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教案设计新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赞扬了蔺相如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两人爱国的好思想。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2、初步认识过渡句,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难点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四、教时安排:三课时五、课型:精读课文六、课前准备: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前预习: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解课后第4题中带点的词;2、按“预习”弄清题意,给课文分段,起小标题;3、再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题。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沥青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并且从人物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性格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纠正课题读音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由“和”词语,然后引出课文题目。(板书“和”)2、让生读课文题目,纠正“将相”读音。3、全班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学习新词,聊课文内容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2、认读词语指名认读。3、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题目用课件展示。三、学习新课板块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1、题目是将相和,既然是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由不和引出廉颇说的话。2、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指名回答)4、课件出示句子,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5、教师小结:蔺相如只是耍嘴皮子吗?(板书:嘴?)板块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1、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在相关自然找出这个故事。2、请生自由读1-10自然段,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生自由读文,找出这些话:课件出示)3、课件出示第一句话,问: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1)既然是无价之宝,蔺相如为何这么说,这么说是是不是在撒谎?(生结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2)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蔺相如,指名学生上黑板写词:机智、聪明(3)指导朗读: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句话:“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4、让我们接着交流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1)学生拿出自学小提示: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请大家默读2到8自然段,划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师生共同讨论交流)(2)指名学生汇报。(2名)(3)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撞吗? “撞”字看出了蔺相如怎么样?(勇敢无畏,才智过人)指名学生上黑板板书。(4)课件出示:引读: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指名读)(5)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相机指导)(6)导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齐读)(7)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指名黑板上板书5、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书,找出文中的句子来。“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A、指名读后自由读。B、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机指名学生板书)6、总结提升:蔺相如机智巧妙的夺回了和氏璧,他用他的罪和秦王针锋相对,难道只是耍耍嘴皮子吗?(板书)四、小结1、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呢!这就是史记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人物,课后,你可以走进史记,来认识更多这样的人2、后面的精彩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探讨了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蔺相如并不是“就靠一张嘴”被封为上大夫,而是凭着他的勇敢机智立下大功。现在我们来看看“渑池之会”上他的表现。二、继续深究 感受人物形象1.学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1114节)画出蔺相如说的话。指名读,思考: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引读13节,从蔺相如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引导理解“鼓瑟”与“击缶”的区别。从秦王击缶可以看出什么?2.小结过渡:“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又立下大功,因而被封为上卿。他凭借的绝不是“就靠一张嘴”。但这位敢与秦王针锋相对的勇士、英雄,却在听了别人传来的廉颇的一番话后就像老鼠见了猫一般地躲避廉颇。这是为什么呢?廉颇到底说了一番什么话?三、话语比照 感悟品质1.引导学生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出示语句比较。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王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2.你仔仔细细地读他们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点:一是人称不同。廉颇称呼蔺相如“他蔺相如”,显然有不敬之意。不仅直呼其名,而且还在名字前边加了一个“他”字,更突出了廉颇的不服气。而蔺相如始终尊称廉颇为“廉将军”,实为真心诚意敬仰这位老将军。这样的称呼,已经把廉颇的居功自傲与蔺相如的真心诚意表现得十分明白。 二是排名次序不同。廉颇始终将自己排在第一位,从“我廉颇他蔺相如”这样的顺序中展现;而蔺相如却始终把廉颇排在第一位,从“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中可见。这就将廉颇的自傲与蔺相如的谦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是关注的中心不同。廉颇居功自傲,关键在于以个人私利为中心,蔺相如顾全大局,关键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廉颇口口声声“我”、 “我”、 “我”,连说三个,丝毫没有提到赵国;而蔺相如句句说的是“我们赵国”,也是连说三遍,全然没有涉及个人私利。3.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人物语言,感受形象,感悟品质。4.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做了些什么?5.引读最后一节文字。史记原文中写道“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渑池之会上因为他镇守边境,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这身战袍曾陪伴着廉将军大败齐国,攻取阳晋;陪伴着廉将军固守长平,逼退秦兵这一身战袍,对于战功赫赫的廉大将军而言,意味着什么?(荣誉、地位、名利)而今,廉将军脱下战袍,又意味着什么?(放下了自己的荣誉、名利、地位)如果说,蔺相如再三避让廉颇是为了赵国利益;那么廉颇脱下战袍,负荆请罪,又是为了什么?(公忠为国)四、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为了共同的国家利益,将相终于和好了,他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可负荆”,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五、板书设计18、将相和 廉颇 不和 蔺相如(嘴?!)(官升?!) (机智、聪明)(勇敢无畏、才智过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六、课后反思附送: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练习新人教版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了( )、( )、( )三件事。文中“将”指的是( ),“相”指的是( ),“和”的原因是(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答(d d)应 回答(d d) 便(pin bin)宜 方便(pin bin) 便(pin bin)利 大腹便便(pin bin) 正(zhnh zhng)在为(wi wi)难(nn nn)的时候,有认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ji ji)不上朝(cho zho),免得(de d)跟廉颇见面。 3、近义词 着急 商议 允诺 隆重 抵御 削弱 4、反义词 进攻 胆怯 诚意 拒绝 抵御 削弱 5、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才:(1)能力,能耐;(2)从才能方面指某一类人;(3)仅仅,只;(4)表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然后怎样 1蔺相如机智勇敢,才能出众。( ) 2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 3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个难得的帅才。( ) 6、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原意是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后用以表示向别人认错赔罪。()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理由站不住,无话可说。() 原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后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5用多少钱业也买不到的宝物,形容物品特别珍贵。( ) 6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坚定有力。( ) 7、改写句子。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第三人称转述形式: 陈述句: 8、阅读。 语段一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就上前一步 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 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碰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处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 在文中空格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 用“ ”画出描写秦王和氏璧的句子。 3 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 4、读到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我就会想起“宁为玉碎, ”这个成语。 5、 文中加点的“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从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他怎 样的性格特点? 6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的?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并写在下面。 语段二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xio xu)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chng chng)机攻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个故事可以用 来作为小标题。 2为选段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括号里打“”。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5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