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_第1页
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_第2页
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_第3页
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_第4页
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 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贵州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2100 年 11 日 3 日,特别是有幸聆听了杨老师的搭石这一课,杨老师的诗意课堂的演绎,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深。有诗意的语文课,老师带着无尽的诗意引 来学生的诗意盎然,学生受益无穷,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起伏,怎能仅用一个 “ 美 ” 字来形容? 一、挖掘课本的诗意。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是充满诗意的,因此教师在对课文的处理时要努力挖掘课本的诗意,对教材处理、加工,还原语文的诗意。如对人教版四年级搭石其中的处理时,对其中的一段处理后排成这样的文字。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2 / 5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 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这如一首小诗, 加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课文的诗意很好体现,对课文的理解带入诗境,更能体现语文的魅力。 有时课文的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和句子的顺序等,都是一个潜在的诗意语文。如林莘老师在上凡卡一课时,对课文中的这一句: “ 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 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 林莘老师在对这段文字的挖掘、处理时,她从一个 “ 啦 ” 字入手,让学生通过有 “ 啦 ” 和没 “ 啦 ” 时反复读后比较,谈体会,学生从而感3 / 5 受到语文的魅力。从林莘老师的这一个小小的文本处理,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思,我们在教什么 ?我们该怎么教 ?教材里本身有用不尽的资源,只要我们是一个善于钻研的教师,何愁语文课没有诗意。 二、彰显教师的诗意。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你应该是一位谈吐风趣、学富五车的“ 诗人 ” 。言语中带着诗意;朗读中能聆听到诗意;课堂中浓浓的诗意语文;教学中充分显现教师智慧,能够深入浅出。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永远回荡在心间,师生终身受用;诗意的朗读让学生听得如神,师生受益匪浅;诗意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师生其乐融融。聆听杨老师的课,她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言语滔滔不绝,脱口而出。她在评价一位朗读时 声音小的学生时,他说: “ 读得真是 小心翼翼 ” ;对一位朗读较好的学生的评价是: “ 读得真好,我们也陶醉在你的朗读之中了 ” 。 “ 滔滔不绝地说是能力,专心致志地听是修养,用语文要有能力,也要有修养 ” 。 “ 带着灵动读 ” 如虞大明老师在出示一张图片前的语言可谓妙趣横生, “ 我找了找,你们猜找到了吗? ” , “ 我找呀找,你们猜? ” , “ 我找呀找,你们猜? ” , “ 这次找到了。 ” , “ 倒数几个数,看图片。 ” 三、追求学生的诗意。 诗意语文课的落脚点是学生的诗意,只有把学生带入诗意,4 / 5 我们的诗意语文课才算划上圆满句号。 1、让学生读出诗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 有感情的朗读 ”,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读呢 ?我认为 ,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读出语言的节奏美 ,让人感觉到抑扬顿挫 ,轻重缓急 ;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读出文章的意境 ,读出文章的清幽古朴 ,或是热闹繁华 ;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读出作者的情感 ,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怨 ,读出作者的爱恨痴嗔狂。语文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能让学生通过读悟出文意,让学生通过读给课堂的诗意增添色彩。让学生在师生的合作朗读中尽显诗意,如王崧舟老师上与象共舞时,老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的合作读给诗意语文创设了很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有节 奏的朗读中学语文,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以曲折的语调来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穷人一课中 “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揍我一顿也好! ” 朗读这段话时要停顿曲折,表达出桑娜由犹豫不定到下定决心的思想变化,挖掘出桑娜同情穷孩子的美好心灵;让学生在比较的朗读中 “ 咬文嚼字 ” ;让学生在想象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如王崧舟老师上与象共舞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人与大象共舞时的情景。 2、让学生写出诗意。每一次的读都能促进学生的写,只有让学生说出诗意、写出诗意,学生才能成为诗意语文的主体。老师一次次的启发,带 入学生走入诗意的彼岸,写的前提是让学生有诗意的说,有诗意的交流。 文章结尾处意犹未尽,5 / 5 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诗意。如林莘老师上凡卡一文时,在结尾处这样设计: “ 凡卡回家了吗?用你们的笔补一个故事,续写凡卡。 ” 为文章另辟蹊径,在改写中尽显诗意。如王崧舟老师上与象共舞时,引导学生说出 “ 与书共舞 ”“ 与狼共舞 ”“ 与龙共舞 ”“ 与墙共舞 ”“ 与飞碟共舞 ”“ 与 奥 运会 共 舞 ”“ 与上 帝 共舞 ”“ 谁 与共舞 ”“ 与自己的心灵共舞 ” 。学生在这些拓展中,诗意语文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课文留白处写出诗意。如去年的树一文中, “ 鸟儿睁大眼 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 其中两个“ 看 ” ,让大家产生无穷的遐想。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