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计划在不相交的两条路_第1页
某单位计划在不相交的两条路_第2页
某单位计划在不相交的两条路_第3页
某单位计划在不相交的两条路_第4页
某单位计划在不相交的两条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8 某单位计划在不相交的两条路 一、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关键就两个公式: 1. 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 A+B=A B+A B 2. 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 A+B+C=A B C+AB+B C+C A-A B C请看例题: 【例题 1】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是 32 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 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 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及格的有 4 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解析】设 A=第一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 ,B=第二 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 ,显然 ,A+B=26+24=50; A B=32-4=28,则根据 A B=A+B-A B=50-28=22。答案为 A。 【例题 2】电视台向 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 62人看过 2 频道, 34人看过 8频道, 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问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多少人? 【解析】设 A=看过 2频道的人, B=看过 8频道的人,显然, A+B=62+34=96; A B=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则根据公式 A B= A+B-A B=96-11=85,所以,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人数 为 100-85=15人。 行测数学运算经典题型总结 1 2 / 18 二、作对或做错题问题 【例题】某次考试由 30到判断题,每作对一道题得4 分,做错一题倒扣 2 分,小周共得 96分,问他做错了多少道题? 【解析】 方法一 假设某人在做题时前面 24 道题都做对了 ,这时他应该得到 96 分 ,后面还有 6 道题 ,如果让这最后 6 道题的得分为 0,即可满足题意 .这 6道题的得分怎么才能为 0分呢 ?根据规则 ,只要作对 2 道题 ,做错 4 道题即可 ,据此我们可知做错的题 为 4 道 ,作对的题为 26道 . 方法二 作对一道可得 4 分 ,如果每作对反而扣 2 分 ,这一正一负差距就变成了 6分 .30道题全做对可得 120分 ,而现在只得到 96分 ,意味着差距为 24分 ,用 24 6=4即可得到做错的题 ,所以可知选择 B 三、植树问题 核心要点提示:总路线长间距长棵数。只要知道三个要素中的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行测数学运算经典题型总结 2 【例题 1】李大爷在马路边散步,路边均匀的栽着一3 / 18 行树,李大爷从第一棵数走到底 15 棵树 共用了 7 分钟,李大爷又向前走了几棵树后就往回走,当他回到第 5 棵树是共用了 30分钟。李大爷步行到第几棵数时就开始往回走? A.第 32棵 B.第 32棵 C.第 32棵 D.第 32棵 解析:李大爷从第一棵数走到第 15棵树共用了 7分钟,也即走 14个棵距用了 7分钟,所以走没个棵距用分钟。当他回到第 5 棵树时,共用了 30 分钟,计共走了 30 =60个棵距,所以答案为 B。第一棵到第 33 棵共 32 个棵距,第33可回到第 5 棵共 28个棵距, 32+28=60 个棵距。 【例题 2】为了把 XX 年北京奥 运会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两旁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已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 6000 米,若每隔 4米栽一棵,则少 2754棵;若每隔 5 米栽一棵,则多 396棵,则共有树苗: 4= 5 解得 =13000,即选择 D。 四、和差倍问题 行测数学运算经典题型总结 3 核心要点提示:和、差、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或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值。 2=较大数; 2=较小数;较大数 差 =较小 数。 【例题】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 160 本,甲班的图书4 / 18 是乙班的 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析: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 1 份,则甲班和乙班图书本书的合相当于乙班图书本数的 4 倍。乙班 160题型简介 两词型是指题干和四个备选答案中均涉及两个词项的题目,考生需要通过分析题干中两个词项之间的关系,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与题干词项关系最为相似的一组。 基本形式为: 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只在 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少数地方公务员考试出现过,其形式为: A 对于 B 相当于 对于 解题要点 1.当题干两个词项之间无关系时,可通过纵向对比,看是否存在关系; 2.当题干两个词项有关系但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引入新的词语,使用遣词造句法在两者间建立联系,从而更直观地表示出题干的词项间关系。 例题:树根:根雕 .陶土:瓷器 .纸张:剪纸 .水泥:砚台 .竹子:竹排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B。根雕是树根经雕刻而得到的艺术品,剪纸是纸张经剪裁而得到的艺术品。 A 项在陶土5 / 18 烧 制成瓷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根雕和剪纸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二、三词型 三词型是指题干和四个备选答案中均涉及三个词项,考生需要通过分析题干中三个词项之间的关系,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与题干词项关系最为相似的一组。 其基本形式为: 三词型解题要点与两词型类似,但由于词项数量较多,因此词项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考生在解题时需要综合考虑三个词之间的关系。 例题:刀:屠夫:肉 .相机:记者:摄影 .剪刀:裁缝:布料 .粉笔:老师:黑板 .法律:法官:犯人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B。屠夫用刀切肉,裁缝用剪刀剪布料。 【考点点拨】此题乍一看, A、 B、 C、 D 四个选项似乎都符合。但肉是名词,而摄影是动词,排除 A项;刀是具体事物,而法律是抽象事物,排除 D 项。由词项在句子中的位置可知, C 项黑板不符合。且刀切肉造成的效果与剪刀切布料造成的效果相似。 三、对当型 对当型,即指题干涉及的词项分别分成两组,每组6 / 18 均缺少一个词项,而四个备选答案中均涉及两个词项;考生需要将选项的词项与题干 匹配之后,综合分析两组词之间的关系,在备选答案中找出能使两组词关系最为相似的选项。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的对当型都为四词对当型,即题干涉及四个词项的对当型题目。 其基本形式为: A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B 当题干词项数目增加至六个时,即为六词对当型题目,在某些地方考试中出现过,其形式为: : A : B 相当于 C : D : 这种题型与两词型和三词型的不同之处在于:题干不存在完整的一组词,即词项间关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大了解题的难度。因 此,大家在做题时需要增加代入的过程,即需要先将选项代入题干后,再分析两组词项之间 的关系,能使两组词项关系最相似的选项即为答案。 例题: 对于 表达 相当于 信件 对于 A.比喻沟通 B.文字载体 C.感情抒情 D.交流 包裹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A。解析:比喻是表达的一种手段,信件是沟通的一种手段。 B、 C 两项都不能形成类似的关系。 D 项交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表达,但信件与包裹没有这种关系。 最后,总结下类比推理题的解题步 骤,可以避免因7 / 18 疏忽大意而导致误选错误选项,对解题正确率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1.看题干,定关系。即观察题干所给词项之间的关系,当题干词项间关系不明显时,可以使用遣词造句法。对于对当型题目,我们需要通过将选项代入才能找出词语之间的关系。 2.看选项,先排除。即根据所找到的词项间关系来分析选项,排除与题干关系明显不符合的选项。对于对当型题目,则将选项代入后排除两组词关系明显不同的选项。 3.再对比,定答案。当我们完成第二步以后,可能有两个选项都看似正确,无法排除,此时,需要再 次对比题干与选项,进行二次辨析。即分析题干与选项关系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其中的细微差别,从而选出与题干具有最多共同属性、关系最为相似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的常用技巧有遣词造句法、纵向对比法。 行测题库:判断推理习题精选 1. 世界地图:地球仪 _ .一元纸币:一元硬币 .纸飞机:飞机模型 .肖邦画像:肖邦雕塑 .楼房平面图:楼房三维图 2. 地膜覆盖:增温保水 _ A.田间管理:霜冻虫害 B.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 8 / 18 C.天气预报:卫星云图 D.整顿市场:净化风气 3. 农药污染 _ .太阳温度 .运动健康 .噩耗悲痛 .电脑辐射 4. 夏天:空调 _ A.师傅:骑车 B.省长:开会 C.年底:奖金 D.军人:打仗 5. 汽车:汽油:奔跑 _ A.电灯:电流:发光 B.飞机:跑道:起飞 C.火车:铁轨:奔驰 D.电视:电线:显示屏 6. 教 师教室教育 _ .经理市场经商 .军队国家保卫 .公务员机关执法 .演员舞台表演 7. 田野:小麦:麦粒 _ .水塘:鲤鱼:鱼籽 .林场:树木:枯枝 .牧场:牛群:牛尾 .海洋:鱼鳍:鲨鱼 8. 对于“商品经济社会”,相当于对于“生命肌体”_ A.商品流通,血液循环 B.文化建设,新陈代谢 C.工厂,器官 D.国家,食物 9. 乐手 对于 相当于 车厢 对于 _ .钢琴 铁轨 .乐队 火车 .舞台 站台 9 / 18 .乐谱 乘客 10. 电子邮件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道路_ .隐私 城市 .网络 汽车 .信息 交通 .交流 运输 1.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C。世界地图和地球仪分别是平面的和立体的;肖邦画像和肖邦雕塑也分别是平面的和立体的。项是迷惑选项,楼房三维图也是平面的,故答案选。 2.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D。“地膜覆盖”能起到的作用是“增温保水”,“整顿市场”能起到的作用是“净化风气”。 3.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D。农药产生污染,电脑产生辐射。污染和辐射在此处词性相同,且都对人体有害。 4.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C。解析:夏天会用到空调,年底会发奖金。且夏天和年底都表示的是时间,空调和奖金都是名词。故答案选。 5.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A。汽车有汽油才能奔跑,电灯有电流才能发光 6.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D。教师在教室里进行教育,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 7.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A。小麦生长在田野里,麦10 / 18 粒是小麦的种子;鲤鱼生活在水塘里,鱼籽是鲤鱼的卵。故答案选。 8.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A。在商品经济社会存在商品流通,在生命肌体里进行血液循环;且没有商品流通就称不上商品经济社会,没有血液循环就称不上生命肌体。 9.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B。乐手是乐队的一部分,车厢是火车的一部分。故答案选。 10.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 B。电子邮件通过网络传输,汽车在道路上行驶。 行测题库:数量关系习题精选 5.在一条 马路的两旁植树,每 3 米植一棵,植到头还剩 3 棵;每隔米植一棵,植到头还缺少 37 棵。求这条马路的长度。 米 米米 米; 6.在一条长 100 米的道上安装路灯,路灯的光照半径是 10米,请问至少要安装多少盏灯? 7.有一个用棋子为成的三层空心方阵,最外面一层每边有棋子 17格,则摆在这个方阵共颗棋子 8.若干学校联合进行团体操表演,参演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已知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 104 人,则该方阵共有11 / 18 学生人。 024 369 9.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两旁种树,现在运回一批树苗。已经知道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 6 000米,若每隔 4 米栽一棵,则少 2 754棵 ;若每隔 5 米栽一棵,则多 396棵,则共有树苗多少棵? 500棵 500棵 596棵 000棵 8.【答案】 B。解析: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 104人,那么最外层有 104+8=112人,那么每边有 4=29 人,则整个方阵有 29 29=841 人。 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与表达解 题攻略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语句连贯型题目包括语句填充类、语句排序类和推断下文类三种题型。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语句排序类题目。虽都为语句连贯题型,但语句排序类题型更侧重考查语言的呼应与衔接,其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两种题型,对整体把握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考生讲解下语句连贯型题目的解题要点。 一、题型简介 语句填充 它是已有一个不完整文段,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句子填入其中以使之完整。 12 / 18 【示例】两会前夕,国务 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其中对于大家最为关心的房价,温总理对房产开 发商提出告诫:“我也想说一点对房地产商的话,我没有调查你们每一个房地产商的利润,但是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_ 。各方都从自身的立场和感情去援引、理解或回应温总理的话。 点拨:语句填充型题目,横线处为需要填入的句子。 语句排序 它是要求对给出的句子根据语意进行正确组合。 【示例】嵊县虽是山乡 ,民间音乐歌舞却颇兴盛。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秋后农闲,逢年过节,弦歌不辍,锣鼓不息,剡人咸以歌舞为乐。在剡县,村村有祠堂,堂堂有戏台;堡堡有庙宇,庙庙有舞榭。嵊县是浙东的一个山乡小县,因剡溪横贯县域,古称剡。 点拨:语句排序型题目。以上五个句子顺序已被打乱,需要考生重新排列这些句子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 推断下文 它是给出一段文字,要求推测作者接下来将要说明的内容。 【示例】茅奖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中国作家协会表示网络文学可参加茅盾文学奖评奖,但必须已 经出书。消13 / 18 息一出,新浪、起点中文网等网站都跃跃欲试,毕竟如果自己网站推荐的作品获奖,是很荣耀的事情。但与网站的热情形成对比的是,网络作家们反应冷淡。 点拨:推断下文型题目。横线处为作者将继续阐述的内容。 二、解题要点 保持语意连贯的三个基本条件 所谓语句连贯,就是指语句表达要前后勾连、衔接和呼应恰当。要保持语句通顺、语句连贯,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语段条件 它是指必须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共同的话题使语段中的句子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个句子都围绕同一中心进行阐述。如果没有形成统一的话题,必然东拉西扯,语言的连贯性就会遭到破坏。 2.逻辑条件 它是指必须形成合理的句序。合理的句序反映了说话人连贯的思路,反过来说,说话人的思路又成为排列句子顺序的线索。一般来说,人们把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作为基本语序。在实际运用时,几种安排句序的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3.语言条件 14 / 18 它是指必须注意语言的照应与衔接。若句子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照应、铺垫,跳跃感太大,也会影响到语言的连贯性。 保持语意连贯的七大原则 为保持语句连贯,达到语段、逻辑、语言三个必备条件,必然要遵循语法规则和篇章原则,因此解答语句连贯型题目时,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要从保持语句连贯的七大原则入手。 1.意境协调:指文段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高度契合统一,从而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 2.前后照应:指语段中的信息要前后吻合、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3.句式一致:指组成文段的句子、短语结构形成前后具有一致性。 4.承启恰当:指要把握文段句 与句之间承上启下、前后勾连的关系。 5.合乎逻辑:指语段在表情达意时要遵从一定的逻辑顺序。 6.音节和谐:主要体现在一些散文中,会让语句读起来更通顺,更有韵味,更富美感。 7.话题统一:指组成段落句子之间,或者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15 / 18 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行测题库:言语理解与表达习题精选 1. 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身的影像。实际上,_ , 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 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B.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 C.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D.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2. “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 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 _ 的道理就能做到。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谦受益”与“满招损” B.“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 16 / 18 3. 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融洽;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欣赏你的爱人,爱情会更加甘甜;欣赏 你的学生,学生会更加可爱_ 。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A.用欣赏的眼光打量周围,你会觉得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B.用欣赏的眼光打量他人,你会觉得他人都对你友好 C.世界并不缺乏美好,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美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