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3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3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3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3教案 鲁教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3教案 鲁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3教案 鲁教版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教学目标: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2.学会本课的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教案 鲁教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方法 读思结合,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学生大胆猜想) 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转眼就没有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学生自由朗读) 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是啊,告诉我们日子怎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你能不能试着来读一读。(教师范读 学生练习。) 对了,以后碰到问号的时候就要读出“问”的感觉。 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我们要到文章中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学生默读课文) 同学们都读完了,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象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学生交流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同学们真不简单,边读边想象就有了这么真实的感受。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符号。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 1、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 同学们能不能讲出自己的一些和时间有关系的故事。(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举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一段话应该怎样读呢?(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象到了什么?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方法 读思结合,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2、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哪里?特别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3)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3、朗读交流。 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自己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下面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拿出来。 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资料准备】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三、写感受。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觉。 下面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一段话,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 学生练习。 全班交流。 四、课下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板书设计 10 匆匆 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引背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决心从今以后要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最后播放匆匆 FLASH动画的配乐范读,形象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选用教学语言。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发,心灵地倾诉和思绪地流淌,语言都很美,而这篇散文尤为突出。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如:“读了这句话,你听到了作者在你耳边的低低絮语了吗?”“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的脚步。”“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 首先,盲目求全。由于追求课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