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导学案_第1页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导学案_第2页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导学案_第3页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导学案_第4页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导学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 XX 高中历史第 11 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1 1、课前导学 (一)、起用王安石 原因: 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 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 宋神宗希望改变的局面。 标志: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富国之法 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和的关系,发展生产。 措施:,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 政府的收入增加;,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按民户的富裕程度摊派 “ 免役钱 ” ,使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以稳定市场;,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 (三)强兵之法 目的:; 措施:,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官马由农户保养;,设 “ 将 ” 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监督制造兵器。 2 / 6 (四)取士之法 目的:; 措施:、。 2、课堂识真 1.王安石变法的 “ 募役 法 ” 和唐朝的 “ 纳绢代役 ” ,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2.司马光说: “ 介甫 (王安石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 。司马光所说的 “ 谗佞 ” 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3.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 “ 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 试直接出任官职。 ” 这说明他() 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c产生了否定了科举制度的思想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4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下列措施中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 3 / 6 A租庸调制 B市易法 c青苗法 D两税法 5.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 背景 改革措施 性质 结果 A B c D 6.王安石认为: “ 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 A B c D 7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 B c D 8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 “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 ,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3、课后见功 9阅读下列材料 宋仁宗天圣五年( 1027 年)诏: “ 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4 / 6 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 “ 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 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 (即买米 )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 (不 )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 (1071 年 ),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5 / 6 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 、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 (1072 年 ),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 (后改为市易司 ),以 100 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 5 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转自 历史风云网 请回答: 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 方面的具体做法。 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第 11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 1、课前导学略 2、课堂识真 1-8BBABDABB3、课后见功 6 / 6 9答案: 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5、 拓展空间 10答案: 粮食价格过低。 商鞅: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