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_第1页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_第2页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_第3页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_第4页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生写人习作有效指导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很多语文教师不愿意墨守成规,大胆创新,更多的是努力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有话写,愿意写,并给予孩子有效的,但不死板指导,创设大语文的教育环境,注重了作文内容、形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下面我就来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小学生写人习作的有效指导。 1、将写人习作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 写人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可以说是唇齿依依,关系紧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学生,甚至很多老师都不能很好地将其融汇贯通。说起我们的教材 ,那可真算得上是一本本优秀的作文典范。每一篇课文,都是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地斟酌讨论,联系我们的学生认知特点,精挑细选的美文。而且,每一个写人单元都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编排,后面也一定会安排同一主题的习作训练。因此,我们为何不在阅读课堂上下功夫?让学生爱上阅读课,进而爱上写人作文课。 从单元备课入手,找阅读教学和写人作文教学的结合点。每一篇课文,都有无数知识点,也有无穷的可挖掘的地方。但每篇课文教学时,我们都涉及方方面面,设计无数个问题,老师和学生势必都会感到疲惫。我们可以以单元主题为统帅,突显每一篇课文的精华 及特色,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感2 / 8 悟、交流,发现内心深处的理解和升华。 审视教材,超越教材。大教育家叶圣陶说: “ 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遵循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原则,循序渐进。听,听教材的声音,听老师同学的介绍、朗读及感受;说,大胆地、积极地说说自己的感受;读,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充分地、多种方式地读,遇到优美的地方,还要努力地背诵,让那些美的 环节不要成为匆匆过客,而永久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写,我们可以把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当作习作例文来讲,从习作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线索,通过这些范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进行适当的小练笔,有时候也许就是几句话,一个小小的片断练习。 2、抓住人物标志特征 在中高年段写人类习作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反复强调所谓的外貌描写不仅仅是指人的 “ 面部 ” 描写,它还包括人物的身材、风度、体态、举止、音容笑貌、生理特征、穿着打扮等。要根据习作内容需要去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做到 有针对性地写出人物外貌的独特性。如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眼睛;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头发;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手;3 / 8 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帽子;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胖;可以重点去写人物的穿着等等。同时还要考虑,人物外貌描写不仅仅要做到形似,还要考虑如何写才能传神。也就是说,不能只去考虑静态的外貌描写,还要注意人物描写呈现出动态的神韵。因为,外貌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外在的精神风貌以及内在的品质服务的。故此,教师要强调描写人物的外貌时不能随意地去下笔,要充分考虑习作中的每个人物,在性格、精神风貌以及内在品质等方面 有哪些独特的地方。研究实践表明,通过小学生的仔细观察、鉴别,小学生惊喜地发现即使是孪生的兄弟姐妹,他们各自的服饰、风度、性格、气质、品质等方面的都有着一定的差别。有的大大咧咧,有的办事谨小慎微;有的不修边幅,有的注重仪表;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活泼好动等等。因此,到了高年段不能再像中年段那样一写人物外貌时,就是那众人一个模样的 “ 长长的脑袋,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大大的嘴巴 ” 了。只要方法得当,坚持细致观察、反复训练,小学生就能够逐步抓住描写对象的外貌特点。因为只要抓住了体现人物外貌特征的重要标志,才能真正意义上 的有针对性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把人物写活,让读者感觉习作中的人物有立体感、可触感、鲜活感。 3、把握人物的动作特征 在写人作文教学流程中,教师要使小学生明确,作文中的人4 / 8 物总是在一定的的具体环境中活动的。作文也正是通过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只有逼真的行为描写,才能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生动感人。如果没有行为动作描写,人物就会定格。只有把人物的行为动作加以细致的介绍,把人物在特定的事件中的表现加以具体的描写,才能使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才能用事实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品质、地位、处 境、状态,怎样才能训练小学生进行行为描写呢?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小学生去自己观察周围熟悉的人,可以是老师、父母、邻居、小伙伴;可以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等,通过观察各种人物的动作小学生会发现,有的人动作敏捷灵巧,有的人动作笨拙迟缓,有的人动作步伐轻盈,有的人蹑手蹑脚,有的人健步如飞,有的人大摇大摆等。在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小学生发现,人的习惯动作与其性格、品质、身份、健康、地位、处境、状态有着一定的密切的关系,行动蹑手蹑脚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害羞,行动大摇大摆的人性格思 想比较开放,行动敏捷灵巧的人性格处事比较洒脱,行动笨拙迟缓的人性格比较胆小怕事,还发现有病的人行动比较迟缓;小学生走路时时常蹦蹦跳跳的,老师走路沉稳大方。此外,由于人物的品质、地位、处境、状态等等不同,其行为动作也不尽相同。只要坚持训练,小学生会渐入情境,会在平素的日常生活中去有针对性的观察,去寻找出5 / 8 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习惯性动作的细节来,借以描绘出各种不同的生动形象人物来。 4、捕捉人物的语言特点 对人物的语言和对话的描写,就是所谓的语言描写。而人物的语言描写不仅仅要符合人物的心理、性格,还要符人物的职业、年龄、地位、身份、思想、经历、教养、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 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小学生去观察、去比较、去分析,小学生发现老师和农民的语言就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老师讲话大都与教育教学有关,平时的谈吐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成分,而农民讲的语言大都与种植养殖有关,平时谈吐时语言也相对比较随意一些,这就是职业带来的自身特点。 再如,通过研究小学生发现老爷爷的语言与幼儿的语言也有一定的差异。老爷爷说话沉稳,有板有眼 ,小朋友说话善用一些口头语,语言比较幼稚、天真。这是年龄的差异带来的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然而,即使是同一职业、同龄同一性别的人,每一个个体也有其各自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表达特征。这一点是通过观察、比较、对比、分析,小学生发现的。在同班同学中:都是小学生,都是同龄人,又都是男生(女生),有的人非常有趣,幽默诙谐;有的人拿腔端调,刻板枯燥;有的人口无遮拦,快言快语;有的人老成持重,不慌不忙;有的人比比划划,绘声绘色;有的人有板有6 / 8 眼,娓娓道来等等。 在观察、探究过程中小学生还发现人物语言也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 接流露。正像俗话所说 “ 啥人说啥话 ” ,恰如成语所言 “ 言为心声 ” 。小学生总结出来了诸多种人物在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如,有的人是热心肠;有的人是刀子嘴豆腐心;有的人为人冷漠等等,这些思想感情都可以在人物的语言中得到充分的流露,使读者 “ 闻其声,如见其人 ” 。 通过探究实践促使小学生知道了在习作中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描写对象的语言特点。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去生编硬造 “ 语言 ” 了,换言之,更不能无原则地像从前那样的一味地将自己的语言习惯强加在不同人物的身上。由于方法得当、坚持强化训练,小学生的作文中不难 发现不同人物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语言。同时还注意训练让小学生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这样,熟能生巧,小学生逐渐的就会写出作文不但能如闻其声,又能如见其人的习作来。 让小学生明确无论是写人还是还是记事作文,都离不开写人。因为是人在做事,事在人为。但是,写人作文不必像记事作文那样侧重写事,去注重事情的完整和具体,不必要把事例的几个要素一一写明。写人作文就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有针对性的来反映人物的品质、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再就是,一是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小学生学会确切地使用7 / 8 好每一个动词;二是积累行为词句,三 是布置观察作业用好行为动词。坚持训练,小学生会生动传神地把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爱好等准确地刻画出来。 5、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谓的心理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突出人物特点。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小学生发现,人物心理活动有着复杂的特点。人在不同场合,遇到不同的情况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如,一位小学生写道:期中考试成绩发表了,语文我得了 99 分,数学得了 97 分,我和妈妈的心理都非常的高兴,妈妈一个劲儿地亲我。谁料,乐极生悲,我一不小心,把 书桌上的水杯刮掉了, “ 啪 ” 的一声水杯落在地面上,粉身碎骨了。妈妈见她心爱的水杯碎了,对我好一阵数落,原本高高兴兴的我,心情一落千丈,委屈的泪水一下子流了下来。在研究中发现,只有让小学生要走进习作人物中的内心世界里,以 “ 人物 ” 的视角观察,以 “ 人物 ”的心理去揣摩,才能把 “ 人物 ” 的心理状态、思想活动和复杂的感情展示出来。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具体的刻画,反映人物内在的感情的形式、发展和转化过程,才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 小学生还明确了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式。第一种是直接描写。就是人物在想什么。换言之,就是直接 把人物心理活动8 / 8 用文字表述出来,在文中常用 “ 他想 ” 、 “ 他觉得 ” 、 “ 他感到 ” 、 “ 他认为 ” 、 “ 他强调 ” 。这种方法旨在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揭示人物的思想内涵;第二种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也叫自白。就是用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