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案_第1页
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案_第2页
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案_第3页
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案_第4页
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案 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 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 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 第 8384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会熟练使用计算器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课教学 ,让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 ,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 ,积随另一个因数变化的规律 ,初步了解积的变化这一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 ,让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以及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 ,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获得探 索数学规律的经验 ,发展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 ,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 ,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 ,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 ,获得成功的乐趣 ,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流程 : 流程 1:基本练习 流程 2:反馈过渡第一段 :基本练习 流程 3:猜想 流程 4:初步验证 2 / 12 流程 5:反馈交流第二段 :探索规律 流程 6:深入验证 流程 7:得出结论 流程 8:想想做做 1 流程 9:交流想想做做 1 流程 10:想想做做 2 第三段 :应用规律 流程 11:交流想想做做 2 流程 12:想想做做 3 流程 13:交流想想做做 3 流程 14:全课小结 流程 15:布置作业第四段 :小结、作业 第一段 :基本练习 流程 1:基本练习 师 :同学们 ,上学期 ,我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 ,并且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 ,现在 ,请大家用计算器来算一算。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 :3630=( 暂停 ) 流程 2:反馈过渡 师 :用计算器计算 ,很快可以得出 :课件出示上题答案 :3630=1080, 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快捷、准确地进行计算。大家是不是都很喜欢 用计算器计算呀 ?今天我们就继续借助计算器来学习 (部分揭示板书课题 :用计算器 )。 第二段 :探索规律 3 / 12 流程 3:猜想 课件出示例题表格 :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 积的变化 36 30 1080 36 302 1080 36 3010 368 30 36100 30 师 :来看这张表 ,刚才我们已经用计算器算出 3630=1080,请大家上下纵向观察表格上面三行 :如果一个因数 36 不变 ,另一个因数 30 乘 2、乘 10、或是乘其它的数 ,想一想 ,积会4 / 12 有什么变化呢 ?再观察 表格的第一行与下面两行 ,因数 30 不变 ,把另一个因数 36乘 8、乘 100、或是乘其它的数 ,积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 ,再大胆猜猜看。 (课件上的数据根据教师叙述逐一闪烁 )(暂停 ) 流程 4:初步验证 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和自己的思考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那大家猜得对不对呢 ?可以用算一算、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请大家用计算器来算一算 ,再把得到的积与 1080 比一比 ,看看是不是和大家猜的一致。 (暂停 ) 流程 5:反馈交流 课件出示完整表格 :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 积的变化 36 30 1080 36 302 2160 5 / 12 10802 36 3010 10800 108010 368 30 8640 10808 36100 30 108000 1080100 师 :来看计算结果 ,果然与我们的猜想一样。借助3630=1080 这道算式 ,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因数 36 不变 ,另一个因数 30乘 2,得到的积 2160就是原来的积 1080 乘 2;如果 30乘 10,得到的积就是 1080乘 10。同样 ,如果 30这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 36乘 8,得到的积就是 1080乘 8;如 果 36乘 100,得到的积就是 1080乘 100。 (暂停 ) 流程 6:深入验证 师 :同学们 ,刚才 ,我们通过观察、大胆猜想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几 ,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并通过一6 / 12 组题的计算和比较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但仅仅通过少量的一组题就得出一条数学规律还不够严密 ,大家还能再找一些这样的例子 ,用计算器计算 ,进一步进行验证吗 ?请同学们试试看 ,先举例验证 ,再在小组里交流。 (暂停 ) 流程 7:得出结论 师 :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来对我们的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的结果是不是都符合刚才的猜想呢 ?确实没错 ,通过 观察、大胆猜想、严密验证 ,同学们又探索出了乘法运算的一条重要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请看 :(课件出示完整课题 :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 课件出示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几 ,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师 :这就是积的变化规律 ,它的发现对我们的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我们齐读一遍。 第三段 :应用规律 流程 8:想想做做 1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 1.填表。 一个因数 5 5 5 55 7 / 12 520 另一个因数 4 43 410 4 4 积 20 师 :现在我们不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会直接应用刚才发现的规律 ,计算完成这张表格吗 ?请同学们想一想 ,在书上填一填 ,跟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暂停 ) 流程 9:交流想想做做 1 课件出示上题答案 : 一个因数 5 5 5 55 520 另一个因数 4 8 / 12 43 410 4 4 积 20 60 200 100 400 师 :我们一起看 ,是这样填的吗 ?对 ,应用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 5 不变 ,另一个因数 4 乘 3,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20 乘 3,得 60,同理 ,我们很快就能得出其他几题的积分别为 200、100、 400,同 学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呢 ? 流程 10:想想做做 2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 2: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 ,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 243=72715=105165=80 2430=7150=1620= 24300=71500=1635= 师 :有了规律 ,我们还要做到灵活应用 ,我们来看这一组题 ,请同学们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 ,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9 / 12 在书上填一填 ,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组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暂停 ) 流程 11:交流想想做做 2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 2 答案 : 243=72715=1 05165=80 2430=7207150=10501620=320 24300=7XX1500=105001635=560 师 :来看计算结果 ,第一组题 ,已知 243=72, 依据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 24不变 ,另一个因数 3乘 10,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72乘 10,得 720,第三题 24乘 300,可以根据第一题来思考 ,也可以根据第二题来思考 ,都能得到积是 7200,第二组、第三组题也可以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很快得出结果 ,大家都填对了吗 ? 流程 12:想想做做 3 师 :其实 ,应用这个规律 ,不仅可以快速计算 ,还能帮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3.一种计算器的单价是 38 元 ,买 4 个这样的计算器要多少元 ?买 20个、 40个、 400个或 800个呢 ? 单价 (元 ) 38 38 38 10 / 12 38 38 数量 (个 ) 4 20 40 400 800 总价 (元 ) 师 :看这一题 ,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想一想 ,在书上填一填 ,然后仔细观察、比较每次购买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每次的总价呢 ?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暂停 ) 流程 13:交流想想做做 3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结果 : 单价 (元 ) 38 38 38 38 38 数量 (个 ) 4 11 / 12 20 40 400 800 总价 (元 ) 152 760 1520 15200 30400 师 :我们看计算结果 ,根据总价等于单价乘数量 ,我们可以口算出 38 乘 4 得 152,依据积的变化规律 ,计算器单价不变 ,数量在原来的基础上乘几 ,得到的总价也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乘几 ,所以我们很快可以计算出总价分别是 152、 760、 1520、15200、 30400 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就应该这样 ,根据实际的需要 ,灵活应用规律 ,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了灵活地学习、应用数学知识。 (暂停 ) 第四段 :小结、作业 流程 14:全课小结 师 :同学们 ,这节课 ,我们借助计算器 ,通过观察、猜想、再逐步验证的方法探索出了乘法运算中积的变化规律 ,应用这一规律 ,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还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其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