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屈原列传的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特殊句式 2、屈原的人格精神的理解 3、本文传评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教授法、串讲法、启发式、练习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传评结合的人物传记,是“太史公别调”叙事部分文字还比较简单,议论部分就比较艰深了,而且还有些历来存有疑义的地方,所以句句疏通和掌握就很重要1班可以稍微快些,重点难句要求笔头翻译2班则要慢些,其中练习尽量安排在课内,促其自觉完成,实现有效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回顾已知的屈原 2、研读13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回顾已知的屈原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屈原 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高二时我们学习过离骚节选,可以温习其中的名句如:日月忽其不淹兮, 二、研读13段 1、学生朗读13段,梳理三段的内容 2、把握第1段内容 这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1)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2)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这是屈原的见任 3、把握第2段内容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 这是屈原的见疏见疏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让人难以相信 4、重点研读第3段 这一段难度最大;最集中地揭示了屈原的崇高品格;又是历来评价离骚的最重要文字(按:原是淮南王刘安所作离骚经传中语,太史公采入屈传内,原作已佚) (2)疏通文意和难句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翻译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这句提出屈原作离骚的缘由之一:“穷”,处境困窘,走投无路,屈原之穷“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由“穷”必然生“怨”,所以下句写“怨”,屈原之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劳苦倦极”,与下句“疾痛惨怛”四字对举,“极”,应解作“困惫”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这句承“上称(称道)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明”是“阐明”“道德”,在这里不但指个人品格,还指政治上举贤授能的善政(按:古代“道德”本有此义,见礼记?王制)“条贯”,条理,加以推演,指道理,再进一步推演,可用来指因果关系整个这句可以译为:“(作者)阐明了举贤授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出来”“见”,通“现”,表现,表达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这句是总说离骚写作特征,下面“其称文”数句是这句的具体解说课本注释解释“约”为“简约”,“微”为“含蓄”,似欠妥帖因为离骚的文辞并不简约,相反,它在反复申说;并不含蓄,相反,它是淋漓痛切按这两句是同义反复,意为“它的文辞迂典深微”“约”的本义是“缠束”,可引申为“迂曲”,“微”的义项之一是“深微”整个这句话应译为:“它的文辞迂曲深微,它所表达的志趣是高洁的,所表达的品格是端方正直的”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速而见义远” 这两句互文见义,承接“文约辞微”加以申说课本已有注释,要补充说一说的是,这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表现手法,如用“善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霓,以为小人”(王逸语),等等 “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这两句承上“志洁行廉”进一步申说,并用它来转入下一层的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称物芳”,具体指屈原修养品格,坚持节操,多用兰惠费桂等芳香草木来说明自己的爱好这两句可译为:“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由于他行为端正不苟,所以作品中表达他即使至死也不为谗谄小人所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至“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自疏以下五句,表达的意思重复,而且句式、节奏不很协调据前人考证,可能有“异文窜入”,加上词语解释,说法甚多,是全段的难点因此,我们只要借助注释,大致弄清文意就行了,不必追求译得很顺畅 屈原列传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译文: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个洁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3)理清本段的思路 (见前) (4)反复诵读,读出咏叹的意味 三、布置作业 1、熟读文段 2、翻译重点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诵读第三段,提问词语的意思 2、学习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诵读第三段,提问词语的意思 1、集体或个人反复诵读第三段 2、提问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心害其能(2)属草稿未定(3)平伐其功 (4)离骚(5)靡不毕见(6)其指极大 (7)蝉蜕于浊秽(8)世之滋垢 二、学习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1、师生共同阅读410段,强调重点词语,学生表述事件,了解概括作者写到的楚国的历史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 怀王被惑,纵仪归秦 诸侯击楚,楚兵大败 怀王赴秦,客死异乡 屈原被放,心系怀王 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2、重点翻译8、9小节 3、探讨,为什么历叙楚国的历史? 写屈原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忧祖国虽然怀王“终不悟”,但屈原的“存君兴国”之志从未泯灭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屈原却无论是否在其位都要谋其政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屈原则是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屈原的爱国之心既不会因个人的荣辱而动摇,也不会随楚国的治乱而改变对祖国的一片忠心是屈原傲骨的内在精髓 这样写就突出了屈原的精神和品质 4、这两段的脉络: 这两段紧承怀王三受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远接评介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二语,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体验在内,寄托着作者个人特有的政治幽愤,特别值得注意从这两段本身的脉络来看,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两相结合,在文笔上就显出往复回环的特点 5、反复诵读8、9两段感受屈原的精神和司马迁的寄托 三、布置作业 1、翻译重点句子 2、记忆重点词义 3、背诵第三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最后两段 2、总结屈原精神和本文写法特色 3、整理文言词汇和句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研读最后两段 1、朗读翻译最后两段文字,强调重点词语 2、概括文段的意思 江畔答问,绝望自沉 文泽后世,德威众杰 3、理解记叙屈原与渔父对话的作用 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显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品格操守、政治取向,作者把二者放在一起,形成了比照 屈原被放,“行吟泽畔”他在吟什么?屈原仍在“吟”其志,他是为了其“志”而“颜色憔悴”到如此“枯槁”之状,颓废的外表之中仍透露着一种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渔父明知故问其见放之因,屈原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这既是对不合理遭遇的解释,也是对自我人格立场的持守可见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渔父建议屈原“与世推移”,没有必要“怀瑾握瑜”,屈原则用形象化的比喻(“弹冠”与“振衣”)表明自己誓不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一句突出了屈原的高贵品质,可见屈原的矢志不移,宁弃生求死,不坠青云之志死亡已经成为屈原标举清高解脱愁苦的惟一手段 综上所述,屈原形象就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这个“道”就是理想和信仰,就是祖国和人民,就是人格的神圣与精神的绝对纯净 二、总结屈原精神和本文写法特色 1、学生总结屈原精神 2、探讨本文写法特色 “传评结合”的写法 这篇史传与我们以前学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人物传记有些不同前面几篇是“寓论断于叙事”,情节曲折、戏剧性强、人物性格鲜明而本文则“以议论行叙事”,没有离奇完整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和人物的细致刻画,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或边传边议,或传中寓评,所以有人称它是“太史公之变调”,亦即史传中的“变体”,其原因可能有四: 其一、先秦史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有关屈原的史料太少(可能与秦始皇焚书有关),单靠叙事不容易写出屈原光辉的一生 其二、屈原史料虽少,但其作品犹在,通过作品感其精神是最好的办法,而将阅读所得见诸笔端就离不开“评议” 其三、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评”就显得尤其重要 屈原列传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其四、“评议”利于表现屈原的性格 如通过文首叙述屈原踌躇满志却遭忌恨这个简单的概括,屈原的个性品质、政治见解等只能给人以大概的印象,单凭此寥寥几笔无法使形象丰满,所以第三段用大量笔墨评议屈原为文的根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株洲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
- 文档归档与检索系统化工具资料管理高效版
- 智慧树知道网课《动物传染病防制》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 2025网络版企业代理合作协议样本
- 智慧树知道网课《导游业务(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学校食堂食用油采购合同
- 化工厂安全培训活动课件
- 2025兼职劳动合同书范本
- 2025年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劳动合同书
- 2025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合同【模板】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完整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课件
- 幼儿园红色故事绘本:《闪闪的红星》 课件
- GB/T 5780-2016六角头螺栓C级
- 小学特色作业经验汇报课件
- 粘膜免疫 2课件
- 统计业务知识(统计法规)课件
- 地质勘察任务书模板
- 全国中心血站上岗证考试题库
- 新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课件(精品PPT)
- 环境社会学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