 / B+ 公共管理学科除了中南财经表现稍好,其余四所院校都是表现平平。三、小结: 以上我们逐一分析了财经类院校普遍拥有的6个一级学科,对财经类院校的学科实力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不难发现,财经类院校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三个一级学科上总体表现较为优异,而在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等三个一级学科方面发展较为不平衡。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院校的6个一级学科在5所财经类院校中的相对实力,我们对5所院校的6个学科做了一个排序,结果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 西南财经:应用经济学第一名(A+)、理论经济学第二名(A)、外国语言文学第二名(B)、公共管理第二名(B+)、工商管理第三名(A)、法学第三名(A); 2 上海财经:工商管理第一名(A+)、理论经济学第一名(A)、应用经济学第二名(A+)、外国语言文学第四名(B)、公共管理第四名(B+)、法学第四名(A); 3 对外经贸:外国语言文学第一名(A+)、法学第二名(A+)、应用经济学第三名(A+)、工商管理第四名(A)、理论经济学第五名(B)、公共管理第五名(B+); 4 中南财经:法学第一名(A+)、公共管理第一名(A)、工商管理第二名(A+)、外国语言文学第三名(B)、理论经济学第三名(A)、应用经济学第五名(A); 5 中央财经:公共管理第三名(B+)、理论经济学第四名(B+)、应用经济学第四名(A+)、法学第五名(B+)、工商管理第五名(A+)、外国语言文学第五名(C); 就“5强内部小联赛”而言(以下排名以金牌数为准,金牌数相同情况下比较银牌数,依次类推,这样的排名本身没有意义,只是为了方便查看。该排名不作为强弱排名的依据),中南财经2金1银2铜成绩最好,上海财经2金1银,西南财经1金3银2铜,对外经贸1金1银1铜,中央财经1铜。放眼全国,中南财经在合并之后变得不再“偏科”,成为财经类院校中的“综合大学”它的学科实力最为均衡,除外国语言文学外,其余5个一级学科都是A以上。西南财经和上海财经共同的弱项都是外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这两个一级学科也是财经类院校共同的弱项,各科各只有1所院校获得A级。中央财经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处于国内一流水平,而在其它4个学科上都表现一般。 对外经贸作为我的母校,是我最了解的,但在行文过程中我坚持以数据说话,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着这所学校。令人欣喜的是母校没有让我失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三个一级学科上获得了A+排名,是5强中获得A+最多的院校。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A+的取得都是以质量取胜,而非以数量取胜,前面已经谈到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情况,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法学学科上,我们的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等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国际经济法还是全国重点学科,但我们在刑法、宪法等领域内却是一片空白,这与学校在应用经济学学科上的发展思路何其相似,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打造优势学科”。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获得A+排名的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三个一级学科,除了外国语言文学外,其余两个都是211重点建设学科,也充分表明学校的211建设是成功的,学校的治校理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贯彻和执行。以上三个A+学科再加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