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_第1页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_第2页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_第3页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_第4页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 章来源 m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学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对生态工程的实例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并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参观、调查、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的具体措施。走出 “ 先污染,后治理 ” 的老路 ,并展望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肯定我国农民和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的创造,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过程 三、知识点解析 1生态工程实例分析 2农业生态系统设计方案基本要求是什么? 2 / 10 提示 设计方案的原则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方案应当符合以下原则: a应当能够体现生态学原理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b应当能够构成一个合理的生产结构; c应当体现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资源; d应当体现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 e应当 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 f所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从理论上看应当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对设计方案的分析 学生应当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所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预测性的分析,如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农产品增产情况、农药和化肥使用的减少情况等。 四、例题分析 例 1据报载,进入 20 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下述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A 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 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 食物不足 D 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方法指导:天敌、水和食 物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但是,事实上这些年野生动物的天敌并没有增多,而缺水、缺少食物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的被破坏造成的。所以,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当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3 / 10 只是题中未列出这两条。 答案: D 例 2某山区小镇,近 10 余年来,先后建立了多种乡镇企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小镇污水的排放量增加。据环保部门测定:小镇街道的声响为 90 分贝,降水 pH 为,河水中含氧量为 2mg mL。请回答: (1)该镇受到的污染有 _。 (2)为调查污染源,从某厂取得排放水水样,放置一天后,加入 _经保温 1h 时,水样仍为蓝色,则该厂排放水是否为污染源 ?_。 (3) 治 理 小 镇 环 境 污 染 最 根 本 的 措 施 是_。 方法指导:从材料看该镇受到的污染是噪音污染和水污染;为调查污染源,从某厂取得排放水水样,放置一天后,加入亚甲基蓝溶液,保温 1h 后,水样仍为蓝色,说明该厂的排水不是污染源 。治理小镇污染最根本的措施是严格控制污染源。 答案: (1)噪音污染、水污染 (2)亚甲基蓝溶液不是 (3)严格控制污染源 例 3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已达到空前严重的地步。据统计,建一个 100 万千瓦的煤电站,每年给大气带来 6000 吨飞尘、4 / 10 800 万吨 co2、 4 万吨 So2、 1 万吨氮氧化物。当前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1)工业 “ 三废 ” 指的是 _。 (2)造成 “ 温室效应 ” 的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 量的() AcoBco2c So2DNo2 ( 3) 1982 年,我国南方某城市降了一场较大的 “ 酸雨 ” ,使得郊区栽种的西瓜全部烂死。关于 “ 酸雨 ” 的形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 co2 溶于雨中 B 空气中的氯化氢溶于雨中 c空气中的硫氧化物及所形成的硫酸和硫酸盐随雨降到地面 D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溶于水中 ( 4)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 “ 三废 ” 污染,但更重要的是() A 消除噪声 B 保护水土 c 防止放射性污染 D 自然保护 ( 5)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 提高汽油 燃烧值 B 降低汽油成本 c 避免铅的化合物污染大气 D 铅资源短缺 ( 6)某环境中 So2 气体较多,为改善环境,周围应多种植5 / 10 的植物是() A 山毛榉和黑核桃 B 美人蕉和柠檬 c 银杏和法国梧桐 D 柳杉和月季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是一道综合题。从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入手,将有关生物、化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 (1)废水、废气、废渣 (2)B(3)c(4)D(5)c(6)D 五、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不包括() A A防风固沙、护 岸固提 B对维持生物圈的碳 氧平衡和水循环起重要作用 c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 D在一定范围内消除污染 2 “ 三北防护林工程 ” 建设中,应当特别注意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B 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工程学原理 3 “ 小流域综合治理 ” 的综合体现在() A A改变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6 / 10 效益和经济效益 B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 c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 D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4下列关于 “ 生物圈 2 号 ” 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建立 “ 生物圈 2 号 ” 的目的是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态系统 B “ 生物圈 2 号 ” 中设置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c “ 生物圈 2 号 ” 完全模拟地球条件 D “ 生物圈 2 号 ” 实验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5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其主导作用体现在() B A城市的一切设施是人制造的 B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 c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D城市中动物、植物不多,分 解者功能不强,人是主要种群 6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7 / 10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D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 7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搞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使亩的庭院创收达几万元。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如图所示, 请找出下列对该系统叙述有错误的一项() D A该系统中,人的因素非常关键,其中生产者是葡萄 B该系统体现了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和高效转化 c该系统内蚯蚓和甲烷菌等为分解者 D猪在其中为三级消费者 8窦店农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作为我国农村生态工程的样板 在全国推广,这是由于该生态工程() B A以实施沼气工程为中心 B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 c创造了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 D最早推出 “ 无公害蔬菜 ” (二)填充题 9如右图为 “ 秸秆的多级利用 ”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8 / 10 (1)“ 秸 秆 的 多 级 利 用 ” 充 分 体 现 了 生 态 工 程 的_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 _效应。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_;消费者是_;分解者是 _。 (3)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 (4)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什么问题 ?至少列举两种现象。 _ _。 _。 分析: 物质循环再生温室 作物家畜食用菌、蚯蚓 物质利用率 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使热能利用率低使秸秆不能作为有机肥料返田,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与农作物之间物质循环遭到破坏,以致于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不能提高。 10如右图是某一生态农业 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 9 / 10 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 析,人们建立如图所示的农业生态 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_ _。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_。 仅从质量考虑,若要生产 2kg 鸡肉,最多需要消耗农作物共计 _kg。 (3)在发酵装置里的 B 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 构 与 水 稻 根 细 胞 最 主 要 的 区 别 是_,它的代谢类型为 _。 (4)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 能 旺 盛 生 长 , 其 原 因 是_。 (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_。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增产原因: 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