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doc_第1页
2019年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doc_第2页
2019年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doc_第3页
2019年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doc_第4页
2019年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二、教学重点、难点(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2检查学生读课文。(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学生讨论: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四)按要求背诵课文。三、教学过程(一)学习第1段课文。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4齐读课文第1段。5归纳:(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an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二)学习课文第2段。1指名读第2段课文。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3齐读第2段课文。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2然后指名背诵。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2)毛泽东主席宣布:()。(3)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4)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观礼台上同时()。(四)小结。(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继续学习课文第3、4、5段。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三)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二)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三)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三、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3段。1指名读第3段。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3讨论。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4齐读第3段。(二)学习第4段课文。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天an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三)学习课文第5段。1指名读课文第5段。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六)巩固练习。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七)小结。(八)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阅兵式进行了()钟头。训练。1、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有_,有_,估计总数_。会场在_。主席台设在_。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2、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3、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_、_、_、_。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4、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天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后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5、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6、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附送:2019年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这个奇妙的世界芳溪中心小学 陈雅琼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自主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懂得留心观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1.谈话导入课题。(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大自然,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发现。(3)展示日出、日落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4)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这个奇妙的世界。3.抓题眼解题,引入课文。(1)齐读课题。(2)过渡引入:课题中哪个词是题眼?(奇妙)刚才,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奇妙,现在,我们再来跟随作者彼得摩西去感受他眼中奇妙的世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读音。水洼翩翩起舞雕饰诱人衔泥忙碌(1)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2)齐读,巩固生词读音。(3)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通顺、流利。3.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是哪些段落?(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4.全班交流。(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2)需重点指导的词语有:雕饰余晖圆润翩翩起舞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进行梳理,以备下节课理解课文时重点指导。例如第6自然段中,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第14自然段中,作者说“冰雪”好像“刀剑”,“水滴”好像“闪光的水晶球”,说明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思考:(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2.学生全班交流。(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3)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四、作业1.抄写生词,积累词语。2.熟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词。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大地)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1.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1)画出总起句。(第2自然段)(2)天空展示的哪些财富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的语句。(3)用心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颜色形状)2.讨论交流。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4.拓展练习。填空,再回答问题:(1)有时,云彩在()的天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