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介绍 1. ( 2我们的营养)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花生、瘦肉等。实验目的:了解事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方法:分组实验实验过程: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结论: 大米中含有淀粉。花生中含有脂肪。 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2 . (4 水变咸了)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等。实验方法: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3. ( 5.怎样加快溶解)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等。实验目的:了解与物体溶解快慢有关的因素。实验方法 :演示实验实验过程: 实验一: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另一杯静置,观察比较。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比较变化。 实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个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放入一个烧杯中,另一块完整放入另一杯。观察比较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论: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4.(9植物的根)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水、玻璃杯、胶塞、橡皮泥等。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根的吸水作用。实验方法: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把杯口密封,固定好植物 ,在杯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5. ( 11、植物的叶(二) )分离叶绿素的实验 实验材料:烧杯、锥形瓶、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角架、石棉网、棉花、火柴。 实验目的:学习如何分离叶绿素实验方法:分组实验实验过程: 1、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中,在烧杯中倒入水。 3、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果:过一会儿,无色酒精会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6. 12、 植物的茎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实验材料:剪取带叶的枝条、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锥形瓶、小刀等。 实验目的:认识茎运输水分的过程.实验方法:分组实验实验过程: 1、把剪取的带叶的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锥形瓶中。 2.将锥形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3、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在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结果: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7. 14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压缩空气的实验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实验方法: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4、等压不住时松手,观察现象。5、反复重复3、4步骤。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8. 16瓶“吞”鸡蛋的秘密实验名称:瓶“吞”鸡蛋的实验 实验材料:火柴、熟鸡蛋、广口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方法: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1、将鸡蛋壳剥掉。2、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3、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实验结论: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里。9. 17 水流有力量 实验名称:水流有力量的实验 实验材料: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 实验方法: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1、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10. 18 、杯子变热了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 实验器材: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实验目的: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方法: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热可以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11. 20 它们会生热吗 实验名称:它们会生热吗实验材料:温度计、毛皮、毛巾、海绵、棉花、皮筋等。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实验方法: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1、在四支温度计上端分别拴好棉线,并记录下初始温度。2、分别用毛皮、毛巾、海绵、棉花包住四支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住。3、把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便于读数)。4、分别在1、3、6分钟时读数。 实验结果:它们不会生热。 12. 21 谁热得快实验名称:不同物体吸热本领实验 实验材料:硬泡沫塑料两块、温度计两支、黑纸、白纸。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本领。实验方法: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必须一样。2、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3、过一会儿,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的度数。 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附送: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清单一、概 述: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二、学科态度与习惯:1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2经历探究过程,共享探究快乐。三、学科水平:(一)学科知识:1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2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3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做到合理饮食。(二)学科技能:1让学生用观察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一些食物。2学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鉴别的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的头发的气味;脂肪,在纸上按压有油渍。3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4在对信息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四、综合运用(一)实验操作:检验营养成分: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二)生活中的科学: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要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科学饮食习惯。(三)现代高科技成就:生活中有利用高科技合成的蛋白质粉、复合维生素片等等;公司根据肠胃的功能正在开发新型食品,据说可以帮助控制肠道的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和细胞,还帮助平衡饿感与饱腹感等。第 二 单 元一、概 述: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水的溶解”为主线串联为一体。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主要是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重点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深化探究,了解到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进而拓展到水的净化等方面的探究。二、学科态度与习惯:1借助生活经验,研究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践;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3丰富了学习经历,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习惯的养成。4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使科学探究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三、学科水平:(一)学科知识:1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溶解。2知道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都可以加快溶解。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3学会除掉水里的杂质。知道水的净化指除掉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4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5了解海水淡化的过程。(二)学科技能:1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2了解溶解现象。3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4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一些信息资源。四、综合运用(一)实验操作: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都可以加快溶解。(二)生活中的科学:1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3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现了淡水资源的缺乏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要注意污水的排放,以及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三)现代高科技成就:多种饮料的出现: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可以溶解液体、气体。活性化氧水可促进鱼类新陈代谢,促进发育速度,而且体形更肥硕;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活性化氧水,可以提高微生物迅速分解有害物质的速度,使污水处理效果提高45倍。强酸性离子水 可用来取代农药,以栽种农作物。臭氧水用于浇灌草坪,不但可以杀灭植物病菌,而且使草皮生长旺盛。超声水,日本工程师开发了超声水熟成器,用于饮料、酒类加工。第 三 单 元一、概述:本单元包括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5课内容,主要是研究植物各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是在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二、学科态度与习惯:1喜欢大胆想象;2尊重证据;喜欢合作交流。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4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5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三、学科水平:(一)学科知识:1生命世界: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2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探究根茎的作用;3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二)学科技能: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茎的纵、横切面图。2借助工具研究植物的根、茎的作用。3利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4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医生、植物的繁殖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和知识的铺垫。四、综合运用(一)实验操作:准备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可用橡皮泥将两个量筒封起来,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平。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二)生活中的科学:1高梁、玉米等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2通过感受森林和空地上空气的不同体会叶的蒸腾作用带来的影响。3人和动物得以生存,离不开植物,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应保护绿色植物,保护大自然。4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的原因。(三)现代高科技成就:以植物营养技术为核心,开发不可耕地,推行节水灌溉;保护生态环境,无土栽培、精准施肥、配方肥料、园林花卉。鱼菜混养型水培技术下面是用来养鱼的,上面可以种菜,下面的鱼呼出的气,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产生的光合作有,可以保证鱼的呼吸。利用绿色植物净化室内空气。第 四 单 元一、概述:空气和水与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常常成为学生玩耍的对象,在玩耍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产生很多问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二、学科态度与习惯:1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2愿意合作交流;3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4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5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三、学科水平:(一)学科知识:1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气球上升。2知道压缩空气后会产生反冲力,并具有弹性。3瓶“吞”鸡蛋的实验和纸托水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4明确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5 通过实验明确影响水流的力量的因素,水量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二)学科技能:1通过充气玩具感受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2瓶“吞”鸡蛋的实验和纸片托水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感受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3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四、综合运用(一)实验操作:拍一拍充气的皮球和气球感受压缩空气有弹性;将冲满气的气球撒开观察气球的运动,说明气球运动与气球里喷出的气有关系,因为气球运动时有气从气球口喷出。气球运动的方向与喷气的方向相反,称为反冲现象。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因为鸡蛋大,瓶口小,鸡蛋没有掉下去;当把燃烧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广口瓶就把鸡蛋给吞下去,这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二)生活中的科学:1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玩具小气枪。2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力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3海浪冲击岩石、瀑布飞流直下、水电站开闸放水、漂流等情景。4在沙漠附近的山地,人们往往可以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岩石:有的像巨人,有的像一株笋,有的像蘑菇,这些是风对岩石玩的把戏。 (三)现代高科技成就:空气动力汽车,不用燃油,不用电,喝了空气就能跑,时速可达到160公里,行驶500公里只需要5块钱的成本,比普通汽车使用成本至少节约70%。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把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第 五 单 元一、概述: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二、学科态度与习惯:1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三、学科水平:(一)学科知识: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3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4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5空气对流的原因。6夏天常穿浅色衣服,冬天常穿深色衣服的原因。7太阳能热水器的组成。(二)学科技能:1酒精灯的使用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科技公司招聘笔试预测试题集锦
- 2025年殡葬礼仪师中级考试试题分析及答案
- 2025年徐州市中考地理生物合卷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复习题及答案一
- 2025年残联干事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题库
- 2025年村级红白理事会招聘考试趋势分析与预测
- 2025年高校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与备考策略指南
- 2025年物流公司仓储管理员招聘面试技巧与问题解析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财务管理准则实战模拟题集详解
- 2025年前端开发进阶之路模拟题集与答案解析
- 度假村项目策划书
- 黑龙江小学生诗词大赛备考试题库400题(一二年级适用)
- 《HSK标准教程1》第4课课件
- 混凝土裂缝处理的讲座
- 物理化学实验:实验一 溶解热的测定
- 茂县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报告
- 保安员在岗培训法律-2
- 初中英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应用文篇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 熵权法教学讲解课件
- 医师病理知识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