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第1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第2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第3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第4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题:第一单元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能区分哪些是性质哪些是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和整理相关信息,尝试用化学知识认识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及判断表现出了物质的什么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变化的区分体会学习化学的有用性,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体会学习化学的有趣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学习难点:理解物理、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学习过程: 2 / 10 课前预习 1、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 (如水、胆矾、石灰石 )的 _、 _、 _等在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2、物理变化是 _的变化; 化学变化是 _的变化; 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 _。 3、我们将物质 _叫化学性质; _叫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 _、 _、 _、 _、_、 _、 _等。 由于当 _发生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 _。 4、我们在生活中 了解了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_, 乙醇 (俗称酒精 )可作 _,石墨可用于 _。说明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 _决定的,同时物质的用途又可以反映出物质的 _。 课内探究 一、知识链接 1、情境导入:演示 “ 火柴梗被折断 ”“ 玻璃破碎 ”“ 火柴梗 ” 等小实验,思考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 3 / 10 2、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我们怎样认识区分我们身边的变化呢? 3、在上述那些变化中能表现出物质的哪些固有属性?我们该如何认识物质的性质? 二、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 a.观察你身边的这些变化并注明类别 天然气燃烧,能观察到 _, () 煤燃烧,能观察到 _, () 锯条、小刀生锈,能观察到 _,() 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 ()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 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 ()屋内酒香弥漫 () 食品腐烂变质 ()刮风时树木折断 () b.观察描述下列物质的性质并判断是物性还是化性。 白糖:_; 食醋:_; 煤:4 / 10 _; 蜡烛:_; 2:自我检测 A: 1、日常生活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的 () A 瓦罐破碎 B 轮胎爆炸 c 粮食酿酒 D 白酒挥发 2、下列古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大河上下顿失涛涛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纯净的铁: (1)银白色金属, (2)密度为 /cm3;(3)熔点为1535 ; (4)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上面的叙述中,你认为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1)(2)B(1)(2)(3)c(1)(3)D(1)(2)(3)(4) 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颜色状态 B 熔点沸 点 c 还原性可燃性 D 密度硬度 B: 1、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5 / 10 A 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生成白色固体 D 固体质量增加 2、下列典故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司马光砸缸 B 凿壁偷光 c 火烧赤壁 D 铁杵成针 3、下列各物质用途中不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的 () A 把铝抽成丝做电线 B 医疗上用氯化钠配生理盐水 c 用大理石做建筑材料 D 工业上利用液化石油气做燃料 4、下列叙述,前者是化学性质,后者是该项性质表现出来的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易挥发;滴酒精在手心里有凉意 B 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刺激性油味 c 干冰易升华;投放入空中人工降雨 D 石蜡可燃;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 三、合作探究 1、演示实验 1 1 观察记录完成实验记录,交流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 2、演示实验 1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交流完成下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氧气 二氧化碳 6 / 10 区 分 方 法 : 1 、_; 2 、_; 精讲点拨 知识点一: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_;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如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伴随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 (发光放热 )、霓虹灯闪烁 (颜色改变 )、水中泥沙沉降 (出现沉淀 )、水沸腾 (产生气体 )等这些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所 以要判断该反应是否是化学变化还是要看 _。 知识点二: 物 质 发 生 物 理 变 化 时 一 定 不 发 生 化 学 变 化 ( 因为_),而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 _,而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 _。 知识点三: 如何区分变化和性质 ,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改7 / 10 变的过程常伴随有相关的现象;而性质指的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常用 “ 能不能 ” 、 “ 会不会 ” 、 “ 可以不可以 ” 、 “ 易 /极易 /难 ” 来表达。 四、学习评价 1、课前预习及自主探究完成情况评价,体会学习重难点易错点。 2、合作交流结果互评检查完成情况,归纳总结学习重难点易错点。 五、总结与反思 1 、 物 理 变 化 和 化 学 变 化 的 本 质 区 别 在 于 :_; 2 、 物 理 性 质 和 化 学 性 质 的 本 质 区 别 在 于 :_; 六、评测 a、自我评测【基础达标】 1、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从事的下列生产、生 活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用麻线织布 B 用木料做家具 c 烧制瓷器 D 铁水铸成锅 2、日常生活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 A 水结成冰 B 湿衣服晾干 c 菜刀生锈 D 开水沸腾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8 / 10 A 牛奶变质 B 光合作用 c 海水晒盐 D 煤炭燃烧 4、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 天然气燃烧放热 B 食品腐烂放热 c 电暖气通电放热 D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放热 5、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A 只有物理变化 B 只有化学变化 c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 只是状态发生了 改变 4、判断 “ 达菲 ” 的治疗机理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依据是() A 病毒大小是否改变 B 病毒形状是否改变 c 病毒是否离开宿主细胞 D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下列物质的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 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 银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6、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纸张能燃烧 B 木炭能还原氧化铜 c 硼酸在通常状况下能溶于水 D 氧气能支持燃烧 7、下列物质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块可以拉成金丝 B 空气无色无味 c4 时水的密度最大 D 氮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8、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 镁条可以燃烧 B 酒精易挥发 9 / 10 c 氢气具有还原性 D 氧气能供给呼吸 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 (1)水的蒸发 (2)汽油挥发 (3)火药爆炸 (4)食物腐败 (5)矿石粉碎 (6)铁矿石炼成铁 (7)用杵研碎胆矾 (8)纸燃烧 (10)米酿成酒 (11)动植物的呼吸 (12)钢铁生锈 10、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白色的硝石、浅黄色的硫粉和黑色的木炭 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黑火药常用来制造鞭炮,点燃鞭炮的火药引线,火药燃烧到鞭炮的内部,硝石受热会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粉,最终生成了硫化钾和氮气以及一氧化碳而发生爆炸,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硝石的物理性质是 _(写一点,下同 );化学性质是 _; (2)硫粉的物理性质是 _;化学性质是_; (3) 上 述 资 料 描 述 中 属 于 化 学 变 化 的 是_; 【中考链接】 1、 (XX 孝感 )下列现象和应用中,所包含的主要变化有一项和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是【】 10 / 10 A 苹果腐烂 B 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c 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 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 (XX,山西 )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黄瓜切成段 B 布料裁成衣 c 葡萄酿成酒 D 钢铁轧成板 3、 (XX,衢州 )下列物质用途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