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马说》教案.doc_第1页
语文《马说》教案.doc_第2页
语文《马说》教案.doc_第3页
语文《马说》教案.doc_第4页
语文《马说》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马说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祗(zh)骈(pin)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能 临:面对 一词多义: 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B、食不饱:吃 其:A、其真无马邪:难道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四、课堂小结 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而且必须大声朗读投入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 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三、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3、阅读骥伏盐车回答文后题目: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