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_第1页
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_第2页
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_第3页
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_第4页
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xx 月,一样的天高云淡,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 xx,一样的花儿飘香,不一样的是我们楼前新建的彩虹般的拱门,是五颜六色、飘动飞扬的彩旗,是你们每一张新的喜悦的面孔,是我们又一年热烈而欢快的心!在此,我谨代表法学院全院师生对 20xx 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哺育和培养你们的家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明年是我们 xx 法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已经着手三十年庆典的准备 工作。其中一项最为艰巨、意义最为重大的工作就是征集和确定我们法学院院训。今天,借欢迎新同学之机,我谈四点想法。 第一点,博学笃行 博学笃行源自礼记 中庸第十九章,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其大意是:为学要广泛地猎取;要有怀疑精神,对不知道的问题要敢于追问;问过以后自己还要谨慎、仔细地加以斟酌、思考;通过思考、辨析,明确其中的道理;最后,还要一心一意地践行自己所学,检验其正确性,真正做到 “ 知行合一 ” 。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当今之时代,2 / 6 大学传承文化和创造 文化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大学要实现传承和创造文化的功能,首先要养成一批又一批高文化素质的学生,然后再通过社会对学生的接受使用形成知识辐射效应。随着 “ 慕课 ” 和 “ 微课程 ” 的出现,大学之间的有形和无形围墙正悄然消失,传统的薪火相传的纵向文化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跨文化教育的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这都需要超大的头脑,需要当代大学生广博地、多元地、超大学界和超国界地接受知识和践行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博学笃行。你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中国大学的数量和大学生人数迅速膨胀,人才培养质量却没有随之提高,甚至有一年不如一年的感 觉。就业的问题也空前放大,坊间流行一句话: “ 研究生遍地走,大学生不如狗 ” 。对于这种现象,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原因外,学生学习浮躁,知识面窄,不少学生痴迷于网络而不思进取,办事能力差,无法达致博学笃行也是重要原因。 博学笃行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境界。如果说中国近代大学生的使命是革命和救国,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就是建设和强国。我们必须有责任、有担当,要有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的雄心壮志。中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多,人多必然是资源稀薄,资源稀缺必然是高强度竞争。如过去的高考,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只有博学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竞争环境中拥有一席生存3 / 6 之地,并进而赢得自我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空间,才能做到苏轼所说的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现在会说的人很多,但会做的人却很少。只有博学笃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学以致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 第二点,崇法明理 崇法,是尊崇法律和敬畏法律,也是信仰法律。崇法要求做到 “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 ” 。从今天开始,你们已经正式成为法科新生,也同时成为学习法律、研究法律的 “ 法律共同体 ” 中的一员。崇法,要求我们首先将 法律内化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力量,然后去学习法律、熟悉法律和运用法律和遵守法律。苏格拉底是崇法的典范。他的好友曾劝他逃跑,但他宁死也不逃跑。他对好友的回应是: “ 如果法庭的判决不能产生效力,可以被私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 ” 他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是:“ 难道就因为祖国和法律判处我死刑,我就可以竭力毁坏和颠覆国家和法律吗?逃监是藐视法律的行为,是践踏自己曾订立下的契约,是最下贱的奴才干的勾当。逃监毁伤的不仅是法律,而且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朋友和我的国家。 ” 制定法律不尊信法律还不如没有法律!因为这意味着法律很可能因人而异,成为纯粹统治工具。 明理,是在崇法的基础上究明法律背后的情理和道理。这不但包括法律意义上的法理,也包括大千世界、人类社会、4 / 6 万事万物的道理。这里的 “ 理 ” 与老子的 “ 道 ” 是相通的。道是什么,道是说不出来的。 “ 道可道,非常道 ” 。但我们从道德经之 “ 人法地,地法天,无法道,道法自然 ” 中可以认为,道即人性,道即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崇法与明理二者有内在的关联。既然通过正当的程序制定了法律就要尊崇和信仰它,明了法中之道理能够更坚定 、更持久地尊信它。但能换一句话说,尊崇法律在于它反映了天地万物之道,没有反映天地万物之道的法律就可以不尊信呢?这是法学中很难回答的问题。崇法不明理可能盲从,明理不崇法肯定不公!还留待以后你们自己解决吧。 第三点,厚德致公 周易中的卦辞有云: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这里的厚德,有厚德载物的意思。厚德是最高尚的德,最大的善。厚德载物,是将德放到物的下面,也就是对于万事万物都要放下身段,低调、低调、再低调。正所谓: “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 只有这样,才能载物。这里也有道德经中的 “ 上善若水 ” 的意思。水往往是最低的,总是一路向前,奔腾不息。无论是多脏、多烂、多臭、多毒的东西,水都能够包容它、洁净它、带上它。可以说, “ 水利万物而不争 ” 。 5 / 6 致公,可以理解为致力为公。与孙中山先生的 “ 天下为公 ” 有一定的联系。把 “ 厚德 ” 和 “ 致公 ” 连接在一起,其意思得以升华为,只有厚德才能致公,要致公必须以厚德为载体。薄德或无德就不可能致公,就会颠覆公,异质化公,以公假私。最近山西官场出现集体地震,就是没有做到厚德致公。也许我们今天坐在台下 的新生,若干年后就是国家主席、总理。习近平、李克强就是学习法律的吗!我们如何致公呢?只有厚德才能载得动大公。 第四点,范正天下 东汉末年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对“ 律 ” 的解释是: “ 律,均不也,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 。范,是规范或典范之意。天下,就是天底下,普天之下,简称天下。正,有使之正、治理的意思。范正天下,可以理解为 “ 用规范治理天下 ” ,或 “ 以规范统驭天下 ” 。我国虽然还不是一个用规范治国理政的法治国家,甚至可以说,还是一个人治国家,但我们早已看到法治的曙光,听到法治的步伐离我们 越来越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国梦的不断发酵,中国的法治梦已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构件。我们有理由期待,我们即将站在法治 “ 行动 ” 的春光里,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